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在案件结构的安排,作品情节的设计,心理学的使用等方面体现了作者的作品独有的特点,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根据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票选出来的史上最经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说排行榜,《罗杰疑案》高居第12名。

《罗杰疑案》中的叙事方式是一种叙述性诡计,犯罪凶手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者进行一种独特的内视角叙述。采用这样的视角,读者会产生代入感,主观介人故事,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阐述会更加多面。

《罗杰疑案》读后感

        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里,受人尊敬的乡绅罗杰先生被刺死在自己庄园内,他的养子成了最大嫌疑犯。事实上,庄园中的其他人,包括女管家、秘书、女仆、侄女等等都能从罗杰先生的死中获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嫌疑。随着谎言被逐个击破,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些嫌疑者背后不可告人的故事一个个被揭开,而在最后揭晓真凶的那一刻,相信每个读者都会感到后脊发凉、目瞪口呆。

         阿加莎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当然要归功于她高超的故事布局能力和精巧的构思。这个案件本身并不复杂:谢医生抓住了F太太的把柄,借机向她敲诈。F太太被逼自杀前,写遗书给罗杰先生揭露真相,谢医生为了掩盖自己敲诈别人的罪行就刺杀了罗杰先生。但是在这个情节之外,阿加莎又加入许多其他人的故事:女管家和她的瘾君子儿子相见;罗杰先生养子和女仆私定终身;男管家敲诈前主顾……这些故事如同条条分岔路,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巨大迷宫。当读者跟着阿加莎的化身——波洛侦探一起走近这个迷案时,面对的只能是重重迷雾,无从下手。事实上,阿加莎在迷宫深处丢下很多线索与暗示。比如小说开头,谢医生得知F太太的死讯后“忧心忡忡”,而且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麻烦重重”,刚读到这里时读者不会觉得有任何异常,但是当我们走出迷宫,得知凶手是谁之后,在回忆起这些细节就会恍然大悟。

       读者之所以会深陷迷宫,不光是因为故事线错综复杂,还是因为阿加莎使用了第一视角手法,即第一人称叙事。整个故事由“我”来讲述,这个“我”是村庄里一名受人尊重的医生。还有不少经典小说也是采用同样的叙事视角,如《格列佛游记》和扎米亚京的《我们》。这种第一视角的叙事手法更容易将人带入故事当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且不由自主地站到叙事者的一边。所以,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一开始对谢医生完全没有戒心,跟着他见证了整个案情的发展。可是在排除掉所有人的嫌疑之后,读者们才惊恐地发现凶手的轮廓渐渐清晰,不是别人,正是谢医生!此时我们心理上受到的震撼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罗杰疑案》无疑是悬疑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中凶手的作案手法也让人称奇。《唐探一》中凶手杀害颂帕后,播放提前录好的录音,让秦风以为颂帕还活着,这个手法和谢医生一模一样呢!

        最后要说一下这本书的版本,本来我是找了网上的免费版本来看,后来发现不但错别字一堆,很多叙述也让人费解,于是买了付费版本,译者常禾。两个版本做个对比,高下立见。

网络免费版:
常禾翻译正版:
所以,读书一定要读正版,译者也很重要啊!

《罗杰疑案》——一个最不像凶手的凶手

“ 罗杰·艾克罗伊德是个知道得太多的人。
他知道他爱着的女人毒死了她的第一个丈夫。他知道有人在敲诈她——现在他知道她因服用过量药物而自杀身亡。

晚班邮件很快就会让他知道那个神秘的敲诈者是谁。但是罗杰没能把信读完就死了——他坐在书房里被人用刀抹脖子……”

——《罗杰疑案》
开篇用了四章讲述一个小镇上的风土人情,甚至一度以为谋杀案凶手与罗杰爱着的女人有关,而主人公通过医生的身份一步步解开谜团。

结果直到第五章,本书要讲述的凶杀案才真正开始,而谢泼德医生也是接到了电话,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禁让人以为他要开始验尸破案。

在警方介入调查后,一个在前几章名不见经传的一个退休后在小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老人(波洛)被请了出来,没想到他竟然是一名大侦探,用自己独特的思路一步步寻找凶手。

在整个过程中,谢泼德医生都像是福尔摩斯身旁的华生一样跟着波洛,读者始终透过谢泼德医生的视角观察案情,在办案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平添任何麻烦,甚至尽心尽力帮助波洛打听消息、获取情报。在最后波洛指明他就是真凶的时候,接受了波洛服药自杀的建议。

不管怎么说,谢泼德医生是凶手非常出乎意料。
说到悬疑,东野圭吾作为我最喜欢的作家不得不提。也正是因为读了太多东野圭吾的小说,导致在读这本书时反而有些摸不着头脑,不得不说其第一人称的写法非常出人意料!

