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笼舍准备。在笼养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白羽肉鸡的养殖笼舍。笼具和鸡舍首先要用干净的清水清洗一次,保证全面不留死角。因为白羽肉鸡笼养的密度是比较大的,因此消毒工作自然也是不可缺少的。消毒要以喷雾或者是熏蒸为主,这样才能够保证全面彻底消毒。如果消毒不彻底的话,那么对后期的饲养管理是会造成很大影响的。在消毒的时候,要控制好消毒剂的使用量,并且进行轮换。熏蒸消毒时要将鸡舍关严,不可有缝隙,消毒剂以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为主。

2、养殖前准备。在养殖前我们还要准备好各种饲养用具,例如饲槽、水草以及各种消毒用具等。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饲料的准备。饲料一定要满足白羽肉鸡的营养需求,如果是配制的全价饲料的话,那么要注意其存放时间,最长不可超出半月,避免饲料变质。然后还要准备好其它的饲养物资,例如燃料、疫苗、药物等,根据要求将其准备完善。最后做好鸡舍的预热、试温工作,为白羽肉鸡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饲喂管理。在笼养时,我们要根据白羽肉鸡的生长时期控制控制好饲喂方法。在育雏期的时候,要以人工添料为主,在添料时应将饲料放入到料盘中让其自由进食。每天饲喂大约6次左右,要以少量多喂为原则,提高雏鸡的进食量。然后在育成期的时候,填料方法以上料机上料为主,每天饲喂两次左右即可。根据肉鸡日龄的增加,调整上料的次数。必要时要做好人工添料工作,避免缺乏饲料影响败育肉鸡的生长。

4、密度控制。白羽肉鸡笼养时,因为密度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也要着重注意控制好养殖密度。在育雏期的时候,笼养方式一般为全舍育雏和上层笼架育雏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这个时期的养殖密度要保持在25只/笼左右,基本上不会出现互相拥挤的现象。然后在白羽肉鸡育成期的时候,养殖密度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调整。在夏季的时候,要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冬季则要适当增加。通常每个笼子的饲养8-9只左右。

白羽肉鸡养殖技术

1、养殖环境:养殖白羽肉鸡时,初期温度要保持在34度,后期每隔一周降低2度,直到降至21度。2、光照控制:肉鸡处于8-21日龄时,每天提供16小时的光照。3、饲喂管理:养殖白羽肉鸡时,使用玉米、豆粕、石粉、油配制饲料。

白羽肉鸡怎么养殖

1、养殖环境

养殖白羽肉鸡时,要在育雏阶段将温度保持在34度左右,雏鸡达到7日龄后,将温度降至32度,而且养殖湿度要控制在60%,并随着肉鸡的生长逐渐降至45%。

2、光照控制

养殖白羽肉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光照,促使白玉肉鸡羽毛、骨骼以及肌肉的生长,在肉鸡处于8-21日龄时,每天提供16小时的光照,肉鸡处于22-35日龄时,每天增加1小时的光照时间。

3、饲喂管理

养殖白羽肉鸡时,可以使用玉米、豆粕、石粉、油、磷酸氢钙等物质配制饲料,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在白羽肉鸡进入生长期后,要使用玉米、豆粕、食盐、油、菜粕配制饲料,促进其生长。

饲养白羽肉鸡有什么要点

影响白鱼肉鸡生产性能的因素有很多,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下白羽肉鸡的 饲养 要点,欢迎阅读。

白羽肉鸡的饲养要点:鸡舍环境状况

初生雏鸡体温在39.4~41.1℃之间,皮下脂肪少,毛相对较少,保温能力差,利用能量产温能力也差。28日龄以后,羽毛开始长齐,体温调节机制开始健全,逐渐适应外界环境,而且肉鸡本身的新陈代谢速度也特别快。这几方面的因素使得肉鸡对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要求特别高。满足肉鸡的环境控制要求,肉鸡健康快速的生长发育才有保障。

