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生于1679年,去世于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公元1724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赐自尽。

年羹尧闻声识贼,征战西藏的时候,一天晚上三更时分,忽然听到疾风

年羹尧是满人还是汉人?

1、是汉人,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是后加入的镶黄旗。\x0d\x0a2、个人简介\x0d\x0a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x0d\x0a3、历史评价\x0d\x0a雍正帝:“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尧乃一榜样,终罹杀身之祸。”“年羹尧深负朕恩,擅作威福,开贿赂之门,因种种败露,不得己执法,以为人臣负恩罔上者诫。”\x0d\x0a赵尔巽:“雍正初,隆科多以贵戚,年羹尧以战多,内外夹辅为重臣。乃不旋踵,幽囚诛夷,亡也忽诸。当其贵盛侈汰,隆科多恃元舅之亲,受顾命之重;羹尧自代充为大将军,师所向有功。方且凭藉权势,无复顾忌,即於覆灭而不自怵。臣罔作威福,古圣所诫,可不谨欤!”\x0d\x0a陈康祺:“年虽跋扈不臣,罹大谴,其兵法之灵变,实不愧一时名将之称。”\x0d\x0a葛虚存:“大将军羹尧军法极严,一言甫出,部下必奉令唯谨。尝舆从出府,值大雪,从官之扶舆而行者,雪片铺满手上,几欲堕指。将军怜之,下令曰:‘去手!’盖欲免其僵冻也。从官未会其意,竟各出佩刀,自断其手,血涔涔遍雪地。将军虽悔出言之误,顾已无可补救。其军令之严峻,有如此者。”\x0d\x0a高阳:“细细考查,此人(年羹尧)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才具;否则亦不至于连世宗(雍正)那些令人肉麻的迷汤都分辨不出来,被灌得如中酒一般,沉醉不醒,自速其死。因此,在康熙年间,所受天语褒赞,无非雍亲王故意替他说好话的结果。”

年羹尧是汉人还是满人

年羹尧是汉人。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间的重要将领。

年羹尧自幼饱读诗书,康熙三十八年中举,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他最著名的事迹却是在军事上,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羹尧任四川巡抚。在驱准保藏之役中立功,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五月入热河觐见康熙帝,升任川陕总督。

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他被贬为杭州将军,不久降为闲散章京,看守杭州东门。九月被削夺一切官爵,押解进京,廷臣开列其大小罪状九十二款。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726年1月13日)被赐自尽,终年四十七岁。

死因争议

关于年羹尧获罪赐死的原因,史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年羹尧功高震主又居功自傲、不知收敛,其跋扈、僭越、贪腐、结党等种种劣迹罪状,使本性猜忌严察的雍正帝对他逐渐失望,深感自己的皇权受到威胁,最后决心处死他。如果在康熙末年,年羹尧或许不致落得如此下场。这是较主流的观点。

年羹尧与隆科多曾参与过雍正帝夺嫡的行动,掌握了雍正帝的一些不可告人的隐私和把柄,所以雍正帝即位后就想除掉他们以灭口,他所表现的信任只是暂时利用与欲擒故纵而已。而年羹尧相比隆科多,有功有才、势力更大,所以年羹尧被赐死而隆科多只是被幽禁。孟森、王钟翰等学者持此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年羹尧

年羹尧是什么族

汉族,年羹尧(1679~1726),字亮工,号双峰,原籍安徽怀远,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据安徽怀远县年氏宗谱记载,其原籍安徽怀远火庙北年家庄牛王殿,明末迁安徽怀远西南胡疃寺(今胡疃寺),清顺治年间又移安徽凤阳年家岗,后又迁居盛京(今沈阳)广宁县,入汉军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