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效时间快。在进行散养模式的生态养鸡时,鸡的生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大约饲养三个月左右后便可出栏了。不过如果再多饲养一个月的话,那么其肉质将会更好。正常情况下,每只鸡的重量大约在1.5kg左右。而每只鸡的饲养成本则在15元左右,每只鸡的售价一般可达到100元左右。因此散养生态鸡相对与其它养殖模式的鸡来说,其投入更小,养殖风险也非常低。

2、投入成本低。在散养鸡的时候,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将鸡放养的。如果我们要适当补饲一些高蛋白饲料及粗饲等。鸡在放养的时候,还会自己不断觅食,提高了鸡的活动量,因此鸡病也就会变少,药物投入成本自然下降。而在散养鸡的管理工作是非常方面的,只需要将雏鸡在室内饲养大约一个月左右。雏鸡脱温之后,便可进行放养,我们也只需要准备好鸡舍等基础养殖设备即可。总体来说,饲养成本要减少很多。

3、市场价格高。生态养鸡与传统养鸡模式不一样的是,生态鸡不再以饲料为主,而主要是以野外的昆虫为主。野外有很多高钙高蛋白等营养价值高的昆虫,对鸡的生长、营养价值、肉质以及口味等都是非常有利的。这些方面也都要远远高出传统养鸡模式养出来的鸡,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因为营养价值、市场需求等原因,生态鸡的市场价格时非常可观的。而且还能够带动鸡的附加价值,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4、养殖前景好。现在人们对食物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各种绿色、无公害的食物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且人们对一些吃着饲料添加剂、生长剂等长出的禽类产品也是越来越抵触。所以生态鸡目前自然成为了很多人首选的禽类之一。现在生态鸡的市场逐年上升,而肉鸡的市场却越来越低迷,因此生态鸡的养殖前景是非常不错的。再加上生态鸡饲养成本低、成活率高且市场价格也比较理想,所以其发展潜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5、减少虫害。生态养鸡,大量扑食多种虫体,配合灯光、性信息等诱虫技术,可大幅度降低虫害的发生率,减少生物农药的使用量,既保护农作物和果树、降低生产成本,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也十分有利。

生态养鸡的好处有哪些

生态养鸡是养殖人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将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利用林地、草场、果园、农田、荒山、竹园和河滩等资源长期放养的无公害优质鸡。

实行自由放养,让鸡群觅食昆虫、嫩草、树叶、籽实和腐殖质等自然饲料为主,人工科学补料为辅,严格限制化学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禁用任何激素和人工合成促生长剂,通过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饲养管理和卫生保健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鸡群的营养、生理和心理需要,提高鸡群本身的免疫力,标准化生产,使肉、蛋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乃至绿色食品的标准。抓住原始、生态、无污染环节,满足现代饮食业追求纯天然的要求。

生态鸡俗称“土鸡”,“本鸡”。对所有以非人工抗生素饲料饲养,非催熟,可在一定饲养范围内活动的养殖鸡的统称。生态鸡因不含激素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经常活动味道鲜美,肉质紧实,炖汤后滋补养颜,壮阳补气,富含氨基酸,为鸡中上品。

生态鸡有什么特点?

生态鸡对所有以非人工抗生素饲料饲养,非催熟,可在一定饲养范围内活动的养殖鸡的统称。养殖生态鸡占地大,所需饲料成本高,因此售价较普通鸡更加昂贵;
1、其因不含激素收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生态鸡因经常活动味道鲜美,肉质紧实,炖汤后滋补养颜,壮阳补气,富含氨基酸,为鸡中上品;
2、达济的生态鸡是在原生态的山林里散养,自然养足168天,肉质紧实,口感更好!

请问园林养鸡的优势都有哪些呢?

园内养殖的鸡肉风味独特,品质优良,无腥味,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价格高。它是一种高产育种形式。那么具体的优势是什么呢?