1 温度

1日龄雏鸡的环境温度控制在33℃~34℃。7日龄时,环境温度降低到30℃~31℃。以后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大,每周下降2℃~3℃,至35日龄时鸡舍温度控制在19℃~20℃。特别强调要逐步降低鸡舍环境温度,使鸡舍每天的温差不超过1℃,以免造成冷应激。

2 湿度

肉鸡第一周湿度控制在60%~65%。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湿度控制在50%~70%的范围内。

3 通风

现代肉鸡快速的生长速度和旺盛的代谢使得肉鸡需要至少0.5~0.6cfm/kg的通风量。肉鸡正常的生长发育除了对空气量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对空气质的要求。合格的肉鸡舍空气质量标准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于19.6%、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3%、氨气和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0ppm、粉尘小于3.4 mg/m3。

安装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的现代化肉鸡舍能够容易地实现肉鸡舍的温湿度和通风要求,从而为肉鸡健康快速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好的保障。

白羽肉鸡的饲养要点:雏鸡质量

健康的雏鸡是良好饲养的开始。因此,许多肉鸡饲养专家建议把鸡苗孵化阶段的21天计算到肉鸡饲养阶段中来。

合格的雏鸡应符合绒毛蓬松、精神活泼、体格健壮、脐带愈合良好、腿脚部皮肤丰满圆润、跗关节无红肿、鸡苗无脱水的质量标准。为了保证肉鸡场接收到合格的鸡苗,通常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保证父母代肉种鸡的健康

父母代肉种鸡如果感染大肠杆菌、支原体、沙门氏菌和病毒性疾病(如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或免疫抑制性疾病),其后代鸡苗的质量将无法保证。

2 种鸡饲喂营养均衡的全价配合饲料

种鸡如果饲喂过多由棉籽饼、棉籽油配制的饲料、含铬皮革粉配制的饲料或霉变、酸败的饲料,其后代鸡苗的死淘率会提高。

3 做好种蛋的孵化工作

在种蛋孵化过程中,如果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通风不足、出雏时间长、孵化厅卫生状况差或其他不合理的工艺处理都会导致雏鸡质量低下,进而影响肉鸡生产}生能的发挥。

4 做好鸡苗的存储工作

鸡苗存储大厅如果空间窄小或没有安装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将会导致鸡苗存储大厅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使鸡苗遭受高/低温、脱水或缺氧等应激,从而影响雏鸡质量。

5 重视雏鸡的运输环节

首先,要求雏鸡盒加垫瓦楞纸,以减小运输过程中雏鸡腿病问题的发生。其次,建议运输车辆安装自动环境控制系统,使车厢内温度保持在18~25℃、湿度为65%、最小换气量达到20cfm/1 000。如果运输车辆无通风 措施 或通风有死角都有可能造成雏鸡过热、脱水或缺氧。在寒冷季节如果运输车辆无空调等加温设备,雏鸡常常会遭受冷应激或由于过度保温密闭导致缺氧。

白羽肉鸡的饲养要点:饲料营养

众所周知,要使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优秀品种特性得到发挥,需要给肉鸡饲喂高能量高蛋白的全价饲料。现今的肉鸡饲料配方师能够轻松地设计出肉鸡各个生长阶段所需营养的全价饲料。

由于肉鸡饲料占到肉鸡60%以上的生产成本,以及最近几年高昂的原料价格,有些饲料公司出于眼前利益的考虑,使用劣质原材料或超量使用肉鸡不易消化吸收的原料,或人为地降低饲料的能量和蛋白水平。很显然,这种所谓“性价比高”的饲料将导致肉鸡增重速度慢,出栏日龄延长,增加养鸡风险和降低鸡舍周转率,最终结果是肉鸡生产性能低下和增加养鸡成本。

如何控制肉鸡各个阶段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前期饲养成活的关键。雏鸡30日龄时才长出羽毛,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加强。

