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经济效率是指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就是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再分配工具,可以在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可能扭曲资源配置格局,阻碍经济发展。税收效率体现在它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干预上。
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如果税收活动阻碍了经济发展,影响了GDP的增长,尽管是公平的,也是无意义的;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尽管公平必须以效率为前提,但失去了公平的
如何理解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
如何理解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
一、税收公平原则,通常指纳税人的法律地位必须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进行公平分配。它是各个时期众多国家所确认的税法基本原则。公平原则包含两方面内容:利益赋税原则和量能课税原则。
1、利益赋税原则
利益赋税原则,认为税收是社会成员为了得到 *** 的保护所付出的代价,纳税人根据个人从 *** 提供的公共产品中享受利益的多少而相应地纳税。享受利益多的人多纳税,享受利益少的人少纳税,没有享受利益的人则不纳税。这一税负原则的理论基础是自愿交易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将税收看作为公共产品的价格,人们以自愿交易为基础对公共产品缴纳税金。
2、量能课税原则,指按实质纳税能力对税收负担公平分配。纳税能力强者应多纳税,纳税能力弱者少纳税,无纳税能力者不纳税。显然,量能课税原则体现出分配正义与人税化理念。
结合公共财政的职能与公共产品的特性,可知税赋并不是纳税人与国家之间的具体对等给付,而是所有纳税人需对国家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税赋平等的实质不在于利益交换的平等性,而在于纳税义务对每一具体纳税人的负担平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课税才具有正当合理性。而课税是否平等,应根据每一具体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负担能力)来进行判断。只有税收负担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时,才能实现公平课税,实现分配上的正义。此为量能课税原则的实质所在。
二、税收效率原则
(一)、 税收效率原则指税收活动要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它是各个时期众多国家所确认的税法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1、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使征税额费用最少;2、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最小,使税收的超额负担尽可能最小;3、要有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税收效率原则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两个方面。
税收经济效率是指征税对经济执行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就是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再分配工具,可以在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 *** 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可能扭曲资源配置格局,阻碍经济发展。税收效率体现在它对经济执行的影响和干预上。
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如果税收活动阻碍了经济发展,影响了GDP的增长,尽管是公平的,也是无意义的;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尽管公平必须以效率为前提,但失去了公平的税收也不会提高效率。
一、税收公平、效率原则的理论内涵
(一)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在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中,公平原则列为首位。税收公平,首先是作为社会公平问题而受到重视的。税收本来就是 *** 向纳税人的无偿征收,虽然有种种应该征税的理由,但从利益的角度看,征税毕竟是纳税人利益的直接减少,因此,纳税人对征税是否公平、合理,自然就分外关注。在现代经济中,税收公平原则事实上不仅包括社会公平,还包括经济公平。税收的经济公平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要求税收保持中性,即对所有纳税人同等对待,以便为其创造一个合理的税收环境,促进经营者进行公平竞争。其次是对于客观上存在的不公平因素,如资源禀赋差异等,需要通过差别征税实施调节,以创造大体同等或说大体公平的竞争环境。经济的发展使各类经济组织成为重要的纳税主体,与个人相比,它们要求经济方面的公平比社会公平更迫切、更现实。而且,经济公平也是税收效率原则的必然要求。税收公平,特别是经济公平,对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税制建设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我国市场发育还相当不健全,导致不公平竞争的外部因素较多,同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税制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使税制更具公平,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税收环境,是我国进一步改革税制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税收效率原则。 这里的效率,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二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遵循行政效率是征税最基本、最直接的要求,而追求经济效率,则是税收的高层次要求,它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税收调控作用认识的提高。
二、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关系及处理方法
(一)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关系
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是既矛盾又统一的,矛盾性表现在:在具体的税收制度中往往很难兼顾公平与效率。公平原则强调量能负担,而效率原则强调税收应尽量避免对经济产生干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可能拉开贫富差距,从而破坏公平原则。但从整个经济执行的方面来看,公平原则是实现税收效率原则的前提。只有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公平原则为前提,才能谈及效率问题。如果不以一定的公平为前提, *** 征税就不会为纳税人接受进而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扭曲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当然也就无法提高效率。从另一方面看,效率原则为公平原则的实现提供了动力。效率的提高可以保障公平更好地实现。盲目的平均主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只有在整个经济都很活跃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提高一个层次,公平程度也就会向前迈进一步。