①提高抗病能力。

由于养鸡场建在花园内,周围环绕着果树等植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在这个气体交换循环中,植物叶子会吸收大量病原微生物和灰尘,从而保持空气清新。新鲜空气对鸡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可提高鸡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② 节约耕地

花园大,遮荫适宜,空气环境好。在人均耕地较少的情况下,可以节省大量耕地和征地成本。

③净化环境

为了防治病虫害,果树一般每年需要喷药十次以上。其中一些药物是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主要是一些杀菌剂和消毒剂。喷洒这些药物后,不仅果树病虫害得到控制,鸡场周边环境也得到净化和消毒。

④ 节省饲料

鸡可以捕食害虫、草和草籽,扩大了鸡的摄食范围。既可以节省一些饲料,又可以克服单纯人工喂养造成的营养不良。同时,鸡的自由活动可以增强其体质,有效防止啄毛、啄肛等不良习惯,促进鸡的健康成长,不仅改变肉味,还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同时,在果园行间种草或让它自然生长,为鸡提供绿色饲料。

⑤减少疾病

花园宽阔,绿荫蔽日,清新凉爽,环境舒适。患上流行病并不容易。同时,在果园和山林养鸡,远离村屋,可以避免和减少疾病的相互传染。

⑥除草杀虫鸡有啄青草和草籽的习性,对杂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据试验,每亩果园养鸡20只,杂草仅占无鸡果园的20%左右;鸡的数量增加了,杂草也减少了。此外,春季有甲虫、红蜘蛛、象鼻虫、行军虫、枣蚧等,夏秋季有蚱蜢、蟋蟀、毛虫、蜘蛛、心丝虫、白蚁、甲虫、地虎等,成虫多半,入冬前进入土壤的幼虫、卵和蛹被鸡吃掉,以减少害虫对果树和山林的危害。

⑦提高土壤肥力

鸡在园内生活,鸡粪在园内排放。鸡粪中含有树木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促进树木生长,从而节省肥料,减少购买和运输肥料的投资。

以上就是关于田园养鸡的相关优势,供大家学习了解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茶园养鸡现在在我国农村越来越常见了,茶园养鸡有什么优势呢?

1、减少饲料成本费

茶园养鸡在大白天时,让鸡群在茶园中自主寻食,鸡群可以以杂草种籽、泥鳅及各种各样虫害为食。鸡在大白天获得了很多的纯天然饲料以后,不但可以节省很多的饲料成本费。而且这种纯天然的动植物都富含比较丰富的营养元素,而且土壤中的矿物成分都是特别多的是。所以我们只需在晚上补喂一些饲料,比如苞米、乌麦等。其价位全是极低的,可以合理的提升种植经济效益。

2、减少药品花费

茶园的栽种自然环境一般都是非常不错的,清静、交通出行好、环境污染少,病原菌数量都是远远地低于专业的养鸡场的。并且茶园的空气指数都是非常好的,鸡在生长发育中形成的应激状态也比较少。并且最重要的是鸡在养殖业中,自主寻食较多,增加了运动强度。身体素质提高,因而病症的病发率都是很低的,因此可以合理的降低药品的支出花费。

3、销售市场价格高

茶园养鸡彻底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生态养殖模式。由于纯天然饲料、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种原因,茶园鸡的肉质地是要远远地高出家鸡的。其肉质地营养成分更高一些,细嫩香美,而且蛋黄的颜色更加深入,感觉也更多。因而其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遭受众多顾客的青睐,而且由于饲养密度小,因此销售市场还出现了供过于求的问题。茶园养鸡的价钱大概要高出家鸡30元以内,乃至连鸡蛋的价格都需要高出20元。

4、优良生态效益

茶园养鸡可以有效的运用到茶园中各类网络资源,既保证了鸡的生长发育,对茶的生长发育都是十分有益的。鸡可以刨地吃料茶园内的野草与虫害,不但提高了土壤层的松散土。而且猪粪或是一种肥力强的有机肥,与此同时也就减少了油茶树的化肥资金投入。还可提升茶园的渗透性,而且鸡取食茶得话,还达到了低叶剪修的目地。因而茶园养鸡形成了一个中小型的生态圈,养殖相辅相成,开展持续发展。既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得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如何树田生态养鸡?现有树田40亩,想种树的同时,生态养鸡,如何实施?