一般分三阶段:

1、1~21日龄为育雏期。

雏鸡日龄小,对温度很敏感,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不能自体调温 ,加之皮薄、脂少、羽毛细短,保温能力低,对外界环境温度适应能力差。育雏期对温度控制的要求:温度要高, 日差变化要小,要保持相对稳定。

此阶段离不开人工调温,无论冬夏及气候变化都应如此,以保证雏鸡对环境温度的需求。(参考值:肉鸡对温度的要求:1~3日龄为34~35℃,4~7日龄为32~33℃,以后每周下降2~3℃,到第三周周末降至27℃,直到20~21℃,停止降温,并保持这一温度。)

2、21~35日龄为育肥前期。

随着鸡不断长大,鸡的体温调节中枢也逐渐完善,物质代谢旺盛,可逐渐通过机体产热和散热来调节体温,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保证健康生长,但是这种功能并不十分健全,此阶段还需管理人员依据要求进行调正。炎热天气要注意防止舍温过高,每周可降3℃,冬季要注意防寒流及贼风,每周可降2℃。降温要均匀,不能太快或太慢。

3、35日龄后为育肥后期。

鸡体器官功能基本健全,鸡体完全可以通过产热和散热来调节体温,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此期肉鸡极不耐热,因为育肥期代谢十分旺盛,增重快,体脂多,产热多,加之鸡无汗腺,排热仅靠呼吸,体表辐射,环境温度高于 30℃可导致热应激 ,不仅影响生长,高热可至死亡。

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5℃时可增加维持量,提高料肉比,也不利于生长发育,易发疾病。对温度要求 ,温度不可超过28℃,要保持相对稳定,日变化不可过大,应在2℃以内,直至出栏。

注意:在生产实践中,根据鸡的分布及行为表现观察温度是否适宜。如果雏鸡分散良好,运动自如,说明温度正常。若雏鸡挤堆,挤向热源鸣叫,说明温度过低,应采取增加炉火、门窗覆膜等办法提高温度。若雏鸡翅膀张开,张口喘息,说明温度过高,应加强通风,供应凉水,增加带鸡喷雾消毒次数等办法降温。

扩展资料:

控制好温差,可有效预防肉鸡感冒

1、季节温差

指一年四季,季节对饲养管理造成的影响,和在季节交替时,气侯极易突变给饲养管理带来的不便。

2、天气温差

主要指天气对饲养管理造成的变化及应对。在养殖过程中,只有不断地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才能让鸡群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因此养鸡喜勤忌懒。晴天时要注意随时调整通风量,冬季忌忽冷忽热,尽量延长锅炉供暖时间,给良好的通风提供保障。

天气突变,温差较大对养殖的影响最主要考虑的是快速及时应对,不要认为冷一会儿不要紧,热会儿没关系,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提前了解天气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3、鸡舍内外温差

舍内温度与舍外温度所形成的温差,了解舍内外温差对通风口开关,大小负压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

4、鸡舍口温差

一般进风口瞬间进来的风较凉,也最容易忽视,因此七成以上鸡群的呼吸道,都是由于进风口温差引起。当舍外温度与舍内温度达 10℃以上的温差时,应在进入鸡舍一头用塑料纸遮挡,防止人员进入鸡舍凉风趁机而入,风直接吹到鸡,使其受凉发病。

5、扩群温差

指在鸡群扩群前后产生的温差,15%的呼吸道病与扩群前后端温差大有一定关系。扩群前适当提高舍内温度,并持续到扩群 24 小时以上,逐渐下降至正常温度。

扩群前,对即将扩的位置预温,不低于鸡舍内现有温度,当温度能够满足时,先将塑料隔断下,3 小时以后扩群。扩群时尽量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免疫前后 1 天不扩群,鸡在亚健康时慎重扩群。

参考资料:

