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传统手打年糕闻名于浙东地区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以其本地产的当年粳米和源于英雄水库(望海尖山)的优质水源为基本原料。粳米产于慈城南边的双顶山传统产量基地,因其保留了原生态的无污染地块,使出生的粳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糯软适度,是制作慈城年糕的极佳原料。

年糕起源

年糕,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传统食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早在唐朝时期,人们就已经有制作年糕的方法。

关于年糕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准备迎接新年,但因为年纪大了,糯米蒸不熟,于是她就将糯米团揉成了一个个小球,然后将它们扔进了锅里,结果却变成了长条状的食品,这就是后来的年糕。

另外,年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具有象征意义。由于“糕”与“高”谐音,因此年糕被视为一种象征“高升”的吉祥食品,人们食用年糕也寄托着对未来生活更好的期望。

年糕的产地在哪里

年糕产地全国各地都有,但较早的产地源自北方。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年糕是哪的传统美食

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

据说年糕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吴国都城(现江苏省苏州市)传递到四面八方。宁波一带民间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谚。人们还用年糕印板压成"五福"、"六宝"、"金钱"、"如意"等等形状外观,象征"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有的则做成"玉兔"、"白鹅"等小动物,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