(二)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关系的处理
我国正处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我国的根本任务。因此,只有效率优先,低消耗、高产出,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的公平。只有经济效率提高了,可供分配的财富增加了,全体社会成员收入水平的提高才有物质基础,国家才有可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调节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贫困地区的人民早日摆脱贫穷,并通过福利、救济等办法来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坚持效率优先,并不是说公平不重要,更不能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来换取效率的提高。事实上,公平和效率都是社会主义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没有效率就没有高水平的公平,而社会的不公平也制约和阻碍著效率的提高。第一,收入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会导致占比重相当大的低收入者有效购买力低,有效需求不足,使生产力发展受到制约:第二,实现高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如果低收入者通过主观努力和勤奋劳动不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便会损害效率,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现在,我们一方面应坚持不懈地发挥税收促进经济发展和效率提高的作用,坚持公平税负,鼓励竞争;另一方面,要强化税收在实现社会收入公平分配方面的功能,调整税制结构。
三、在税收实践中实现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
完善的税制可以使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得到充分的体现,更好地发挥税收巨集观调控的作用,但只有完善的税制,却不能有效地执行,也是不够的,税收征管对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是有很大影响的。
由于我国税收征管中存在很多漏洞,每年都有大量税款流失,这不仅降低了税收效率,而且影响了税收的公平。本该纳税的人没有纳税,这对于相同条件的已纳税人来说就是不公平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有:公民的纳税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全民纳税风气;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故意或由于本人业务能力的限制,不能发现错误申报。针对这种情况,要强化税法宣传,增强人们的纳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要通过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和科学化、精细化的税收管理;通过税收征管现代化手段的应用,特别是实行国地税资讯共享,对纳税人的经营行为实行资讯全面覆盖;通过电子化结算手段,避免通过现金账外经营,规范一切经营行为和个人收入监督等措施,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加大查处力度,使征纳行为更加规范、合法。
长期以来,税收成本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与研究,造成税收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大力推广现代化的征管方式,具体内容包括普遍建立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建立税务机关与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税务服务体系;完善税务代理业务等。还应该运用现代化的征管手段,建立一条税务资讯系统网路,将纳税人的账目如银行存款、租赁收入等,纳入税务资讯系统网路,对异常情况,随时抽查、协查,通过现代资讯科技在税收征管上的全面普及,降低征纳成本。
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 *** 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1)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税收不应是专断的或有差别的。这称作“横向公平”(亦称作“水平公平”)。
(2)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强的人应该缴纳更多的税收,即所缴税额与其收入的比例要高一些。这称作“纵向公平”(亦称为和“垂直公平”
税收效率原则可以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两个方面。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执行的影响,要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和尽量增加税收的额外收益。要提高税收经济效率,必须在有利于国民经济有效运转的前提下,一方面尽可能压低税收的征收数额,减少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度;另一方面,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执行的中性,并在市场机制失灵时,将税收作为调节杠杆加以有效纠正。
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是指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检验税收本身效率的标准在于税务支出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提高税收本身效率的途径有三:一是运用先进科学方法管理税务,以节省管理费用;二是简化税制,使纳税人易于掌握,以压低执行费用;三是尽可能将执行费用转化为管理费用,以减少纳税人负担或费用分布的不公,增加税务支出的透明度。
凡事都要从这几方面考虑,即每件事物发生的5个W和1个H,具体就是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re(地方)when(什么时间)how(怎么做)。从这几个方面下手就不愁写不出什么东西了。这几方面就可以深化为效率与公平原则的概念、为什么需要这个原则、这个原则是谁提出来的,为什么提出来,历史的发展过程,特点,怎样做体现了税收的公平与效益原则,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等等。
