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化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2、人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在不断地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并在头脑中以观念的方式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

3、人的认知结构是一个能动的系统,它是发展变化的,有着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它可以不断地理触新事物、接纳新事物、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环境;

4、内化的

如何理解学的真谛在于内化

知识就像没有消化的食物,内化就是把食物消化的过程。但是消化食物和内化知识不尽相同,消化食物只有一种途径,而内化知识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读完名著之后,便悟出不同的道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读者眼里的每个哈姆雷特都不一样,但本源都是同一个哈姆雷特,只是每个人的内化方式与程度不同罢了。

另外,人如果在学习知识之后不通过内化这个过程,那么他的学习就是无用功,就像老师讲的每一个字你都认真听了,但是不去做题,不去实践,不能够举一反三,那么学到的知识就还没有内化,还没有收获。既然不会运用这些学到的知识,那跟没有学就没有区别了。很多大学生上课学习,下课游戏,考试就挂科了,或者考试通过,然后周而复始直至大学毕业,等到多年以后再回首才发现自己大学四年一点东西都没有学到,只是换了个地方玩手机而已。这对于恰逢青春正茂大学生们还不如不上大学呢。所以“学的真谛在于内化”这句话不假。学习,就是要把他人的内化成自己的。

如何理解开发内化是教育的真谛

在开发内化教学法这种教育模式下的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教的真谛在于开发,而学生学的真谛在于内化。教学的真正含义就在于通过教师的开发促成学生的内化。开发内化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平等关系。

开发内化的主要途径是:系统学习内化、环境同化、实践活动内化及自我修炼。其中,前三项主要途径都离不开学校教育。教育不是一项单项的活动,而是互动性的活动,应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学习。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如果缺乏学的主动性,不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再好的教也是白教;“学”如果不能把教育资源变成自己所得,是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