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要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对子女成长承担教育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还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好小学低年级独生子女,特别需要家长积极、主动、正确的配合 。

2、家长需要了解学校、班级对学生的要求只有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家长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要多与孩子谈话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脉络,要向孩子的同学、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怎样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

第一、提高监护意识,履行监管职责。2020年10月,国家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细化明确了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必须有家长的正确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家长要提高监护意识,履行监管职责,积极、主动、正确地与学校配合。

第二、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中有很多规则和规矩,对学生的要求很多。家长要充分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服从学校的管理,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第三、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首先了解孩子对老师的评价,孩子是否喜欢老师,是否喜欢老师的讲课风格等。亲其师信其道,挖掘老师的闪光点,引导孩子喜欢自己的科任老师,要让孩子看到老师的优点,把老师的优点放大再放大,缺点缩小再缩小。

第四、架好家校沟通的桥梁,通过电话、微信等多与老师沟通。家长在生活中应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动向,如发现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吃饭睡觉不香、花钱过多等异常表现,要及时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怎样加强家校合作共育

一、 达成教育理念的共识

学校应向家长传播这样的理念:共享生命成长、陪伴孩子、悦纳孩子、重在参与,不参加孩子的活动,就不能共享孩子的成长,就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因此积极参加学校各种合作活动,通过悦纳和交流共享生命成长的快乐。

为此,畅通家校沟通渠道,互通“情报 ”加强对孩子的了解,通过教师进家家访和家长到班校访,实事求是的掌握孩子思想、情感的变化。入学第一次家长会,了解学校有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更要了解学校在德育和艺术、体育及社会的实践计划,积极配合支持。在家按照学校关于学生自我完善管理的要求,督促和激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不代劳,做好知识巩固和郊游观察自然等安排,于学校达成理念上的共识。

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合作助推家长素养提升和家教水平,更新家长育人观念,通过学校提供的培训学习机会,家长们受到了科学养育的指导,通过家长同伴间的优秀经验分享,和共同参与学生指导,让孩子感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温暖,形成感恩意识。

家校合作提升了教师的良好素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家校合作促良好伙伴关系的建立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条件。得到家长信任与合作的教师,互动沟通信心更强,从不同职业背景和社会背景的身上汲取知识,分享智慧,促进自身的迅速成长。

家校合育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多家长参与教育活动,让课程和学生实践的空间外延到社会工作环境中,促进学生对职业角色和职业成就感的体会,促进和完善现代化学校制度的丰富与完善。

三、家校合作共创新平台

1.建立家长委员会。健全的家长委员会制度,给家委会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方向。家委会的工作章程让家委会产生的管理科学而规范。第一届家委会诞生后,家委们宣誓就职,以“奉献 沟通 合作 服务”为理念,搭建学校和家庭沟通桥梁,参与每一次校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策划。

2.参与儿童课堂。通过家长开放日和家长进课堂,让家长体验儿童课堂、走进新课程、走进老师新的育人理念,参与到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理解并支持学校工作。让家长进一步了解教育改革方向,对学校教育和国家教育有心,坚信孩子受到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和老师。

3.合作式的家长会。家长会要具有开放式的互动性,全体家长每学期至少参加两次家长会,以互动为前提,架构沟通桥梁。通过入学新生家长会、一月后的入学反馈会,中期和期末互动家长会,每个孩子的特点在互动交流和反馈中不断清晰,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明晰如何采取有效的指导。例如通过问卷了解家庭教育中有哪些困惑,找出家长关注度最高的问题进行解疑答惑。找出最迫切的问题进行专题式的家长培训,现场情境模拟让家长模仿孩子孩子答题,发现孩子的不容易,发现自己与孩子的差距,让家长静下心来与孩子站在一条线上共同成长与进步。让家校的合作关系发生在,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孩子,家长与教育之间,让发展成为彼此的动力。

4.关切式家访。家访是家校合育的一个有利助推器,有利于提高到访者和受访者的个人素养,反思教育提供优质服务的的重要契机。通过学校代表和班主任加强对学生背后教育故事的把握,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服务,提高教育果效和针对性。未和谐社会的构建奉献力量。例如:我校有个单亲孩子,父亲酗酒懒惰,孩子也学习父亲的样子,不请假旷课。班主任老师通过邀请家长到校专访,组成关爱团到该学生家庭中进行实地调查,与社区居委会合作关注该学生和家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还有一个留守儿童,父母离异且十几年未曾蒙面,孩子心灵脆弱胆小怕事,有精神性肠胃痉挛,有轻生的举动,这样的孩子和家庭班主任和心理咨询队经常到访,给孩子赠送书籍、小礼物,陪孩子聊天,让他感到温暖和关爱。

家校共育措施

家校共育措施如下:

一、建立系统的家校联系制度

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实现家校互动。微信群的作用不是单向的。很多教师发布完周末作业后便“隐身”了,即使家长千呼万唤也不出来。

二、家校双方步调一致,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家校通过密切沟通,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标准,共同监督学生执行。例如,学校制定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养成早起早睡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又如,网络信息技术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有些孩子遇到难题时不动脑思考,而是上网搜索答案。对此,很多家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想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教师和家长必须共同监督、一齐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