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座位要本着公平的原则,尽量做到没有争议。运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1、“滚动法”在短时间内通过与学生谈话、活动等方式从正面或侧面观察,洞悉每位同学的性格、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等,安排学生坐在合适位在,在此基础上,实行每周一次的滚动式座位移动,横向每周每组由左往右滚动一组座位,纵向每周以两桌或三组为单位从希望上滚动一个座位。

2、“相对自由组合法”在排座位时,利用班会课提两个问题在黑板上:一、某个座位对自己有帮助吗?二、对别人有什么帮助?学生从便于学习、改善同学关系、关照其他同学

如何给学生合理地排座位?

大部分新班主任,把这3套排座位的方案玩儿熟了,基本就算合格了。

 

1、最“服众”的排座位法——按身高。‍

2、最“均衡”的排座位法——按小组搭配。‍

3、最“有利于管理”的排座位法——座位拍卖制度。‍

 

在刚组班的时候,建议用第一种方案,没人会有意见。

组班有段时间了,你对学生,学生对学生,都有一定了解了,则可以慢慢过渡到第二种方案。

这种方案根据生源质量不同,又有两种不同的排法。

生源质量好的班级,建议好中差搭配,能起到先进带动后进的作用;生源质量不是很好的班级,建议优生和差生分开“圈养”,优生内让他“卷”,带动班级学习的风气,差生内让他“平”,不要在班里搞破坏。两头你抓好了,中间的团队会自然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

第三种方案是前两种方案的补充。老师可以留出班级一些“稀缺地”作为奖励,搞积分,搞拍卖。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安排学生的座位,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高考

解析:

安排座位要本着公平的原则,尽量做到没有争议。但是,这种看似小事的问题,往往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班主任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滚动法”

班主任每新接一个班级,不必急于安排座位,同学们基本是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组合坐到一起。教师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与学生谈话、活动等方式从正面或侧面观察,洞悉每位同学的性格、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等。在进行座位安排之前基本掌握班级整体情况,将学生座次表排在自己心目中。然后,集中全班同学按高矮个子排队,“不经意”间轻轻点配,既兼顾学科学习、常规管理现状,又考虑了某些学生个人的特殊情况,比如某个家长来学校说情,要求老师照顾自己的孩子,而班主任又实在无法拒绝的问题,进行各方面的“资源”调配,将心目中的座位表变成现实,充分发挥班级优秀学生在集体中的效益,在同学们能接受的常规方法中发挥好班主任的调控作用。

这样排定的座位,学生的“高矮”虽然是个借口但又是重要的因素,个头最高的同学肯定坐在最后,他们要喊屈,而最矮的则坐在最前面,他们会有一定的自悲感。因此,在此基础上再实行每周一次的滚动式座位移动,横向每周每组由左至右滚动一组座位,纵向每周以两桌或三桌为单位从下至上滚动一个座位。每周一次的纵横变动,使学生有机会在学习中尝试坐到教室里上下左右前后侧位置,多少也从教室里体味到生存和发展的甜酸苦辣咸。

采用“滚动法”安排座位比较公平科学有序,易为学生接受、由于周周如此,人人如此,机会均等,家长和学生都不再提出照顾安排的问题,座位因此不再是学生学习、情绪波动的症结所在。

2、“相对自由组合法”

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班主任会拿排座位作考题,考查学生的思想动态,会以此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排座位时可以提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一、某个座位对自己有什么帮助?二、对别人有什么帮助?学生从便于学习、改善同学关系、关照其他同学视力、帮助老师收拾前台等方面自由组合,最后,班主任结合学生各方面情况及主观愿望略微调整也就人人满意了。这样教师把大家的注意力调动到了搞好学习和培养品德上,座位成了锻炼考验学生的心理平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

