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彻底消毒。时疫过后,不知道病菌从哪里来,而且养殖场的环境也不干净,猪的排泄物可能带有细菌。所以一定要彻底清洗环境,清扫,撒石灰,使用漂白粉消毒。每一个角落不能放过。到处喷洒药剂。给猪的身体清洗干净,处理伤口,药浴消毒之类的。使用的用具也要消毒。

2、增强营养。调整猪的饮食,添加一些可以增强抵抗力的饲料,补充维生素等,这样就可以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一些抵抗力,帮助病后恢复之类的。比如有水泡病的,猪蹄受伤,所以为了让那个伤口快速愈合,要在饲料中加一些生物素或者是锌制剂。有病后虚弱的,可以单独制作饮食。

3、安全隔离。冬天容易发病,所以最好是要做好安全工作,不能让外来人进入,不引进新的猪,不能携带猪肉制品进养殖场,避免带菌。工作人员在养殖场要穿个工作服,进入猪舍要消毒,脚踏石灰池后套鞋套进入。避免带走外面的细菌。

4、调整免疫。猪群发病以后,大部分,猪的免疫系统混乱,一定不要尽快恢复健康,调整免疫系统,该打的疫苗都要打上,然后不能错漏疫苗。如果是新疫病危害,一定要全部接受新的疫苗。食物也要加上防疫的物质。然后正常养殖,还有打可能发生的疫病的疫苗。

疫情过后,猪厂该怎么办呢?

疫情之后猪肉的价格快速下降,因为在半年前,也就是刚刚过年左右吧,那时候猪肉价格还是在15块钱左右,价格还算是比较中等。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接受,对于养猪场来说虽然利润小了一些,但总比没有好,但这些日子就不行了。

曾经在疫情闹得比较严重的时候,人们一度幻想猪肉什么时候能回到10块钱的时代,甚至很多人预测,就是在猪肉价格达到35块钱一斤的时候,预测说是猪肉已经不可能重回10元时代了。但是事实证明了半年的时间,猪肉价格就回到了10块钱11块钱的程度,一两个月前,自己在老家的时候去菜市场上买菜,猪肉价格在最便宜的时候9块钱一斤,好一点的在11块钱左右。这个程度就完全会造成正常的程度,以前人们习以为常能够接受的猪肉价格。

但是现在普通消费者能接受了驻场接受不了了呀,因为猪场这个猪,他养殖所有周期的平均都是在三个月到半年,那往前推半年,就是猪肉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再往前推一年,那猪肉价格可能是25块钱的时候。那时候单纯捞一个小猪仔本身就得1000块钱,甚至说更多,那现在这个生猪的价格就是六七块钱,这种情况下你把这个猪卖出,养了半年,最终还卖1000块钱,那饲料钱以及搭进去的人工之类的不全都是亏的吗?猪场现在很难受。

但这个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因为养殖户本身就是存在风险的,农村有这样一句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就是只要是养殖牲畜,你就不能保证一定赚钱,有可能是保证30%甚至更高的利润,也有可能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出现亏损,真正常年养猪的养殖户是有这个觉悟的。可能说今年亏的很惨,明年努力一年能把这成本赚回来,甚至说明年都挣不回来,但是没有什么办法,市场的波动就是如此,就像你投资一样,你投资亏了,你说我不投资的你把钱还给我,那不可能的。

猪场出现疫情后,整个猪场清场是唯一的办法吗?

对养猪的人来说,一年到头都很忙。春节快到了很多养殖户开始结算一年的账目。卖饲料的人已经打了好几次电话催账,玉米钱要结算,但是养猪场拖走的那20个猪钱还没交,临近春节,养猪场觉得事情越来越多了。过去,养猪人生病,很幸福。因为往年春节前,猪的价格都上涨了。但是今年不一样。非洲猪疫情尚未根除,猪价格持续下降,北方养殖户担心猪价格过低,南方养殖户担心猪价格下降,但担心不能解决问题。养殖户接下来该怎么规划呢?

