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刻画人物,以表现人物的性格。使笔下的人物更丰满,点染景物,以烘托心情,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真实感,主题更有说服力。

2、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特征,细致刻画,人物细节描写才会生动起来。学会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

3、抓住人物特征,放大特写,描绘神韵。锤炼动词的用法。

4、描写真实,必须是生活中确实体现的,这样的才不乏情趣,才会增强文章感染力。把握情景,联系实际。

人物细节描写

人物细节描写有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将动作放慢,用放大镜将心理、神态、环境、场景等放大。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是烘托人物心理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法;还起描绘典型环境等重要作用。细节描写有利于情节的发展,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从而更好地反映事物本质特征、个性特点,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细节描写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教室里走进来一位头小身体而又清瘦老师来,他的头上留着短而浓黑的头发,身穿一件棕黑色的皮衣,黑亮亮的皮鞋衬托出他那双细小的脚掌,而这双细小的脚掌却支撑着他整个身体,黑色的眼睛透出尖锐而稳重的目光。

他走上讲台,介绍了自己并且也让我们介绍自己。接扫完后,教室里安静了下来,老师用响亮而清晰的语言对我们说:“上课”。

如何进行人物细节描写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如下面这段文字:“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象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3、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例如《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这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于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装”、不放心地“按”,生动表现了在社会最地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
4、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人物的细节描写

人物的细节描写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抓住生活中具体又细微的典型情节来进行细致的描写就叫作细节描写。主要由小说以及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成功的细节描写会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也会让读者对作品情节印象深刻。

描写赏析: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

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1、大门开了,走进来一位年轻的邮递员。只见他全身衣服湿透了,裤腿卷得高高的,从膝盖到脚全沾满了泥水,好像刚从泥地里爬起来似的。他手里捧着一包用油布包着落邮件,顾不上抹脸上的雨水,对屋里人说:“《儿童时代》来啦!”

2、这个青年看上去不到二十岁,两条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机灵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能干的人。在一只挺标致的鼻子下面,却是一张大嘴,生得两片厚厚的嘴唇。人们常说:“厚嘴唇的人笨嘴拙舌。”可是他却能说会道,是个健谈的人。

人物特征细节描写作文怎么写

1. 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要有细节描写

佝偻的背影,前面,是一张苍老的脸。

岁月的风化,剥离了她原本如花的容颜;太多的付出,尽管子女都已丰衣锦食,自己,留下的就只有流离的生活。她坐在门前的小木椅上,手里端着一碗稀稀的粥。

老掉牙的生活,总是天天如此的轮回。她想了想,一边用手撩了撩额上苍白的头发,一边打量着她手里那碗稀得不能再稀的粥。

然后,几滴浑浊的老泪就顺着沟沟壑壑滑到脸颊,但她很快用袖口拭去。 简单的充饥后,她就挎上一个布袋,手里提着把锈得很厉害的钩子,弓着腰,吃力的将门重重扣上,摇摇晃晃地,走下不过三级的石阶。

她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去人家门前各色的垃圾桶,然后使劲地翻,直到翻出一些可以换钱的废物,装进布袋,再驮着那,拄着铁钩,继续向下一户人家的垃圾桶走去。她很倔强,每次,不将布袋装满就不会回去。

而有时,也会不经意地遇上她的儿子,但她总是避免,实在没有法子,就只能硬生生地碰上面,然后儿子很不耐烦的瞥一眼,留在儿子身后的她只能默默承受,有时,抹抹泪也就过了。她从来不怪任何人,只怪她的他为什么去得那么早,留下了孤零零的她。

