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点的高低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同的固体物体晶体的熔点不同。但是同一种固体物质的熔点还和外界的气压大小有关,气压高熔点高。水是反常膨胀,所以冰块外部的气压超高,压力大,熔点降低。

物质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 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也就是说在该压力和熔点温度下,纯物质呈固态的 化学势和呈液态的化学势相等,而对于分散度极大的纯物质固态体系来说,表面部分不能忽视,其化学势则不仅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而且还与固体颗粒的粒径有关,属于热力学一级相变过程。

熔点与什么因素有关?

(1)由周期表看主族单质的熔、沸点
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还有Ⅲ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ⅣA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2)同周期中的几个区域的熔点规律
① 高熔点单质
C,Si,B三角形小区域,因其为原子晶体,熔点高。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最高大于3550℃,金属元素的高熔点区在过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点为钨(3410℃)。
② 低熔点单质
非金属低熔点单质集中于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氢气。其中稀有气体熔、沸点均为同周期的最低者,而氦是熔点(-272.2℃,26×105Pa)、沸点(268.9℃)最低。
金属的低熔点区有两处:IA、ⅡB族Zn,Cd,Hg及ⅢA族中Al,Ge,Th;ⅣA族的Sn,Pb;ⅤA族的Sb,Bi,呈三角形分布。最低熔点是Hg(-38.87℃),近常温呈液态的镓(29.78℃)铯(28.4℃),体温即能使其熔化。
(3)从晶体类型看熔、沸点规律
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又高于分子晶体。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其中熔、沸点高的比例数很大(但也有低的)。
在原子晶体中成键元素之间共价键越短的键能越大,则熔点越高。判断时可由原子半径推导出键长、键能再比较。如熔点:
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而定,其判断思路是:
① 结构性质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范德华力大,则熔、沸点也相应高。如烃的同系物、卤素单质、稀有气体等。
②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化学式也相同的物质(同分异构体),一般烃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烃的衍生物中醇的沸点高于醚;羧酸沸点高于酯;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则熔点越低。如:油酸甘油酯常温时为液体,而硬脂酸甘油酯呈固态。
上述情况的特殊性最主要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小而沸点高的三种气态氢化物:NH3,H2O,HF比同族绝大多数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得多(主要因为有氢键)。
(4)某些物质熔沸点高、低的规律性
① 同周期主族(短周期)金属熔点。如
Li<Be,Na<Mg<Al
② 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熔点均在2000℃以上,比其他族氧化物显著高,所以氧化镁、氧化铝是常用的耐火材料。
③ 卤化钠(离子型卤化物)熔点随卤素的非金属性渐弱而降低。如:NaF>NaCl>NaBr>NaI。

物质熔沸点的高低和什么有关?

有关因素有:
分子间力:化学键,范德华力、氢键
晶体结构:有晶体类型,三维结构等 好象石墨跟金刚石就有点不一样
晶体成分 例如分子筛的桂铝比
杂质影响 一般纯物质的熔点等都比较高
物质的熔沸点要从多方面来看;离子晶体因正负离子的配位数不同又分四种,原子晶体中晶格的质点是原子,配位比离子晶体小所以熔沸点高,分子晶体中晶格质点是分子,分子之间是范德华力,所以熔沸点比离子晶体低,金属晶体与它们的堆积型式有关晶格质点上是原子(或正离子)它们之间用范德华力结合,故熔沸点比分子晶体高,比离子晶体低,混合型晶体因为内部有共价键,又有范德华力熔沸点比较高.还有非晶体的物质,如石腊、玻璃、松香、和混合物如沥青、油酯、等等熔沸点都低,个别物质受氢键的影响熔沸点有反常现象,如氢化物:HF、HCl、HBr、HI、H2O、H2S,按理论推氟化氢比氯化氢要低但实际上却高,H2O和H2S也是一样,水实际上比H2S高.一般来说,离子键与共价键与金属键三者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过渡,在一些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有一种键盘型常常是多种多样的键型,如氯化二氨合银等等,对于分子晶体而言又与极性大小有关,分子间力又与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有关.所以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不是一句话可以讲清的.

