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方法:

1、通过对技术动作的分析比较,提高抗干扰能力。通过比较区分三级跳与栏间跑的区别,最后纠正错误动作。

2、根据迁移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 在安排运动项目的顺序时,不仅应考虑到各项技术的难易程度以及该项技术对个人身体素质水平的要求,而且也应该考虑到各项技术之间的相互促进或干扰问题,使前一项目的运动对后一项目的运动起促进作用,尽量防止和避免动作技能间的干扰现象。

3、熟练性是消除干扰的重要条件。 例如跳高选手在从事远度跳跃训练的开始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迁移规律

心理学中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在形成和掌握各种运动技能过程中,先前学习过的动作和现在学的某些动作发生的相互促进作用为正迁移;而发生消极,干扰作用的影响为负迁移。体育教学中应尽可能促进正迁移的实现,避免、防止负迁移的消极影响,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无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就迁移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在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是什么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一般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通常把运动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

在技能学习的初期,练习者的神经过程处于泛化(或类化)(generalization)阶段:

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建立起来;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准确性较低;动作之间的联系不协调,特别是肌肉的紧张与放松配合不好;

多余的动作较多,整个动作显得忙乱紧张,完成的动作在空间、时间上都不精确;能初步利用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只能利用非常明显的线索;意识的参与较多。

在此阶段,练习者主要是通过视觉观察示范动作并进行模仿练习,较多地利用视觉来控制动作。因此,动觉的感受性较差,对于动作的控制力不强,难以发现自己动作的缺点和错误。

2、联系阶段

练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把个别动作联系起来。

这时,练习者的神经过程逐渐形成了分化性抑制(或差别抑制)(differentialinhibition),即只有条件刺激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而近似刺激具有抑制作用,不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

近似刺激在相应皮质细胞内形成的抑制过程叫分化性抑制。

在动作的联系阶段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更加准确,内抑制过程加强,分化、延缓及消退抑制都得到发展;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紧张程度有所减少,动作之间的干扰减少;

多余动作趋向消除,动作的准确性提高;识别错误动作的能力也有所加强;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技能,但在动作之间的衔接处常出现间断、停顿和不协调现象。

在此阶段,练习者的注意主要指向技能的细节,通过思维分析,概括动作的本质特征,逐步完善地意识到整个动作,把若干个别动作结合成为整体。

这时视知觉虽然起一定作用,但已不起主要作用,肌肉运动感觉逐渐清晰明确,可以根据肌肉运动感觉来分析判断。

3、完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练习者的动作已在大脑中建立起巩固的动力定型,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更加集中与精确,掌握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有机系统,各动作都能以连锁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动化程度扩大,意识只对个别动作起调节作用。

此时,练习者的注意范围扩大,主要用于对环境变化信息的加工上,对动作本身的注意很少;视觉控制(controlbyvision)作用减弱,动觉控制(controlbykinestheia)作用加强,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动作的错误。

扩展资料:

1、泛化阶段:

学习动作的初期,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自己的练习都作为一系列刺激,通过感觉系统传到大脑皮质的有关中枢,使其兴奋,即在有关中枢间形成初步的暂时神经联系。

但它还不稳定、不完善,运动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不够精确,有关中枢间的协调关系不密切, 所以躯体活动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准确、不协调,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费力。

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通过精练的讲解和准确的示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的细节。

2、分化阶段:

随着学习的深入,大脑皮质暂时神经联系趋于稳定和完善,运动中枢对肌群的支配更加精确, 有关中枢间的协调关系改善。所以躯体活动中克服了许多错误和多余的动作,能够较准确、连贯、顺利地完成动作。

此时初步建立了运动动力定型,但尚不巩固,当有新异、强烈刺激时(如有人参观或参加比赛), 又可能受到破坏,重新出现错误和多余的动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纠正错误动作,让学生体会动作细节,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使动作更加准确。