2. 描写人物细节的作文

1.细节描写:童年往事 孩提时,迷恋西瓜,现在长大啦,有时还真怀念那种透心凉的感觉。

街头小摊抑或是屏幕画面的瓜影映入眼帘,童年吃瓜的那一刻又浮现在眼前: 夏日里,余日的光辉沉入天角,燥热也渐渐消逝。在晚风的吹拂下,人们的精神格外舒畅。

这时西瓜的清香气息弥漫在街道里,时强时弱,若有若无。我(大概五六岁)双手合抱膝盖,如猫逮耗子似的,蹲坐在小板凳上,乌黑的小眼睛瞟着西瓜在水中上下打转儿。

透过水面,脸上的汗珠早已风干,一道一道的,像瀑布一样遥挂“前川”。蚊子在耳边“周游”,心里也丝毫不在意。

一张灿烂的笑脸下,有一颗期待的心在等待—瓜囊的甜丝丝。 待到西瓜切成一块块的:只见西瓜子如黑珍珠镶嵌在红彤彤的瓜肉中;而瓜肉透着些许凉意;瓜汁顺着明镜似的瓜面流下来,一滴,两滴;瓜面的纹理就像彩瓷表面工笔细描的线条…… 最最幸福的时刻是:冰镇的西瓜捧在手里,全身似乎有一股寒流来回飘荡。

2.甜 甜 的 泥 土 黄 飞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

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昏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有一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

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了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

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老师五颗。

“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

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

他愣怔着,不知如何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鼓囊囊的。

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

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

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

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融化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

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总结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 (1)肖像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细节描写。

比如,在《爸爸的看护者》里,对病人的肖像描写就是一个细节。正是这个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在鲁达打死镇关西之后他诈死,就是一个语言的细节,说明鲁达粗中有细,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

(3)行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比如,还是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关于鲁达借银两帮助金老父女这个段落中,在使用的动词上就生动的表现出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4) 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爸爸的看护者》一文中,对少年西西洛在看到“爸爸”生病很严重之后的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非常能够表现这个少年体贴关心父母的优秀品质。

(5)表情变化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表情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绘。在《七个火柴》一文中,在无名战士把火柴交给卢进勇之后的表情变化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值得品味的细节。

(6)服饰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衣着进行仔细的描写。 要通过服饰描写看得出来这个人的职业特点,同时,也看得出来在职业特点之外的个性特征,这才是好的关于服饰的细节描写。

(7)事物细节描写,即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

3. 人物细节描写作文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

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

(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

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

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

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

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

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

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

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

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

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

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

“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

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

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

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

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

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

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

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

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

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

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

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

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

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朱自清 冬天

4. 细节描写人物作文

那一天,我的心灵被震撼了 窗外的雨盈盈地散落,我在淡淡的雨雾里望着灰暗的天空。

一滴滴雨将住事的尘埃化成一缕缕轻烟,交融飘逸在朦胧细雨之中。在轻烟之中,那埋藏在我心底最真挚无暇的感动,犹如放电影般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那是一个灰暗的雨天,街上的行人都匆匆地离去。路旁的柳树无精打采地飘荡着稀疏的柳叶,低耸着头,在锋芒般的雨中显得微不足道。

我伫立在屋檐下躲雨,静静着凝视着灰沉的天空。忽然,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映入我的眼之中。

他披着缝缝补补的破旧衣服,一头蓬乱无比的头发被雨浇得湿透。那黯淡的眼神衬着皱纹交错,饱经世尘的那庞削瘦粗糙的脸,犹如荒凉的戈壁,死气沉沉。

她那双遍体鳞伤的脚光着,踏在冰冷的马路上,一拐一拐地行走着。俨然像一只瘦小无助的鸟儿,在风中吃力地撑着双翅,却无法与寒威抗衡。

他挪行的步伐突然停住了,低头往下看了看—那是一只破旧干瘪的易拉罐,在风中咔咔作响,夹杂着淤泥静静地贴在光滑发亮的马路上。他怔了怔,停顿了一下,渐渐地弯下他瘦弱的背部,伸出那双干瘪得像树枝般的手,小心翼翼地,一颤一颤地捧起它。

他手里紧紧地拽着那只易拉罐,几乎是紧贴着胸膛,然后一步一步地,严肃地向前走去。他看到了垃圾箱,眼里透出如释重负的神色,轻轻地,郑重地将它放进垃圾箱里,然后带着满足的心情,拖着瘦弱的身躯,渐渐地渐渐地,消失在朦胧的雨中。

空气仿佛凝固,我的心灵刹那间被震撼。望着那无比高大的身躯,那无比纯洁的心灵。

泪水逐渐溢满了双眼,洋溢着永恒的敬佩与感动。那一天,我的心灵被震撼了。

我的人生也被震撼了。他,雨中的乞丐,永远是我心中明灯,他的心灵更像永远发光的初升太阳,一点,一点儿地升起,照亮我的心灵。

赞同353| 评论(9)。

5. 人物细节描写的作文

臭脚大仙

不知从什麽时候,爸爸变得越来越不讲卫生了,特别是他双脚啊,真是臭气熏天,令人望而生畏啊!

