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汉族,1848年出生,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

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63岁。

人物评价:

有人说清朝半壁江山,都坏在李莲英手里了,平心而论,李莲英权诈贪婪,是个罔顾大体只知利己,太后老佛爷跟前一条忠奴而已,若跟明朝的刘瑾魏忠贤瞒上欺下祸国殃民的一

如何评价历史上最后一位太监李莲英?

在我国王朝历史上,宦官、女主、外戚是三大祸害,历朝历代都想极力避免三大祸害造成对皇权统治的威胁,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立下铁牌,严令宦官不得干政,但恰恰是明朝的宦官乱政是最厉害的。在解决宦官乱政的问题上清朝是做的最好的。

清朝历史上最有名的太监莫过于慈禧的贴身太监李莲英,李莲英把慈禧太后伺候得服服帖帖,一辈子谨言慎行,兢兢业业,感动得慈禧不要不要的。按照满清的惯例,宦官的品级最高不能大于四品,但因慈禧厚爱李莲英,居然破裂将其提拔为二品太监,清朝历史上仅此一例。也说明了李莲英确实是一人物。慈禧生前就饱受批评,说她重用太监,李莲英便是罪魁祸首。甲午战败后,宫廷御史们咬住这点不放,把李莲英骂得狗血喷头。两江总督刘坤一见了慈禧直言不讳的点出了这一点。

但要说李莲英干政就有点过了,他一生从未对任何政治问题或军事问题发表过任何一句评论。李莲英为人非常低调,能让人就让人,能帮人则帮人,宫女和太监都很喜欢他。有宫女这样评价他,李莲英长得像一种特殊的梨,外形不好看,但是非常好吃。甲午战争前,李莲英陪醇亲王到天津校阅海军,下面的地方官都争先过来找李莲英进献宝贝拍他马屁,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李莲英闭门不出,一个没见。李莲英还专门给醇亲王洗脚,将奴仆精神发挥到极致。

戊戌变法之后,慈禧和皇帝光绪闹翻了脸,光绪失势,李莲英并没有踩上一只脚,而是对皇帝光绪毕恭毕敬,能补救的尽量补救。由于李莲英身份特殊,是距离权力中心最近的人,满朝文武大臣,包括王公贵族都要拍其马屁,尤其是在上朝之前,都通过给李莲英小恩小惠来得到政治情报,事先了解主子的意向。到时候慈禧问话的时候,自己就能够对答如流,每句话都能说到慈禧的心坎上。李莲英通过这种门路还是积累了不少财富的。李莲英收礼是有原则的,并不是谁的礼都收,以防被拖下水。他一生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活得不累是假的。

如何客观的评价李莲英

唐鲁孙,本名葆森,鲁孙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85年在台湾病逝。他是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

他年轻时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平传统乡土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被誉为民俗学家。又因遍尝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有美食家之名。

新近出版的“唐鲁孙作品系列”,量多质精,追叙其一生多彩多姿的阅历和生活趣味,文采非凡。

(“唐鲁孙作品系列”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有人说清朝半壁江山,都坏在李莲英手里了,平心而论,李莲英权诈贪婪,是个罔顾大体只知利己,太后老佛爷跟前一条忠狗而已,若跟明朝的刘瑾魏忠贤瞒上欺下祸国殃民的一代权监来比,那还未免太抬举他了呢!

李莲英虽然成为太后跟前言听计从的大红人,可是他遇事谨小慎微,对于一般妃嫔宫娥、女官命妇,有了舛错,惹太后不高兴,他总是尽量替人美言遮盖,曲意回护,所以在太后左右人人对他都有好感,说小李子是个干练敏实、溢美隐恶的好人。

历史上的李莲英是好ren ma ?对清朝贡献大吗?请客观评价

某些人眼里是好人,某些人眼里是坏人,标准不同、角度不同,结果自然不同。在我看来,谈不上坏,但也不算是好人。说他不坏,是因为他为人低调,虽然贪财,但不持宠而娇,没有走上魏忠贤之流的老路。说他不是好人,是因为他是慈禧的忠实走狗(当然了,这跟他的职业密切相关),在当时的清朝,李莲英对慈禧的影响甚至能超过许多重量级的王公大臣,如果他稍稍劝诫一下慈禧,满清可能亡的也没那么早。说到贡献,那也只能说他没有干出历史上诸多宦官得势后祸国殃民的的举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算对当时朝政的安稳有一点作用。不过似乎也不用他来祸国殃民了,因为她的主子慈禧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