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园小朋友讲科学的方法:

明确学科学的目标,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欲望;选择最基本的科学经验,内容是最基本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把教育渗透到生活中去;以实验法、游戏法、具体情景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教师提出启发问题,引导幼儿多方面思考。

如何在幼儿园中对孩子们进行科学教育呢?

一、目标的长远性

追求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是幼儿科学教育界价值取向。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革。终身教育的倡导和实施,使儿童的学习已经走出以往的狭小范畴,开始成为贯穿一生的完整过程。

为了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幼儿科学教育应注重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强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幼儿不断学习的能力。

如果通过科学教育培养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如果孩子们通过学习科学,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去获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当我们预想的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发生矛盾时,我们决不能以牺牲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为代价来求取知识的传递。

二、内容的生活化

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只有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的意义,是自己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和解决的问题,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才能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幼儿科学教育的这一特性是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幼儿理解科学的实际意义,获得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的根本保证,也是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经验的根本保证。

三、过程的探索性

幼儿科学教育应该是引导幼儿通过探究,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再是教师直接告诉和传授给幼儿的,而是幼儿自己获得的。儿童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用范例或操作实验向幼儿分步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引发和引导幼儿的探索和发现过程。

四、结果的经验性

与以往不同,幼儿科学教育更加尊重幼儿的认识特点和科学的本质特征。它不追求幼儿说出来的、准确的、科学的概念,而是强调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幼儿可以悟到但说不出来的,也可能是在成人看来是幼稚的、童话般的,但幼儿却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过程。更何况任何科学知识都是在不断发展着的。在引导孩子们认识风时,我们不应在期待着他们能说出“空气流动产生风”,而应为幼儿发现和感受到“风真有劲,把我的帽子吹跑了!”“风让我的风车一会儿转,一会儿停一会儿往这边转,一会儿往那边转”感到满足。

如何上好幼儿科学教育课

上好幼儿科学教育课重点要把握的五方面因素。

一、教师

(一)精神状态要调整到最佳。面对孩子,一节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该有能力进行自我“打气”,以百倍的精神,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以对科学活动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以好奇的神情、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指导幼儿参加科学活动。

(二)心目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这里所说的目标,不是《幼儿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提的泛泛的目标,而是具体到每一个活动的精细目标。教育活动最忌:没有目标、热热闹闹、乱七八糟。

(三)铭记孩子的探究过程。孩子们是通过感知、熟悉、提问、回忆探究学习、提出问题,用已有的经验作出猜想和假设,再带着问题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依据观察或操作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在同伴间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始终要把握好幼儿的认知规律。

(四)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不断充实自我,有创新,有能力,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制作教具,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法、学法灵活运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五)用爱心善待每一个孩子。幼儿教师要把爱作为教育的基石,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游戏,一同欢乐,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与孩子平等参与,共同成长。比如蹲下和孩子讲话等日常生活细节。

二、幼儿

3-6岁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活动靠动作,心理活动有延续性,认知活动直观形象,他们情绪作用大,坚持性不强,依恋性强烈,爱模仿,合作性较差。

(一)孩子是超级鉴赏家。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你课讲得好,幼儿就积极配合、小眼睛放亮放光芒,你讲得差,幼儿就迷茫就晒你没商量,亲其师而信其教。我们对天真无邪的孩子倾注最真诚无私的爱,孩子也会以最真切的笑脸和最快乐的成长来回报你。

(二)孩子是超级收藏家。幼儿是一本书,一本日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学习,观察模仿学习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种,孩子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无意识直接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经验。

(三)孩子是超级大玩家。幼儿是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玩出千变万化,玩出千奇百怪。他们的观点和兴趣往往与教师不同,如果教师接纳和支持他们观点和兴趣会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富有创意性的探究活动。一般来说,孩子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符合孩子发展水平和需要。

(四)孩子是超级“美食家”。需要最好的“食品”和最合理的“营养搭配”。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小学化教学”“成人化教育”都是最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孩子们当然不喜欢,当然不买单。

三、内容

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人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选择、设计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易操作的、便于理解、掌握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安全的探究氛围

安全的探究氛围是儿童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要允许孩子出错,给予孩子自信,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接纳孩子们不同的意见、探究方式和发现,给予幼儿激励性的评价,体验到幸福。

五、重视五大领域间的交互作用

幼儿园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分科独立教学,教育教学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幼儿,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全面协调发展。

转岗与非师类的经历其实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笔财富,只要勤研善修,提高心理调试能力和教学技能技巧,就能做一个每一天都在进步的教师,每一天都有幸福感有成就感的教师。

幼儿园如何开展科学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心理事物的倾向性。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形式。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提供直接经验,引发幼儿探索兴

趣。幼儿天生好奇好问,喜欢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因此最重要的是提供大量直接经验,满足其好奇心,亲身去体验、挖掘答案。

例如在科学教育活动《夏日水果》中,笔者根据幼儿的兴趣收集各种水果 图片,并开展“水果派对”活动,让幼儿摸摸,看看,说说主要常见水果的主要特征,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以游戏“卖水果”为切入点,扮演顾客的小朋友必须把要买的水果做简单的描述,进一步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水果的主要特征。又如,在进行科学活动《影子游戏》中,通过“找影子”让幼儿初步发现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引发幼儿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不仅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态度,并及时给予幼儿支持、鼓励和指导,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积极性。将幼儿园科学教育渗透在各领域课程之中,重视家长在开展活动中的支持与配合作用。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产物,在促进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探索有效的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办法与途径,使幼儿园科学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并希望其能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