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浆的成分组成为:

1、熔岩其实就是在高温状态下熔化了的岩石,也就是液态的岩石,粘稠度很高。温度一般在700度到1200度,低温冷却后就变回固态的岩石;

2、熔浆可以是在火山爆发时从火山口喷流出来,也可以是沿断裂溢流出来。熔浆的化学成分不同,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岩石也不同。基性的喷出岩为玄武岩,中性的喷出岩为安山岩,酸性的喷出岩为流纹岩,半碱性和碱性喷出岩为粗面岩和响岩;

3、喷出岩多具气孔、杏仁和流纹等构造。多呈玻璃质、隐晶质或斑状结构。玻璃质的黑曜岩、珍珠岩、松

熔浆是什么成分组成的

熔岩其实就是在高温状态下熔化了的岩石,也就是液态的岩石,粘稠度很高。温度一般在700度到1200度,低温冷却后就变回固态的岩石。 熔浆可以是在火山爆发时从火山口喷流出来,也可以是沿断裂溢流出来。熔浆的化学成分不同,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岩石也不同。基性的喷出岩为玄武岩,中性的喷出岩为安山岩,酸性的喷出岩为流纹岩,半碱性和碱性喷出岩为粗面岩和响岩。喷出岩多具气孔、杏仁和流纹等构造。多呈玻璃质、隐晶质或斑状结构。玻璃质的黑曜岩、珍珠岩、松脂岩、浮岩等喷出岩称为火山玻璃岩。广义的喷出岩包括各种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主要是由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往往混有一定数量的正常沉积物或熔岩物质 详情可看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08896.htm

火山喷发的熔浆是有什么物质组成的?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狭义的喷出岩即指各种熔岩。熔岩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喷出地表后挥发分逸散的炽热熔融状态的岩浆,又称熔浆;一是指由熔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没有冷却的熔浆可以沿山坡或河谷流动,其前端多呈舌状,称为熔岩流。由于熔浆化学成分的差异,其粘稠性和流动速度亦不同,基性熔浆一般含SiO2较少,粘性小,流速大,酸性熔浆含有SiO2较多,粘性大,流速小。大面积的熔岩流冷凝而形成的岩石为熔岩被。熔岩冷凝过程中,由于岩石导热性和地表形态的差异,可形成波状熔岩、绳状熔岩、块状熔岩、熔岩瀑布和熔岩隧道等各种形态。熔浆可以是在火山爆发时从火山口喷流出来,也可以是沿断裂溢流出来。熔浆的化学成分不同,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岩石也不同。基性的喷出岩为玄武岩,中性的喷出岩为安山岩,酸性的喷出岩为流纹岩,半碱性和碱性喷出岩为粗面岩和响岩。喷出岩多具气孔、杏仁和流纹等构造。多呈玻璃质、隐晶质或斑状结构。玻璃质的黑曜岩、珍珠岩、松脂岩、浮岩等喷出岩称为火山玻璃岩。广义的喷出岩包括各种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主要是由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往往混有一定数量的正常沉积物或熔岩物质
由于火山喷发的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火山在形态上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一般分为三种:
1、盾状火山:由于火山挤出的产物主要为低粘滞性的玄武岩岩浆,所以形成的山体具有宽阔顶面和缓坡度侧翼。
2、火山渣锥:火山爆发时,喷出气体携带熔岩滴进入大气,然后在火山口附近降落,熔岩滴在落地之前已经是固体或部分固体了,降落后堆成的山体,就是火山渣锥。
3、复合型火山(层状火山):一般是火山多次喷发所形成。形成复合型火山的通常是安山岩,但也有例外。
火山喷发出的物质种类:
根据火山喷出物质的物理性质,人们把这些物质分为三类:
1、熔岩:流出地表的岩浆。
2、火山岩屑;火山爆发时,当岩浆接近地面时,黏度过高,气体不易逸出,于是累积的压力越来越大,终于把熔岩炸碎而喷发,浙西喷出的物质便是火山岩屑。从小到大分别称为:火山尘、火山灰、火山弹。
3、火山气体:主要成分是水蒸气,还有二氧化碳、氮气等。大部分水气来自熔岩内部,其它水气来自地表水或地下水。火山气体携带大量火山灰、火山尘等,所以火山气体喷发时就像黑云升起一样。
(壹) 前言
火山(Volcano)的名词来自义大利的“Vulcano“,原是义大利地中海内利巴里群岛(Lipari Islands)一个火山的名称, 后来成为火山代名词。而Vulcan 在古罗马文字中指『火神』。
(贰) 火山形成成因
火山运动和地球内部熔融之流质,所带动之板块运动有密切关系。
板块运动
地球表面及浅处部分可分为若干个大板块。板块包括地壳和地函上部,相当於岩石圈,约100公里厚.各板间在其板块边界做相对 运动:一是扩张(Divergence),一是隐没(Convergence);这就是板块运动。火山活动一般发生在板块交接的地方或其附近,主要分三部分:
板块扩张带:太平洋脊带、大西洋中洋脊带及印度洋中洋脊带的火山均属於此。
板块隐没带:环太平洋带及地中海带的火山均发生在此附近。
热点:位於地函上部,在此可生成岩浆,当板块做水平移动时,经过热点上便有火山生成,这样连续发生会造成一系列的火山, 而火山生成离热点越远者越老。如夏威夷火山群岛。
而板块运动使得岩浆生成并上升,流出地面造成火山。
岩浆的生成和流出
火山活动是指地下深处的岩浆流至地面的现象。而我们所能看得到的火山活动,只是从岩浆流到地面上开始,到活动停止这一段期间的 各种现象而已。在地下进行的活动必须使用其它方法来推测。以下是有关岩浆地下活动:
岩浆生成的场所:岩浆大部分产生於地壳下部至地函上部之间(大约20公里至200公里间),而多在地函上部中。
岩浆生成的条件:地球内部温度的分布,在地下200公里处的温度,据估计在1200℃至1600℃左右。在这种温度之下,该处的超基性矽酸盐矿物大部分不会熔融。因为若熔融,温度必须提高,不然矽酸盐矿物的熔点就要降低。因此岩浆生成的原因有:温度增高、含水量增多、压力减低等。温度增高的方式有: 地函内的热对流,可使部分地函的温度升高;某种应力加强而使部分地函的温度升高。地函内压力减少会使矽酸盐矿物熔融点降低,地函内水分