林园生态养鸡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鸡粪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既解决了粪便污染,又减少了化肥用量;第二,鸡粪中含有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可作为林园中蚯蚓、昆虫等动物的食物,从而为鸡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饲料;第三,鸡在林园中捕虫食草,替代化学除草、除虫,减少了农药用量;第四,林园养殖的鸡质优无公害,风味独特,经济效益较高。
总之,林园生态养鸡更大程度上挖掘了立体种养生产潜能,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饲料资源和肥源,减少了污染,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生态养殖的最佳模式之一。
一、生态园区的选择与栽树
园区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开阔、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无污染的地方,要求3公里内无化工厂,距交通主干道1公里以上。应根据本地特点,选择适合本地区栽种的树苗,根据树种的特征,合理确定行、株距。例如:银杏树苗应选择生长良好、较粗直的树苗,嫁接高度在1.5米左右,行、株距分别为8米和12米,每667平方米(1亩)栽植银杏树以8~12棵为宜。银杏树栽植后一般8~10年开始挂果,正常挂果后,每667平方米效益在1500元左右,并且随着银杏树的不断生长,以后每年银杏果产量会逐年增加,效益也会不断增加。银杏树挂果前,可在银杏树中间插栽梨树或桃树,每667平方米可栽8~10棵,这样在银杏树挂果前,就可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按每667平方米林园1年养鸡2批计算,可饲养鸡400只,每只鸡比普通饲养的鸡多增效2~3元,养鸡每667平方米可多增效益1000元左右。
二、林鸡结合的饲养模式
1.园区草品种的选择与种植。园区内应选种适宜于鸡食用的牧草品种,可选用黑麦草、菊苣和紫花苜蓿,既有一年生牧草,又有多年生牧草;既有禾本科、叶菜类牧草,又有豆科牧草;这些牧草既可净化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又可作为鸡的饲料。牧草一般选择秋播,果树落叶后会增加光照,来年气温升高后牧草会迅速生长。这样会使牧草有一个较长的生长期,同时又控制了杂草的生长。
2.鸡的品种选择。鸡的品种选择应根据鸡对林园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一般选择适应性、抗病力、觅食能力强的地方良种鸡,并且要考虑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最好选择正规单位培育的优良草鸡品种。
3.围栏的搭建。林园养鸡管理至关重要,其中值得重视的是防止鸡外逃。围栏可用绳网或篱笆栏,高度一般在1.5~2米左右,围栏要注意网孔的密度和篱笆栏的厚度,既不能让鸡逃跑,又要防止老鼠、黄鼠狼等野兽的侵袭。围栏一般以0.67公顷(10亩)左右为一单元。
4.育雏与避雨棚设置。林园养鸡一般数量较多,育雏房必不可少。育雏房应建在避风向阳、地域开阔、平坦干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靠近林园的地方。育雏房的面积根据饲养量来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30只雏鸡计算。育雏房的消毒和温度、湿度的控制与正常养鸡方法相同。根据鸡的多少、园林地形和面积,在靠近园林的地方搭建避雨棚,不仅可以防止鸡群被雨淋打、烈日暴晒、意外惊动,而且有利于鸡群防疫注射操作。
5.放养密度与规模。林园养鸡应掌握合适的放养密度。密度过大,往往会造成饲料不足,鸡群觅食范围广,易逃跑,难管理,而且人工喂料过多,既增加养殖成本,又影响肉质风味;密度过小,会造成饲料利用不充分,浪费资源,效益也较低。因此放养密度一般以每667平方米200只左右较适宜。放养规模根据园地范围和地形确定,一般以1500~2000只为一群,放养规模过大也会造成管理上的不便。林园养鸡往往采用“全进全出制”,一批鸡上市后,对林园全面清理消毒,最好将园内土壤新翻一次,这样有利于防疫和肥土,对果树和下批鸡养殖有益。
6.日常管理。林园养鸡,由于鸡的活动范围广,管理不太方便,因此,调教工作一定要做好。雏鸡1~3周龄应在育雏室饲养,3周龄后开始逐渐进入室外饲养。鸡苗放入林中后,起初应特别注意气温的变化,室内外温差太大时不宜放养。特别在春秋季节,鸡苗放养应待露水干燥、太阳出来后,一般在早上10点到下午2点放养,初期放养的时间控制在2~4小时。如风较大时最好不放养或缩短放养时间,待鸡逐渐长大后,逐步增加放养时间。放养的初期用敲料盆或吹哨子等方法进行归牧调教,使之形成条件反射。每天定时补料,日补料2~3次。补料自3周龄后逐渐改喂谷物杂粮,5周龄后全部改喂谷物杂粮。鸡群放养时应实行轮牧制,这样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放养时间应在120~250天之间,从而确保鸡的肉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7.疾病的预防与轮牧。林园养鸡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保障鸡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防疫上按照免疫程序逐一进行防疫注射,主要应做好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等传染病的免疫。同时要做好定期消毒、闲置消毒、进场消毒,发现病鸡应立即隔离治疗,必要时可实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治疗鸡病时优先选择中药及生物制品,只有在不能有效治疗时方可用抗生素及化学合成药物,禁止使用违禁药物、激素类药物。使用化学药物应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对病死鸡要采取无害化处理。鸡在放养时还要防止老鹰、黄鼠狼等兽害。出于卫生原因,在两批鸡饲养之间,饲养棚舍、育雏室、围栏等必须彻底清理。棚舍和设施必须在此期间进行清洁和消毒。每批鸡饲养后,自由活动场地应有一段时间的休息期,因此,林园养鸡应实行轮牧。
8.建立林园合理生态食物链。林园生态养鸡主要通过“果树—昆虫、草—鸡—鸡粪肥土、植树长果—果树避雨、挡风遮阳”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解决并利用鸡粪,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药物残留,保持林园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优质果品和优良家禽等无公害农产品。为了丰富林园食物链,还可在园林行间铺草覆盖,每667平方米用草1000公斤以上,这样既可增加土层蓄水量,抑制杂草生长,又可提高土壤肥力。林园中再饲养适量蚯蚓,以促进土壤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加速有效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又可作为鸡的活性饲料。通过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牧地系统组合,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请百度小房珍禽养殖场,小房山鸡种苗场,业界知名种苗场,提供种苗,养殖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行情报价.........................