这天晚上,我正在写作业,爸爸则悠闲地躺在床上看报,还把袜子脱了,翘着二郎腿,一只脚放在被子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过了一会儿,突然我觉得房间里传来了一阵恶臭,是什么呢?我四处搜索,终于发现原来是爸爸的脚上散发出来的,于是我对爸爸说:“爸爸您能去客厅里看报吗?您的脚太臭了,我都写不成作业了。”爸爸一听这话,非但没有去客厅,反而笑着对我说:“臭?根本不可能,我可是刚刚洗得干干净净的呀。不信你闻闻,上面还有肥皂味呢!”说着,便把那臭烘烘的大脚往我脸上伸。我觉得那臭味实在令我无法忍受,便在爸爸得意的笑声中捏着鼻子逃之夭夭了。

我一溜烟地跑进了客厅,找妈妈帮忙,妈妈听我说明来意后,便来到卧室,一进门妈妈就对着爸爸气势汹汹地说:“你赶快去洗脚,别蹬在被子上,再蹬把被子都蹬臭了今天晚上你要是不洗干净就不许你上床!”我也忙随声附和地说:“就是!”没想到爸爸听后却不以为然地说:“怎么臭了,老香呢,我可是洗了N遍,你闻闻,多香!”说罢又嬉皮笑脸地往妈妈脸上伸。每想到妈妈利箭般的眼睛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把爸爸吓得赶紧把臭脚丫缩了回去,嘴里嘟囔着:“一点儿也不臭,我怎么没闻见?”妈妈听了这话便说:“你自己闻闻你的袜子吧!”爸爸果真照办了,提着袜子使劲闻了闻,额头上微微泛起了些皱纹。可他仍像煮熟的鸭子——嘴硬,还说:“不臭,不臭!”并自吹自擂道:“你也不看看我是谁?”“臭脚大仙呗!”我连忙补充道。我和妈妈哈哈大笑起来,爸爸也难为情地笑了,并急忙翻身下床,认认真真地洗起脚来。

哎,这个“臭脚大仙”,我真希望您以后能够讲卫生,不要闹出大笑话了。

6. 有关细节描写的作文怎么写

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的金钥匙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但在学生的习作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千人一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整篇文章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文学大师的创作,就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不仅中国作家如此,外国作家亦然。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写葛朗台死前,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正是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满生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细节从哪里来?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的描写对象。绍兴街头,咸亨酒店,鲁迅潜心观察短衣帮与长衫客,才“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都柏林阴暗的咖啡室,乔伊斯冷峻地打量着游荡的 *** 、骗子、精神病患者、乞丐和富人,酝酿着震惊世界的《尤利西斯》。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家,总是终生用心捕捉那些使灵魂颤栗的人和事,熔铸成千古流传的篇章。捕捉细节、运用细节,让这一把金钥匙为你所用,使你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怎样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

