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2、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3、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4、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5、放大镜观看法: 将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

如何辨别玉沁的真伪

人工伪沁采用某种伎俩而有意做成,使用着色剂涂玉经烘烤而成,或着色剂汤煮玉而成,或用火烧使其变色。人工伪沁大致有鸡骨白、象牙白、赭红、土黄、铜锈、水锈、血沁、土斑等。人工沁,摹仿古玉的浸蚀色以快速涂绘法所为,故其各种沁色即使天衣无缝,但只能浸其表面。与古玉自然形成的沁色有明显差异,人工沁色多呆板缺乏灵气。

玉器在地下埋藏久了受浸变化与人工作伪沁色不同。如红山文化兽形玉质呈鸡骨白色,兽形头,嘴似猪嘴,以阴线勾勒出圆眼、眼眶和吻部,宽而上竖,颈部钻一孔,可用于穿系。这种兽也称之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现代仿品,玉质白色,局部有褐黄色沁斑,形制接近真品,但仿造痕迹明显,仿品线条粗糙,且穿孔位置不当。玉质上真品采用商代多见之暗青色料,仿品则用以新白料,人工沁斑很鲜明。

识别古玉沁的真伪,首先,玉本身固含不同色素离子,出现不同的玉色。在地下埋藏久远,呈现古朴、温润、美丽的光泽,玉本身结构不同,受土壤中的酸碱或金属元素浸染而产生沁色。这些玉器经过人工清理或把玩,更加润泽。人工清理与把玩过程,不仅使古玉清洁干净,而且由于人体的汗与油分子“链”结构小,可以逐渐渗入与附着在玉石的细小空隙间,使沁色及玉本身变化自然、细腻、浑厚、古朴。而人工作伪染色则不同。经过反复实验我们发现,古人作伪所用的虹光叶汁、提油、烧烤、梅玉等方法都要加温冷却,使玉膨胀后收缩,出现缝隙,结构受到破坏,使颜色渗入。但所染之色均在表面产生,不自然,且间隙间的色深浅变化明显。用动物血肉处理的“羊玉”、“狗玉”的实质变化是水、油、血结合渗入。这种作法是温度不高,而水、油、血组成的分子链小容易渗入,但枯涩干燥。用化学药品处理,主要是酸与碱及盐类药品,如:三氯化铁、碳酸氢钠、氢化钠等反复加热。用该溶液浸蚀,阴阳离子进入玉石缝间,这种化学处理与含碱性等土壤,加上周围物质的影响经过长达几百上千年的地温慢慢形成的沁色不同。

作伪古玉者均为急功近利之举。其烤痕鲜,染色艳,土蚀飘浮,色泽单调,甚至玉质表面密布被酸咬的糟坑,质地突变,过分生硬。用油炸、喝蜡等手段作成之假古玉,玉器表面飘浮一层较强的油蜡感,与真玉比较便知真伪。古玉在地下入埋受沁,其色泽深入肌理,整体色调协调古朴,自然成趣,在强光照射下可见由表及里的渐变过程。再加之碾琢的工艺特征,图案的风格变化,综合分析研究,伪古玉,自然就难逃过鉴赏家的眼睛。

在古玉鉴定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也就是鉴定中的很多经验均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或无法用文字描述准确。如:新疆和田玉与俄罗斯的玉比较,它们的润度和白度用语言表述不准,只有实物相比较才能心里有数等等

如何鉴别古玉沁色(附图)

1、看玉器材质:作假的沁色古玉多是采用质地稍次的玉,而且其玉质颜色比较复古,绺裂比较多,石性很重。由于其质地不纯,色彩不正,所以肌理特别的粗糙,光泽也比较暗淡,与刚出土的古玉稍有些类似这种仿冒的沁色古玉欺骗性很高。

2、看玉器颜色。造假的玉器多是为重蚀、重色,有的色彩过于鲜艳,腐蚀残破严重的玉器要格外留心。造假沁色的玉器颜色多是浮于玉器的表面,染料附着不牢固。将其放在水中浸泡一会儿沁色就会被泡出来。而如果是红沁或是铜绿沁采用酒精棉球就能够擦掉。

3、看玉器色形。色形就是指玉器颜色分布的情况,主要采用的是提油或是浸染等方式作伪的古玉沁色通常都没有过渡层次,成片分布着,采用的是“开窗”的方式。在玉器的表面多是淋油或是覆蜡,这样能够达到部分受沁的效果。

4、通常提油法作出的沁色难以持久,阳光下暴晒就会变色发枯,并会随天气阴晴发生变化,晴天晦暗,阴天鲜亮,由于经过高温炸煮,玉质酥软,浮光外露,越盘越暗,日久就会精光全消,黯为干枯的腊肉颜色。

5、风玉办法是用浓灰水和乌梅水将玉长时间熬炼,用急火乘热取出放在风雪之中或冰窖中,时间约一个昼夜,则玉致冻裂,玉质坚硬者裂缝细若毫发,用其冒充古玉中的牛毛纹,真古玉牛毛纹曲折,粗细不匀,伪者则不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涨知识:古玉的沁色有学问

如何辨别古玉受沁真假?

