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关注点。而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情绪及观点,尤其是日本部分极右份子,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认为否认南京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

*** 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

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

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

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

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 *** 、 *** 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

许多妇女在被 *** 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

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

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

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

“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 *** 、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

“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

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南京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

现在,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上空都会响起“空袭警报”,以提醒国民勿忘国耻,激发群众的爱国之心,尤其对青少年起到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 抗日战争 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南京大屠杀资料

南京大屠杀作为一场血淋淋的反人类大屠杀事件让整个世界都发出了愤怒的抗议,日军罪恶滔天的行为是对人性的抹杀,然而面对这一悲惨事实,日本居然到了现在仍旧不能正视这一问题,他们这种回避、淡化事实的行为让人们非常的愤慨。尽管他们不愿意面对这场屠杀事件,但是南京大屠杀资料却是存在的,而南京大屠杀资料更加详细的介绍了这个 历史 事件。那么南京大屠杀资料中是如何介绍的呢?

在南京大屠杀资料中从日军攻占南京开始,直到最后整个事件完全结束都有着非常详尽的记载。在南京大屠杀资料中介绍到国民党军队曾经发起过关于南京的保卫战争,然而并没能阻挡住日军入侵的脚步,反而让他们更加愤怒的开始了报复。1937年12月13日南京被日军占据,松井石根带着没有人性的日军对这个城市开始了六个星期的荼毒,日军在南京无恶不作,很快就将南京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邪恶残暴的日军进行了对中国军民进行了很多次集体屠杀,甚至还将杀人作为一场 游戏 一样取乐。另外在南京大屠杀资料中也将日军的罪行完整的记录下来,在他们进入南京一个月的时间之内,发生了两万多起强奸事件,只要是女人不管是少女还是妇人都无法逃脱他们的魔爪,很多妇女都是被他们奸淫之后又被残忍的虐杀。除了这些南京大屠杀资料中还记载了很多日军残暴的行为,总之日本以为自己不面对就没有人会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不可能的,南京大屠杀资料中已经对此做了完整的记载。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南京大屠杀带给南京人民是一次毁灭性的灾害,在这次屠杀事件中大约有二三十万人死在了日军的手中,不论是青年还是老年甚至是婴儿都会被日军杀死。可以说南京大屠杀留给人们的伤害是永远都无法抹去的,在这次事件过去之后 国际 上也对此事进行了审判,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据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那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究竟有多少人呢?

南京大屠杀72周年祭幸存者代表

南京大屠杀在历史上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在这次屠杀事件中南京人民几乎人人自危日日惶恐,日军在进入南京之后就开始四处搜寻猎物,凡是遇见的人无一不杀害,在这种情况之下很难有幸存者出现,就算有那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数量也并不是很多,根据在1987年第一次进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统计记载,当时有记录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大约在1756名左右。

这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人,在屠杀事件中他们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这些幸存者几乎都有一个或几个亲人被日军杀害,而亲身经历屠杀事件对他们的一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回忆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来说是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但是因为那些事情是没有任何记录的,所以这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很多细节都需要他们的认证,历史的还原非常需要他们的证词,可以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存在对于整个事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南京大屠杀背景

南京大屠杀是一次非常重大的侵略事件,在这场屠杀事件中三十几万的无辜人民惨死在日本屠刀之下,而且还有大量的财产和文物损失,可以说日本在南京的罪行是无法言说的。而发生这场事件的时候正是在淞沪战争后期,而战后的情况也构成了南京大屠杀背景。那么南京大屠杀背景是怎样的呢?

烛光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南京大屠杀背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分析,首先就是中方对南京的保护,当时中日双方刚刚结束了在上海长达三个月的战争,而中方因为损失惨重所以开始全面的撤退,但是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南京的保护,当时中方已经 决定 留下一部分力量来守护南京,中方战士们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态狠狠的打响了保卫战,但是这个时候中方却没有想到正是这场保卫战失败才造成了日后悲剧的发生。

而下一个阶段在南京大屠杀背景中也十分的重要,日军本来打算在上海就将中方的主力全部消灭掉,可是最后却因为损失严重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南京,他们认为想要尽快解决中方军队,那么攻占南京是势在必行的。另外南京大屠杀背景中还应该包括南京沦陷的过程,当时国民党虽然在外围进行了抵抗战争,但是还是被狡猾的日军进入了南京地界内,至此南京大屠杀背景已经具备了爆发的条件。当残酷的日军进入了南京之后就将冰冷的刺刀迎向了无辜的百姓们。

南京大屠杀的影响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在南京做出来的一场灭绝人性的屠杀事件,事情发生在1937年,正是抗战全面爆发的那一年,残酷的日本兵在南京进行了一场纵火、掠夺、奸杀等反人类的罪行,当时整整持续了六个星期,在这六个星期之中大街上随处可见被虐杀的尸体,人人纷纷惶恐不安,敌人的刺刀随时都可能挥舞起来,从这样的状态中就可以看出南京大屠杀的影响多么的大。那么南京大屠杀的影响是什么呢?