请问地下养鸡有什么优势呢?适合在农村养殖吗?养殖前景怎么样 ?

地下养鸡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追捧,可以说地下养鸡前景良好,下面我给大家分析具体的养殖优势。

1.土地利用率高

封闭式鸡舍可以节省95%的土地。鸡舍顶上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蔬菜。同时,地下鸡舍的热量传递到地表,鸡舍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通过鸡舍内的通风孔传递到温室,可以促进蔬菜更好的生长。这些地上植物可以为地下鸡舍形成隔热层,并相互补充。

2.发病率降低

65m×3m地下鸡舍为砖混结构。两排鸡舍组成一组,中间有通风管道。地面至鸡舍顶高3.5m,鸡舍顶至地面土层厚度0.6m。蛋鸡的饲养应完全封闭。设备采用阶梯式三层网箱;照明由定时开关控制,可根据鸡龄的实际需要进行调节。通风采用纵向通风,即负压通风,空气经紫外线灯消毒;进料经地上进料塔混合搅拌后,由滑道和地下进料机自动进料。饮用水自动供水后直接进入地下水塔;刮板刮下,提升系统运至地面,然后推入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3.减少外部影响

地下鸡舍密封良好,鸡舍内环境相对稳定安静,鸡的生长环境更加安全舒适。一是能有效避免冷、热、风暴、雪、雷电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应力响应小;其次,地下鸡舍里没有老鼠和野鸟,这减少了饲料消耗。

4.良好的恒温性能

由于地下鸡舍与外界隔离,我们必须通过缓冲室和消毒室进入鸡舍。进入鸡舍的空气通过风道进行消毒、净化和消毒。有效隔离鸡舍的传染源和新鲜空气质量,鸡的发病率也大大降低。从而减少药物残留,真正实现无害化。