对古旧玉器的鉴定,必须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要从材料、造型、工艺、腐蚀、沁色、伤残、纹饰图案、时代风格、艺术表现形式、年代判断以及视觉效果上全面地分析研究。以上的每一项都具有上百条的鉴定证据。例如我们通过从玉器的老化受沁方面对比,能够科学地揭示真伪,表现特征的基本成因。想要了解更多和田玉知识的玉友,可以通过下方图片获取,小编常年在新疆淘玉,对于玉石方面也是略知一二

元末明初白玉沁色龙龟镇纸

1、要科学地认识到,古玉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地下埋藏,会造成玉器逐渐老化受沁的基本原理。

2、玉在受沁部位的硬度和密度,随时间的久远会变得越来越低的特性。

3、由于古玉在地下埋藏,长期处于不同环境下的温度、湿度、地下水的浸泡,都会使玉器形成不同的受沁。

4、要认识到,玉石材料具有对水气的吸附和渗透的材料特性。

5、玉石材料存在着硬度、密度、净度的不均匀性,以及应力造成的裂纹。

了解和认识玉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后,便不难理解玉石的腐蚀受沁的形成,以及应该从哪些方面掌握真品老化特征的标准。要从受浸蚀方面辨别真伪,首先要经过对上万件实物进行大量的考查,用对玉石材料基本特性的了解,确定真品的特征标准和证据。

一般说玉器受沁部位的硬度、密度较低很容易受沁。或者含有杂质的材料、有裂缝的材料,当玉器受地下水的浸泡、受酸碱土质的浸蚀、受地热的熏蒸、接触不同的陪葬物品等,都会造成玉器的某个部位首先被浸蚀,出现受沁,这是玉器老化演变过程的规律。掌握古玉腐蚀受沁的结构特征和老化规律,主要有以下几项代表性的例子。

元末明初白玉沁色龙龟镇纸

1、明清时期入土的玉器,无论地下环境多么恶劣,埋藏环境多么不好,其浸蚀和受沁相对是比较轻微的。主要表现在器物的边、棱、角出现轻微的残痕以及微黄微黑色受沁。赝品伪造轻微残痕时,采用利器撞击的方法,这种伪造的残痕部位,显现的是锋利的棱角。由于玉石材料的硬度、密度较高,而且明清玉器入土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渗透受沁比较轻微,一般黑沁色或黄色沁只是在表面。另外,器物如果存在着明显的裂纹,会形成黑黄色线,并且向纵深渗透过渡。

西汉白玉沁色凤纹鸡心?

2、只要经过上千年埋藏的古玉,一般都会使玉器的受沁颜色和透明度产生变化。红色受沁的初期特征,是从浅红色逐渐向深红色过渡,然后从深红色慢慢过渡到棕红色,直至又变回棕黄色沁。这个时候,受沁严重的部位开始出现粉化现象。同时,玉器受沁以后,原本半透明状态的玉器,逐渐演变为微透明,随着红沁颜色越来越深,使玉器微透明度慢慢又演变成完全不透明。同时玉器的腐蚀老化受沁,也造成玉石硬度和密度慢慢降低。

虽然赝品也伪造这种红色受沁,但是用化工染料加工,颜色与真品有明显的色差别,造假沁的颜色是从红到棕黑色,这种从红到焦黑是烧烤染色造成的。赝品不但透度没有变化,硬度也没有变化。通过真伪的对比还能够找到赝品的很多造假证据。

明黄玉沁色戏鼓童子

3、真品的黑色沁,是由数条极细微黑色线条组成的,玉器受沁初期出现黑线条,随着受沁的加重,使黑线越来越密集,直到演变为全黑色。赝品采用碳素物质烧烤染色,或者用带黑皮料的进行仿冒,真与假的黑色结构、亮度、硬度都不一样。这是真伪的对比证据。

4、玉石材料都存在着一些裂纹(绺裂)。年代越久远,绺裂部位的腐蚀受沁会越严重,而且裂缝边缘出现锯齿形残痕。一般刚出土的生坑玉器,裂缝内都附着牢固的沉积物,沉积物是铲不掉的。裂缝的受沁色向周围扩散,形成从深至浅的渗透过渡。

赝品伪造这种裂缝的受沁,采用的是高温高压的强化染色技术,这种强化染色的线条,显现的是一条红线,没有向纵深渗透的颜色过渡,裂缝没有腐蚀形成的锯齿形残痕,特别是裂缝中有粘性的沉积物。

以上典型有代表性的证据能够启发我们,鉴定真与假,一定要用证据说话,当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掌握了真品的标准和证据以后,便给我们提供了科学鉴定的方法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