《南京大屠杀》 油画

南京大屠杀充满了血淋淋的场面,而且在中国方面南京大屠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次大屠杀事件造成了三十几万人死亡,他们有的是战士士兵,然而更多的只是无辜的群众百姓,他们手无寸铁毫无抵抗能力,可是就那样轻易的被日军杀害了。南京大屠杀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国人的心中,造成了无法消除的痛楚。另外在大屠杀过程中,日军大量的掠夺财产和珍贵的书籍文物,并且一路而来烧毁了很多的房屋设施,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损失了十几亿美元的财产。这些都是南京大屠杀的影响之一。

其实南京大屠杀的影响力持续到现在仍旧没有消除,日军的行为已经属于反人类、灭绝人性的行动了,然而在历史的发展中日方却始终不能正视这个问题,甚至对已经发生的历史进行回避、淡化甚至进行篡改,长达半个世纪的隐瞒让许多人至今都无法了解全部的真相,这样的事情让中国愤怒不已,可以说南京大屠杀的影响持续到今天已经激发了更多的矛盾。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在2015年底十二届人大会召开了,而在第七次会议之上人大代表们都在讨论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对于这两个问题所提出的草案让人大代表们都十分的关注和慎重。那么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设立了吗?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中之处在1937年年末爆发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对南京军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荼毒和灭绝人性的杀戮,导致最终中国民众遇难人数达到了三十多万,这宗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日军的行为违反了有关 国际法 ,是公然的违抗,这种残暴的行为在铁证如山面前已经被制裁。然而这样悲惨的事件让整个中国都十分伤痛,所以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在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草案中也强调了,制定这方面的规定是因为想要让人们吊念在这次事件中遇难的同胞,并且向所有在侵华战争中失去了生命的同胞们致敬。并且想要进一步让世界人民看清日军残暴的罪行,更是为了让人们深深记住这次灾难带给人们的沉重伤害。

从另外一方面说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能够体现出中国军民反对侵略、誓死捍卫尊严的立场,也能够看出中国的态度是支持和平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草案,从2014年开始之后的每年12月13日都被规定为是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电影

《南京大屠杀》电影是在2007年拍摄的一部影片,同时也是一部由郑启惠主演的纪录片,主要讲述的就是日军当时入侵南京的时候发起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这部电影并不是由中国导演拍摄的,甚至制作南京大屠杀电影的地区也是在香港和加拿大地区,然而编剧却是位美国国籍的华人。《南京大屠杀》电影主要就是表现出在那个时期日军如何的残暴不仁,而中国人民却悲惨的被屠杀的现象。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电影海报

《南京大屠杀》电影的编剧是张纯如,她是一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美国国籍华人作家,在很早的时候张纯如就一直关注着南京大屠杀有关的资料。在那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事件中,日军自从占领南京后就一直无恶不作,他们对城中的军民进行了丧失人伦的掠夺和杀戮,但是这样的行为却因为各种原因让很多人都并不了解真相,日本方面又一直回避着,所以张纯如才想要真实的用《南京大屠杀》电影记录这个事情的真相。

为了让《南京大屠杀》电影能够更加真实的还原当时的情景,张纯如一直 收集 着这方面的资料,甚至曾经多次前往南京等地和在这场屠杀中幸存生还的人进行访谈,这样的取证工作一直做了三年这才基本 成功 ,而张纯如的行为也让《南京大屠杀》电影增大了可信度,高度的还原历史情节意义十分重大。《南京大屠杀》电影是一部以纪录片的方式拍摄而成的作品,可以说这部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当年的事件,对于后世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故事

南京大屠杀历史故事:

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

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1937年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

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

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大范围轰炸,撤退演变为大溃败,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

扩展资料:

亲历者的故事:

1、金茂芝,1928年2月2日生。

1937年冬,日军将包括他父亲在内的十几名男村民押解到一处小水库边进行集体屠杀。

父亲金兆坤在之前和日军争辩时被砍断胳膊。

这一年的冬天,金茂芝多次目睹日军杀害无辜的中国百姓。

2、常志强,1928年2月4日生。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9岁的常志强亲眼目睹父亲和三个弟弟被日军枪杀,胸口被刺伤的母亲挣扎着给2岁的小弟弟喂了最后一口奶后死去,小弟弟也被冻死在寒风中,常志强因惊吓过度,昏死过去,得以幸存。

