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的代表人物为徐春华。徐春华1942年出生,1960年进入南京白局剧团学习,从事白局事业半个多世纪。五十多年来,由于坚持不懈地创作表演白局、收集相关资料、整理传统曲目,为白局的延续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2008年被国家评为“南京白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被南京市档案局评为“南京市百位名人”,也是“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南京白局发音人”。

南京的地方传统戏剧有哪些?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地方传统戏剧。

南京白局始自明代织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调、民歌以自娱,逐步发南京白局展成为曲艺曲种。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

表演特点:白局的表演有说、唱,偶尔加上身体动作,使用的是地道南京方言,称为“新闻腔”或“数板”。由于新移民的涌入和方言的变迁,有些词和现在通行的南京话也不一样。

比如说“鸭子”读作“呦子”,“大妈”读作“多嬷”。尾音儿化重,跟京味儿化音的区别在于连读而且上扬,象“碟子、碗”,读起来就是很快“的儿窝儿”……用文字来转化语言艺术,太难了。

形成历史:

1、起源农村。

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白局形同相声,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说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

2、抢救扶植。

解放后,政府对白局进行了抢救扶植,1960年成立了“南京白局剧团”,文革期间解散。1985年由原白局团演员徐春华又重新联络,将一些原白局团的演员、演奏员及社会上的白局票友老艺人,参加省、市、区的汇演活动,所到之处,深受群众喜爱。

3、流入市区。

当百曲从乡村流入市区时,南京拥有20万之众的织锦工人,他们首先接纳了百曲,传统织造云锦为两人一台机器,在辛勤的劳动之中,一个坐在织机上面拽花,一个在织机下面机坎里摔梭开织。

两人一唱一和,说身边的生活,讲稀奇古怪的事物,谈金陵四十八景,也唱江南江北和周边地区的小调,倾吐心中的郁闷,抒发情感,宣泄对封建统治的不满,用土语描摹痛苦的生活。

后来织锦工人这种每唱一次称作“摆一局”的白局,因南京味儿特足,很快赢得了广大市民的青睐,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有的便登上大雅之堂,有的传入澡堂、茶馆各服务行业,分出不取报酬、只享招待的“白局”,和收酬金的职业班“红局”,百曲因其谐音,而被白局所代替。

扩展资料

南京白局的传承意义

南京白局主要流传于江南一带,群众基础大,历史悠久,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南京白局是南京方言的艺术升华,南京方言的精髓都贯穿在白局的说唱艺术之中。

某种程度上是传承南京古方言和古汉语的文化载体,对于现代人学习古汉语的发音、语法具有独特的作用。

南京白局在古代某种程度扮演着当代新闻媒体的作用,甚至其影响要比现代媒体还要深远广泛,是人民了解南京的风俗文化和历史社会的研究的重要信息载体。

第三,白局由于在发展演变中借鉴吸取了扬州清曲和明清俗曲的风格,因此对于研究其他戏曲的文化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白局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历史传说、节庆民俗、方言俚语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金陵地方特色,被誉为南京民间文化百科全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白局

白局和我们平时说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白局是说唱艺术中的一种,说的是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唱的明清时代江南的一些小曲儿,因收录的小曲儿多,又有“百曲”的说法。白局有点类似于相声,也分为一人单说、两人对说、多人群说。

南京的白局是说唱艺术中的一种,形成于元朝末期,距今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说的是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唱的明清时代江南的一些小曲儿,因收录的小曲儿多,又有“百曲”的说法。

白局有点类似于相声,也分为一人单说、两人对说、多人群说,说唱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南京的风俗、生活趣事以及历史传说、景观、美食、节庆等方面,又被誉为“南京文化的百科全书”。

白局的曲牌大多是来自江南地区的民调,富有江南特色。伴奏多采用江南地区的丝竹乐器,在配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打击道具,比如碟子、盘子、碗、酒杯等陶制用品。

如果你看过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影片中周星驰扮演的华安,敲着碗、桌子、盘子等道具,说起来他编造的经历,精彩万分,这就跟白局很类似。

关于白局的起源,有三种说法,分别是“机房生成说”、“织工擅唱说”、“青曲别种说”。但是不管哪种说法,都是社会底层人士,在工作劳累的时候产生的。

南京白局有曲目数百个,主要有常用曲牌有《满江红》、《银纽丝》、《穿心调》、《下河调》、《汉阳调》、《机房苦》、《抢官米》、《打议员》、《倒文德桥》、《南门外倒城墙》、《抵制日货》、《过水荒》等等。

近代以来,由于连年的战争,再加上白局覆盖的地区太小,在建国前夕已经濒临灭绝,好在建国后,经过大力的抢救,使得白局重获新生。现在白局还有了专业剧团,叫金陵风白局曲艺团。

南京白局的一些名家也为了白局的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纪鑫山、严洪亮、左帮运、吴鸿祥、梁汉成、聂少庭、徐春华、周慧琴、黄玲玲、何沛等人。