非洲猪瘟扩散趋势明显减弱,但黑龙江、江苏和猪场感染疫情爆发,全国生猪价格大幅下降。从屠夫的报价来看,东北地区的平均价格为3.5 ~ 4.6元,养殖户在当地的收购价格将进一步降低,损失赔偿是不争的事实。北中国的生猪价格为4.2 ~ 6元,有北京猪肉消费的原动力,但猪肉消费不振,生猪价格依然低迷。华东南部、华南、西南地区生猪价格较高,但随着猪肉冷链运输的进行,猪肉消费并不像往年一样热,南方生猪价格持续下降。

养殖户需要补充车厢吗?从非洲猪瘟疫情和生猪供应关系的角度来看,受禁止生猪运输的影响,南方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力量适当补充热量,同时严格预防非洲猪瘟疫情。北方生猪市场仍然是供过于求,养殖户小心补充围栏是上策。

养殖户需要打扫农场吗?目前,为了防止非洲猪瘟,种猪工厂周围的小养殖户面临着禁养问题。减少损失,建议养殖户提前找到养殖场,提前做好清场准备。养殖户可以按栅栏吗?目前,北方养殖户积极推出专栏,部分南方养殖户有压专栏的心态,疫情下风险和机会并存,建议养殖户合理制定专栏计划,南方多数省份价格较高,及时发表专栏为上策。

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农村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养殖户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及时安装环境保护设备。非洲猪瘟短期内难以根除,生猪价格受疫情影响,南北生猪价格两极化,生猪价格持续下降,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资金、管理等问题,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非瘟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播瘟疫,本质上传播速度很慢。之所以能在场内迅速传播,是因为场内没有预防措施,也没有应急预案,一旦有疑似病例,就是恐慌性净化器。随着行情的上涨,拔牙成为大部分猪场的选择,但拔牙成功的关键是猪场要有应急计划,要时刻准备拔牙。要经常进行消防训练,才能在发生火灾时及时熄灭或有秩序地逃离。猪场也有防疫入场后的应急预案,要多加练习,让所有人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非站立场时,应计划场内预防工作。

瘟疫在场内传播的速度完全由肠道人为因素决定,人力交叉污染、工具交叉污染、猪只移动交叉污染等,可以加快肠道传染病的扩散。对于非瘟疫,猪场应急计划该怎么办?笔者在帮助猪场预防鼠疫的过程中,总结了猪场应急计划。

武汉疫情养猪人怎么办

禁聚集。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实行封闭饲养管理,减少与村屯其他人员接触,做到不聚集、不接触。
2.勤消毒。严格控制出入圈舍的人员、器具及车辆,进入前佩戴口罩,区分生活区与养殖区用具、衣物等,进出圈舍时对手部、衣服、鞋底等重要部位认真消毒。门口消毒池(2%~4%氢氧化钠溶液);消毒通道(消毒垫用2%~4%氢氧化钠溶液,雾化消毒用0.1%~0.2%过氧乙酸,道路每周用10%漂白粉);衣物(有效氯 500mg/L消毒剂浸泡30分钟);物体表面(500mg/L的二氧化氯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30分钟);畜禽舍(0.1%~0.2%过氧乙酸熏蒸或雾化消毒,污物、排泄物用含有效氯70%-80%漂白粉精干粉,按粪、药比例20:1均匀施撒,对污染的圈舍表面可用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3.搞卫生防虫防鼠。加强圈舍通风换气,保持干燥,对畜舍及周围环境定期消毒。按时清理垃圾、粪污,并运送到指定地点。及时将死亡畜禽清理出群,进行无害化处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虫防鼠。
4.严运输。畜禽及饲料、兽药、垃圾等运输车辆应粘贴封条,严禁司乘人员下车并在场外对整车、所卸货物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消毒(0.3%~0.5%过氧乙酸或复合酚喷洒或熏蒸消毒,静置1小时)。
5.稳出栏。要合理安排畜禽存出栏结构,达到出栏标准的畜禽要做到应出尽出,防止盲目压栏导致饲料供应不足、圈舍空间不够,和因饲养密度过大增加发生疾病风险。
6.储物资。做好各种生产物资储备,防止因运输不畅导致饲料等投入品断供。储备必要的酒精、84 消毒液、漂白粉、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不同类型消毒剂及消毒器械,以及口罩、鞋套、手套、洗手液等防疫物资。
7.能应急。做好应急处置预案,设立备用养殖联系人,确保养殖户主因隔离等疫情原因无法养殖时有人接替代养。隔离管控结束后,应对住所进行彻底消毒后方可返回。
8.寻帮助。如出现出栏受阻、运输不畅等问题,要及时与村委会、县乡政府及畜牧部门联系,寻求帮助。跨区域问题可致电0431-96603(省畜牧局稳产保供求助电话)。

