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常用于鼓励人们的向善之心,常用的俗语搭配有日行一善,胜似日进斗金;日行一善,日省一过;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日行一善功满三千等。

释义:表示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

出处:据清朝编辑《德育古鉴》一书中记载,“日行一善”这个成语出自于哲宗元祐三年任兵器监主簿的葛繁,葛繁坚持每天做好事,后来官至太守。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比如这里有条板凳,倒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

“日行一善”是指什么?

“日行一善,功满三千”就是教导我们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每天去做一件善事,这样就能够积少成多,达到三千功德,便消孽障成佛。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不无道理。善事不是让我们每天去做一些慈善或者救人救火啥的。只要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处处都能行善。

早起半小时,给全家做早点。出门扔垃圾的时候,顺手把邻居门口的扔掉。公交车上碰见老人孕妇,及时站起来让座。走路的时候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保护好环境。甚至连吃剩的饭打包带回家不浪费粮食,对于别人的帮助能真诚的说谢谢,这都是善事。

其实最初这是佛家的慈悲思想,对于人世间的一些不公正甚至歪风邪气,都能保持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用最纯真善良的思想去面对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别起恶念,贪念,色念,嗔念,才是最主要的。

日行一善是什么意思

日行一善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常用于鼓励人们的向善之心,常用的俗语搭配有日行一善,胜似日进斗金;日行一善,日省一过(恶);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日行一善功满三千等。

据清朝编辑《德育古鉴》一书中记载,日行一善这个成语出自于哲宗元祐三年任兵器监主簿的葛繁,葛繁坚持每天做好事,后来官至太守。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比如这里有条板凳,倒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自利是人之本性,没有自利,人就失去生存的基本驱动力,同时利他也是人性一部分,没有利他,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最终导致失败。我们都知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付出和给予一样都会有快乐,只懂得收获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成就别人的同时提升了自己。

日行一善是什么意思?

表示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常用于鼓励人们的向善之心。

【词目】日行一善

【拼音】rì xíng yī shàn

【用法】褒义

【释义】每天做一件好事。表示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

出处

据清朝编辑《德育古鉴》一书中记载,“日行一善”这个成语出自于哲宗元祐三年任兵器监主簿的葛繁,葛繁坚持每天做好事,后来官至太守。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比如这里有条板凳,倒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

日行一善就是每天做一件善事,善事不分大小,动一善念就是一善,节省滴水,节约一粒米,给周围的人一个方便,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就是一善,行善是一种布施。是一种利他,是谦虚的做人,是每天要反省,是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与谅解。行善并不难,只要我们每天动一善念,随缘而为,不要有压力,就能轻松做到。

“日行一善”是什么意思?

每天做一件好事。表示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

日行一善

所属类别 :词汇

日行一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rì xíng yí shàn,表示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常用于鼓励人们的向善之心,常用的俗语搭配有日行一善,胜似日进斗金;日行一善,日省一过(恶);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日行一善功满三千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日行一善

拼音:rì xíng yí shàn

用法:褒义

释义:表示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

本段释义:

【词目】日行一善

【拼音】rì xíng yí shàn

【用法】褒义

【释义】每天做一件好事。表示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

本段出处

据清朝编辑《德育古鉴》一书中记载,"日行一善"这个成语出自于哲宗元佑三年任兵器监主簿的葛繁,葛繁坚持每天做好事,后来官至太守。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比如这里有条板凳,倒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1]

折叠编辑本段原文

大观中,有士人于京师铺中,见靴一双,类其父殡殓时物。问之,主之曰:'昨一官人过此,令修理者,顷当来取。'士人伫立以待。俄一马上郎至,乃其父也。取靴迳去,子追呼曰:'吾父何忍无一言教我?'父回首曰:'尔做人当如葛繁。'问葛为何人?曰:'镇江太守。冥司皆设像焚香礼拜之。'遂不见。士因往镇江谒繁,具道前事。问平生何修,繁曰:'某力行善事,日或四五条,或至一二十条。今四十年,并无虚日。'士问如何为善事?乃指坐间踏子曰:'如此物置之不正,则蹙人足,某为正之;若人渴,与之杯水,皆利人事也。几微言语动作,皆有可以利益于人者。自卿相至乞丐,皆可为之。惟行之攸久,乃有利益耳。'后葛以高寿坐化,子孙富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