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金属钠溶成光亮小球,并且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同时发出“吱吱”的声音,最后溶液中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生成。

原因:

1、首先将钠与水发生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2、氯化铁溶液再与之前的生成物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即可生成氢氧化铁的沉淀物和氯化钠溶液。

金属钠与氯化铁作用有何现象?

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铁反应。现象就是:钠与水反映的现象:浮在水面,在水面上游动,发出嘶嘶的叫声,融化成一个亮球,产生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气体符号)
3NaOH
+
FeCl3
=
Fe(OH)3(沉淀符号)
+
3NaCl

求钠与氯化铁反应的方程式及现象。

钠与氯化铁反应方程式: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钠与氯化铁反应的现象:Na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游来游去,发出声音,有气体放出,Na游过的轨迹上有红褐色絮状沉淀。

Na要先和水反应,然后生成的NaOH再和FeCl3反应

(1)Na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2)NaOH和氯化铁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3NaOH+FeCl3==3NaCl+Fe(OH)3↓

总反应方程式为: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扩展资料:

氯化铁化学式FeCl3。是一种共价化合物。为黑棕色结晶,也有薄片状,熔点306℃、沸点315℃,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

氯化铁与其它金属反应:

(1)铜:Cu+2FeCl3=2FeCl2+CuCl2

(2)铁:Fe+2FeCl3=3FeCl2

氯化铁主要用于金属蚀刻,污水处理.其中蚀刻包括铜,不锈钢,铝等材料的蚀刻,对低油度的原水处理,具有效果好、价格便宜等优点,但带来水色泛黄的缺点。也用于印染滚筒刻花、电子工业线路板及荧光数字筒生产等。建筑工业用于制备混凝土,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抗腐蚀性和防水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氯化铁

钠与氯化铁反应方程式及现象

钠与氯化铁固体是不能反应的,但是可以与氯化铁溶液发生反应。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钠后,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之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现象为钠浮在溶液上,并熔化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并产生红褐色沉淀。

将金属钠投到氯化铁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

将小块金属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先发生2Na+2H2O=2Na++2OH-+H2↑,后发生Fe3++OH-=Fe(OH)3↓,结合钠的密度小于水、熔点低可知观察到的现象为浮于水面四处游动、熔成小球,有嘶嘶响声,有气体产生,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在2Na+2H2O=2Na++2OH-+H2↑中H由+1价降为0价,因此水作氧化剂,钠作还原剂,
故答案为:浮于水面四处游动、熔成小球,有嘶嘶响声,有气体产生,有红褐色沉淀生成;2Na+2H2O=2Na++2OH-+H2↑,Fe3++OH-=Fe(OH)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