3、赵金华,1924年12月22日生。

1937年12月,13岁的赵金华亲眼目睹姨奶奶被日本兵强行拉走, *** 后推进河里,大半个 *** 被刀砍掉。

4、李高山,1925年2月24日生。

1937年冬,12岁的李高山作为士兵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缴械被俘后,他和数百名中国士兵被日军押至几间洋房内,遭到日军机枪的疯狂扫射和纵火焚烧,绝大部分人当场丧命。

他因身材矮小,侥幸躲过了屠杀,得以逃生。

5、易兰英,1926年5月4日生。

日军攻破南京时,易兰英和姐姐从南京市升州路老坊巷搬到五条巷的难民区,她俩在难民区躲过一次日本兵寻找“花姑娘”的遭遇。

曾亲眼看到日本兵将一名穿衬衫、吃早饭小伙子用刺刀戳死,易兰英自己被一个日本军官打掉一颗门牙。

还曾亲眼看到一队日本兵到各户搜查,将七八十名青壮年男子绑走。

南京大屠杀简介

南京大屠杀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 )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南京大屠sha (1982)》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leZtiwh0G__YFISOmqGuw

?pwd=2g9n 提取码:2g9n

本片1982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纪录片通过丰富翔实的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的屠杀30多万人的大屠杀惨案这一历史事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凶恶本质。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

1937年11月中旬,中国在淞沪会战失败后决定坚守首都南京。11月20日,蒋中正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官。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南京外围阵地,10日对南京城垣阵地展开猛攻。12日,南京卫戍司令部下令弃城突围撤退。13日,日军攻入南京。

从1937年8月到11月,中国军在上海与日本上海派遣军已经进行近三个月惨烈而胶着的战争。战事在日本第10军从杭州湾登陆之后急转直下,侧后被袭的中国守军全线撤退。在日军的迅猛追击下,国军的撤退变成无比混乱的溃逃。

11月20日,中华民国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政府机关、学校纷纷迁往内地,很多市民也逃离南京。在6月有101.5万城乡居民的南京市,12月初,常住人口据估计只有46.8万至56.8万人,但这并不包括军人和从前方逃亡到南京的难民。

22日,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留在南京的二十多位西方侨民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他们提出在南京城的西北部设立一个给平民躲避炮火的安全区。

29日,南京市市长宣布承认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为安全区提供粮食、资金和警察。唐生智还承诺将部队撤出安全区。12月5日,国际委员会收到日本政府模棱两可的回复,随即开始安全区的工作。

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开始向外廓阵地进攻。11日晚,蒋介石通过顾祝同电告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12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突入中华门但未能深入,其余城垣阵地还在中国军队手中。

负责防守中华门的第88师师长孙元良擅自带部分部队向下关逃跑,虽被第36师师长宋希濂劝阻返回,但已经造成城内混乱。下午,唐生智仓促召集师以上将领布置撤退。按照撤退部署,除第36师掩护司令部和直属部队从下关渡江以外,其他部队都要从正面突围,

但唐生智担心属于中央军嫡系在突围中损失太大,又口头命令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和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这个前后矛盾的命令使中国军队的撤退更加混乱。

会议结束后,只有属于粤系的第66军和第83军在军长叶肇和邓龙光带领下向正面突围,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成功突破日军包围,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战死。其他部队长官大多数没有向下完整地传达撤退部署,就各自抛下部队前往江边乘事先控制的船只逃离。

这些部队听说长官退往下关,以为江边已经做好撤退准备,于是放弃阵地涌向下关一带。负责封锁挹江门的第36师没有接到允许部队撤退的命令,和从城内退往下关的部队发生冲突,很多人被打死或踩死。

12日晚,唐生智与司令部成员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轮从下关煤炭港逃到江北,此后第74军一部约5000人以及第36师也从煤炭港乘船过江,第88师一部和第156师在下关乘自己控制的木船过江。

逃到下关的中国守军已经失去建制,成为混乱的散兵,其中有些人自己扎筏过江,很多人淹死、或是被赶到的日军射杀在江中。大部分未能过江或者突围的中国士兵流散在南京街头,不少人放弃武器,换上便装躲入南京安全区。13日晨,日军攻入南京城。

扩展资料:

战争期间,日本当局对日本国内媒体施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回国的日本官兵也被命令对在战争中的罪行禁口,这使得相当部分日本国内民众难以及时了解南京大屠杀的详情。但是,随着有更多的战时退伍兵返回等情况的变化,大屠杀的信息在日本主流媒体之外得以传播。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日本媒体随军记者发出的稿件和照片都要经过日本军方和当局的严密审查,凡是对军方不利的一律没收,违规的记者要受严厉处罚。

《读卖新闻》随军记者小俣行男说:“在战场上听到的尽是一些见不得人的暴行,但这些事是绝对不能写的。只让写些什么在战场上邂逅的友情和前后方的佳话等,这类军中的所谓美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