人民网——肉鸡养殖走向标准化

肉鸡各阶段适宜温度范围是多少_肉鸡饲养方法

在不同的阶段对于肉鸡养殖的温度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每一个阶段的温度是多少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肉鸡各阶段适宜温度范围,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肉鸡各阶段适宜温度范围
肉鸡对温度的要求:1~3日龄为34~35℃,4~7日龄为32~33℃,以后每周下降2~3℃,到第三周周末降至27℃,直到20~21℃,停止降温,并保持这一温度。育雏期间,炎热天气要注意防止舍温过高,每周可降3℃,冬季要注意防寒流及贼风,每周可降2℃。降温要均匀,不能太快或太慢。温度是否合适可以通过观察雏鸡的行为状态。温度适宜时,鸡只分散均匀,活泼好动,羽毛光顺,食欲良好,饮水正常,粪便正常,鸡群20~30只为一群,且鸡群间相互走动。育雏前期的温度不足,会影响肉鸡的正常的生理活动,表现为行动迟缓,扎堆,向热源靠拢,食欲不振,卵黄吸收不良,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增加死亡率,严重时大量雏鸡会窒息死亡。温度过高也会影响肉鸡的正常代谢,表现为肉雏鸡张嘴喘气,远离热源分布,精神懒散,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加,生长减缓。中后期环境温度过低,会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肉鸡育成期的温度
专业资料显示,白羽肉鸡育肥期,室内温度在18-19℃时,生长的速度最快,25℃时饲料转化率最高。所以,通常育肥期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0-21℃为宜,因为在这个温度段下,肉鸡生产的饲料转化率和生长速度都比较理想。

肉鸡能适应的温度范围比较大,但超出适宜温度外,对其生长、生产都是不利的。例如,温度较低时,肉鸡采食量大,生长速度感觉上很快,其实有相当一部分饲料用以维持体温,料肉比会很高,也就是造成了饲料隐形损失。不过也有人认为,肉鸡在温度时,常常扎堆取暖,活动减少,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都会降低。当然,在高出适宜温度的环境下生存,饮水增加,食欲下降,饲料采食量低,生长缓慢。
肉鸡的 饲养 密度
饲养密度对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影响很大,密度过高,鸡群踩踏增加,意外死亡率高,疫病发生率高。负面影响显得极为突出。因此,要创造条件,采用合理的饲养密度。

笼养肉鸡。育雏采取全舍育雏和上层笼架育雏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笼子的育雏只数为25只,采取全舍育雏所以不存在拥挤的问题。笼养肉鸡育成期的饲养密度与季节有关,夏季饲养密度低,冬季的饲养密度可以适当增加,一般控制在每个笼子饲喂8-9只。

平养肉鸡。在采用地面垫料、网上平养条件下,要在舍内把鸡群分为若干个小群,每个小群鸡的数量在200-300 只,分群时按照体重大小、体质强弱、公母进行,每个小群内的个体特点要基本相似。群内个体特点相似,有利于群体的均匀发育,有助于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肉鸡饲养 方法
1、鸡舍建筑保温性能要好,适时通风

冬季气候寒冷,而舍内需要的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既要通风换气,又要保持舍内温度,这就是冬季应解决的主要问题。鸡舍要求防寒性能好,达到冬季保温的要求。严防仔鸡由于低温造成扎堆挤压致死的现象发生。

在通风换气的同时,注意不要造成舍内温度忽高忽低,严防由于温差过大造成应激反应引起疾病,通风口以高于鸡背上方1.5米以上为宜。当气温急骤下降,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时,往往易使肉鸡外感风寒,发生咳嗽、喷嚏、气管口罗音、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因此,饲养者要掌握好气候的变化,做好防寒保温工作。鸡舍要维修好,防止贼风、穿堂风侵袭鸡群。平地饲养的肉鸡群要加厚垫料,利用垫料来提高室内温度。要勤换垫料,中午开窗通风。

