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方木块、长20厘米的小木棒、小球、实验小车、宽约为10至15厘米、长分别为30厘米和60厘米且厚度相同的木板各一块、毛巾和棉布各一块。

实验方法:

一、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1、把滑块放在60厘米长的水平木板上,用木棒推动滑块运动,停止推动,滑块迅速停下;

2、用木棒以与步骤1中同样的速度推小球,停止推动,小球还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二、初速相同时,在水平面运动的物体受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

1、把30厘米长的木板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推理法。

一、牛顿第一定律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牛顿第一定理的得出是运用推理法,这是一种在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地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的科学研究方法。例如牛顿通过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来,发现当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论出如果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作匀速直线运动,从此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二、如何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虽然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但是,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力是产生物体加速度的原因。(或者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介绍: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换句话说,假若施加于物体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常数。根据这定律,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除非有合外力施加于这物体。

运动中的物体不会改变其速度,除非有合外力施加于这物体。注意到速度是个矢量,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实验事实进行深入探究,总结出一条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人称之为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在高中课本是这样描述的: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不是实验得到的定律)、(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牛顿第一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是怎么样的?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把滑块放在60厘米长的水平木板上,用木棒推动滑块运动,停止推动,滑块迅速停下。用木棒以与步骤1中同样的速度推小球,停止推动,小球还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初速相同时,在水平面运动的物体受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

器材:方木块、长20厘米的小木棒、小球、实验小车、宽约为10至15厘米、长分别为30厘米和60厘米且厚度相同的木板各一块、毛巾和棉布各一块。

牛顿的力学成就

1679年,牛顿重新回到力学的研究中:引力及其对行星轨道的作用、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与胡克和弗拉姆斯蒂德在力学上的讨论。他将自己的成果归结在《物体在轨道中之运动》(1684年)一书中,该书中包含有初步的、后来在《原理》中形成的运动定律。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现常简称作《原理》)在埃德蒙·哈雷的鼓励和支持下出版于1687年7月5日。该书中牛顿阐述了其后两百年间都被视作真理的三大运动定律。

牛顿使用拉丁单词“gravitas”(沉重)来为现今的引力命名,并定义了万有引力定律。在这本书中,他还基于波义耳定律提出了首个分析测定空气中音速的方法。

由于《原理》的成就,牛顿得到了国际性的认可,并为他赢得了一大群支持者:牛顿与其中的瑞士数学家尼古拉·法蒂奥·丢勒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直到1693年他们的友谊破裂。这场友谊的结束让牛顿患上了神经衰弱。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定义

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的。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3、牛顿第一定律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但实验中的理想斜面时假设出来的,现实生活不能忽略阻力。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是认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来维持。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演绎过程

伽利略研究运动学的方法是把实验和数学结合在一起,既注重逻辑推理,又依靠实验检验。他对光滑斜面的推论是通过实验观察,并推论得到的。但是这个完全光滑的斜面在现实中不存在,因为无法将摩擦力完全消除,因此理想斜面实验属于伽利略的逻辑推理部分。

现实中,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时,它的速度减小。由此伽利略推论,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不增不减。实际上他发现,球愈来愈慢,最后停下来。伽利略认为。

这并非是它的自然本性,而是由于摩擦阻力的缘故,因为他同样还观察到,表面愈光滑,球便会滚得愈远。于是他推论,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下去。

初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器材、过程、推理、结论.

实验器材:长木板、棉布、毛巾、刻度尺、小车、短木板与木块(做斜坡用).

1、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短木板一端(与长木板相连的那端)放在桌面,另一端搁在木块上,做成斜面.2、在长木板上辅毛巾,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让小车由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停后,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3、拿走毛巾,在长木板上铺上棉布,将小车放在同样高的斜面上,让小车由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停后,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4、拿走棉布,留下长木板,将小车放在同样高的斜面上,让小车由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停后,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5、分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注意事项:1、让同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相同.2、“不受力”的条件无法具备,因此需要科学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