当然,学生的座位排定后,可能会随着各种情况的变化,出现某些问题。适当的微调是可以的,但不宜经常大动。微调时最好是让学生个人私下协商,双方同意后,由班主任老师确认。如果是班主任认为非调换不可的,一定要做好工作后再动。不要把个别调皮同学的座位特殊化,让他与集体的调动同步,让其在平等的氛围中选择,品性成绩不宜直接与座位挂钩。

总之,调整座位的方法很多,关键是哪种方法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从调整座位的小事中可以看出一个班主任的威信,看出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原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问题与对策》(东北师大出版社)

如何给学生排座位

问题一:如何给学生安排座位 由于学生个头有高有矮,形体有胖有瘦,视力有好有差,学习有上有下,性情有烈有柔,心胸有宽有狭等方面的差异,所以班主任在安排坐位时就需要动一番脑筋,需要全方面考虑。目前班主任安排座位的主要方法有:身高排坐法、学习成绩排坐法、平时表现量化排坐法、视力排坐法、家长联系排坐法、自选座位法等。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说,按身高排坐、视力排坐好象很公正但对学生的学习没有激励性,按学习成绩排坐对学习有一定激励性但又显得太不人性化,按家长的要求排座位,对学生来说有失公正,对老师来说有失师德,按学生平时表现量化分排坐对学困生、德困生和近视的学生又没有照顾,按学生的意愿自选座位又过余随意等,所以说单一使用这些方法,都是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的。作为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位时即应重视到座位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又要考虑到座位对学生差异性的保护作用,还应考虑要尽量体现民主和自愿的原则。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综合以上方法,通过实践,整理了一套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也可行的方法:学习进步分=座位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分来自选座位,对于学困生和德困生,在他的个人平时量化分的基础上增设奖励分,第一排的座位侧重近视的学生,近视的学生若不愿坐第一排也可以自己配一副合适的眼镜,参与大多数同学一起自选座位,所选座位若个大的学生挡住了个小的学生,根据学生特点由学生凭个人的人际关系私下协商调整,或由老师进行微调。个人平时表现量化分,一周一汇报,一月一汇总,学习成绩一月一检查,学习进步分也是一月一总结,座位一个月一调换。这样,只要每一个学生努力学习和好好表现,他都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座位的机会。这种方法具体操作也并不复杂。老师以班级公约的形式制定学生平时表现量化评分细则,由各组组长分别掌握本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每周将学生平时表现量化评分上交到纪检委员那儿,由纪检委员记载下来并在班会课上通报,课堂测验成绩及学习进步分可由学习委员在每月整理出来再交到纪检委员那儿,纪检委员将结合三项或四项(学困生和德困生有奖励分)的评分结果算出学生的座位分,然后由班长组织学生自选座位。按以上要求安排好后,采取以下调换方法。前后轮转。最好每两周调一次,每次除第一步安排的第一排学生外,最后一排调为第二排(中间)或第一排(两边),其他排学生依次向后推一排。不能倒过来操作,使其他排学生往前推,而把第二排(中间)或第一排(两边)学生调到最后,不然由第二排或第一排一下调到最后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视力会不适应。左右调换。最好每月调换一次,每次让左右半部学生互相对称调换中间的仍在中间,两边的仍在两边。这次调换包括第一步安排的学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眼睛因长时间朝向一个方向而出现斜视的可能。这种安排座位的方法让学生感到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只有和谐相处,勤奋努力、好好表现才能适应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才能在生活、学习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按以上所述安排和调换班级座次,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一定限度内得到同等的座次权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因此问题引起的意见,又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对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会有很大的作用。