如何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及其处理的重要性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他们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公平是效率得以实现的基础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替代资本主义,就在于早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行按劳分配,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掀起了全国人民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正因为分配方式的公平性,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速度,其产生的效率有目共睹。但由于历史和复杂的社会因素等条件的影响,按劳分配的方式并没有得以实行或者在实行过程中走了样。“大锅饭”式的分配方式公平性的欠缺导致了社会效率的整体下滑,在严重挫伤劳动者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同时,更无法使我国早期形成的良好经济基础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套件。于是,在随后的十数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几乎停滞不前,和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因素影响下,也产生了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公平性的彰显,大大提高了社会的整体效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实践的证明了公平和效率之间紧密而又互相促进的关系。正因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在这一时期保证了公平性,所以,我们的效率才得到了提高。 可见,公平是效率得以实现的基础,这也是经过历史实践和明证的。 二、效率是公平的外在表现特征 纵观辉煌的人类发展史,大凡效率领先者,必然在其组织的内部管理过程中保证了公平性。换个角度,即效率是公平的外在表现特征。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之所以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连娇弱的嫔妃、宫女都能训练成严明的军旅。这样的高效率背后,是孙武在军队训练和管理过程中对公平性的强调和执行。惟其如此,他才能保证军队这一特殊组织的高效性。 我国战国时期的秦王朝之所以能一统天下,他的强盛和其内部政权、军事、社会等组织内部的公平性制度及其推广是分不开的。后世的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等,他们所处的时代之所以被后代史学家所称道,他们的封建王朝之所以有那么高的社会效率,实现了军事、工业、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也都体现了他们所推行的制度的公平性。这一切都说明了高效率必然代表着相对的公平性。 效率代表了内在的公平,是公平的外在表现特征,是我们认识成功组织的着眼点,这也有利于我们对外界环境的认识和适应,从而可以不断学习并改善本组织的具体状况。 三、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的重要性 历史已经说明了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的重要性。只要有公平性的保证,我们的社会和组织、团队就能返回高效率。而任何高效率的组织、团队,必然代表着其内部的一系列公平性措施。因此,我们的 *** 和企、事业单位要尤其重视这一环节。我们的公平性基础能保障高效率的实现,而我们的高效率恰恰是内部搞小型的外在表现特征。 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们的社会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只有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才能在日趋频繁的国际经贸活动中,抓住先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的企业,要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要吸纳大量的社会资金,要搭建自己优良的社会网路体系,也必须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2、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处理 从管理学的角度并结合实际情况,我认为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良好的公平保障制度 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公平的实现方式各种各样,但最成功的还是制度保障。现代管理学对管理的定义中,经典的“职能说”(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或指挥、协调)中最重要的环节——控制,就是依靠完善的制度来实现的。一切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只有依赖控制才能保障其过程的顺畅性、连贯性和透明性,而控制活动又依靠于制度。控制过程的透明性是保证公平性的基础,可见公平性的保障,必须依赖于完备的制度体系。现代管理学对人的群体行为的分析也表明,只有通过执行公开的制度才能保证管理活动的透明性,也才能进一步保障管理活动的公平性。 可见,建立良好的公平保障制度,才能保证管理活动的公平性,也才能实现整个管理活动的效率。 二、结合自身效率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作为任何组织形式,都不可避免的和周围的环境进行着复杂的资讯、物质、能量的交换。因此,能不能建立良好的形象,就成为我们能否吸引外界环境注意的重要环节。当前企业所提倡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结合自身的效率特征,给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以良好的印象,都有利于组织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之所以我们提到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会竖起大拇指,投资者和金融市场也提供给他们很优惠的政策,就是因为他们在建立企业形象的时候,或者在构建企业文化的同时将自身的效率融入其中,形成了高效性的良好企业形象。这都会成为企业未来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企业发展了,资金等实力强大后就能够建立更加合理的分配制度,对自身内部公平性的实现做出了有益的补充作用。 三、充分发挥效率对公平的反哺作用 当组织有了良好的公平保障制度,也结和效率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时期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效率对公平的反哺作用。 正因为有了前两个环节的顺利开展,我们的企业就能够实现高效率,从而吸纳各种社会投资的注入,各方面实力的增强,将会使我们的组织有更多的能力去完善和改造本身的相关制度,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势必对组织控制过程的完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控制过程的透明性肯定得到了进一步的的提高,势必发挥对公平性保证的反哺作用。 总而言之,公平和效率是任何组织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相关方面着手对其进行良好的处理,管理活动才能如期达到设定的目标。
只要不用剥削的手段去创造效益,才是合理的效益,要不然就会带来发展中的矛盾。
税收公平与效率 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的、互为条件的统一体
首先,效率是公平的前提。
其次,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
只有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两个方面的税制才识最好的税制,这是无须证明的。税制