5.促进粪便的转化

地下鸡场粪便污水经沼气处理或有机肥处理后,可直接为种植地面作物提供优质肥料,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与传统的地面饲养方式相比,地下饲养具有许多优点,大大提高了蛋鸡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然而,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①初期建设投资较大。

②地下鸡舍建设规模大

③日消费量增加。

④地下鸡舍的用电量是普通鸡舍的两倍多

以上就是关于地下养鸡的优势分析,可以说地下养鸡利大于弊,前景良好,这种模式很适合在农村使用。

林地养鸡能够提供鸡生长的自然环境,林地养鸡应注意的哪些问题?

因为有的果树,有的产品不适合林下养殖,有的产品适合林下养殖,所以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分清楚林下养殖是否符合我们当地的要求。林地养鸡可以减少对种植物的肥料,因为鸡粪就是很好的农家肥,这样减少了周边种植物肥料的费用,又可以把鸡粪合理利用。

树木的根系发达,深入土壤较深,鸡不会对树木的根系造成伤害;树木枝叶茂盛,落叶较多,可供鸡采食提供一定的维生素等营养,落叶在地上堆积会滋生大量的昆虫供鸡采食。林地养鸡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中的资源,鸡运动量足够,抗病能力增强,生产出来的鸡肉,鸡蛋都是安全有机绿色的生态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每天通过散养的状态增加鸡的活动量,这是笼子里面的鸡无法媲美的。同时可以节约饲料成本。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很有优势,肉质可以和野鸡一样鲜美,是食客们的喜爱。林地养鸡,鸡活动空间大,鸡吃林地的野草野菜。鸡长的好,肉质好吃,减少鸡吃的饲料,提高利润。给林地除草,除虫,还给林地上肥料,林木长的好。

搭建鸡舍。林下养鸡的鸡舍较为简易,只需有个给鸡夜间休息地方即可,可用砖块木条搭建一个框架,留一个进出的小门。然后用塑料薄膜将其四周和顶端围起来,在固定好即可。林地养殖时要在林地的中心进行搭建鸡舍,使用简易的木板进行搭建鸡舍,只要鸡舍可以保证可以遮风挡雨,下雨季给鸡提供有避雨的场所就可以啦,林地内要多放置些水槽在园林的每个位置。林地养鸡有天然的食物来源,对鸡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庇护场所。节约土地资源,对林地植被也是一个促生长作用!林地给鸡提供了足够的人工以外的食物,鸡有足够的青草,虫子。减少饲料成本。鸡也有活动的场地,提高鸡肉的品质。

