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鱼池中的水质的方法:

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既可以增加池水中的钙,又可以中和酸性泥,还能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经常注加新水,鱼类的代谢物长期会污染水质;使用合理的增氧机,改善底层水的低溶氧情况;适当种植水草,但不要太密。

鱼池水浑浊怎么变清,怎么改善水质

鱼池水浑浊一般是藻类和微生物引起的,想要让其恢复清澈的话,需要用除藻剂等手段将藻类消灭,平时还要控制光照、减少投喂,这样就能让藻类和微生物的繁殖得到限制。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鱼池中种植一些水草,它可以挤压藻类的生长空间,也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一、灭除藻类如果是藻类引起的水体浑浊,想要让水体恢复清澈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除藻。藻类数量多的话,可以直接人工打捞,如果是小球藻,需要用除藻剂等药物将其消灭。需要注意的是,除藻剂要控制好用量,以免危害到鱼儿的健康。

二、适当遮光仅仅通过消灭藻类,虽然可以让水体变得清澈,但时间长了藻类还是会繁殖回来,因此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最好给鱼池适当遮光,通过控制光照可以让很多藻类无法生长。但遮光不是完全不见光,如果光照很匮乏,一些不喜光的藻类也会成为优势藻,一样会让水变得浑浊。

三、控制投喂除了藻类外,微生物大量繁殖也会让鱼池的水浑浊,而它们繁殖需要的营养就是鱼儿没吃完的鱼食和排泄的粪便,因此通过控制投喂量,也能让微生物的数量得到限制,从而让水体逐步恢复清澈,而且也有利于水质的维持。

四、种植水草想要彻底解决水体浑浊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种植水草。水草占据一定的生长空间,对藻类的繁殖能起到限制作用,而且吸收了水体多余的营养物质,也能控制微生物的数量。同时它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对鱼儿的呼吸还有一定帮助。

鱼塘水质浑浊,怎样才能让水质变清

1、经常加注新水。

2、调节水质: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既可直接增加池中的钙,中和酸性淤泥,提高池水的pH值,有利于鱼类及饵料生物的生长,又可起到防治鱼病的作用。

3、合理使用增氧机:高产鱼池每3~5亩应配1台3千瓦的增氧机。它不但可增氧,还可以通过搅拌使池水上、下层溶氧趋于平衡,及时改善底层水体的低溶氧状态,促进鱼类及饵料生物的生长。使用增氧机要在晴天中午、阴天下半夜至次日早晨开机,连续阴雨天时待鱼浮头前开机。

扩展资料:

鱼塘养鱼注意事项

1、池塘里的水要干净,无污染的,要是池塘里的水是污浊的,打捞出来的鱼是不健康的,甚至会死鱼,一有死鱼,这个池塘将会是一滩死鱼,造成经济损失惨重,所以要确保池塘里的水是干净的,别被污染了,一发现有情况,立即处理。

2、新挖鱼塘鱼类的溶氧等生态环境的改良时间较长,应加强早晚巡视,勤注新水。池塘要做到无杂草、无渣屑、无残饵等,养殖前期水环境较差,后期载鱼量大,在阴雨连绵或遇天气闷热情况下,易浮头甚至泛塘死鱼,应及早采取措施消除。

怎样调节鱼塘的水质

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技术是建立在池塘生态学的基础上,根据池塘及水质周年和季节变化规律,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水质进行综合人工调控。

每年冬季和早春水温低,可利用养殖空闲,对池塘进行整理,包括干塘、冻晒、清淤。养殖过程中氮大部分被脱掉,而碳则被合成为腐殖质而保留,干塘、晒塘时好氧微生物则需要大量的氮,因此,将氮、碳比提高到1∶12~15会大幅度提高有机物的分解速度,提高晒塘效果,缩短干塘时间。对越冬养殖池塘,在冬季应保持高水位,及时破冰或清除冰上积雪,保持和提高水中溶氧含量。早春及时更换池水,改善养殖水质。同时,早春季节加换新水还可起到施肥的作用,因为在冬季各种生物死亡后,其营养物质释放于水中,使水中营养盐含量增加,通过加水为池水补充养分,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增加水中溶氧和饵料生物的数量。春季或秋季放养鱼种时,应配养适量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以调节和改善养殖水质。

春季到夏初(3~6月份),水温不断回升,秋季到冬初(9~11月份)水温又不断下降。这两个交替季节,水温在15~25℃或略高的水平上波动,昼夜温差较大,水体上下对流交换好,水质处在良性变动中。根据主养对象的不同,进行适当追肥、投饵,可形成良好水色、水质,所以这两个交替季节是一年中养殖动物生长较快的季节,同样也是养殖动物易于传播疾病和敌害生物易于生长的季节,因此,在这两个时期,特别是交叉阶段,经常注入新水,并使用对症药物预防疾病,对调控水质尤为重要。

夏季7~8月间,水温高,经常在30℃左右波动,并且昼夜温差小,水体上下对流交换差,严重时,甚至处于静止状态,水体上下的水温、溶氧和其他理、化、生物因子分层现象明显,池塘生态条件很差,加之通过春季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池塘载荷量增加,池塘中营养盐类积累,此时期容易形成不良的水质,水色。一旦遇上天气突变(气压低,闷热天,雷阵雨),打破池水静止状态,水体上、下剧烈交换,水质极度恶化,极易发生养殖动物浮头、严重浮头直至泛塘,造成毁灭性损失。因此高温季节需人工调控水质。首先,当需要施肥时停止使用有机肥,巧施化肥。第二,经常注入或定期更换新水,并冲动上下水层。第三,用增氧机搅动水层以增氧,尤其是在高温闷热天气、黎明及晴天中午应开启增氧机,防止养殖动物出现浮头或泛塘。第四,在池塘中培植适宜数量的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类,净化和改善水质,同时也可遮挡阳光,降低池水温度,利于养殖动物生长。

对于蓝绿色和砖红色水,采取大量换水、搅动水体增氧,必要时,局部用硫酸铜或络合碘等药物杀灭浮游生物,配合加水防泛塘,增施磷肥或微生态菌肥等进行综合调控。

对于淡灰色和黑灰色水,采取增施磷肥的方法调节;对于乳白色水,采用杀虫剂药杀浮游动物和增施化肥的方法进行调节,若施化肥的效果不佳,显示水质中还缺乏其他营养素,则采取施用适量有机肥配合调节。

此外,对于某些养殖模式,由于鱼种放养不合理,如放养鲢鱼、鳙鱼密度过大,对池塘浮游生物的滤食强度较高,尽管施肥,浮游生物仍难以繁殖、生长,故此时应轮捕鲢鱼、鳙鱼,减少其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