要更具有实践意义就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或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标,在建设本
国税制时实行以公平或效率某一方面作为侧重点的税收,从而形成效率型税制或公平型税制。
简述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公平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以及结果公平等。
从机会公平的角度分析,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所有促进机会公平的措施都会提高效率。从结果公平的角度探讨,公平与效率又存在矛盾,过分强调结果公平,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效率损失;而发挥物质利益的激励功能,又必须打破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拉开收入差距。
不过,这种矛盾不是绝对的。如同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会影响经济效率一样,收入差距过大也会抑制有效需求,导致社会冲突,从而严重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这就是说,存在一个使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收入差距适度区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是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的适度区间。
扩展资料:
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
在经济发展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产品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劳动力供给充分,资本要素稀缺。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资本积累带动劳动就业,提高产品供给能力。因此,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上通常会更加重视效率。
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一方面,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制约消费需求的增长、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无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还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上都要求更加注重公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就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正确处理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税收的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
税收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税收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制优劣的准则。公平原则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公平的标准一是强调受益原则,受益多的多纳税,受益少的少纳税;二是强调能力原则,税负应与纳税人的支付能力大小相适应。
效率原则指国家征税不仅要使征管和缴纳成本最小化,而且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使征税费用最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最小,使税收的超额负担尽可能小。
税收公平与效率
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的、互为条件的统一体
首先,效率是公平的前提。
其次,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
只有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两个方面的税制才识最好的税制,这是无须证明的。税制
要更具有实践意义就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或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标,在建设本
国税制时实行以公平或效率某一方面作为侧重点的税收,从而形成效率型税制或公平型税制。
税收的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矛盾性?统一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工作必须遵循公平与效率原则,而这两大原则的贯彻是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不断对经济进行调控的过程中最终得到实现的。
一、税收公平、效率原则的理论内涵
(一)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在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中,公平原则列为首位。税收公平,首先是作为社会公平问题而受到重视的。税收本来就是政府向纳税人的无偿征收,虽然有种种应该征税的理由,但从利益的角度看,征税毕竟是纳税人利益的直接减少,因此,纳税人对征税是否公平、合理,自然就分外关注。在现代经济中,税收公平原则事实上不仅包括社会公平,还包括经济公平。税收的经济公平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要求税收保持中性,即对所有纳税人同等对待,以便为其创造一个合理的税收环境,促进经营者进行公平竞争。其次是对于客观上存在的不公平因素,如资源禀赋差异等,需要通过差别征税实施调节,以创造大体同等或说大体公平的竞争环境。
经济的发展使各类经济组织成为重要的纳税主体,与个人相比,它们要求经济方面的公平比社会公平更迫切、更现实。而且,经济公平也是税收效率原则的必然要求。税收公平,特别是经济公平,对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税制建设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我国市场发育还相当不健全,导致不公平竞争的外部因素较多,同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税制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使税制更具公平,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税收环境,是我国进一步改革税制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税收不仅应是公平的,而且应是有效率的
这里的效率,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二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遵循行政效率是征税最基本、最直接的要求,而追求经济效率,则是税收的高层次要求,它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税收调控作用认识的提高。
二、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关系及处理方法
(一)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关系