问题二:如何合理给学生安排座位 对于班主任来说,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学生座位,这件事情看起来小,但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却是个敏感问题,开学的第一件事情做不好,往往影响班主任后面的工作效率。排座位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手段,最终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地对待、关注每一个学生,如何做到公平合理、效率最大化,同样考验老师权衡的策略和管理的智慧。我们传统排座位的方法一般是按照身高、性别来排,适当照顾视力不好的同学,并定期轮换。这样拍座位固然方便简洁,但却存在一些问题:一、 这样的座位安排是没有教育性的。对于班主任来说,班级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生座位的合理安排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催化剂。安排座位的原则是:尊重学生,有利学习,小组固定,每周轮换。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愿望,甚至让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己确定座位,当然也不是任意想坐哪里就坐那里。所谓“利于学习”,就是排座位要考虑成绩搭配,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坐在一起。所谓“小组固定”,意思是前后四人或六人就是一个整体,小组内部可以互相调整。所谓“每周轮换”,是说每个星期全班都要以小组为单位变化一次座位,让每一个同学在一学期之内几乎都能把教室的每个方位坐遍。具体操作分两个步骤,开学第一天排一次,一个月以后排一次。开学第一天排座位,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安排,老师只和他们讨论安排座位的原则。以一个班级为例-――学生集中于教室后,我谈了谈其他的事情,然后开始说编座位的事儿。我说:“现在同学们是随意坐的,但我每次接手新班都是和同学们商量着编方位。绝对尊重同学们!我们只确定一个原则:不影响他人,不影响自己;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团结。只要这个原则大家同意,那么,你们想怎么坐就怎么坐,以后我们每周都轮换一次座位,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教室里的每一个地方坐一周。好不好!”大家都说:“好!”且慢质疑,因为这只是第一个步骤,一个月后还有第二步骤呢!第二个月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比较熟悉了,同时,第一次安排的座位是否合适,大家也比较清楚了,于是这时便进行调整。这次的调整,不但是根据任课老师的意见和同学们的反映,将不合适的同桌分开,而且还要确立学习小组。我班的学习小组是四至六人,刚好前后左右相邻。学习小组一旦编定,原则上便三年不变,这样便于组与组之间竞赛。我还要详细说说教室里的课桌布局(不知我能否说清楚)。教师站在讲台上,一般来说,下面是八列小纵队,其中每两列靠得比较紧密,于是形成四列大纵队;同时,又是七横排(刚好五十六个学生)或八横排(刚好六十四个学生)。从每个大纵队中间截开,便是前后两个小组。这样,全班就有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四至六人。每周轮换座位的时候,是小组整体搬迁移动,而且是一轮朝右斜上方(从站在讲台的视角看),教室最右上角那个小组则移动到最左前方的角落,教室最右边最靠前那个小组则朝左边后方移动。在小组整体搬迁移动的同时,小组内部也进行前后左右的循环调整。因为不便于图示,所以我仅仅用文字可能不一定表述得很清楚。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地说,这样每周循环的好处是,第一,保持了小组的整体性,有利于课堂学习的交流讨论和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第二,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坐教室里任何一个位置,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显得十分公平。这样一来,所有照顾都不存在了�D�D我对凡是需要照顾的同学说:“不要紧,你只是暂时坐这里,下周就会交换座位的!”学生能够接受,家长也无话可说。当班主任二十多年来,我基本上都是这样安排座位的,班上从来都相安无事。当然,每个班的情况不同,每个老师的管理理念也不尽相同,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有用的方法,但李镇西老师用他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班......>>

