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防御措施有以下几个:

1、引导居民居住在抗灾度较高的建筑物中;

2、提前建设预防泥石流的工程设施,如护坡、挡墙、拦砂坝等;

3、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来预防泥石流;

4、根据地质条件提前建设地下排水工程;

5、保护生态环境,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6、宣传普及泥石流的知识,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

防治滑坡泥石流的措施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由洪水引发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泥石流来势凶猛,而且经常与山体崩塌相伴相随,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 对农田和道路、桥梁及其他建筑物破坏性极大,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

泥石流预防措施: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当地居民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应急要点: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向高地跑。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找寻宿营棚。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如何应对

发生泥石流时应对措施如下:

1、在泥石流过后,如果道路已经被堵住了,不要着急开车过去,要记得把车停靠在泥石流发生较远的地方,或者原路返回,不要逞能硬着头皮开过去,以防会被更大的泥石流冲走。

2、在暴雨时的天气中往往发生泥石流的机率会很大,特别是在小河小沟等地方。在遇到暴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河和小沟旁边,防止河水暴涨或者发生泥石流现象,如果发生自燃灾害,一定要记得往河两边跑。

3、泥石流发生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的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泥石流简介: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哪些?

1.跨越工程一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栏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对于防治泥石流,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1.跨越工程:在泥石流沟的上方修建桥梁、涵洞,促使泥石流只在下方排泄,可避防泥石流。这种措施常被用于铁道和公路等交通部门。

2.穿过工程:在泥石流的下方修建隧道、明硐或渡槽,促使泥石流从上方排泄。也常被用于铁路和公路。

3.防护工程:在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他主要工程措施等处,修建防护建筑物,这样可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危害。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都属于防护措施。

4.排导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势,加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这种排导工程有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栏挡工程:这种工程可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都属于栏接工程。

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比用单一措施来防治泥石流更有效。

泥石流灾害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根据预报某地即将在数小时内发生泥石流,要及时对被危害区的居民及设施采取紧急疏散避灾或保护措施,强制迁至安全区;
2、可建立临时躲避棚,位置要避开沟道凹岸或面积小而低的凸岸及陡峭的山坡下,安置在距村镇较近的低缓山坡或高于10米的平台地上,切忌建在较陡山体的凹坡处,以免出现坡面坍塌;
3、当前3日及当日的降雨累计达到100毫米时,处于危险区的人员应立即撤离。当听到危险区内有轰鸣声、主河洪水上涨或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时,应立即意识到泥石流即将到来,应果断采取逃生措施。在逃逸时,要向沟岸两侧山坡跑,不要顺沟方向向上游或下游跑,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4、在泥石流发生过程中,对遭受泥石流灾害的人与物应立即进行抢护,使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同时组织专业抢险队伍,紧急加固或抢修各类临时防护工程,排除险情;并组织人员密切监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严防出现重复灾害等。

泥石流有哪些防治措施

泥石流往往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泥石流爆发时,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浑浊的泥石流靠着陡峻的山势,沿着峡谷深涧,前推后拥,冲出山外。
防治泥石流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2009)。
一、生物措施
采用植树造林、种植草皮及合理耕种等方法,使流域内形成一种多结构的地面保护层,以拦截降水,增加入渗及汇水阻力,保护表土免受侵蚀。当植物群落形成后,不仅能防治泥石流,而且改变了水分和大气循环,对当地农业、林业都有好处。
二、工程措施
(一)防治泥石流发生的措施
1.蓄水、引水工程
包括调洪水库、截水沟和引水渠等。工程建于形成区内,其作用是拦截部分或大部分洪水、削减洪峰,以控制爆发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同时还可灌溉农田、发电或供生活用水等。大型引水渠应修建稳固而矮小的截流坝作为渠首,避免经过崩塌地段而应在其后缘外侧通过,并防渗漏、溃决和失排。
2.支挡工程
主要有挡土墙、护坡等。在形成区内崩塌、滑坡严重地段,可在坡脚处修建挡墙和护坡,以稳定斜坡。此外,当流域内某地段因山体不稳,树木难以“定居”时,应先辅以建筑物稳定山体,生物措施才能奏效。
(二)拦截泥石流措施
主要为拦挡坝(图3-3)。
图3-3
拦挡坝布置示意图(据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2009)
H—坝高(m),H=L(I-I0);L—坝与坝的距离(m);I—修建拦坝处沟度纵坡(以小数计);I0—预期淤积后的坡度(以小数计)
拦挡坝基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高坝,它有比较大的库容,能保证发生最大泥石流时全部拦蓄。当坝体逐渐淤满时,予以清除或将坝体加高。此种坝体按水库设计,修建有溢洪道。水利部门在黄土地区修建较多,称为拦泥库。
另一种为低坝,也叫沙坊、谷坊或埝。这种坝体常成群布设。坝体高度较小,泥石流直接从坝面流过。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拦截泥沙。拦截泥沙的数量往往决定于坝的高度,由于一般坝高较小,因而拦截的数量不多。②控制或提高沟底侵蚀基准面,防止沟道下切,从而稳固两岸的坍塌及减少滑坡移动,减少泥石流中泥沙来源。③改变沟床坡度、宽度,从而改变流动条件,使流向稳定,减轻泥石流的侧向侵蚀。④调节泥沙。切口坝在流量大时有拦蓄作用,而流量小时直接通过,格栅坝有拦蓄大石块而将其泥沙排出,也起到调节泥沙的作用。
拦挡坝的形式:浆砌块石重力坝、干砌块石坝、混凝土拱坝、格栅坝、护面土坝。
为降低拦坝程造价及便于修筑,一般都修建3~5米高的低坝,较高的坝体也以10米以下居多。
(三)泥石流排导措施
包括排导沟、渡槽、急流槽、导流堤等,多建在流通区和堆积区。最常见的排导工程是设有导流堤的排导沟(泄洪道)。它们的作用是调整流向,防止漫流,以保护附近居民点、工矿点和交通线路(图3-4)。
(四)储淤工程
包括拦淤库和储淤场。前者设置于流通区,就是修筑拦挡坝,形成泥石流库;后者一般设置于堆积区后缘,工程通常由导流堤、拦淤堤和溢流堰组成。它们的作用是在一定期限内、一定程度上将泥石流固体物质在指定地段停淤,从而削减下泄的固体物质总量及洪峰流量。
三、综合治理
在泥石流防治中,最好采用生物防治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做到当年见效,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防止泥石流的发生,这种方法称为综合治理。
图3-4
泥石流防治工程配置示意图(据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2009)
1—堤坊;2—导流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