猪场(猪群)发生传染病怎么办?

(1)当猪场(猪群)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及时隔离,尽快确诊,并逐级上报,病因不明或剖检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交有关部门检验诊断。

(2)确诊为传染病时,应尽快采取紧急措施,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划定疫区进行封锁。对全场猪进行仔细的检查,病猪及可疑病猪应立即分别隔离观察和治疗,尽可能缩小病猪的活动范围,同时全场进行紧急消毒,对尚未发病的猪及其他受威胁的猪群,要紧急预防接种或进行药物预防,并加强观察,注意疫情发展动态。

(3)被传染病污染的场地、用具、工作服和其他污染物等,必须彻底消毒,粪便及垫草应予烧毁。消毒时应先将圈舍中的粪尿污物清扫干净,铲去地面表层土壤(水泥地面的应清洗干净),再用消毒药液彻底消毒。

(4)屠宰病猪应在指定地点进行,屠宰后的场地、用具及污染物,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和彻底清除。病猪的尸体不能随便乱抛,更不能宰食,必须烧毁、深埋或化制后作工业原料等。运输病猪尸体的车辆、设备、用具和接触过病猪的人员及工作服、用具等必须严密消毒。

猪得了猪瘟怎么治疗?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猪瘟病毒是ssRNA 病毒,潜伏期24~ 72小时。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夏多雨季节多发。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

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该病毒对乙醚敏感,对温度、紫外线、化学消毒剂等抵抗力较强。

猪场如何科学有效的防治猪瘟

1、制定完善的消毒方案:

选择高效、低毒、广谱、廉价的消毒剂,定期进行栏舍及环境消毒,是杀灭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保证生猪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加强免疫监测:现在很多大型养猪场都建了实验室。

2、完善免疫计划:

结合猪场实际情况或免疫监测,制定个性化的科学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是有效控制猪瘟的关键措施。

消毒:制定完善的消毒方案,选择高效、低毒、广谱、廉价的消毒剂,定期进行栏舍及环境消毒,是杀灭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保证生猪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加强免疫监测:现在很多大型养猪场都建了实验室。建议上规模的养殖户,也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或请建了实验室的猪场帮助,定期从免疫猪群中抽检免疫猪的抗体浓度是否达到保护水平,坚决淘汰一些经免疫后抗体水平仍然低下、或病原血清检测呈阳性的猪,净化种猪群;

完善免疫计划:结合猪场实际情况或免疫监测,制定个性化的科学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是有效控制猪瘟的关键措施。

发生猪瘟时的措施

1、封锁疫点,在封锁的疫点停止生猪及其产品的买卖、外运,直到最后一头病猪治愈或死亡后三周再没有新的病例发生,可经消毒后解除封锁;

2、对病死的猪一定要烧毁或深埋,严格消毒;

3、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疫区内未发病的猪只和周围受威胁区的猪立即注射猪瘟疫苗;

4、清理周围环境,进行彻底大消毒,淘汰感染猪,粪便堆积发酵处理,焚烧污染的垫料垫草;

一旦发现确诊为猪瘟,建议切断传播途径,争取时间处理。

本病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关键是预防,要点是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抵抗力,防止引入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大大减少疾病引入的几率。

养猪场非洲猪瘟后转行做什么好呢?

