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光照。牛在育成期的时候,让其多多运动是非常关键的。合理的运动能够促进育成牛的血液循环,增强牛体的新陈代谢。可让牛保持一个空腹感,提高育成牛的食欲。而且运动还能够促进牛的骨头、肌肉及各种器官的发育,对生殖器官的发育也是非常有利的。然后我们还要注意控制好光照,适量的光照对牛的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紫外线不仅可以促进牛体合成维D,还能够刺激性激素的分泌,保证繁殖性能。

2、防止打架。育成牛在群饲的时候,会随着牛越长越大而出现打架现象。因为在牛一岁左右后,要适当限制精饲的饲喂,因此育成牛在进食时,经常会出现抢食现象,强牛欺负弱牛。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而弱牛因为无法补充足够的营养,将会发育不良。所以我们在群饲的时候,最好是能够采取连动栅栏的施舍,每头牛都要饲喂相同用量的饲料,每天饲喂两次左右。

3、擦拭牛体。在饲养育成牛的时候,我们还要经常擦拭牛体,保证育成牛有一个干净的牛体。因为在饲养时,牛体是容易被排泄物污染的,再加上尘土极易在皮肤上形成一层皮垢。对牛体的血液循环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容易产生皮肤病与寄生虫。因此要注意经常擦拭牛体,保证育成牛正常生长。在擦拭时,首先可用稻草将污物处进行反复摩擦,用刷子将污物刷掉,然后在温水中添加适量的食物油去除牛体上的附着物。

4、做好记录。在饲养育成牛的时候,我们最好是能够做好育成牛的生长发育记录。通过这些记录可以对牛的生长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再根据育成牛的生长情况判断目前营养水平是否适合,做出合理的调整工作。记录工作应在初生的时候就要进行,一个月左右便要测定一次,其中包括高度、体斜长及体重等。同时还要做好发情日期等发情情况的记录,根据每头牛的发情情况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要点有哪些?

犊牛满6月龄即转入育成阶段。从6~18月龄这一时期的培育,对牛体的生长发育及今后的生产性能都十分重要,其饲养管理要点如下:

第一,1周岁内,应以青粗饲料为主,喂给优质的禾本科与豆科干草或青草,每天可补给1.5~2.5千克混合精料,食盐和骨粉可混合在精料中喂给,每头每天各喂25~30克。先喂精料,后喂多汁饲料和粗料。喂后稍停片刻再饮水。

第二,满1周岁后,可少给精料,增喂干草、青贮和块根等饲料。饲料安排可以考虑如下定量指标:精料1~1.5千克,青贮及块根饲料14~16千克,干草8~9千克,适量的食盐和骨粉。

第三,待至18月龄,进入繁殖配种时期,则应注意满足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冬季及早春应合理进行调剂,固定槽位,栓系饲养。同时,每天要给予充分的运动,舍饲期每天不少于3~4小时,以增强体质,加快生长发育。同时,要加强刷拭,养成幼牛与人亲近的习惯。

第四种用小公牛和使役牛一般在满1周岁时,就应公母分开饲养或进行穿鼻,戴上鼻环。发育良好的个体,穿鼻的时间可在8~10月龄时进行。小公牛第一次带小号鼻环,一年以后,须更换大号鼻环。此后,终生使用,不再更换。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要点是什么?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要点有:(1) 饲养要点 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除给予优良牧草、干草和多汁饲料外,还必须适当补充一些精饲料。从9~10月龄开始,可掺喂一些秸秆和谷糠类饲料,其重量约占粗饲料总量的30%~40%。

(2) 管理要点 犊牛满6月龄后转入育成牛舍时,公母应分群饲养,尽量把年龄、体重相近的牛分在一起。注意牛体卫生,每天至少刷拭 1~2次,每次5~8分钟。在舍饲期间,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晴天还要多让牛接受日光照射,以促进机体吸收钙质和促进骨骼生长,但要严禁让牛在烈日下长时间曝晒。

如何饲养育成牛基本方法

育成牛指断乳后到产犊前的母牛。育成牛从6月龄到24月龄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育成牛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育成牛饲养方法

(一)饲养方法。6周龄至1周岁在此期间,牛的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体躯向高度和长度方面急剧生长,消化器官容积扩大1倍左右。对这一时期的育成牛,在饲养上要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除给予优良牧草、干草和多汁饲料外,还必须适当补充一些精饲料。从9—10月龄开始,可掺喂一些秸秆和谷糠类饲料,其重量约占粗料总量的30%--40%。12—18月龄此阶段奶牛消化器官容积更加增大。为促进消化器官的进一步发育,日粮应以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其重量约占日粮总量的75%,其余的25%为混合精料,以补充能量和蛋白质的不足。18—24月龄此期正是奶牛交配受胎阶段,自身的生长发育逐渐变得缓慢。这阶段的育成母牛的营养水平要适当。过高营养易导致牛体过肥造成受孕困难;即使受孕,也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分娩。过低易使奶牛排卵紊乱,不易受胎,因此,这阶段应以喂给奶牛品质优良的干草、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和块根类饲料为主,精料为辅。到妊娠后期,适当增加精料喂量,每天可喂2— 3千克 ,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有放牧条件的地区,育成牛应以放牧为主,并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对饲料喂量酌情增减。