养鸡技术

“1553”生态养鸡模式就是1个农户养几棚土鸡,每棚规模不大于500只,每亩地养鸡不多于50只,鸡群饲养日龄300天左右。这一模式有4个要点:
一是开展生态养鸡的农户,选择适宜的放牧场地,建立相互间隔100米以上的鸡棚多个;每个鸡棚面积30平方米~40平方米,每棚可饲养土鸡400只~500只,这样便于做到小群分散、合理间隔、轮牧饲养。
二是一棚鸡群规模不多于500只。根据鸡的生物学特性,一般放牧情况下,鸡群的活动半径围绕鸡舍不大于200米,如果群体过大,则鸡舍周边寸草不生,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而离鸡舍远处有草有虫鸡不会去采食,造成资源浪费。生态养鸡根据牧场条件,规模以不大于500只为宜,这样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养鸡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一亩地不多于50只。在非人工草地情况下,天然饲料资源是有限的,从维护生态环境出发,并保证鸡群能够吃到一定数量的牧草和昆虫,以达到节约饲料、改善肉蛋产品风味和品质的目的。一亩地不多于50只这一指标,是根据放牧养鸡的牧场承载能力设定的,也与欧盟生态养鸡要求的饲养密度一亩地60多只接近。四是鸡群饲养日龄300天左右。
生态养鸡的生产经营要点
三个为主生产单位以家庭为主:生态养鸡不宜实行大群体饲养,必须小群分散,而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是因为家庭独立分散,生产经营灵活,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便于组织生产和饲养管理。根据放牧场地条件,一户养几棚鸡群,饲养2000只~3000只鸡就可以实现致富。
饲养品种以土鸡为主:一是土鸡通常选育程度低,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觅食能力强等特点,土鸡与林地具有天然共生关系,土鸡比较适宜相对粗放的生产方式。二是生态养鸡的产品为国内外公认的高端禽产品,在国人看来,高端禽产品必须具备地方鸡特征,即鸡的体型外貌与地方土鸡相符,产的蛋具有蛋个小、蛋黄罗氏比色10级以上、蛋白浓稠、蛋黄韧性好、蛋壳致密、蛋壳浅褐色或绿色等。通常养鸡的生产方式方法决定产品品质,但在我国还必须加上特定品种,这是我国生态养鸡与国外生态养鸡的最大不同点。
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其目的一是作为高端禽产品生产,必须让鸡群采食牧草、昆虫等天然饲料,这类似于有机生产,就是让鸡想吃什么吃什么,怎么生活得愉快就怎样生活。不对鸡群加以人为限制的饲养,鸡可以按照生理需求补充营养,改变了舍饲条件下鸡群按照人们的意愿被迫采食,从而使生态养鸡的产品品质优于舍饲。二是放牧饲养可以利用天然饲料资源,节约大量饲料,减少养鸡开支,增加养鸡效益。在有牧草、昆虫条件下,以江汉鸡为例,舍饲条件下每只日消耗饲料85克,而在放牧补料情况下,通常每只日补料70克左右,节约饲料20%左右。
三个结合养殖与种植相结合:就是生态养鸡与经济作物的果园、林地、茶园、农田等相结合,既解决种植需要的肥料,又防止养鸡污染环境,还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所以,实行种养互补,可减少投入,增加收益。
土鸡生产与土鸡蛋生产相结合:土鸡作为肉蛋兼用型品种,一是可饲养公母混合鸡群,公鸡110日龄上市,母鸡留下产蛋到300日龄左右上市;二是只饲养母鸡到300日龄左右上市。这两种方式兼顾了土鸡的蛋用性能和肉用性能,实现了肉蛋兼顾的最佳收益。
农户生产与合作社经营相结合:就是做到农户以养殖为主,合作社以集中育雏育成、饲料加工、打造品牌、产品营销为主。二者发挥各自优势,既发挥了合作社的组织带动作用,同时又可避免农户小而全式的生产经营,有利于品牌打造和把产业做大做强。
三个兼顾集中育雏与分散饲养兼顾:以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展土鸡的集中育雏育成,将雏鸡饲养至60日龄后,待适应性、抗病力提高后再分散到各农户饲养,避免了家家户户育雏批量小、批次多、育雏设施简陋、设施利用率低、育雏技术跟不上造成育雏成活率低等问题产生。当统一集中育雏到60日龄后,鸡群分散到农户地面放牧饲养,主要免疫程序已执行大部分,鸡群成活率高。
种草与轮牧饲养兼顾:在果园、茶园及经济林地、荒山、草地等,由于天然牧草资源相对有限,难以满足鸡群采食需要,因此有必要进行人工种草。牧场有草,昆虫自然增多,可为鸡群提供大量的青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生态养鸡的鸡舍周围由于鸡群活动频繁,往往易形成不毛之地,在放牧场地充足的情况下,可多建鸡棚,实行批次轮流饲养,让牧场植被和昆虫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实现生态养鸡的可持续发展。
品牌打造与产品认证兼顾:品牌是维护产品质量信誉的载体。在目前国内对生态养鸡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情况下,加之目前国内土鸡蛋、土鸡生产有舍饲、笼养和生态养殖之分,品牌是生产方式、产品质量保障的重要形式。通常作为生态放牧养鸡,在投入品加以监控情况下,可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方向努力。品牌创建应建立在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供料、统一产品品质、统一产品营销的基础上,加大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
想要更多了解技术请查询:(中国农业技术网 中国最权威的专业农业技术信息平台)

