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以下3项措施就能保证混凝土墙柱下部不发生烂根现象:

1、模板要牢固,密实,不漏浆,尤其是靠近底部150至200毫米处一定要有一道箍;

2、混凝土要接浆,用同标号没有石子的混凝土浆先浇筑约50毫米高,再浇筑混凝土;

3、振动棒要到位,第一次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要高于500毫米,振动棒的位置和次数要振捣到位,特别是钢筋较密的情况下。

混凝土柱根部出现轻微的烂根是什么原因?又该如何补救或处理?

原因:1)模板根部缝隙堵塞不严漏浆;2)浇注前未下同混凝土配合比成份相同的无石子砂浆;3)混凝土和易性差,水灰比过大石子沉底;4)浇注高度过高,混凝土集中一处下料,混凝土高析或石子赶堆;5)振捣不实;6)模内清理不净、湿润不好。

预防措施: 1)支模前剪力墙部位的杂物清理干净,在模板侧面黏贴海绵条,防止漏浆;2)严格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捣密振实,表面刮平;3)合模前将模清理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4)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

处理方法:混凝土柱部分地方出现轻微烂根现象,可采取灌浆法进行修补,材料使用混凝土灌浆料,施工流程为:旧混凝土凿毛,用清水冲洗饱和,灌注、涂抹灌注浆体,养护。

在浇筑柱子的混凝土时,如何处理才能防止烂根

柱子混凝土浇筑烂根问题模板与地面接缝不严密会造成漏浆,产生烂根。砼振捣不密实,根部孔洞、麻面,外观质量差,是漏浆引起的烂根,可以浇筑前,先在模板内倒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5-10cm厚即可,把缝隙堵住。措施在墙、柱混凝土浇捣前清理底部杂物,使用水泥砂浆在模板外面封死模板的缝隙,然后浇水湿润。若用商砼,一般都不用接头浆了,只要控制好模板支撑,分层浇注,振捣到位,就能杜绝墙、柱根部烂根现象加强技术交底与现场管理比措施更重要。

混凝土“烂根”怎么处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混凝土“烂根”现场很普遍,这严重危害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寿命。混凝土“烂根”怎么处理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种应对材料可以有效的解决混凝土烂根现象,它就是灌浆料。

在解决烂根现象时,我们应对其进行了解。什么是混凝土“烂根”呢?混凝土出现浇注质量问题如蜂窝、空隙、露筋、新老混凝土接茬不密实等等弊病,在工地常称做“烂根”,又因这个部位是竖向构件(柱、墙)与水平构件(梁、板)交接处,常称做“十字节点”。从结构受力分析,“十字节点”是传递垂直荷载(如结构自垂、使用荷载)和水平力(如地震剪力)的关键部位,其混凝土浇注质量不容忽视。

混凝土蜂窝、烂根出现“烂根儿”的现象的主要有3方面原因:

1、钢筋过密不利振捣和浇注,也可以说是混凝土骨料粒径太大;

2、模板底部与混凝土楼板相接处,因较大缝隙易跑浆,造成缝隙的原因;

3、新、老混凝土接茬处(模板底部)清理不干净等原因。

混凝土“烂根”预防办法:

1、提供混凝土流动性,减小骨料粒径;

2、振捣充分;

3、模板支架好,不留缝隙;

4、清理干净预浇筑的基面。

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烂根处理:

可以用灌浆料对其进行加固。步骤如下:

1、将出现蜂窝、孔洞、烂根处凿毛;

2、清除表面不利于附着的小颗粒、粉尘,润湿表面至饱和,无明水;

3、支架好模板,将搅拌好的灌浆料灌入木板中;

4、脱模,养护。

房屋梁柱加固灌浆材料就找上海华固。华固是专业灌浆料厂家,生产的灌浆料强度高(是普通混凝土强度2-3倍),流动性好(初始流速290mm以上),微膨胀、不收缩,施工快捷(无需振捣),同比混凝土施工,可节约大量时间。

混凝土构造柱产生烂根现象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混凝土构造柱产生烂根现象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如果只有混凝土柱的根部出现问题,即根部混凝土表面剥落、膨胀或变的疏松,比较大的可能性是发生了硫酸盐侵蚀。一些地方的土壤、地下水含较高的硫酸盐,会渗透进入混凝土,由表及里产生腐蚀膨胀作用,最终导致混凝土疏松完全没有强度。防止硫酸盐侵蚀破坏采用的方法:1)使用抗硫酸盐水泥和低水胶比(0.45以下);2)在混凝土中掺加硅灰(胶凝材料的8%以上)、矿粉(40%以上)或粉煤灰(25%以上),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和消除水泥水化产生的、易受硫酸盐侵蚀的氢氧化钙。两种方法结合效果更好。3)用防水涂料或油毡包裹混凝土,将混凝土与环境硫酸盐隔离。如果侵蚀已经发生,必须凿除受破坏的混凝土,使用上述要求的混凝土或砂浆修补,或再辅助以防水层保护混凝土。

混凝土构造柱设置要求:

1.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

2、 120(或10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高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