学者们对王夫之的评价:

清代学者刘献廷称:王夫之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谭嗣同在《论六艺绝句》评价王夫之: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章太炎称道:当清之季,卓然能兴起顽懦,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家而已。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评王夫之:船山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王夫之的人物评价

清代学者刘献廷称:王夫之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

曾国藩在《王船山遗书》中作序评:独先生深閟固藏,追焉无与。平生痛诋党人标谤之习,不欲身隐而文著,来反唇之讪笑。用是,其身长邀,其名寂寂,其学亦竟不显于世。荒山敝榻,终岁孜孜,以求所谓育物之仁,经邦之礼。穷探极论,千变而不离其宗;旷百世不见知,而无所于悔。先生没后,巨儒迭兴,或攻良知捷获之说,或辨易图之凿,或详考名物、训诂、音韵,正《诗集传》之疏,或修补三礼时享之仪,号为卓绝。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虽其著述大繁,醇驳互见,然固可谓博文约礼,命世独立之君子已。

谭嗣同在《论六艺绝句》评价王夫之: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章太炎称道:当清之季,卓然能兴起顽懦,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家而已。

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评介道:船山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前苏联人弗·格·布洛夫称:研究王船山的著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的学说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王夫之为什么说武则天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王夫之说武则天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因为王夫之是一个儒家弟子,所以在他的心中忠君才是最重要的一种思想。王夫之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喜欢对历史上的人物大肆的讴歌,也喜欢对自己看不上的人进行无情的鞭挞。而且王夫之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以及道德思想的人,他在人物评价这一方面上也就出现了有失公允的现象,所以就给人一种愤青的感觉。

王夫之的一生都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所以他受尽了磨难,在这种磨难之下他却成为了一个霜打的尖椒,变得越来越辛辣了。在王夫之的眼中武则天有很多明显的过错,比如说欺君夺位,这是一种有违臣道的行为。王夫之认为武则天篡改了大唐的江山是乱臣贼子的过错,而且她以一个女子的身份凌驾于男人之上就给人一种失了准则的感觉。

所以王夫之才会抨击武则天,并且认为武则天的相关行为都是非常不妥的,这在王夫之的心中是第一大过错。而第2个过错就是武则天二圣并驾,王夫之认为武则天这种做法有违妻道。王夫之其实有着非常严重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他认为女子就应该屈居人下,所以对武则天的相关行为才看不上眼。

在王夫之看来,武则天先嫁给了父亲,随后又嫁给了儿子,这种行为有为妇道。王夫之是一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人,所以他没有办法忍受这种违背妇德的女子。并且武则天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还做出了残害子女的举动,这也让王夫之表示自己没法接受。王夫之虽然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但是他在思想这一方面确实存在着狭隘的地方,所以他的相关行为才会如此的偏激。

王夫之是谁,对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山鬼》是谁的作品,王夫之如何评价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重要的诗论家,对诗歌的创作心理规律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借用“现量”二字来阐释自己诗学理论中“心目相取”、“即景会心”的观点,并认为这是诗歌创作中不可逾越的“铁门限”。“现量”一词在王夫之论诗的文字中一共出现过七次:“即《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两次,《古诗评选》一次,《唐诗评选》两次,《明诗评选》一次,《姜斋诗集》(《题卢雁绝句序》)一次。”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实质

黄宗羲的主要主张: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3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4批判旧儒学的封建“君为臣纲”的思想。

著作《明夷待访录》

评价:1他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 他的主张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封建制度的衰落。

顾炎武的主要主张:

1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

2对理学的正面批评

3“行己有耻”的道德教育观点

4“多学而识”的治学主张

5“经世致用”的教育改良主张

6崇尚创新的独特见解

7历史哲学主张

首先,以经证史。顾炎武提出为《六经》正本清源,还《六经》以平实史籍的本来面的主张。他认为《六经》原本不过是圣人之史籍,并无什么玄妙高渺之处。因而应该进一步倡导以平易说经,反对历代经解的种种怪异之论,而将其归之于可以征信之说。

再次,考史辨妄。通过辨真伪、明正误、审源流、释疑义、钩沉潜、阐幽微以达到“辨章学术、考竟源流”为治学之要务。他一贯主张,作史要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以保证史事史论之真实可靠,反对不加鉴别地轻易使用转手资料,更反对可耻的抄袭、剽窃之风。他认为应该继承并弘扬了历代史学之秉笔直书的传统,主张据事直书,惟义是规,反对徇情枉道,曲笔求全。认为史书之修,述胜于作,若必有论评,则当知人论世,察类明故,不可一叶障目,偏宕其辞。他举论史者不能正确评价周平王之事为而发论说:“后人徒以成败论,而不察其故,遂谓平王能继文武之绪,而惜其弃岐、丰七百里之地,岂为能得当日之情者哉!”

最后,引古筹今。在顾氏看来,古乃既往之今,今为未逝之古,因此,古今相因,今古相成。认为,所谓古史者,乃先哲故训、前言往行之载录也,故含蕴古圣之德,承载上天之道。因而,识古有以明德,学古可以稽天。他说:“傅说之告高宗曰:‘学于古训,乃有获。’只有研析历史,通晓史事之士,才能谙熟典制,臧否人物,通达政体,治理国家。

王夫之主要思想

1 在宇宙观方面,王夫之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的,整个宇宙充满了这种物质性的气。

2 王夫之在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斗争中,建立了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他强调人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对象;但客观对象并不依赖主观认识而存在。

3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还包含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对立统一之中,都是在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的。

4 王夫之的历史观也有不少进步的因素。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他把历史发展的总趋叫做“势”,把发展的规律叫做“理”,提出“在势之必然处见理”。

6 王夫之还批判了宋明理学提倡的“去人欲,存天理”的唯心主义道德观,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主张满足人生的物质要求。这些在当时都有一定的进步性。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他也曾参加抗清斗争,他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内、外篇》、《黄书》、《读通鉴论》和《宋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