随着非洲猪瘟在国内的不断蔓延,全国一片红,已无净土,非洲猪瘟所到之处,哀鸿遍野,满目萧条,养猪人心力交瘁,疲惫不已。非洲猪瘟重创了整个养猪行业,生猪存栏持续下降,能繁母猪一直在降低,近期生猪价格不断回升,前期不少专家和学者普遍预测后市生猪市场的利好环境,有部分的养猪人内心蠢蠢欲动,尽管前期受到了非洲猪瘟的洗礼,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是还是想要重新开始,毕竟富贵险中求,非洲猪瘟的疫情依然很严峻,不少复养的现在报道成功的案例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这里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有现实整个大环境的因素。

来看看猪圈里都养了什么动物?

受复养成功案例极少以及当前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很多的养猪人退出了养猪行业,有些人还在等待,观望,有些养猪人甚至说了,无疫苗,不养猪。有些养猪人看到现在的情况,圈舍都在,短期又不会去从事养猪,于是就有了转型养其它动物的想法。于是就出现了在猪场里养鸡、养鸭、养鹅、养牛羊、养龙虾等现象。

如果您依旧想在养殖上面有所建树,那么,饲养别的畜禽不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不管养殖那些动物,它们都是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的,比如通风换气、温度湿度、饲料配备、卫生消毒、疫病防控等等。因此,转行饲养别的畜禽,对于您来说也算是有一定的基础的,而且还有现成的圈舍。

那么,可供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呢?其实,这个还要具体看您圈舍原先的构造和大小了。如果是传统的简易棚猪舍,那么,一般只能饲养一些体型较小的动物,比如鸡鸭鹅、鸽子、鹌鹑、山羊、兔子、犬等传统养殖对象。如果是彩钢瓦的标准化猪舍,除了饲养以上小型动物外,像牛、马、驴等大型动物,皆可饲养。当然,像梅花鹿、狐狸、蝎子、土元等等经济动物也可以进行饲养,但一般饲养要求较高,对于初入行者在技术要求上是一种考验,若想涉入一定要慎之又慎。

自己养猪,猪得了非洲猪瘟,本人自己去另一个猪厂,可以养猪吗?

可以去养猪,你大可放心。非洲猪瘟病毒并没有确定能传染给人类。没听说有病毒携带者。你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不接触猪瘟病毒。再加上已经彻底的消灭了病毒,周围环境已经彻底消毒。以及自己的生活用品都已消毒。你可以确定自己不存在有猪瘟病毒。不会带上猪瘟病毒去别的地方。那可以放心的工作。工作了以后,就不能去以前有发生过猪瘟的地方。这一点最重要,必须记住。

非洲猪瘟多久可以再养?

非洲猪瘟是一种恶劣行传染病毒,它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值得我们去注意,那就是抗病性强,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由于非洲猪瘟病毒比较复杂,疫苗研制直到现在也是全世界的一个难题。而对于农村散养猪不幸中招猪瘟,被要求三年内禁养,这个明显就是一个错误的话题,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那么非洲猪瘟过后多久可以复养?复养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非洲猪瘟过后多久可以复养?

