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常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

计算公式为:本月主营业务成本等于本月已实现销售的产品数量乘以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由于每批入库的完工产品可能生产成本不一样,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发出商品的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计算。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先求出在发出商品时“库存商品”全部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发出商品和期末库存商品的单位成本的方法。加权平均单价等于期初库存产品成本加上本月入库产品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计算公式

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公式:∑销售(加工)数量×成本价格(加工费价格)

主营业务成本:

是指为获得营业收入而付出的产品、商品的价值,按照配比原则,在确认主营业务收入的当期必须同时确认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在工业企业表现为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业性劳务的成本在商品流通企业中表现为销售商品的成本。无论是哪个行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均是通过“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进行核算。

主营业务核算:

1、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借记该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劳务成本”等科目。2、期末,将主营业务成本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贷记该科目,结转后,“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无余额。

主营业务成本怎么计算?

根据企业会计上使用定期盘存制或永续盘存制,并分别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辨认法进行计量。

月终,为计算出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必须按一定的方法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1)综合差价率计算法;

(2)分类差价率计算法(或柜组差价率计算法);

(3)盘存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法。

主营业务成本计算方式如下:

1、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2、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3、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主营业务成本如何计算?有公式吗

总共有以下三种计算方法:

分类差价率计算法(或柜组差价率计算法)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

盘存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法

以分类差价率计算法为例:

计算综合平均差价率。用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除以当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加“库存商品”账户当月末余额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差价率(含税)=当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当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当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100%

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用综合差价率乘当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当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 当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当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  

根据计算出来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作会计处理:

借:商品进销差价 ×××

贷:商品销售成本×××

由于商品进销差价中包含有增值税,在分摊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后,企业平时结转的含税的售价成本就被调整为不含税的实际成本,仍然是传统的售价成本核算方法,并符合增值税的核算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当月已销商品总额按“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计算,但如企业有商品转批、折价销售等情况,因其价格不同,应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计算。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各月之间如果比较平衡,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但为了真实地反映库存商品和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正确核算盈亏,年末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

扩展资料:

编制会计分录方法

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涉及的账户,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发生变化;

账户的性质,分析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

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金额是多少;

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

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扩展链接:主营业务成本-百度百科

如何计算主营业务成本呢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常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

计算公式为:本月主营业务成本等于本月已实现销售的产品数量乘以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由于每批入库的完工产品可能生产成本不一样,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发出商品的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计算。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先求出在发出商品时“库存商品”全部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发出商品和期末库存商品的单位成本的方法。加权平均单价等于期初库存产品成本加上本月入库产品成本。

营业成本怎么算

问题一:营业成本是怎么算出来的啊? 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一般发生两种经济业务,即收入和支出。其中收入根据性质划分为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也就是说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相关的收入为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又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而支出则可以分为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同样,营业成本含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这里的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则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性质来划分。如商品销售企业销售商品则为主营业务,出租包装物则是其他业务。
营业成本则是与所经营业务的对象直接相关的支出,如产品生产单位发生的为生产产品而消耗的原材料、人工、水、电、设备折旧等直接相关的计入生产成本,随着生产流程结转到产成本口或在产品,而产成品销售实现以后,其生产成本就转入到营业成本当中,企业的损益得到了实现。

问题二:主营业务成本怎么算 如果是销售的话,就是销售出去的产品或者商品的成本作为主营业务成本。
比如卖出某种商品100件,每件的成本是10元,那么主营业务成本就是1000元

问题三:如何计算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单价*售出的数量
单价=月末时总成本/总数量(如果你用的加权平均法,大部分都用的这个)
比如你月初有10件某产品,单价280.本月生产了100件产品,人工费10000,材料费10000,燃料及动力10000,本月卖出去90件
1.借: 生产成本 30000
贷:原材料 100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00
制造费用 10000
2.借:产成品 30000(单价300,数量100)
贷:生产成本 30000
3.借:主营业务成本 26836.2
贷:库存商品 298.18*90=26836.2
单价为:(2800+30000)/(10+100)=298.18

问题四:科目余额表怎么计算营业成本 50分 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二、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金额转入本科目,结平各损益类科目。结转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三、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该账户平时不结转,年终一次性地转至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账户,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亏损则作相反分录。年终利润分配各明细账只有未分配利润有余额,需将其他明细账转平,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 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四步做:
一、先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收入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二、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其他业务支出
贷:营业费用
贷:管理费用
贷:财务费用
贷:营业外支出
贷:所得税
三、结转投资收益:
净收益的:
借: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净损失的:
借:本年利润
贷:投资收益
四、年度结转利润分配:
将本年的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果是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问题五:如何计算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 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问题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如何计算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⒈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问题七: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怎么算?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或 营业收入=产品销售量(或服务量)×产品单价(或服务单价)
主副产品(或不同等级产品)的销售收入应全部计入营业收入;所提供的不同类型服务收入也应计入营业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是全部销售的商品数量(加工产品数量)×成本价格(加工费价格)之和。
公式:∑销售(加工)数量×成本价格(加工费价格)
成本价格=库存商品某明细帐余额/本明细帐科目库存商品数量
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各明细)
仅供参考。
望采纳。

问题八:主营业务成本如何计算?有公式吗 主营业务成本是全部销售的商品数量(加工产品数量)×成本价格(加工费价格)之和。公式:∑销售(加工)数量×成本价格(加工费价格)
成本价格=库存商品某明细帐余额/本明细帐科目库存商品数量
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各明细)
仅供参考。

问题九:月报表里的营业成本的本月金额咋算 将主营业务成本加上其他业务成本就可以了,记住是本月发生额。

主营业务成本是怎么得出来的?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企业一般在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或在月末,将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计算公式:本月主营业务成本=本月已实现销售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6-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商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方法?