问题三:怎样给学生安排座位 任班主任多年,已经无法描述我对有些班级对学生座位安排方法的厌恶之情了。区区一个教室的座位,成了评价学生的一个“有利的武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中午吃饭的时候都没有想出个头绪,直到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教室门前,打开门的那一刹那,我终于决定了:不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我们新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一个多月之后的一次班会课上,我才这样告诉学生:班集体是我们自己的,座位也是我们自己的。我从来没有将座位作为惩罚或者表扬学生的手段的习惯,因为在这个教室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一员,座位没有尊卑之别,正如人没有高下之分。在我的班里面,如果谁想调换座位,一般是通过你们自己协商的途径,我不会对你们的座位横加干涉。但是,也希望每位同学明白,座位对大家的学习是有影响的,我相信大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Sally因为家里的事情,开学之后一个月才到学校,座位安排在最后一排。有一天她告诉我:想调到前排座。我告诉了她我安排座位的事情,并说如果有同学愿意和她调换,她就可以坐到前面。几天后,她说不好意思去问同学。我说我也不能对别人的座位加以干涉,但是我有一个折中的办法:把桌子移到前排的走廊上,因为每周我们都要调换组与组的座位,那么下周就会是别的同学座那里了,相信大家都会理解的。她照办了,于是,在走廊上就有了一个特殊的位子。几天以后,另一位男同学找到我,说要调换座位,我问他原因,他说在原来的座位上老是管不住自己,要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我说你找到愿意和你调换的同学了吗,他说找到了,我告诉他,这说明你已经有了控制自己的能力,恭喜你!我同意你的请求!

问题四:学校 应该 如何排座位? 你知道班级的整体情况么。如果有学习成绩差的。建议放到中间。这样可以减轻,人家对他们的歧视,另外在横排上面每隔一个安排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榜样。

另外要考虑到个子高低的问题和视力的问题:最靠墙的两排为他们留出!!