岩浆是什么物质

岩浆是一种产生于地幔上部和地壳深处的熔浆流体,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岩浆分为原生岩浆和再生岩浆,其中原生岩浆是由地核俘获的熔融物质形成的,再生岩浆包括原生岩浆变异出的岩浆和重熔岩浆。
岩浆的组成成分
岩浆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熔化形成的液体、从液体中结晶的矿物、捕虏体和包裹体、岩浆中溶解的气体。
根据现代火山喷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其中SiO₂的含量在1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Al₂O₃、Fe₂O₃、FeO、MgO、CaO、Na₂O等占20—60%。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此外,岩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₂O、CO₂、H₂S、F₂、Cl₂等。

岩浆的成分

岩浆的成分:主要是硅酸盐物质,只有少数火山曾喷出过碳酸盐岩浆(如非洲坦桑尼亚东部) 和氧化铁矿浆(如南美智利拉科磁铁矿岩浆)。硅酸盐熔浆中存在着大量的氧、硅和其他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各以不同的形式和硅氧四面体组成多种状态的络阴离子团。

扩展资料

岩浆的极端条件

1、高温 岩浆温度约为900℃-1400℃,这个温度接近铁的熔点!

2、分类 岩浆分为原生岩浆和再生岩浆,当然从这名词也基本可以了解原生岩浆是来自地球内核,而再生岩浆这是板块运动循环中产生的熔融岩浆,两者的来源深度与成分有些差异

3、粘稠 岩浆中成分不一样,它的粘稠度也不一!岩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粘稠度也越大!如夏威夷的橄榄玄武岩流,在1100℃时的粘稠度为4.5kPa·s,坡度为2°时,流速为400m/h!

一般人不行约为4-5km/h,所以步行可以轻松超越岩浆流速!但问题是坡度一大或者岩浆迂回到了前方可能就要出大事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岩浆成分

岩浆是由什么组成的?

