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充满偶然的,如果有回头路,项羽应该会在早期就消灭刘邦。但是,项羽刚愎自用,性格弱点和优势同样显著,会有别的枭雄来取代刘邦的地位将他击败的。霸王自己也说过:非战之过。他是输在性格上。

项羽,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击破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公元前202年兵败,在垓下乌江边自刎。

如果项羽没有乌江自刎,能否东山再起?

楚汉之争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战役,刘邦带领60万精兵分5路大军围剿项羽的10万兵马,项羽被打的节节败退,最后他想要突围,但是不想却被刘邦在乌江边上捉住,就这样,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死,其实即便历史重演,项羽没有自尽,他也不能再东山再起了,60万大军比他的10万兵马高出太多,并且当时项羽的粮草也不足,没法在一时间就集齐那么多的粮草,即便项羽不自杀,也只会让更多将士白白送了性命,所以项羽是个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战神。

一、项羽一生骁勇,但苦于刘邦太过泼皮

项羽其实和刘邦早就谈好以鸿沟为界,互相再不干扰,也再不起战争,但刘邦本就是一个泼皮出身,他向来言而无信,单方面刘邦就把楚汉之间的约定不作数了,刘邦集齐了60万大军和充足的粮草,趁项羽无防备,进行围剿。

二、项羽是真英雄,他不愿连累身边的战士

项羽在历史上的名声比刘邦不知好了多少,虽然刘邦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他的方法实在过于卑劣,也为江湖人所不齿,项羽虽败,但在最后关头也不愿连累身边的战友,他即便在困在乌江边,也是凭一人之力杀掉了数百名汉军,可见项羽有多么的神勇,但最后体力不支,他还是倒下了,即便如此,一代西楚霸王还是选择有尊严的死去,他宁愿自杀也不愿死在刘邦那个小人的手里,这就是一个英雄的气节所在。

项羽戎马一生,他是非常受楚军尊敬的霸王,其实在乌江边,项羽是有接应的,也是能活得,但是他为了自己最后一点颜面还是选择了自刎,因为项羽非常清楚的知道,即便能过乌江,就凭他稀薄的兵力,也难以翻盘了。

阿房宫赋中,如果再给项羽一次机会,他会成功吗?

应该是《鸿门宴》,我认为再给项羽一次机会,他还是不会成功。首先项羽的叔父项伯不分敌友,与刘邦手下张良交好,还和刘邦定亲家,他没有身为项羽手下的自觉性,项伯的一系列举动客观上帮助的敌人。其次,项羽在一次胜利之后被胜利冲昏头脑,在宴席上被刘邦一套卑词厚币所欺哄,轻易放他们离开。而且项羽不采用军师范增的箴言,错失良机。最后,说明刘邦集团在处理这样一个严重事件时,做到了知己知彼,有条有理,并且能顺理成章,因敌制胜,所有举措都是符合客观实际,从而获得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