商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方法?

核算办法有:
1、最常用的办法是:进销差价率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售价)
×100%
本期已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本期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举例子:某商场2006年7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00000元,售价总额为110000元,本月公司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5000元,售价总额为9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为120000元,要求:计算进销差价率,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做出从购入到出售及期末调整成本的账务处理。
有关计算如下:
进销差价率=[(110000-100000)+(90000-75000)]/(110000+90000)×100%=(10000+15000)/(110000+90000)×100%=12.5%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120000×12.5%=15000(元)
本期销售商品应结转的实际成本=120000-15000=105000(元)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100000+75000-105000=70000(元)
相应的分录核算如下:
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90 000
贷:材料采购75 000
商品进销差价15 000
在实现销售时:(相关增值税等税费的核算略)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1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 000
在结转成本时按售价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120 000
贷:库存商品120 000
在期末根据进销差价率计算出来的进销差价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借:商品进销差价15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15 000
2、现代化核算办法是通过进销存软件辅助核算

小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怎么算啊

感觉这个比较麻烦,总不能购入原材料就直接做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 吧
个人认为,至少得设一个原材料科目,领用的时候做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这样省略了"生产成本"和"库存商品"科目,否则你的成本核算太难了......

商品流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怎样计算

商品流通企业特别是进,销,存。所以主营业务成本只需要按采购单价核算就可以,先确定好使用哪种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来,个别计价,移动加权,全月一次加权。然后确定销售收入的同时,结转相对应的销售成本就是主营业务成本。

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如何核算

按销售产品的成本计算。
库存商品按加权平均计算库存产品单价,按此单价和销售数量计算结转销售成本。

商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怎么计算,工业企业又怎么计算,请举例说明!

建议多复习一下课本,你对会计的理解还在路上

软件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如何核算

研发成本记管理费用。
主营业务成本如果能按项目核算可直接按提供的劳务成本记主营业务成本。

求,急,刚毕业的实习生,商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如何算啊~

1、库存商品采用进价核算
①企业库存商品采用进价核算的,购入的商品在到达验收入库后,按商品进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应付款项,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从事商品流通的企业购入商品抵达仓库前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运输存储过程中的保险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采购费用,不计入购入商品的实际成本,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的“销售费用”科目。
发生时: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期末,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销售费用
②销售发出的商品结转销售成本时,可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毛利率法等方法计算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因此,您要根据前任会计确定办法结转销售成本。
2、月度终了,企业应当根据本月销售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计算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期末,将“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例: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本月销售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为320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320000
贷:库存商品 320000
4、支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期末,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财务费用
5、税金计提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期末,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您可以通过Hi与我交流!

商业企业 小规模纳税人 怎么计算主营业务成本?

税法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如果商品品种较多的,可以按商品大类设置商品明细账,并按毛利率法计算售出商品成本,但是毛利率要定期调整;
如果品种不是很多,则可以按品种设置明细账,并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售出商品成本

工业企业怎么计算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数量*产成品单价,每个企业的产成品单价计算方法也不同,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请问,商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明细账什么做?

1.请贵公司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区分以上费用的性质。例如,哪些是税法所称的会议费、行业会费、展览费等。若属展览费,可以作为营业费用(销售费用)列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084号)规定,销售费用是应由纳税人负担的为销售商品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展览费、保险费、销售佣金(能直接认定的进口佣金调整商品进价成本)、代销手续费、经营性租赁费及销售部门发生的差旅费、工资、福利费等费用。 在《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关于准予扣除项目的规定中所讲的业务宣传费,我们认为不包括展览费,税法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展览费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不同的规定。 2.我们认为,税务机关要求贵公司“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样品”在会计上列入“主营业务收入”是不妥的。这种行为税务上视同销售,但并不等同于会计上要列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处理原则:对于因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就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其处理原则为: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不一致的,不得调整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企业在计算当期应缴所得税时,应在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计算的利润总额(即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下同)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与税法规定就某项收益、费用或损失确认和计量等的差异后,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并据以计算当期应缴所得税。 有关税务处理:《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应视同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相关税法规定,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应参照同期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没有参照价格的,应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法组成计税价格。 有关会计处理:《关于将自己的产品视同销售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字[1997]26号)指出,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是一种内部结转关系,不存在销售行为,不符合销售成立的标志;企业不会由于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而增加现金流量,也不会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因此,会计上不作销售处理,而按成本转账。企业按规定计算缴纳的各种税费,也构成由于使用该自产产品而发生支出的一部分,应按用途记入相关的科目。对照会计准则中销售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上述视同销售业务也不应确认收入,因为此类业务不能产生可准确计量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对视同销售的商品,按其实际生产成本或入账价值贷记“库存商品”,按应缴纳的税金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或消费税等)”,按其用途借记“营业外支出”、“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但对按规定应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及应纳的企业所得税并不能直接记入相关科目。视同销售业务所涉及的印花税等可直接记入当期“管理费用”。请贵公司据实际分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