(二)管理措施。

(1)分群管理犊牛满6月龄后转入育成牛舍时,公、母应分群饲养。应尽量把年龄体重相近的牛分在一起。生产中一般按断奶至12月龄,12—18月龄,18—24月龄进行分群,以便于饲养管理。

(2)加强运动在没有放牧条件的地区,应对拴系饲养的育成母牛,每天在运动场驱赶运动2小时以上,以增强体质、锻炼四肢,促进乳房、心血管及消化、呼吸器官的发育。

(3)讲究卫生对育成牛,每天至少刷拭1—2次,每次5—8分钟。在舍饲期间,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晴天还要多让其接受日光照射,以促进机体吸收钙质和促进骨骼生长,但要严禁烈日下长时间暴晒。

(4)按摩乳房为促进育成牛特别是妊娠后期育成牛乳腺组织的发育,应在给予良好的全价饲料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乳房按摩的办法,对促进乳房发育,效果十分明显。对6—18月龄的育成母牛每天可按摩一次,18月龄以后每天按摩2次。按摩可与刷体同时进行。每次按摩时要用热毛巾揩擦乳房,产前1—2个月停止按摩。但在此期间,切忌擦拭乳头,以免擦去乳头周围的异状保护物,引志乳头龟裂或因病原菌从乳头孔侵入,导致乳房炎发生。

育成牛饲养管理方法

一、6~12月龄阶段的饲养管理

此期是牛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体躯向高度和长度方面急剧增长。前胃虽然经过了犊牛期植物性饲料的锻炼,已具有了相当的容积和消化青、粗饲料能力,但还保证不了采食足够的青、粗饲料来满足此时的强烈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同时,消化器官本身还处于强烈的生长发育阶段,需继续锻炼。因此,为了兼顾育成牛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并促进消化器官进一步发育完善,此期饲喂的粗饲料应选用优质干草和青贮饲料,加工过的作物秸秆等可作为辅助粗饲料少量添加,同时必须适当补充一些精饲料。一般而言,日粮中干物质的75%应来源于青、粗饲料,25%.来源于精饲料。在放牧状况下,如果牧草状况良好,日粮中的粗饲料、多汁饲料和大约一半的精饲料可被牧草代替;在牧草生长较差的情况下,则必须补饲青饲料。青饲料的日采食量:7~9月龄母牛为18-- 22千克,10~12月龄母牛为22~26千克。

二、12月龄至初次妊娠阶段的饲养管理

此阶段育成母牛的消化器官容积增大,消化能力增强,生长强度在18月龄后逐渐进入递减阶段,但日增重在良好的饲养水平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由于此时母牛既无妊娠负担,又无产奶负担,所以日粮只要满足母牛的生长所需即可。一般情况下,利用好的干草、青贮饲料、半干青贮饲料就能满足母牛的营养需要,使日增重达到600—650克,因而可不喂精料或少喂精料(每头每天0.5千克以下);但在优质干草、多汁饲料不足和计划较高日增重的情况下,则必须每头每天加喂精料1~1.3千克。在放牧条件下,如果牧场生产力不足,也必须给牛补饲青饲料,青饲料日喂总量(包括放牧采食量)为:13—15月龄育成母牛26~30千克;16~18月龄育成母牛30~35千克;18~24月龄育成母牛35—40千克。

三、初次妊娠到分娩阶段的饲养管理

此期母牛的体躯显著向宽深方向发展,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牛体内易贮积过多脂肪。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前期应按第二阶段方法饲养,但应注意饲料的多样化、全价性。在妊娠最后2~3个月,由于体内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增加;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压迫胎儿,要求日粮体积要小,此时应采用对待怀孕母牛的饲养管理方法,即提高日粮营养物质浓度,减少粗饲料,增加精饲料。

育成牛如何饲养?

育成牛的饲养方法:

犊牛转入育成牛阶段后在生理和饲养环境上发生较大变化,必须精心管理,使其尽快适应以精粗料为主的饲养方式。从6月龄以后应逐渐加大犊牛采食量,利用青粗饲料扩大瘤胃容量,提高消化能力,特别是9月龄~12月龄这一阶段是育成母牛的性成熟期,其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体高、体尺变化明显,胃容积扩大了1倍左右,保证足量的饲喂容积、刺激前胃发育,保证营养需求促进生长发育尤为重要,到12月龄体重应达到280kg。13月龄~16月龄时进入体成熟时期,16月龄时体重达到350kg,12月龄~18月龄体宽、体深变化最大,消化器官也更加扩大。育成期每日青粗饲料采食量可按体重的6%~8%计,精饲料饲喂量依据不同年龄分组群逐渐增加,要尽量喂优质青干草,促使其向乳用牛体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