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它东起外滩、西迄延安西路,横跨静安、黄浦两区,全长5、5公里,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1945年,国民政府从列强手上回收所有租界后将南京路改名南京东路,静安寺路改名南京西路。故广义的南京路包括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中的两个:南京东路与南京西路、南京东路主要是平价商业区和旅游区;而南京西路则是中国商铺租金最高也是全上海最奢华的时尚商业街区,以奢侈品和高端个性消费为主。

狭义的南京路即1945年以前的南京路则专指今天的南京东路。

南京西

上海南京路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南京路,号称“中国第一商业街”,也是亚洲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它宛若一条昼夜璀璨的卧龙,头枕于黄浦江外滩,尾施于千年古刹静安寺。
最初,它是一条可驰马车的路,称为“大马路”。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始名南京路。今又以西藏路为界,分别称南京东路、南京西路,统称南京路。成千上万商店,夹道林立。观光购物者,终年熙熙攘攘。
如果说上海外滩是留给情人漫步的,那南京路的徒步区可是给全上海人压马路的好去处。自从徒步区开通后,这里的夜晚比白天还灿烂,盛况更胜以往,而两旁的商店越来越旺,时髦处可不输世界大城市!
南京路,在半世纪前就是上海一等繁华之地,全盛时期有400多家商店,每天有150万人次在这里摩肩接踵,现在改建成徒步区后,南京东路的热络状况更不在话下。这里有百年老字号的商店、餐厅、纪念品店、大型购物中心,仿佛是个超大型的超级市场。

南京路历史

南京路

南京路东起外滩,西至静安寺与延安西路交汇,横贯上海市区中心。

全长5.5公里,分为南京东路,南京西路两段。

中华民国时期南京路已是闻名的“十里洋场”。

新中国成立以后又不断扩建,成为“中华商业第一街”。

南京路上的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华联商店、上海新世界商城为中国零售商业企业的领头羊。

每周六下午,南京路辟为步行一条街,以便于各地游客的采购。

南京路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迫辟为通商口岸,南京路先是英租界,后成为公共租界。

南京路是上海开辟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

当时外国金融集团先在外滩建立起金融集中区,后沿着当时被称为“花园弄”的一条东西向“大马路”发展商业。

随着“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和“中国国货”等五大著名环球公司的崛起,南京路便成为上海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大街。

南京路既不是上海城市历史上的第一条街道,也不是上海市域范围内最宽的街道,却因繁华为上海赢得了"中华第一商业街"的美名。

南京路的形成与租界和跑马场是分不开的,"先路后店,街随店延"是它发展变迁的主要模式。

1842年中英签定的《南京条约》打开了上海的大门。

当时的上海县城在今天的城隍庙一带,英国人在这个椭圆形县城的北面--外滩开辟租界。

因为看中了这块在中国人眼里"芦草丛生,田间丘墓累累"的土地,既可以完全控制长江入海口,也可以停泊英国军舰保护英国侨民,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那时的南京路只是河浜旁的一条小径,随着租界的建设拓成两丈宽的小路,河浜也改造成路边的阴沟。

但那时它还没有名字,被记作"四分地之南"。

因为当时沿外滩由北向南被划分成九个地块,建有八家洋行,是外滩最早的一批建筑,其中义记洋行所在的位置即今天和平饭店北楼,被称作第四分地。

长期的异域他乡的生活是枯燥而乏味的,英国人为丰富自己在异国的生活,选择外滩以西五百米左右今天南京东路河南中路附近开辟花园,环绕花园筑成第一条跑马道,建成第一个跑马场。

从此绅士商贾有了跑马抛球的场所,小姐太太们多了比美斗艳的机会。

为了方便马车通行,使外滩和跑马场之间能够最便捷的联系--"四分路之南"得到修整,并被冠以"花园弄"。

花园一词的英文PARK谐音为"派克",也称"派克弄"。

花园弄延伸至跑马场上的一段被称作"马路",取意跑马之路。

跑马场的公共休闲活动为"花园弄"带来巨大的人流,也吸引了大量商贩,道路两旁店铺变得十分抢手,面包房、洋布店、药房等等纷纷开张,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商业氛围。

直到今天南京东路上的东海西式面点,老介福绸缎还是久负盛名,可惜店家多易其主已是数不胜数了。

清末南京路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原县城内外的大量难民躲进租界,洋人也非常乐意接受难民带来的商机,华洋分居的协议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继而,太平天国运动使江、浙、皖一带的富乡豪绅纷纷逃进租界避难,租界人口激增,土地不敷使用。

为赚取地价的差价,原跑马场的用地分隔后出售,跑马场西迁,花园弄相应顺延至第二跑马场。

1863年租界内地价飞涨,跑马场再次西迁至今天的人民广场。

花园弄也再一次延伸,同时以南京城的名字重新命名,谓之南京路,借以纪念《南京条约》。

因为有了《南京条约》,才有了设立租界的可能,可以说是租界的立"界"之源。

从此,上海城区内各条道路的命名多遵照东西向道路取中国各大城市名,如北京路、天津路等;南北向道路借国内各省份名称,如江西路、河南路等。

鼎鼎大名的原跑马场的"马路"并入了新命名的南京路,那时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旧称,仍将南京路称为"马路",有的还称之"英大马路"。