非洲猪瘟虽然没有疫苗,但是并不是说没有预防的方法,根据研究测试,猪瘟病毒惧怕高温,经过60度高温下煮沸,可以完全灭杀猪瘟病毒。另外消毒液消毒剂也是可以杀死猪瘟病毒的。而猪瘟病毒是一种传染疫情。所有的传染疫情离不开传染源,传染媒介,以及易感染小动物。如果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我想猪瘟疫情都不会再次传染蔓延的,所以如果做好预防的话,还是可以实现复养成功的。

在疫情出现截止到现在,非洲猪瘟在我国已经一周年了。随着产能下降,猪价的上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很多养猪户开始尝试了复养,虽然出现了很多的失败案例,但是其中并不是没有复养成功的案例。下面来介绍一些复养案例的成功方法。

一般来说,由于目前还没有猪瘟疫苗来接种预防,对于猪瘟防控只能采取生物预防,所以预防会比较困难,这个时候并不建议去补栏复养,如果需要复养的话,最好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消毒期。也就是说从猪场感染后开始消毒清场,直到三个月过后整个地区没有出现新的猪瘟疫情,方可实施复养计划。

复养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猪场复养前要对猪场猪舍以及生猪养殖所有用品,进行至少三轮的轮番消毒,并且结合猪瘟病毒惧怕高温的特性,采用火焰喷射来对空栏,圈舍进行高温消毒灭杀,同时对猪舍周边的杂草树木进行清理,空地铺撒石灰粉来消毒。避免小动物携带病毒进行传播。

复养之前的准备消毒工作做好以后,可以引入哨兵猪进行观察测试猪瘟病毒。在死亡过程中密切观察,每周采取哨兵猪的唾液,尿液,以及粪便进行猪瘟病毒的抗体检测。正常情况下四十天如果没有检测到猪瘟病毒的话,就可以规模化复养,但是为了安全最好对哨兵猪的病毒观测延长到50天左右。

如果哨兵猪不幸检测到猪瘟病毒,那么就要重新预估评测是否可以复养?如果想要复养的话,那么就需要再次全面消毒,引进哨兵猪观测饲养。所以说如果猪瘟疫苗没有研制出来,这个时候并不建议复养扩充,风险真的太大,而且特别麻烦。

如何面对猪口蹄疫带毒问题?