一般情况,6日龄开始通风,并随日龄增加,加大通风量,使鸡群有足够的氧气。雏鸡入舍前3天,将舍内温度控制在34.5℃-35℃。鸡入舍后,升温1℃-2℃,第1周温度在35℃-36℃为佳,此时鸡只状态佳,精神活泼,分布均匀,活动自由,饮食正常。同时,应注意鸡只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温,若鸡只聚群,“叽叽”颤叫,缩头等,说明温度过低,应提高舍内温度;若出现张口喘气,频繁喝水等,说明温度过高,应降低舍内温度。在2周龄时降到30℃-32℃,在3周龄时降到26℃-28℃,再用1周时间降到恒定温度23℃。

2、防氨气蓄积

冬季气候寒冷,不能为了给鸡舍保温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对鸡群排泄的粪便和潮湿的垫料不及时清除,致使鸡舍内氨气蓄积,浓度增大,导致肉鸡氨气中毒或引发其他疾病。氨气能强烈地刺激鸡呼吸道黏膜和眼角膜,通常会对肉鸡造成下述危害:鸡群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口腔液体黏稠,喝欲增加,重症鸡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流眼泪、角膜发红,直到死亡。因舍内氨气蓄积,氧气相对缺乏,加上天气寒冷,鸡的代谢率增高,对于生长快速的肉鸡,容易引发腹水综合征。

为了防止氨气对肉鸡的不良影响,建议养鸡场和养鸡抓好下述饲养管理工作:铺设的垫料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在5厘米以上;操作时尽量减少洒水,防止水槽漏水,弄湿垫料;如果鸡舍内湿度过大,则应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及潮湿的垫料。此外,可使用吸氨除臭剂来降低鸡舍的氨气浓度,常用的有硫酸亚铁、过磷酸、硫酸铜、熟石灰之类。

3、合理饲喂,严防疾病传播

根据肉鸡不同的生长阶段,按饲养标准配制日粮。由于冬季气温偏低,肉鸡的热量消耗较大,配制日粮时可适当提高饲料中代谢能的标准,而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比例,同时要特别注意日粮中维生素的含量,满足其需要。饲料应现拌现喂,防止冰冻,有条件时可以喂热料,饲温水。所配饲料的原粮必须无霉变、无杂质,以防诱发呼吸道疾病。

做好预防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工作,当肉鸡体质较弱,抵抗力下降时,一些疾病的发生还可并发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同时,要做好有关疾病的防治工作。有疫苗预防接种的要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注射。平时要经常使用一些预防疾病的药物。定期给鸡舍消毒,空鸡舍最好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饲养期间宜采用高效无毒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

定期带鸡消毒,一般采用喷洒消毒和饮水消毒配合执行。肉鸡发生呼吸道疾病以后要及时找兽医确诊,对症下药。对症治疗可适当应用一些平喘、止咳的药物,可减少因呼吸困难而死亡的数量。防治原则应采取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综合 措施 :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生产场,制定科学有效的消毒制度;加强对种鸡的监控和净化;药物防治;免疫。冬季饲养肉鸡一定要解决好通风和保温的矛盾,保持舍内空气质量,加强卫生管理,合理用药,这样发病率就会大大降低,保证肉鸡的生长和生产,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4、加强饲养管理

进雏前对雏舍进行严格的冲刷、消毒、熏蒸。用具、衣帽、房舍等彻底清洗。由于肉雏鸡生理特点的需求,入舍后,先饮水后开食,尤其长距离运输的鸡,可及时补充机体所失的水分。对于不愿意活动的鸡,应采用人工轰赶强制采食的措施,但应注意动作要轻,不要造成挤压致死的现象。光照时间宜缩短,不宜延长,不可随意改变光源的位置、时间、强度等,使舍内照度均匀。

地面要干燥,水泥地不吸水易潮湿,最好用三合土打地面,地面透气、保持干燥不反潮。

选好垫料,要用新鲜、干燥、柔软、不霉变、吸水性好的垫料,最好为刨花。用时要巧用,最好一次铺好垫物,不要零星添加,要经常翻动,使其不发硬、不赶毡、不板结,保持松软。