问题五:如何给学生排个“好座位” 想满足每个学生基本不可能,

所以要从降低学生负面情绪上入手,

即就说座位暂时固定下来日后再慢慢调动。

问题六:班主任如何排座位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滚动法”班主任每新接一个班级,不必急于安排座位,同学们基本是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组合坐到一起。教师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与学生谈话、活动等方式从正面或侧面观察,洞悉每位同学的性格、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等。在进行座位安排之前基本掌握班级整体情况,将学生座次表排在自己心目中。然后,集中全班同学按高矮个子排队,“不经意”间轻轻点配,既兼顾学科学习、常规管理现状,又考虑了某些学生个人的特殊情况,比如某个家长来学校说情,要求老师照顾自己的孩子,而班主任又实在无法拒绝的问题,进行各方面的“资源”调配,将心目中的座位表变成现实,充分发挥班级优秀学生在集体中的效益,在同学们能接受的常规方法中发挥好班主任的调控作用。这样排定的座位,学生的“高矮”虽然是个借口但又是重要的因素,个头最高的同学肯定坐在最后,他们要喊屈,而最矮的则坐在最前面,他们会有一定的自悲感。因此,在此基础上再实行每周一次的滚动式座位移动,横向每周每组由左至右滚动一组座位,纵向每周以两桌或三桌为单位从下至上滚动一个座位。每周一次的纵横变动,使学生有机会在学习中尝试坐到教室里上下左右前后侧位置,多少也从教室里体味到生存和发展的甜酸苦辣咸。采用“滚动法”安排座位比较公平科学有序,易为学生接受、由于周周如此,人人如此,机会均等,家长和学生都不再提出照顾安排的问题,座位因此不再是学生学习、情绪波动的症结所在。2、“相对自由组合法”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班主任会拿排座位作考题,考查学生的思想动态,会以此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排座位时可以提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一、某个座位对自己有什么帮助?二、对别人有什么帮助?学生从便于学习、改善同学关系、关照其他同学视力、帮助老师收拾前台等方面自由组合,最后,班主任结合学生各方面情况及主观愿望略微调整也就人人满意了。这样教师把大家的注意力调动到了搞好学习和培养品德上,座位成了锻炼考验学生的心理平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当然,学生的座位排定后,可能会随着各种情况的变化,出现某些问题。适当的微调是可以的,但不宜经常大动。微调时最好是让学生个人私下协商,双方同意后,由班主任老师确认。如果是班主任认为非调换不可的,一定要做好工作后再动。不要把个别调皮同学的座位特殊化,让他与集体的调动同步,让其在平等的氛围中选择,品性成绩不宜直接与座位挂钩。总之,调整座位的方法很多,关键是哪种方法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从调整座位的小事中可以看出一个班主任的威信,看出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问题七:如何有效排座位 杨广存我们老师们都知道,每当新学期开始,每个班主任都面临一个即急需解决又令我们头疼的问题,就是排座位。班主任排座位的过程也是一个“排兵布阵”的过程,班主任排座位应该把每个同学都“分派”在合适的位置,让每个同学都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但是,在现实中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座位分好后,总会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但是,我们班主任该如何进行有效地排座位?如何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想结合我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我自己的感受,以及我自己的做法。一、 按身高排座位这是我参加工作后,在高二年级所进行的第一次排座位,感觉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铁面无私。这种排座位方式的有点是:班主任很省事,不用考虑很多其他的因素;学生也没有太大的异议;再者,学生的视线不受阻碍。但,随后出现了以下的问题:1. 很多家长通过各种关系要求孩子到前面坐,这让我很为难;如果照顾某些领导的孩子吧,对其他的学生就不公平了;学生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以后的学生工作就不好开展了。若不照顾,在很多领导面前说不过去。2. 有些孩子个子很高,但是确实是近视眼,看不清楚;坐在后面很影响他们的学习,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3. 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被分布在教师后边和两边,后边的纪律一般相对差些,也不利于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学习带头的优势。4. 个子高的男孩子大多喜欢运动,把他们分在一起,他们便有了自己的一帮“狐朋狗友”,上课他们会集体迟到,甚至课堂上他们也会“灌篮”一番。二、 混合抽号法这是我吸取上次教训,决定按照抽号的方法来决定座位情况,我觉得这样就不会伤害到任何人了,坐在什么地方全凭“运气”。但这也出了不少麻烦:1. 有同学向我告状,有的同学拿到号后,到处问谁和他坐在一起,感觉同桌不合适,就找人换了位置。这样有不少人把原来不喜欢的位置换到了相对满意的位子了。2. 这样容易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有“志同道合”的学生总会在抓号后坐在一起,好像他们永远不会分开一样。3. 内向不善于交往的同学占劣势,他们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随波逐流”了。三、 按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排座法这种排座位的方法有两种:①按成绩编好作为,然后考试名次对号入座:这个方法简单,成绩出来后,你坐哪儿,自己就清楚了。②按学习成绩的顺序依次挑座位,第一名最先挑,接着第二名挑,以此类推…………。这样做的优点是:没有人情座,没有家长和领导来找我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靠本事竞争,还可以能促进学生学习。但缺点是:学习差的聚集在后面,课堂纪律差;有些人就放弃了;损害了后面的那些同学的尊严。后来我改进了按考试成绩排座的方法:我在按成绩排座的时候,把第一排空出来,给那些顽皮的孩子,让他们在第一排,老师的眼皮底下可以老实一点听课,有些淘气的孩子慢慢的成绩就会上来了,感觉此方法还需有待改进。四、 首尾互助排座位法按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班级的第一名名和班级的最后一名,班级的第二名和倒数第二名,以此类推…………,自愿结成互助对子;根据两个人总成绩的名次决定座次。这样做的优点是:由于两个学生是捆绑在一起的,他们之间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每学期进行总结表彰时,对帮扶效果明显的学生进行表扬,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但缺点是,增加了学习成绩优异者的负担。五、 放任自流排座位法这种排座位的方法,按每个学生的意愿和爱好自由选择同伴组合,然后按考试成绩或者抽号法排座位。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心情舒畅,学习效率比较高效。但缺点是,有些喜欢说话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影响课堂纪律。在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魏老师......>>