该病流行病学特点之一是动物的健康带毒与排毒,这也是该病害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陆生动物疫苗与诊断手册》的介绍,反刍动物在康复后或免疫后感染,容易形成持续感染现象,而猪则不会形成持续感染。OIE把带毒超过28天的动物称为持续感染带毒者。反刍动物带毒往往从几个月到几年,猪不超过28天,但感染超过28天的猪还往往能查出口蹄疫病毒核酸。可以肯定的是,猪的带毒时间没有反刍动物长,但确实存在带毒现象,即感染超过28天的猪仍有可能存在病毒核酸,但其是否具有感染性以及在现实中是否有流行病学意义还有待研究。 持续感染的反刍动物带毒时间长并且具有感染性,这一点得到世界公认,但由于猪带毒时间短及生命周期短,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往往被忽略。猪的带毒与反刍动物持续感染的途径相同,一是免疫后感染,即疫苗免疫后,由于免疫效果不确实,虽然起到一定的临床保护作用,但未能抵御感染,或由于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形成感染但不发病;另一途径是发病后的感染持续。应当指出的是,由于动物免疫状态不同及个体差异问题,不是所有的免疫后动物在面对疫情时都会形成带毒,也不是所有发病后康复动物都会带毒相同的时间。猪各器官带毒往往只在病毒血症期间,康复后就很难查到病毒了。病毒血症过后可能存在活病毒的组织包括骨髓、淋巴结和扁桃体,以扁桃体带毒时间最长和最多。OIE认为猪带毒不超过28天是对个体而言而非对群体,因为个体在28天带毒过程中还会排出病毒并会感染群体中其他个体,从而在群体中形成新的感染,这种新的感染可能引起群体中新的病例,或同样形成新的健康带毒个体。这就意味着疫情过后28天群体并非处于口蹄疫病毒洁净状态。如有漏免个体或免疫缺陷的个体存在,则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疫情。有些猪场疫情过后散发不断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免疫后或康复后带毒是否有依据以及免疫后仍然可能带毒还有无必要免疫的问题,世界上多位学者做过研究。2006年塞浦路斯国际口蹄疫会议上多位学者报告了猪的带毒与排毒问题存在,并做出了免疫虽然不能完全提供临床保护和病毒学保护,但可以有效使免疫后感染的猪排毒量大幅减少的结论。笔者用国内疫苗所做的免疫研究同样证明免疫后带毒是确实存在的。日本2010年暴发口蹄疫,由于法律要求只能扑杀不能免疫,当时易感动物多、感染传播太快,以至于来不及扑杀和处理尸体。但日本紧急改变措施使用疫苗紧急控制了疫情。疫苗起到了减少排毒和传播的作用。为防止免疫后带毒动物继续排毒传播疾病,日本在控制疫情后将所有免疫动物当作感染动物全部扑杀处理。日本的经验说明免疫控制疫情是有效的,动物带毒与排毒是有风险的。 对个别猪感染后28天仍会有病毒核酸是否存在传播风险的问题,尽管OIE手册中认定猪28天后不带毒,但OIE动物卫生法典中却认为只要有病毒核酸即认为是一个病例,这似乎又是矛盾。尽管学术界有争议,但笔者认为核酸的存在间接证明病毒的存在,因此在风险评估中应当作为风险因素考虑。 对如何发现猪群中存在带毒现象的问题。疫情发生后猪群存在带毒是肯定的,但对一年以上没有疫情的猪群是否存在带毒问题需要实验室监测数据的支持才能做判断。一般活体只能采集血清做感染抗体的监测,也称非结构蛋白抗体监测。这种蛋白只有感染活病毒后方能产生,而使用疫苗则不会产生。因此,只要有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即认为是感染过的动物,其有带毒的可能,但不能确认。如需确认则必须要做扁桃体病毒学检测。由于试剂盒的灵敏度以及感染抗体有间歇式出现的特点,为提高检出率,对种猪每两个月检测一次,连续进行3次检测以提高检出率。对肉猪场的监测,在疫区最好常年在屠宰厂屠宰时抽检血清或抽检扁桃体查毒,这样既经济又方便。这可以比较准确地对某猪场环境的口蹄疫疫情进行整体评价,同时又可以比较准确评价整个地区的疫情状况。 如何减少免疫后带毒的发生。免疫后带毒的发生率与疫苗效力有一定关系,使用PD50高的疫苗则带毒发生率就会下降,因此建议使用高效力疫苗。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抗原性差距大也会造成免疫后带毒率上升,建议使用疫苗毒株要与流行毒株r值(抗原相关系数)更加贴近。当不知道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关系时使用双毒株疫苗较好,或两种毒株疫苗交叉免疫。二次以上加强免疫也会有效降低带毒发生率。对免疫程序荷兰学者AldoDekker的研究认为与疫苗抗原量、抗原毒株和佐剂有关。一是提高抗原含量可以提高抗原覆盖更多,二是利用型内异源毒株免疫可克服母源抗体干扰。由于猪口蹄疫免疫缺乏规律性,OIE没有推荐免疫程序,需要使用者根据疫苗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免疫程序。 为什么说免疫工作是个漫长的工作。免疫可有效减少带毒和排毒,这是国内外的共识。但免疫确实有效掩盖了疫情和感染,这也是很危险的。因此当疫情平息时要考虑其病毒感染的存在,放松免疫可能会迅速暴发。欧洲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就是通过长期使用疫苗消灭了口蹄疫。目前南美洲通过长期使用疫苗也有效控制了疫情并且实现了部分地区完全无口蹄疫(不再使用疫苗)。我国是疫区国家,国内及周边疫情都很复杂,因此,尽管猪场自身实现了无感染,但只要周围有疫情就不能放松免疫。目前,OIE官员在多次会议上强调,疫苗是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应坚持不懈地强化免疫意识,直至整个区域实现无口蹄疫。口蹄疫防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疫苗是重要的生物安全工具之一,但绝非唯一手段,综合性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是绝对不能偏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