虽然二人都是推理作家,但东野圭吾更喜欢在推理的过程中加入一些人性的思考。比如《白夜行》,书中细致入微的刻画每一人物,使得人物活动符合特定的性格,最后将人性坦露无疑。即使是技术性很强的夜幕降临时,也能感受到人物性格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更不用说白夜行里描述了日本那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浓重的历史感在故事进行中徐徐展开。

阿加莎婆的《罗杰疑案》相比之下稍显单薄,前半部分并没有给读者来带一种紧张的感觉,但富有创意的推理过程仍然拍案叫绝。谁能想到凶手会是“我”呢。这是阿加莎婆的独到之处,删去各种庞杂,专心致志的设定线索,每个人的作案动机也都是简单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而已,没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干净、利落。

相比之下,我个人还是更喜欢看东野圭吾的书,不仅从打开书的一瞬间就会被文字所吸引,中间的情节也总是一波三折,最让我喜欢的点是,东野圭吾几乎每本书都会或多或少反应出人性,用小说这种较为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故事的结局常常让人读完之后有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使读者不禁会对书中所反应的问题产生思考。
回到本书《罗杰疑案》,虽然是一部悬疑小说,但其中一些话还是会让人思考:

我们的嗜好和娱乐可用一个词来归纳:聊天。

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就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一旦达到了,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失去的正是每天的工作。

你应该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不是愚蠢的就是为了虚荣。

我们谈得很投机,都想显示自己学识渊博。

读《罗杰疑案》①:匪夷所思的叙述者

    一部小说,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角度是很正常的。可是,从来没有一部小说是由杀人凶手来进行讲述的。从这一点来看,《罗杰疑案》无形中就多了一层神秘感。

    谢泼德医生是金丝艾伯特的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在罗杰•艾克罗伊德先生,他是值得信任的朋友;在拉尔夫•佩顿,他是值得敬重的长者。这样的良好印象,通过医生的讲述,更是增添了几分信任。所以,几乎从没有人怀疑过医生和罗杰之死有任何关系。

    然而,既是第一人称,所述就难免过于主观。在谢泼德医生的讲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绅士,一位和善长者。但是在罗杰被杀一案中,医生又尽量克制自己,让自己隐于幕后,让人明明知道他的存在,却总是有意无意忽略他与案子之间的联系。

    这种拼命表现自己的好,又刻意掩饰自己存在的矛盾心理,恰恰就是一个凶手的典型反应。在他的笔下,他处处为自己歌功颂德,又拼命掩饰自己,不让自己与罪案扯上丝毫的关联。可,恰恰也是这种做作,才让波洛抓到他的破绽,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总之,这种独特的叙述视角,确实给了人一种新奇的体验。让人在对作者的功夫产生由衷的佩服之外,也深深沉浸于作者为我们所创造的世界。

《罗杰疑案》

        因为看了《恶意》,知道了《罗杰疑案》。很多网友评论《恶意》抄袭《罗杰疑案》。虽然被剧透了凶手是谁,依然埋头看了进去。因为最近100天阅读是福尔摩斯系列。恍愡看到了福尔摩斯的影子。波洛,一个退体了归隐田园的名侦探。谢泼德,一个医生。一直协助波特査案。好像卷福和花生的组合。案件疑云重重,每个人都好像有难言的苦衷。七零八碎的真相,好像拼图。点一滴拼凑出了事件的原委。最让人觉得不可能的人,那个从头至尾协助波洛的谢泼德医生竟然就是凶手。虽然早已被剧透。但是看的过程中还是看不到头绪。抽丝剥茧之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和《恶意》相比,《罗杰疑案》一直在还原案件,理出所有人事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示人的阴暗面。而《恶意》则更侧重于作案的动机。那是一种从人心里透出来的冰冷的恶意,是想用一种恶,掩盖原本犯下的错的透骨寒。虽然小说的写法差不多,但完全没有在《恶意》身上刚看到改头换面的《罗杰疑案》的感觉。还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