南京白局是什么戏曲?这种戏曲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南京白局是什么戏曲?这种戏曲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说到戏曲,首先是中国的国粹是京剧,然后是黄梅戏、越剧、平剧、豫剧、昆曲等。但是很少人知道南京有“白国”的地方性话剧。甚至南京当地人都没有听说过。“白国”在明朝末年已经出现,是用正统南京方言演唱的戏剧艺术,也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地方性古曲种。南京白国虽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尽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南京白国仍面临传承主体断层、演出形式规范和创新不足、传播途径单一、原始材料不足、公众认识不足、参与不足、社会影响面不容忍、政府支持不足、法律保护不足等问题。

秦淮河边唱春秋,方言声演绎历史:剩下的南京“白国”前世今生。丝绸职业工人自娱自乐,创造了接近百国生活的艺术形式。南京白国起源于明末清初,是利用南京方言朗读并称为特色曲牌的延曲体说唱艺术,不仅是南京地区本土的地方性传统曲艺,也是南京地区仅存的本土古曲种。白国的歌曲素材本来就是丝绸、织布、辛苦中的即兴创作,白国从“加生朋友”时代开始转变为曲牌、蝉、说唱题材,歌曲内容也变得丰富,白国艺人很好地向观众投降。虽然将当时的生活场景、社会新闻、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改编成唱功内容进行演出,但也有不少依靠滑稽的笑。

起初,南京白国只是南京丝绸职业室工人空闲时敲盘子或喝酒自娱自乐的即兴说唱或亲朋好友聚会时的娱乐方式。之后,其曲调容易学歌,表演风格有趣幽默,说唱内容接近民众生活,因此备受大众喜爱,还应邀以红白喜事、节日庆典、丝竹乐器的音响进行演出。逐渐传到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那首歌不收费。也就是说,以“一局”的名字命名为“白国”。此后,丝绸职业衰退,白国影响力提高,一些失业工人不得不下海扮演“白国”,被誉为“红国”艺人。这些“红国”艺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模仿其他戏曲艺人的生活模式,组织剧团,教学徒,招募女艺人,不断丰富歌曲和演出形式。“红色国家”实际上是“白色国家”走向专业化的过程。

秦淮河边唱春秋,方言声演绎历史:剩下的南京“白国”前世今生。南京白国是燕曲体说唱杂技,即曲牌和念白系列说唱,正规演出形式大部分由4 ~ 5人围坐在一起,放一张4线的毯子,桌上放插花花瓶或小屏风等。歌手左手有单发,右手有皮鼓,筷子酒杯旁有乐队伴奏,伴奏乐器有二胡、琵琶、月琴等,根据白国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称赞食物的美丽等于《芦蒿香》,《美景金陵》。有反映民政民俗的《告别小平房》,《中秋月圆》。《劳模在我身边》:有传达时事新闻的《青奥小天使》、《南门外倒城墙》等新风尚。还有介绍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花神庙的传说》、《鸦片烟自叹》等。

南京白国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金”的波浪生物,白国的出现与云金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南京云金发源于秦淮河边。具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名金之首,有“寸金”的美誉。明清时期是南京丝绸职业的全盛时期。丝绸职业当时是南京手工业的翘楚。由于统治者大量服用奢侈品和奖励,禁果的消耗量非常惊人,官场难以满足这一庞大的消费需求,促进了民间丝绸职业的繁荣。

清康熙取消年度“限制100张”后,民间出现了开设4,500张的大型企业。干隆年官场只有600张织机,但民间织机已达到3万张。因此,职工也成为南京人的主要职业之一。当时云金织造业很繁荣,但职工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而且云金的织造工艺复杂、消耗性,因此,糖化工和职工必须进行合作。到目前为止,利用机器无法代替的老式制火器系统制造。即使两个人呼吸顺畅,一天也只能产生5 ~ 6厘米的运气。为了改善枯燥、机械的机房生活,在织机或闲暇时间哼一两首小曲,有时会爆发受到剥削和压迫的愤怒。巧合的是,这些小曲的节拍与云金编织手法相吻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营速度,因此可能不会遭到领空的反对。

一直以来,南京白国都经历了“三星三衰”。一般来说,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娱乐活动也必须活跃。相反,社会不稳定、经济衰退、娱乐活动也只能是萧条。也就是说,国泰民安,经济发展迅猛,犬业兴盛,人民安居乐业,将带动南京白国这一丝绸工人喜爱的娱乐活动的发展。战乱不断,经济低迷,甚至倒退,老百姓生存困难,南京白国这一人群的娱乐活动也必将被忽视。南京白国的第一个兴盛是在太平天国的时候。1851年,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在军队实行独立组织手工业工人开展生产的统一管理制度,被称为多工匠营,在多种工匠营中又细分了多种。其中包括名为“直营”的单位、驻职师、化妆团等。空闲时,织机工人及其家人正在进行一些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