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正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外貌特征,我们才能够认识大千世界中这许许多多的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把这些千差万别的人物外貌写进我们的作文。(1)先来一个竞赛!看谁先猜出她是谁?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猪八戒)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哪吒)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孙悟空)4、他,有一张消瘦的面孔、锡盖骨突出的锡盖、乌黑的头发和一双翠绿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总结: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等进行的描写。描写外貌就象给人画像或照相,是读者结识一个个活生生的逼真的人。因此,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有效的外貌描写,不仅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所描写任务的内心世界,因此,有人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1)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进行描写 师:我们共同学习、生活已经有两个月了,大家对同桌应该非常熟悉了吧,下面就请大家观察同桌的外貌,说说你的同桌长得什么样。 指名说同桌外貌,要求:①语句尽量完整②描述要有整体感③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准备评述。 生(1):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厚厚的嘴唇,他身体高高的,瘦瘦的,穿一身运动服。 [学生评述]缺少整体感,眼睛也并不大。 生(2):我的同桌是一个小胖子,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他穿着灰色的运动上衣,黑色的长裤,白色的运动鞋,看起来可机灵了。 [学生评述]像是像,而且也注意了整体,但“机灵”的特点没表现出来。 生(3):我旁边这一位是个黑大个子,一头钢针似的短发直竖在头上,叫人一看就知道是个身体健壮的人,他长得浓眉大眼,黑黝黝的脸上常带着憨厚的笑容。 [学生评述]讲得棒极了,把同桌的外貌说得惟妙惟肖。 生(4):他高高的个子,圆圆的脸蛋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下面长着一张不大不小的嘴,他穿一件白色衬衫和一条黑色的长裤,脚上穿一双棕色皮鞋。 [学生评述]一张不大不小的嘴可不可以不说? 生(5):他身材高挑,约有1米60的样子。他的脸色白皙,显然是缺少运动的结果。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就像白面书生,显得十分文静。 [学生评述]说得很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 我们一开始能够轻而易举地说出这些人物的名称,是因为不同的人在外貌上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即每个人的外貌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作者也描写出了他们外貌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一定要把人物外貌的特点描写出来,使认识他(她)的人看到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他(她)是谁,不认识他(她)的人也能想象出他(她)的样子。师:从大家的评论中,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把人物的外貌描述准确,就要抓住人物外貌的特征。如“钢针似的头发,黑黝黝的面孔”、“高高的鼻梁上架一副无框眼镜,就像白面书生”等。也可以抓住人物习惯性的动作、衣着、打扮来写。至于“不大不小的嘴”、“白衬衫、黑裤子”等可写可不写的内容要尽量少写或干脆不写,像千人一面的“浓浓的眉毛下是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就更要不得了。[板书:抓住人物外貌的特征] (2)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猜猜他们的性格: 1、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的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怒发浑似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手提双板斧,人称铁牛儿。 ──摘自《水浒传》 师:同学们,从这个片断中,你能猜出他是谁? 生(6):黑旋风李逵。 师:这个人的性格怎样? 生(7):凶狠、粗鲁、勇敢。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8):…… 师:对,写一个人的外貌,就是要以刻画人物性格为核心,抓住能体现性格的外貌特征来写,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活”人来。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文静 ) 同学们凭什么猜出她们的性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性格决定了她们在穿着打扮等方面(即外貌上)与众不同。性格影响外貌,反过来说,根据一个人的外貌能猜出一个人的性格。所以我们在进行外貌描写的时候,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师:对,由此可见,从一个人的外貌是可以看出他的性格、风度、修养的。我们在写人物外貌时,也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对外貌的特征进行合理的取舍,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我们描绘的人才不仅仅有“形”,才能够有“神”,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板书: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3)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从整体到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下)例:乍一看,她个子挺高的,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她平时最喜欢穿的是一条蓝底白花的连衣裙,裙摆又宽又大。她一跑动起来,裙子就像一只花蝴蝶一样飞起来了。[板书: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从整体到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下)](4)描写外貌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小游戏:猜猜她们的心理活动 1、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表达了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心情)2、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写出了老人伤心、悲痛的思想感情) [板书: 描写外貌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和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三、现场演练 (1) 引导观察并写作。请在班内选择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3—5分钟的时间,对其外貌进行描写,字数在100字以内 ,不得出现该同学姓名。(出示幻灯片10)(2) 同桌互相修改:有无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言之有序,有没有写出人物的特征。(3)生写片断,教师巡视。四、游戏:猜猜她是谁?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就自己刚才描述的同学外貌,其他同学猜猜他说的是谁,能猜出来,我们就奖励这位同学热烈的掌声。 生(9):他高高的个儿,穿一身红白相间的足球衫,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走起路来脚底下总要踢点什么,就像总是在踢足球。我们学习了如何写人物的外貌。(指板书)总:写人物的外貌首先要注意观察人物的面容、神情、体态、衣着,然后依据是否有特征和是否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进行取舍;在表达上要注意具体、生动、有条理。这样,我们就可以写出形神兼备,活生生的人来。

人物细节描写包括哪些描写

1、肖像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3、动作描写
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
4、心理描写
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