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是既矛盾又统一的,矛盾性表现在:在具体的税收制度中往往很难兼顾公平与效率。公平原则强调量能负担,而效率原则强调税收应尽量避免对经济产生干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可能拉开贫富差距,从而破坏公平原则。但从整个经济运行的方面来看,公平原则是实现税收效率原则的前提。只有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公平原则为前提,才能谈及效率问题。如果不以一定的公平为前提,政府征税就不会为纳税人接受进而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扭曲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当然也就无法提高效率。从另一方面看,效率原则为公平原则的实现提供了动力。效率的提高可以保障公平更好地实现。盲目的平均主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只有在整个经济都很活跃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提高一个层次,公平程度也就会向前迈进一步。
(二)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关系的处理
我国正处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我国的根本任务。因此,只有效率优先,低消耗、高产出,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的公平。只有经济效率提高了,可供分配的财富增加了,全体社会成员收入水平的提高才有物质基础,国家才有可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调节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贫困地区的人民早日摆脱贫穷,并通过福利、救济等办法来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坚持效率优先,并不是说公平不重要,更不能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来换取效率的提高。事实上,公平和效率都是社会主义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没有效率就没有高水平的公平,而社会的不公平也制约和阻碍着效率的提高。第一,收入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会导致占比重相当大的低收入者有效购买力低,有效需求不足,使生产力发展受到制约:第二,实现高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如果低收入者通过主观努力和勤奋劳动不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便会损害效率,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现在,我们一方面应坚持不懈地发挥税收促进经济发展和效率提高的作用,坚持公平税负,鼓励竞争;另一方面,要强化税收在实现社会收入公平分配方面的功能,调整税制结构。
三、在税收实践中实现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
完善的税制可以使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得到充分的体现,更好地发挥税收宏观调控的作用,但只有完善的税制,却不能有效地执行,也是不够的,税收征管对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是有很大影响的。
由于我国税收征管中存在很多漏洞,每年都有大量税款流失,这不仅降低了税收效率,而且影响了税收的公平。本该纳税的人没有纳税,这对于相同条件的已纳税人来说就是不公平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有:公民的纳税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全民纳税风气;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故意或由于本人业务能力的限制,不能发现错误申报。针对这种情况,要强化税法宣传,增强人们的纳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要通过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和科学化、精细化的税收管理;通过税收征管现代化手段的应用,特别是实行国地税信息共享,对纳税人的经营行为实行信息全面覆盖;通过电子化结算手段,避免通过现金账外经营,规范一切经营行为和个人收入监督等措施,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加大查处力度,使征纳行为更加规范、合法。
长期以来,税收成本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与研究,造成税收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大力推广现代化的征管方式,具体内容包括普遍建立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建立税务机关与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税务服务体系;完善税务代理业务等。还应该运用现代化的征管手段,建立一条税务信息系统网络,将纳税人的账目如银行存款、租赁收入等,纳入税务信息系统网络,对异常情况,随时抽查、协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上的全面普及,降低征纳成本。
请论述如何理解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原则之一。它是关于税收负担公平地分配于各纳税人的原则,即国家征税要使每个纳税人随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当,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
公平税负原则曾被亚当·斯密列于税收四大原则之首。公平包括公正、平等、合理等。公平税负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重含义:横向公平要求经济条件相同的纳税人负担数额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要求经济条件不同的人负担不同数额的税收。
扩展资料:
税收公平原则衡量标准:
1、衡量税收公平原则的标准有两个,即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⑴受益原则。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中受益的多少,判定其应纳税的多少和税负是否公平,受益多者应多纳税,反之则相反。
2、由于该说,按照市场平等交换的观点,把纳税多少、税负是否公平同享受利益的多少相结合,因此又称为“利益说”。受益说的确能够适用于公路使用的课税和社会保险方面,以及城市设施的建设,但是受益说不适用于大多数的公共产品,如国防、教育、社会治安方面。
3、一个拥有巨大财产而又做事低调、深入简出的富翁,而他虽富有但不开设工厂等经营实体,他与社会交往不多,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小。
4、受益原则不能很好地全面解释税收公平原则。⑵能力原则。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判断其应纳税额的多少和税负是否公平,纳税能力强者即应多纳税,反之则相反。由于该说侧重于把纳税能力的强弱同纳税多少、税负是否公平相结合,因此又称为“能力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税收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