3、巩固阶段:

通过反复练习,大脑皮质有关中枢间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形成较稳定的运动动力定型动作更加精确、协调和省力,有些动作可以在脱离意识支配下完成,即初步形成了自动化。但还应经常练习,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否则,动力定型还会消退。

4、自动化阶段:

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完善, 大脑皮质已形成非常稳定的运动动力定型,即可出现动作自动化现象。所谓自动化,就是在练习某套动作时, 可以在脱离意识支配的情况下自动地完成。如优秀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时的运球动作常常是自动化动作。

当然,自动化动作也不是完全脱离意识支配的,当环境变化使自动化受到阻碍时,自动化动作又会成为受意识支配的。

学生的素质不同,运动技能形成各阶段所需时间的长短各有差异。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学习新动作时,泛化阶段较短,分化能力强,形成运动技能快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则泛化过程较长,分化能力较差,掌握动作较慢。

另外,动作越复杂,泛化阶段越长,分化难度越大,形成运动技能所需要时间越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技能形成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学习迁移规律

在学习的过程中,各种学科和各种技能之间,或同一学科和技能的各个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彼此互相影响的现象。“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前者叫正迁移,后者叫负迁移或干扰。”(1)正迁移表现为一种己经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比如学习了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负迁移则相反,是指过去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阻碍作用。比如,掌握了汉语语法,而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正确掌握。一般而言,负迁移是暂时性的,可以逐渐消除。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同样是存在迁移问题的。在钢琴教学中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学习迁移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综合文化素质,对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都是大有稗益的。钢琴演奏是一种技能,所谓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钢琴演奏是一种动作技能,主要是手指、手腕、前臂。后臂以及整个身体的协调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部分的活动。同时,也需要演奏者有足够的知识修养和较高的艺术表现能力。

运动技能迁移在跳高训练中的作用是什么?

运动技能的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于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只有两种学习情境含有共同的要素时, 才会有迁移现象发生”。跳远与跳高相比, 在技术原理、动作结构、技术特征以及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心理过程等主要因素上都极为相同或相似。在跳高训练中能较好地运用跳远对跳高的积极迁移, 就能达到提高跳高训练效果的作用。

一,跳高助跑速度和节奏明显加快。

众所周知, 跳远成绩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及腾起角, 其中速度对成绩起着决定作用。速度训练历来受到极大重视, 研究表明, 100m成绩与跳远成绩成正相关关系。前苏联专家丘伯认为助跑速度9~11m/s与跳远成绩6.56~8.84m是相对应的。我国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助跑速度每下降0.1m/s跳远成绩将会下降30cm, 以上说明速度训练对跳远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 跳高运动员进行跳远训练, 产生正面的迁移首先是跳高的助跑速度和节奏明显加快。

二,起跳更加快速有力。

有关研究表明跳高起跳时膝关节的伸展速度较大, 首先是踝关节的伸展较大时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起跳瞬间各关节能够充分伸展, 对运动员获得尽可能大的向上腾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 如果运动员各关节没有充分蹬伸, 尤其是踝关节的蹬伸幅度不大, 会导致起跳前蹬摆无力, 水平速度无谓损失较大, 更多地影响水平速度转化成垂直速度或垂直高度。而跳远的训练, 有很大的程度上是发展运动员的腿部力量和踝关节力量, 有利于起跳时快速起跳和踝关节的充分蹬伸。这与跳高很相似, 对跳高起积极的迁移作用。

三, 跑跳结合更加紧密。

快速的助跑能力和强大的跳跃能力只有通过合理的跑跳结合技术才能发挥作用, 主要决定于运动员能否保持在助跑中己获得的速度。保持合理助跑技术, 为有效的起跳做好准备, 跳远助跑方向与起跑方向变化不大, 相对而言, 跑跳结合更容易。而跳高的助跑方向与起跳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跑跳结合难度大些, 通过跳远练习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