最实用的养鸡场可行性报告范文

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不可忽视。我们谁都想致富,谁都想奔小康,可投资什么,市场究竟怎么样,是我们最关心地话题。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山多地广就是自己的优势。通过养鸡来致富是我们广大返乡农民工的最好选择,根据我们多年的养殖经验,农村采用圈牧放养的方式养殖生态土鸡,鸡病少,成本低,利润高,切实可行,下面将介绍关于养鸡的前景和市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鸡消费国之一,其行业的整体前景是比较明朗的,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资金、技术和经营理念等因素的制约,养鸡业还处于小规模、少技术、低质量、疏管理的相对落后时期,我们大多数养殖户,在对鸡的饲养管理中,还欠缺技术和经验。只有改变了技术,提高质量,才可以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养鸡才能赚钱。
一般说来,农村养一只土鸡从出壳到出栏大概需要7-8个月。农村养鸡,不仅周期长,出栏期慢,而且成本也高,利益却是微乎其微。依照传统养鸡的方法,是不可能致富的。怎样才可以降低成本,让养殖户获得可观得经济利益呢?对于这些问题,新民生态养鸡这一技术就非常适用于各广大农村养殖户。相对农村散养土鸡来说,新民的生态链养土鸡、虫子鸡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一、成本低。新民生态养鸡通过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以物养物来减少废品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新民养鸡可以充分利用鸡粪养殖蝇蛆、蚯蚓,蝇蛆、蚯蚓反过来又可以作为鸡的高蛋白饲料,而且蝇蛆粪、蚯蚓粪还可以拿来种植牧草(如:皇竹草),皇竹草可以作为鸡的添加饲料。
二、周期短,出栏快。农村养鸡一般需要7到8个月才能出栏,而用我们的新民链技术养殖农村传统的土鸡,只需3到4个月就能出栏上市,达到2.5到3斤。
三、利润高。一只鸡苗的价格在4元左右,从雏鸡到上市需要成本15元左右,除去本钱,一只鸡的纯利在10到20元不等。
养鸡业的前景和市场是非常广阔的,需要广大养殖户来挖掘和开拓。成功和失败只是在于你一念之间,新民生态养鸡更是你致富的一个好途径,相信自己,成功离你就不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蛋、奶需求量不断增加,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养殖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农村养殖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少农村养鸡场鸡舍简陋、设备落后、养殖人员技术低下、疫病防疫意识不强、综合管理差,出现了养殖效益不高,甚至亏损的现象。如何搞好农村养鸡业,提高农村养鸡业的经济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 品种的引进、推广、改良是提高养鸡业效益的前提
在农村,大部分农户饲养的基本上都还是土杂劣种鸡,这种鸡产蛋量、蛋重、个体重等各方面都无法与优种鸡相比,再加上农村饲养条件粗放,有啥吃啥,不讲营养,有些鸡连维持生命及生长发育的营养都不够,可想而知,这些鸡的年创效益如何?几年来,种鸡场孵化室从外引进的新品种,孵出的小母鸡出售难,只是觉得公鸡的价格便宜而已,由此可知,广大农民并没有尝到养优种鸡的甜头。如果稍加分析就会知道,优种母鸡每只2.30元,杂鸡0.50元(不分公母),多1.80元,开产后多产1斤蛋就什么都有了,而优种鸡比土杂鸡产蛋率高出一倍多,到底养什么鸡盈利多,是显而易见的。为此,只有通过大力宣传,使广大农民认识到饲养优种鸡的好处,才能进一步普及良种,提高农民收入。
二、 搞好疫病预防是促进养鸡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农村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养鸡业的不断发展,鸡病也随之越来越多。为此,防病治病就成为养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每年损失的鸡群中,约有三分之二左右的鸡与病害有关。目前,最主要的鸡病有禽流感、新城疫等多种烈性传染病,对此,一是要搞好鸡舍及周围的环境卫生、及时清扫、定期消毒,使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到最低限度;二要搞好疫苗的接种工作。