东西向的南京路与多条南北向的道路相交,由东西向依次是四川路、江西路、河南路、浙江路……这些道路之间的距离都比较小,往往不足百米,所形成的街区也比较小。

这样,一方面无形中增加了沿街店铺的数量,加大了每一地块可利用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每一地块的面积较小,即使单价较高,总的地价仍旧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开发建房的起点降低了,利于市场的繁荣。

此外,这样的街区尺度比较小,也更加适合步行,有店也有人,人气自然旺了起来,这也是上海具有的浓厚的商业氛围的基本成因。

南京路东起外滩、西于延安西路,全长5.5公里,以 *** 中路为界,分东西两段。

1853年福利公司开业,1862年,屈臣氏、老德记药房等14家洋行,9家洋布呢绒庄等在此开设。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舶来品的大批涌入,南京路这块风水宝地商业急速发展,相继开设了数以百计的大店、名店,南京路遂逐步向西延伸至 *** 路、静安寺。

随着"永安"、"先施""新新"、"大新"、"中国国货"五大百货公司的崛起,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南京路便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最繁华的商业大街。

解放后经过全面改造、调整和重新布局后的南京路成为上海闹市的中心,在这里汇集了数百家现代化商厦、中华老字号商店及名特产品商店,南京路成为我国最大的零售商品集散地和商业信息总汇,每天流向南京路的人流达到上百万人次。

入夜,整条南京东路灯光闪亮五光十色。

南京路以其华美的建筑、林立的商店、繁华的街市、辉煌的夜景而不负其"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

1999年,这条"中华商业第一街"改建成中国第一条全天候步行街。

全长1033米的南京路步行街一期规划从河南中路至 *** 中路,采用不对称设计,在笔直的南京路的偏北面,有一条始终贯穿全街的"金带"宛如一幕幕丰富多采的动感电影。

同时,南京路步行街的商业格局也有所改变,商店"千店一面"的现象成为历史。

步行街的一百、华联、新世界继续保留其综合性百货商厦的特点,而其余商厦则向"一店一品"的专业商业楼发展。

同时,步行街大大增加了餐饮、休闲、娱乐的成分使南京步行街发展成为"东段高雅、中段专业、西段繁荣"的格局。

南京东路上的大型商店多集中在 *** 路附近, 如中百一店,新世界商厦、 精品世界、 时装公司、食品公司、医药公司、华丽商厦、华侨商店等。

南京路上也有很多著名的特色商店。

如培罗蒙、亨生的西服、朋街、鸿翔的女装,曼克顿、人立的时装以及龙凤的中装,鹤鸣、蓝棠、博步皮鞋,盛锡福的帽子,张小泉的剪刀等等。

在南京路上还有一大批饭店、餐馆、点心店、游客可以在这里品赏各种风味的美食。

南京路之夜色最为动人,五光十色的霓红灯把整个一条街织成一片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灯海,令人叹为观止。

南京路步行街的历史沿革

南京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派克弄”,1865年正式命名为南京路。1908年,南京路开通有轨电车,路面采用铁藜木铺设,其后的20~30年间,南京路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潮,即由原来的小商摊、小商店转向大型百货商厦,相继建成了和平饭店、四大公司、国际饭店等建筑,为南京路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90年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南京路出现了第二次发展高潮,纷纷建起新型的综合性商业楼,使南京路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计调0距离涵盖上海外滩,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海森林公园等各个景点行程大全!
1995年7月15日,南京路实施周末步行街,拉开了南京路功能开发的序幕。南京路步行街的设想已经形成了多年,但由于南京路是上海市主要的东西向交通干道,其周围又没有相应的道路取代其交通功能,因此该设想一直未能实现。1997年,黄浦区人民政府斥资完成了九江路——河南路——西藏路的拓宽工程,继而于1998年拓宽辟通了天津路——四川路——浙江路,1999年又将九江路辟通延伸至南京西路黄河路口,另外大容量公共交通地铁二号线当时也即将竣工通车,步行街正位于地铁河南路站和西藏路(人民公园)站的区间段上,这些都为南京路步行街的实施创造了先决条件。

大上海的著名商业街,为何跨城起名南京路?