问题八:如何安排学生的座位 刚成立班级时,安排座位表有很大的客观因素,比如参照学生的高矮、眼睛的近视程度,男女生的搭配(一般高中老师都会安排同性同桌,再男女相间)。对于刚认识的同桌,大家都会表现很友善,并会较夸张地唏嘘“这是一种缘分”。当日子久了,双方都知道对方的“底细”,有的相处得更好,有的有了龌龊,这都有可能。相处得不融洽,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对方的问题,双方都很难开口。虽然在家都是独生子女,但在外他们还是值得这些礼节的。这就需要班主任细心体谅。实际上,即使一些个头偏矮的学生,你不得不把他安排在第一排,他的内心也是受到一定的伤害的,因为他的矮是每个人承认,只有他自己不愿承认的事实。所以当你了解了学生,能体会他们的想法的话,你就应该给他们安排一个满意的位置,因为到底在学校的时间多,如果有了什么不舒服,那是很影响听课和考试的。我们很多老师都会选择将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安排在一起,自以为可以起到“一帮一”的效果。其实,有时我们老师对于好同学或是班干部的要求太高,一定要他们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希望他们俨然是一副小老师的形象。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要求,大概小学的时候还可以实行,当他们都是高中生后,他们也懂得谦虚谨慎,好同学不愿意和别人有太多的区别,这样他们会孤立。当然,他们也会帮助身边的差生,但大多时候,他们会有“话不投机”的感觉,特别是现在的政治课有时政讨论、英语课有情景对话、语文课有口练,这些都需要相互合作,如果大家的水平相差太多,他们一定不会配合得默契,当别的同桌受到老师的表扬时,成绩好的同学会有一定的失落,而成绩差的同学也有可能因此在同桌前更自卑。当然,成绩差的同学他也会向同桌请教,但不借的东西太多,问也就是问怎么做,甚至问多了也觉得自己给别人添麻烦便干脆抄作业了事,成绩好的同学因为很难和同桌发生有意义的争论,便也睁只眼、闭只眼了。我想,我们是不能怪这些成绩好的同学的,毕竟他们也是在求学。同时,因为成绩好的同学都去和差生配对,他们自己相互之间缺乏更多的交流,长此以往,因为不够了解而可能发生嫉妒等。我在座位的安排中,便有意地将成绩相差不多的同学安排在一起,好的同学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争论,即使成绩中等的同学,他们也会因为每次考试的差别而形成你追我赶、而又不会相互排斥嫉妒的局面。成绩差的同学倒不一定要同桌,至少不要安排跟最好的同学同坐,这只能加剧他们的自卑心理,从而导致完全放弃学习,给他们一个可触及的目标,他就在身边,一点点地进步。我们有些老师还较忌讳男女同桌。小学时不分男女,男女生在一起玩耍打闹,互相取乐,甚至象同性之间的交往那么亲密;初中阶段,大多男女同学基本处于一种“敌对”阶段。除了桌上标明分界线外,还常常发生因和异性说话而被别人哄笑的局面。这时他们处于朦胧的异性吸引阶段(11、12。13、14岁);到了高中后,班主任普遍采取男女不同桌的座位表。实在排不过来的便是男女同桌。我发现,一些玩得好的男生坐在一起学习,容易抱团,一起调皮,讨论他们感兴趣的电脑游戏,并相互交流;并对比他们聪明、学习好的人产生敌意。家长总会抱怨自己的儿子不会和成绩好的同学玩,尽和差生呆在一起。我们班主任应该拆散调皮男生们的“抱团”行为来减少课堂里的麻烦,使调皮男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我发现如果将男女同桌,这个问题会有大的改善。主要原因是:2、当然,利用青春期男女的害羞和相互好奇,也是一个因素,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异性效应”。可是,有的老师担心这样会引发“早恋”现象,我认为异性问的注意和倾慕是会发生的,但如果他们值得“太早”就......>>

问题九:如何给小学生排座位 那就看你以什么心态去做这件事了,如果是应付公事的话完全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排怎么排,你的地盘你做主。如果要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就需要考虑每个孩子的性格,调皮呀还是顽劣,既要让他们能形成帮带作用还不能让一颗苍蝇屎坏了一锅粥,尽量把调皮捣蛋的放在眼前里,这样翻不起多大浪还可以让他不至于影响到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