熔点,沸点与什么有关?

与物质的结构有关系,物质由分子组成,物质的熔点沸点与分子间的做用力有关系,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他的熔点和沸点就越高。熔点和沸点也与外界的压强有关,当外界压强增大时,沸点升高,熔点降低。打个比方,如水,在高压锅中就有很高的沸点。又如冰,当冰刀压在上面时,尽管没有达到原来的熔点,还是融化了。

熔点与什么有关?

问题一:单质熔点与什么因素有关? 单质的熔沸点与单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有关.
比如:
碱金属单质的原子以金属键作用,原子序数增大时,原子半径增大,金属键的键长变大,破坏金属键所需的能量减小,所以熔沸点依次降低.
卤素单质是以分子形态出现的,相互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就是分子间的作用力),原子序数增大时,分子量也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增大,所以熔沸点逐渐升高.

问题二:熔沸点与什么有关 1、对于晶体类型不同的物质,一般来讲: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而金属晶体的熔点范围很广。

2、原子晶体:原子晶体原子间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
金刚石(C―C)>碳化硅(Si―C)>晶体硅 (Si―Si)。

3、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高,则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如KF>KCl>KBr>KI,CaO>KCl。

4、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静电作用越
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Na<Mg<Al。

合金的熔沸点一般说比它各组份纯金属的熔沸点低。如铝硅合金<纯铝(或纯硅)。

5、分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
反常地高)如:H2O>H2Te>H2Se>H2S,C2H5OH>CH3OCH3。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如:CH4<SiH4<GeH4<SnH4。

(2)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
CO>N2,CH3OH>CH3CH3。

(3)在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熔沸点越低。如:

C17H35COOH>C17H33COOH;

(4)烃、卤代烃、醇、醛、羧酸等有机物一般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熔沸点升高,如C2H6>CH4,C2H5Cl>CH3Cl,CH3COOH>HCOOH。

(5)同分异构体:链烃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随着支链增多,熔沸点降低。如:CH3(CH2)3 CH3 (正)>CH3CH2CH(CH3)2(异)>(CH3)4 C(新)。芳香烃的异构体有两个取代基时,熔点按对、邻、 间位降低。(沸点按邻、间、对位降低

问题三:熔点与大气压有关吗? 受影响的・・・但与沸点不同的是,熔点受压力的影响很小~
熔点是一种物质的一个物理性质.物质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两个因素对熔点影响很大.一是压强,另一个就是物质中的杂质.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如果压强变化,熔点也要发生变化.熔点随压强的变化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要升高;对于像水这样的物质,与大多数物质不同,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体积要缩小(金属铋、锑等也是如此),当压强增大时冰的熔点要降低.

熔点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熔点的高低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同的固体物体(晶体)的熔点不同。但是同一种固体物质的熔点还和外界的气压(压力)大小有关,气压高熔点高。
水是反常膨胀,所以冰块外部的气压超高(压力大),熔点降低。

熔点的高与低

熔点的高低取决于晶格引力的大小,晶格引力愈大,熔点愈高。。而晶格引力的大小,主要受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分子的结构和形状以及晶格的类型所支配。
(晶格引力:以离子间的电性吸引力最大,偶极分子间的吸引力与分子间的缔合次之,非极性分子间的色散力最小。)
因此,化合物的熔点与其结构通常有以下规律:
(1). 以离子为晶格单位的无机盐、有机盐或能形成内盐的氨基酸等都有很高的熔点。
(2). 在分子中引入极性基团,偶极矩增大,熔点、沸点都升高,故极性化合物比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非极性化合物的熔点高。
(3). 但在羟基上引入烃基时(烷基化),则熔点降低。
(4). 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比形成分子内氢键的熔点高。
(5). 同系物中,熔点随分子相对质量的增大而升高,且分子结构愈对称,其排列愈整齐,晶格间引力增加,熔点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