说起上海的著名商业街南京路,想要知道为何会起名为南京路,就需要我们去了解一下南京路的历史。

南京路位于上海市中心,在西方向运行。东部部分(南京东路)黄埔区和扩展外滩西人民广场。西方部分(南京西路)开始在人民广场,继续向西向静安区。南京路作为一个著名的步行街,西起西藏中路,东至河南中路,步行街的东西两端均有一块暗红色大理石屏,上面是江主席亲笔题写的“南京路步行街”6个大字。

迄今为止,南京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派克弄”,在1865年的时候,正式命名为南京路,由市政委员会管理。

南京路的历史路可以追溯到1845年,在1854年,它被扩展到浙江路,八年后,再次延长到西藏路。1943年南京路改名“东南京路”,与此同时他们也改名成为“南京路”,包括全长5公里。

南京路的命名历史显然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之所以命名为南京,而不是上海,主要还是跟其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上海的特性有关。上海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同时也是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在国际上也最为有影响力的城市,而南京路的命名也有警醒作用。

南京路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商业街,也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历史文化闻名,南京路在清末、民国都是著名的商业马路。那时候的中国没有多少像样的大城市,上海作为当时最著名的城市,自然商业文化也遥遥领先。

二是革命历史传统悠久,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主席亲自命名的一支巡逻部队。当年占领上海,很多人担心解放军会被城市的繁荣所腐蚀,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做到文明执法,为人民服务的优秀传统。电影霓虹灯下哨兵就是记录这些人事迹的,这也变相的也宣传了南京路这条商业街。

三是南京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商业机构,大上海著名的品牌商业机构都坐落在南京路。

上海南京路在哪里它有什么特点地名的来历

一、上海市的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东起外滩、西迄延安西路,横跨静安、黄浦两区,全长5.5公里,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

  二、南京路的特点是:

南京路一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新的商厦群体及宾馆拔地而起,大型商厦与百年老店、名店、特色商店交错林立,互为衬托。据统计,南京路每天客流量在170万人次以上 南京路商厦群内名品荟萃、琳琅满目。各地的名、特、优、新产品,以及进口的名牌商品,不下数十万种。几家老字号特色商店的商品,尤为名声卓著。

三、南京路的来历:

1、南京东路的历史稍早于南京西路,150年前,由麟瑞洋行大班霍克等人发起,在南京东路丽华百货公司附近建起了上海第一个跑马场,同时搞了一条通往外滩的小路,因为国人经常看到外国人在这路上骑马,故称此路为马路。正式名字为花园弄,上海人便根据其发音习惯称其为派克弄。

2、南京西路名起于静安寺,原名静安寺路,始建于1860年代。1862年租界政府为了方便军队抵达太平军前线 以越界筑路的方式,将花园弄(即如今的南京东路)向西延伸,穿过泥城浜(当时租界边界,现西藏中路),直通静安寺,与同为越界筑路的徐家汇路(后称梅格路,现华山路)接通。这段新开辟的道路以静安寺前著名的涌泉,取名涌泉路,又名静安寺路。

上海最有名的街叫什么街?

南京路:

上海南京路,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街。广义的南京路包括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狭义的南京路即1945年以前的南京路,则专指今天的南京东路(南京路步行街)。

历史

南京路起源于1851年从外滩通往河南路抛球场的花园弄(Park Lane)。1854年延筑至浙江路、俗称大马路。1862年再次西伸至西藏路。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正式定名为南京路。自1905年至1911年,犹太人哈同在南京路铺硬木路面。道路两侧地产一半属于他。1908年3月,通行有轨电车。1925年5月30日,在贵州路口老闸捕房门前发生“五卅”惨案。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租界被废除,民国上海市政府统一将南京路更名为南京东路,原静安寺路更名为南京西路,统称南京路,全长约5公里。1953年南京东路拆除因有轨电车而铺设的铁藜木路面,改铺混凝土路面。

特色

20世纪初,沿路陆续有英资开设福利公司、惠罗公司、泰兴公司(今连卡佛)和汇司公司,合称为前四大公司或老四大公司;而侨资开设的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和大新公司则合称后四大公司。此外还有协大祥、老介福、亨达利、恒源祥、张小泉等专业特色店铺。成为上海最繁华的马路。

2000年起,南京路东起河南中路,西至西藏中路,建造了特色步行街——「南京路步行街」,路面最宽处达28米,总长1200多米。

南京东路

南京东路及南京路东段,东起外滩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长1599米。其中穿过河南中路,且从河南中路其详细为南京路步行街。比起南京西路,南京东路更是享有购物天堂的美誉,也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路旁遍布着各种上海老字号商店及商城,其中还包括四大公司:永安公司、先施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每到节假日这里总是人头攒动,一片热闹繁华之景。

南京路步行街

南京路步行街是集购物、旅游、商务、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步行街,全长1000多米。

步行街路面铺设彩色砖石,并以4.2米宽的金带为主线,金带所使用的材料是意大利进口的印度红花岗岩,金带上另有37个雨水窨井盖,盖面刻有上海不同时期的建筑。路面还设有无障碍盲道。

道路两旁设有座椅、花坛、电话亭等公共设施。在河南中路、浙江中路和西藏中路口分别摆有3座雕塑,主题分别为:“三口之家”、“少妇”、“母与女”。在河南中路入口及西藏中路出口另树立有“南京路步行街”街碑。

步行街的中部是一座世纪广场,广场为演出需要设立了一个舞台,广场内还有重4.5吨的“东方宝鼎”和景观钟,周围是花团锦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