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重问题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人还强些,要真诚地去关心,用炽热的爱去激发自尊心;
2、树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大多数问题学生都意志薄弱、自卑感强、对自己的成长进步缺乏信心,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3、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挖掘闪光点,并适时教育学生扬长避短;
4、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活动,问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看问题片面、容易过激,犯点小错误、违反纪律是在所难免,当问题学生出
问题学生如何教育
在很多学校都有所谓的“问题学生”。其实,任何问题都不会孤立存在,每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着非常深刻具体的原因,都是一道教育的难题。
比如你说的这个孩子,因为爸爸触犯法律坐了牢,父母离婚又跟着妈妈从乡村来到城市,他孤僻的原因实际上是基于他的双重自卑:一方面周围是城市的同学,而他来自农村,另一方面相对于健全的家庭,他身处离异家庭,父亲又吃官司。
一方面,从农村来到城市,离开他自小生活的熟悉环境,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本身就需要过程。儿童最需要友谊,最需要其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可他的伙伴、他的朋友都不在身边。所以他在学校也得不到爱。
另一方面,他没有健全的家庭、缺乏父爱,这样的情况下,母亲往往会有两种情况,或者也很冷漠、缺乏母爱,或者心怀歉疚、过于溺爱,这两种极端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双重自卑造成了他的孤独,他的心灵深处其实格外需要爱。但是,家庭和学校中爱的双重错位和缺失,毫无疑问孩子肯定会出问题。当他得不到所需的关爱、理解和认同的时候,他的心理会发生逆反,会通过特殊的、甚至触犯底线的行为,比如招惹其他同学,去引起别人的关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的孩子,仅仅靠好言相劝不能够解决他的根本问题。需要深度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问题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解开心结。究竟怎样去帮助他?毫无疑问,爱的缺失必须要用爱来偿还,逆反的心灵必须要用爱来舒解。
首先,要在教室里建立起一个孩子们相互之间彼此信任、彼此关爱的温暖场域,不要一直去劝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进一步走近,而是让孩子们之间彼此理解、信任、支持。在这个时候,甚至要更多去发挥孩子们的力量,让其他孩子懂得这个孩子,从而主动谅解、积极关爱这个孩子。此时我们必须注意的是,需要用教育的智慧来呵护这个孩子的心灵。家庭的变故是这个孩子的伤口,所以,不要直接去讲这个孩子的遭遇,而是通过大家共读关于友谊、关于成长的相关题材的童书,像《一百条裙子》这样促进孩子们彼此沟通、彼此相爱的读物,会让孩子们产生爱的移情,会让孩子们学会设身处地站在这个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在教室里形成了融洽的氛围,这个孩子在同学之间得到了爱和理解,他就会真正产生变化。
作为老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应该走进这个家庭,了解他的母亲和父亲对他实际的影响,尽可能地帮助他建立起积极的亲子关系。他的父亲尽管在坐牢,但毕竟是他的父亲,可以通过探望父亲或者父子通信的方式,进行亲子关系的修复。与此同时,对母亲的教育方式也要进一步了解。根据常理推测,如果这个母亲本身具有教育情怀、熟悉教育规律、懂得怎么去帮助孩子,孩子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无论母亲是属于冷漠型还是溺爱型,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母亲矫正。所有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所有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家庭原因。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很少有老师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家访,很少有老师真正地去走进学生的家庭。其实,我们应该鼓励老师进行家访,尤其是通过家访而深入了解这些孩子。作为老师来说,当老师本身给予孩子特别的爱的时候,孩子也会产生移情,这份来自老师的爱,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孩子对父爱母爱的渴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类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不要期待一天两天就能改变他们,不要期待一次两次谈话就能让他们蜕变,不要期待一件两件事就能让他们新生。足够的耐心,加上足够的爱,才能让一颗冻僵的心灵逐渐被滋润,逐渐被温暖。
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人生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惧怕问题、回避问题,问题永远都是问题。如果勇于面对它,努力解决它,问题就不再是问题。所以,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人生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成长的,解决一个问题就进了一步。
当孩子逐步好转起来的时候,我相信,老师也会同时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幸福。祝福你,祝福这个孩子,愿你们都能早日收获成长的幸福。
问题学生的教育措施与方法
1、对待“问题学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他们谈心,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真心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摆正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的心态,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找到心理、思想、体力的合理释放点。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些所谓“问题学生”多有一些逆反心理,老师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采取强制措施,那样即使能服的住人,也服不了他们的心,甚至会有更严重的对抗。
2、对待“问题学生”要有充分的信任、尊重和理解。优等生和所谓“问题学生”有了错误,老师在处理过程中要一视同仁,惩罚合理,不要在态度上和惩罚上有什么不同,面对有错误的优等生不予批评,不了了之,而对“问题学生”却大训特训,狠批一顿,这是教育的一个误区,千万要不得。要给予“问题学生”更多地尊重信任与理解。
3、对待“问题学生”要给予比普通学生更多的爱。可能一提起“问题学生”,很多老师就爱不起来,这也是教育的一个误区。多看他们的优点,少看缺点;多鼓励,少批评。给予他们的爱要多一些,用真心、真情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就会使他们改掉恶习,走上正轨。
4、对待“问题学生”要给予一颗宽容的心。“问题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难免会脱离老师思想里的那个“圈”。多给学生一些自己的空间,老师要宽容一些,不必太苛责,只要他们的做法不出“大圈”,不出“大格”,不必太过限制。
5、对待“问题学生”要坚持做到“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要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要求去做,要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心罚的副作用很大,学生觉得侮辱了他们的人格,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与老师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对待问题学生应采取哪些措施?
(1)建立平等和谐的班集体,让爱无处不在。教师要真诚地尊重、理解和体谅这类学生,平等的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他们,尤其是不要当众讽刺挖苦他们。发动全班同学主动帮助问题学生,不能鼓励他们,使他们能融入班集体。对他们的教育最好采用个别方式,用教师真诚的爱,去温暖他们早已冷漠的心灵,使其真正从内心感到教师关心和爱护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教育的主动权。
(2)建立家校沟通平台。问题学生的成因复杂,学校对转化问题学生的作用是有限的,教师要多给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逐渐端正有些问题家长的教育态度,让学校的教育步伐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3)引入适当的奖罚机制。对于问题学生我们鼓励教育者多对他们进行正面鼓励,这样有助于问题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但是一味的鼓励和表扬对有些问题学生可能会产生负面作用,如那些高傲自大的学生,老师必须拿出自己的威严,奖罚分明,只是在惩罚方式上要注意,首先要表现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其次可给出几种惩罚方式,让他们自己选择。
(4)根据问题学生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治疗。比如采用王晓春老师的三级处理法,一级问题学生由班主任解决;二级问题学生交给经过专业训练的“校园专家”处理;三级问题学生就要交给社区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公安机关或是特殊的教育学校,如以上我们提到的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
(5)多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信心是学习和事业成败的原动力,帮助学生培养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是转化“问题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缺乏自信是部分“问题学生”的通病,我们要先从了解学生开始,并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表扬,甚至对他们委以重任,让其担任力所能及的班干部,在同学中建立威信。在考试和比赛前,针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实事求是地鼓励他们。通过这些正面积极影响,帮助学生重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