岩浆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以及少量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

熔岩流在喷溢过程中,因压力骤降,挥发分会大量逸失,因此还不是真正的岩浆,仅是最接近于岩浆的物质。岩浆可以随地壳活动运移到地壳的不同深处冷凝结晶,也可以喷溢到地表冷凝固结。

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magmatic action),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叫做火山活动或火山作用。岩浆接触空气后会变为熔岩。

扩展资料

性状

熔岩流离开火山口时成分是相同的,而在向下滑动时,绳状熔岩变成了渣状熔岩。黏滞度愈大,坡度愈陡,绳状熔岩变成渣状熔岩的可能性就愈大。反之则不会发生这种变化。

安山岩熔岩或中性熔岩形成另一种类型的块状熔岩流。与渣状熔岩相似,顶部也布满疏松的碎石,不过形状比较规则,大多数呈多边形,各个侧面相当光滑。熔岩含硅量越大,形成的岩块越碎。

如熔岩中气体的含量多,更低的温度也能流动。酸性熔岩粘滞,流动不远,大面积的熔岩流常为基性熔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岩浆 (地壳深处形成的熔浆流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熔岩 (地质学专业名词)

大陆地壳中岩浆的形成

大陆地壳由沉积盖层(<5km)、花岗质岩层,以及各种长英质片麻岩(5~20km)与玄武质岩层(20~35km)组成。在地壳底部由于温压条件的改变,玄武质岩石可能转变为麻粒岩相的岩石。

熔融实验表明,由硬砂岩变质形成的片麻岩,在压力为2GPa条件下,于685±10℃时,片麻岩中的石英、碱性长石等低熔组分开始熔融;在700℃时,全部碱性长石转入熔浆中,形成花岗质熔浆,其熔浆的数量可达30%。温度进一步升高,熔浆的成分沿斜长石-石英同结线变化,于740℃时,斜长石全部转入熔浆,熔浆的数量可达75%。熔浆具有花岗闪长岩的组成。

由粘土岩和泥质岩变成的片麻岩,在700~720℃时开始熔融;730℃时熔浆的数量可达40%~50%,成分近于浅色花岗岩;>740℃时斜长石和暗色矿物组分进入熔浆中,形成花岗岩熔浆,最后演化为花岗闪长岩组成;810℃时熔浆达80%。这样形成的酸性岩浆活动能量不大,迁移不远,常形成混合岩和深成花岗岩。

花岗岩的成分和片麻岩近似,故在含有过量H2O的情况下,其熔融温度也近似。在10km深处,于750℃时,就可形成深成花岗岩浆;如果温度增高,熔融程度增加,在上地壳就可形成花岗闪长岩浆;如果局部PH2O很大,还可形成低熔的近石英二长岩岩浆。若难熔的残余矿物和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一起上升,就可形成英闪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杂岩体。在20km深处、有H2O存在的条件下,温度达900℃时,就可产生易活动的流纹岩浆。

下部地壳中的玄武质岩石经部分熔融可产生安山质或英安质岩浆。

综上所述,由于地壳岩石组分具有富硅和富碱特点,所以它们局部熔融很少能产生比英安岩和安山岩更基性的岩浆。

岩浆的形成及介绍

岩浆自然形成于地球内部的一种炽热、黏稠的含有一定挥发成分的硅酸盐质熔融体,是形成多数岩浆岩和内生矿系的母体。

岩浆来源

岩浆分为原生岩浆和再生岩浆。

原生岩浆是地核俘获的熔融物质形成的。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形成巨厚的熔融层。这些物质其成分是不均的。原生岩浆凝固形成最原始的地球外壳。

我们所见到的各类侵入岩,如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和碱性岩等,以及火山喷发出的各类岩浆,它们都是再生岩浆,只是来源深度、通道物质成分及分异程度不同而已。

再生岩浆包括原生岩浆变异出的岩浆和重熔岩浆。

地球液态层是由原生岩浆经变异形成的再生岩浆组成的——经过温度、成分和物态的改变而形。

岩浆

岩浆,地质学专业术语。火山在活动时不但有蒸汽、石块、晶屑和熔浆团块自火山口喷出,而且还有炽热粘稠的熔融物质自火山口溢流出来。前者被称为挥发性成分和火山碎屑物质,后者则叫做熔岩流。

目前,我们把这种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