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挑选的专家应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

2、在进行预测之前,首先应取得参加者的支持,确保他们能认真地进行每一次预测,以提高预测的有效性。

3、问题表设计应该措辞准确,不能引起歧义。

4、进行统计分析时,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问题,对于不同专家的权威性应给予不同权数而不是一概而论。

5、提供给专家的信息应该尽可能的充分,以便其作出判断。

6、只要求专家作出粗略的数字估计,而不要求十分精确。

7、问题要集中,要有针对性,不要过分分散。

什么是德尔菲法?德尔菲法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

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1946年由美国兰德公司创始实行。该方法是由企业组成一个专门的预测机构,其中包括若干专家和企业预测组织者,按照规定的程序,背靠背地征询专家对未来市场的意见或者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

特点:德尔菲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其大致流程是: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一致的意见。

在德尔菲法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有两方面的人在活动,一是预测的组织者,二是被选出来的专家。首先应注意的是德尔菲法中的调查表与通常的调查表有所不同,它除了有通常调查表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的内容外,还兼有向被调查者提供信息的责任,它是专家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扩展资料:

德尔菲法是为了克服专家会议法的缺点而产生的一种专家预测方法。在预测过程中,专家彼此互不相识、互不往来,这就克服了在专家会议法中经常发生的专家们不能充分发表意见、权威人物的意见左右其他人的意见等弊病。各位专家能真正充分地发表自己的预测意见。

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

由于吸收不同的专家与预测,充分利用了专家的经验和学识;最终结论的可靠性。由于采用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能使每一位专家独立地做出自己的判断,不会受到其他繁杂因素的影响;最终结论的统一性。预测过程必须经过几轮的反馈,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同。

正是由于德尔菲法具有以上这些特点,使它在诸多判断预测或决策手段中脱颖而出。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避免会议讨论时产生的害怕权威随声附和,或固执己见;同时也可以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收集,参加者也易接受结论,具有一定程度综合意见的客观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尔菲法

简述德尔菲法的步骤

德尔菲法步骤如下:(1)确定需要收集意见并达成一致意见的主题,如确定项目、选择项目方案、制定项目计划、识别项目风险等。(2)挑选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或者外部专业团体中具有专业知识或经过培训的个人组成专家小组,为了避免相互影响和干扰,专家们不进行会面,不进行讨论,彼此互不了解对方的想法。(3)由协调员采用书面问卷的方式,向每位专家征求对所要讨论的主题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要求这些专家进行匿名分析后,分别将自己的意见以书面方式反馈给协调员。(4)协调员将不同专家的意见汇总,再将这些意见反馈给专家们,并要求专家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判断或意见。(5)所有专家收到一份全组专家的集合分析意见后,再次进行匿名分析,提出赞成和反对的意见,再次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协调员。(6)协调员再次汇总各位专家第二次反馈意见,然后进行汇总,再将第二次汇总的结果发给各位专家,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上再次做出判断,如此反复,直到所有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

德尔菲技术运用的关键是什么?

德尔菲技术运用的关键是:

(1)选择好专家并设法取得他们的支持,专家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或机会的性质;

(2)确定适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50人较好;

(3)拟定好意见征询表,因为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有效性。

扩展资料

基本特点

德尔菲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其大致流程是: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一致的意见。

其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匿名征求专家意见-归纳、统计-匿名反馈-归纳、统计……若干轮后停止。

由此可见,德尔菲法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进行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它有三个明显区别于其他专家预测方法的特点,即匿名性、多次反馈、小组的统计回答。

简述德尔菲法坚持的原则

德尔菲法指的是管理者先从不同专家那里就某一问题征询意见,总结这些意见后,再分别返回给那些专家,但是专家之间不互相沟通。这一过程需要反复地做,直到征得的意见趋同于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为止。

原则

1.挑选的专家应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

2.在进行预测之前,首先应取得参加者的支持,确保他们能认真地进行每一次预测,以提高预测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向组织高层说明预测的意义和作用,取得决策层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支持;

3.问题表设计应该措辞准确,不能引起歧义,征询的问题一次不宜太多,不要问那些与预测目的无关的问题,列入征询的问题不应相互包含;所提的问题应是所有专家都能答复的问题,而且应尽可能保证所有专家都能从同一角度去理解;

4.进行统计分析时,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问题,对于不同专家的权威性应给予不同权数而不是一概而论;

5.提供给专家的信息应该尽可能的充分,以便其作出判断;

6.只要求专家作出粗略的数字估计,而不要求十分精确。

7.问题要集中,要有针对性,不要过分分散,以便使各个事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问题要按等级排队,先简单后复杂;先综合后局部。这样易引起专家回答问题的兴趣。

8.调查单位或领导小组意见不应强加于调查意见之中,要防止出现诱导现象,避免专家意见向领导小组靠拢,以至得出专家迎合领导小组观点的预测结果。

9.避免组合事件。如果一个事件包括专家同意的和专家不同意的两个方面,专家将难以做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