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指变落后的农业国家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把逐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规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要实现的工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继续和发展。

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是在帝国主义包围封锁下进行的,它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即工业高速增长、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以社会主义改造为条件。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在“一化三改”的整体目标中,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的目标;三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目标。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也可以说,“一化三改”的整体目标包含着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两个相互联系的目标。正如1954年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所指出的,“我们的国家正在向着工业化的目标前进,正在向着社会主义的目标前进。”
工业化从动态的角度看,就是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工业,并用它去装备国防、装备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使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词?

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是在帝国主义包围封锁下进行的,它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工业高速增长;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三是工业化以社会主义改造为条件,即工业化是以建立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保障的的是苏联的道路1952—1976年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实证分析
(一)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1.工业化起点低。理论模式与实际操作存在差距3.重工业一直是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心4.农业、轻工业长期滞后5.农业成为工业化资金积累的摇篮。6.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为经济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7.目标的政治性
(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启示
1.工业化道路没有固定模式,各国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所处的国际环境,选择工业化的不同道路,确定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重点。但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却是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通过对外经济交往虽然可以解决资金和技术不足的问题,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却无法通过资金密集型工业来解决。工业化的一般规律不能违背。
2.必须加速工业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国经济实力的较量最终是科技力量的较量。必须端正科技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加以吸收和改进,达到缩小中国工业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3.必须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彻底改变以往仅在行政的集权与兜圈子的做法,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同时要改革被扭曲的价格体制,建立和健全市场体系,使资源配置在市场信号和效益信号的引导下趋向最优化。
4.工业化必须依托国际市场。任何国家的工业化都离不开包括资金、技术在内的国际市场。必须开展与他国的技术合作,积极利用和引进外资,积极参与世界商品市场的竞争,加速实现中国的工业化。
5.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农村要工业化。中国长期采用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发展模式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转换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心问题。要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必须工业化。而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目前农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是发展乡镇企业。
一、过渡时期:选择工业化的突破口:发展重工业
(一)工业化任务的确立
40年代中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工业化的口号。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于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首要任务没有完成,以上口号均没有形成纲领见诸行动。新中国的成立,三年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政治和经济条件。到1953年,实现国家工业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作为党的工作任务提了出来。
(二)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发展重工业。1950年以前,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均曾设想走轻工业——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美国侵略朝鲜和台湾、苏联的现存模式以及中国工业基础的过于薄弱,使中共在工业化起步时选择了重工业作为工业化的突破口,并在“一五”计划中付诸实施。
2.统购统销和集体化成为原始资本积累的有效手段。急速推进的工业化使职工人数和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加之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富中农,私商的干扰,粮食供求矛盾突出。1953年11月,国家对粮棉油先后实行了统购统销。统购统销政策使得在低工资、低原料成本基础上的高工业利润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工业化资金,而农村集体化则保证了统购统销政策的顺利实现。
3.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一五”时期,以“条条”管理、指令性计划为特征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正式形成。除了根据地、解放区和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处,形成之一体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一五”时期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的需要。
4.开展对外经济交往。为了解决工业化起步时的资金和技术不足的问题,中国开展了和苏东的经济技术交往,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指变落后的农业国家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中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使机器大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使社会主义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
1、社会主义工业化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已成为国家主人的劳动者直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基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它立足于自力更生,主要依靠社会主义的内部积累,同时也根据平等互利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工业化是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促进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快速的发展,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2、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中国是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建国后,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直在为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建国头三年,就迅速恢复了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从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并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把工作重点坚决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有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在眼前。社会主义国家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建立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强国均由走工业化发展道路而确立。从英国催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美德两国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远超英国,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化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工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工业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经过长期的工业实践与探索,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奋斗中逐渐形成的,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现了对发达国家工业化理论与实践的超越。
这其中蕴含的实践逻辑,将继续指导由工业大国迈进工业强国。

社会主义工业化主要是包括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逐步对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要能够开展规模比较大的,经济建设,能够对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就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做出更大的经济建设,这一改善的作用是能够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落后的农业国家的转变,对先进工业国家的进取跨出更大的台阶。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对建立一个完整独立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归纳。要能够发展钢铁化工和电力方面的传统性质的工业化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这一改善的作用,就是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找到一条适合我们国家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也是对重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前提的。因为在社会主义发展工业化的道路上,已经对机械化的发展同步展开,所以农民人口相对就会发生减小,这样一来,工业化对农业的人口问题和对农民都拥挤到城市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对农民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利的。

总之,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工业化的实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就要走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工业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要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要能够为人民的发展作出贡献,更要为人民的生活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工业化的发展对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道路,也是不可能磨灭的,坚持工业化道路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工业化是什么意思?

工业化是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扩展资料:

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思想,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端。虽然辛亥革命后中国也逐步形成了一些现代工业的基础,但几经战争破坏。

到1949年几乎没有留给新中国多少经济遗产,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甚至落后于同期的印度。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工业化进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启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这一进程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大历史时期,分别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业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

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区别

1、性质不同:资本主义工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时期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取得统治地位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取得革命胜利的国家,用机器大工业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使国家由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特点不同:社会主义工业化通常以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为其实现的标志。由于具体条件不同,各国应走与本国情况相适应的工业化道路。受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支配,是在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竞争中自发实现的。

3、制定时间不同:我国在1952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把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努力奋斗的总任务之一。资本主义工业化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至19世纪后期,美,法,日,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上以私营经济为主,没有政府干预或政府干预很少。政治上资产阶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或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作为典型的政治概念,资本主义概念不仅直接作用于政治、社会运动,还在其中拓展意涵。具体来说资本主义概念一经生成,就与其周边概念或者其他政治概念结合在一起,派生出诸多子概念,让资本主义一词从一个术语演变为人们常用的基本概念,在不同阶段和有不同追求的人们中间,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不同的含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主义工业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