据了解,农村大多数养殖户对疫苗的接种认识不够,即使工作人员把疫苗送到家,他们也不会注射,怕影响产蛋率及鸡的生长发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据调查,当前农村鸡患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都是没有注射疫苗。近年来,鸡的多种疾病不断发生,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所以要让广大养殖户真正认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减少疾病发生、保障鸡群健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使鸡的死亡率降低到最小限度;三要科学饲喂,配合全面的饲料喂鸡,以提高鸡的营养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三、 加强技术培训,进行科学管理是促进养鸡业发展的保障
提高农民饲养管理水平,科学饲喂。要经常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养鸡专业户培训班,向他们讲解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疾病防疫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及鸡的常见病的防治。要不断组织乡镇兽医人员经常到农户进行技术推广指导,以提高养鸡者的饲养水平,拿近几年卖母鸡来说,不少农民是这样认为的,一只母鸡两元多,死一只怪可惜的,一只公鸡几毛钱,死一只不心痛,这就说明广大农民缺乏养鸡技术,对雏鸡的成活率没有保证。当前,农村用老母鸡孵化小鸡的几乎没有了,普遍成了人工孵化。因此,过好育雏关就显得很重要,这关键是温度。总结几年来的经验,高温育雏能有效控制雏鸡白痢病的发生和蔓延,对提高育雏成活率有明显的效果。育雏期的温度,第一周34—35℃,第二周32—33℃,以后逐渐降低。温度是否合适可以从小鸡的行为表现和分布情况来看,如小鸡分散良好,运动自如,说明温度适宜,如小鸡往一块儿挤,说明温度偏低,此时应及时提高鸡舍温度,如小鸡翅膀张开,张嘴呼吸,说明温度过高,此时应逐渐降低鸡舍温度。育雏室的温度应尽量保持恒定,使用营养全价、适口性好的配合饲料喂小鸡,改变过去只喂小米的做法,以提高雏鸡的抗病力。
四、 改变饲养方式是促进养鸡业向现代化过渡的条件
目前,广大农村由于饲养管理条件粗放,为此,丢失、打压、冻饿、兽害等因素造成死亡的约占损失总数的35%以上。因而应尽量实行圈养或笼养,减少各种损失。通过改变饲养方式,使科学饲喂变成现实。把不同龄期、不同批次、不同品种的雏鸡分开饲养,做到各批次全进全出,以防相互传染疾病。进一步可对饲养场地、用具等全面消毒,减少接触性传染病。同时圈养、笼养也可使兽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再者,还可减少饲养浪费,饲料占养鸡成本的70%以上,从而也降低饲养成本。据调查,兽害造成鸡死亡的达到饲养量的6%左右,其中以鼠害尤为严重。老鼠不仅偷吃饲料,还偷吃雏鸡,骚拢鸡群,传染人畜疫病,通过加固鸡舍,清除周围杂物,保管好饲料,就会使其无机可乘。
五、 严防不必要的损害是发展养鸡业不可忽视的因素
有些养殖户养殖技术掌握不够,用药不慎,发生中毒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还随意有药或延长用药时间。这样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一般情况下,鸡苗应尽量不喂或少喂药,切不可把药物当成养鸡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确需用药时,应在兽医指导下,对病选用,疗程适宜,不可超量,尤其是用磺胺类药物等更应慎重,如用痢特灵时,预防量混饲浓度为0.01%—0.02%,混水浓度为0.01%,治疗量混饲浓度为0.03%—0.04%,混水浓度为0.01%,疗程一般不超过7天,确因需要,应暂停几天后再服另一疗程,任何一种药物在用量适宜的同时,还要注意拌匀,将药物充分研细后与饲料逐级分次扩大搅拌,使其与饲料充分混合,以免有些鸡令食药过量引起中毒,为此建议养鸡户多参考养鸡书刊,全面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和几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合理选用药物,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而且还可以收到好的效果,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只要广大农民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饲喂,精心管理,就一定能养好鸡,使农民走上致富道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而推动我县农村养鸡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