控制饮水,满足水的需要,一般饮水是耗料量的2-3倍,但不多供水,因为水多会加剧垫料的潮湿,不要在舍内洗菜,不在舍内贮水,防止垫料吸水,用水管时防止跑水。

鸡日粮中不过量用盐,防止喝水多,导致鸡粪含水分高或拉稀,打湿垫草垫料。另外,饲料中含脂率不要过高,否则会使粪便黏稠,落在垫料上易板结,鸡趴在上面易引起胸部发炎、囊肿,日粮中蛋白质添加要适量,过多则不易消化,如喂豆饼多,容易拉稀,打湿垫草则有害。

解决好形成胸囊肿的突出问题,如为笼养或网上养,可在笼底或网底部,加一层柔软的橡皮条,以防止鸡的胸部直接与尖硬的铁丝接触,以避免造成胸囊肿。平养鸡只要用柔软度良好的垫草,而不使用硬垫料或板结料,也可防止鸡肠道病的发生。

网上平养的肉鸡群易发生非传染性呼吸道病,尤其是25日龄左右的肉鸡以冬季时易发。该病的病原不是细菌或病毒,也不是寄生虫,而是饲养管理不善的结果,一般从第一天开始,连续或间断的空气干燥、粉尘过多,且在通风不良情况下,被鸡群吸入、长期蓄积而致病。防治措施是在保持舍内温度前提下,加大通风量,以保证舍内氧气含量,是鸡群不发病或少发病、发病后尽快恢复的基本条件。

要保持舍内一定湿度,第1周湿度20%左右,第2周至出栏湿度应保持60%左右。3周龄以上肉鸡要以通风为主,舍内温度不低于21℃即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激因素,采取一切可行手段让鸡采食,以保证机体能量需要,增强鸡只抗病能力。除采取以上相应措施外,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和维生素或小苏打,以增强鸡只的抗应激能力和缓解由于呼吸不畅引起的酸中毒。

5、鸡场的卫生管理

首先,应从健康种鸡场引进鸡苗,严防经垂直传播带进病原体。其次,应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包括鸡场大环境和舍内小环境。大环境是指尽量将场址选择在远离其他鸡场,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无噪声等外界干扰的地方。

舍内环境是指良好的保温和通风条件,配备单独的贮料室、消毒池、更衣间、工具室等。饲养用具与消毒用具严格区分,并定期消毒,严防水平传播疾病,同时定期监测相邻鸡场及本地区有无疾病疫情的发生,采取预防措施。定期监测本场鸡群的健康状况,出现疫情及时处理。第三,坚持带鸡消毒,消灭鼠害,严防鼠害传播疾病,病死鸡烧埋处理,病鸡与健康鸡隔离的原则。

总之,冬季肉鸡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除以上几点外还有鸡苗的免疫、断喙、饲料的质量、饲养人员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只有掌握各方面的环节要点进行综合性考虑,才能提高冬季养肉鸡的经济效益。

小鸡15天左右能长多大,小鸡怎么养

;           回答
      15日龄小鸡的体重与鸡的用途以及鸡的品种有关,15日龄的肉用雏鸡和蛋用雏鸡的体重分别为初生体重的4倍、2倍左右。以白羽肉鸡为例,1-7日龄体重分别为50g、62g、78g、98g、122g、150g、183g,8-14日龄体重分别为218g、258g、300g、348g、397g、450g、506g,15-21日龄体重分别为565g、628g、690g、756g、825g、896g、969g。
一、小鸡15天左右能长多大
      小鸡15日龄时的体重与鸡的用途以及鸡的品种有关,一般情况下2周龄左右的蛋用雏鸡体重为初生体重的2倍左右,而2周龄左右的肉用雏鸡体重为初生体重的4倍左右。
      1、蛋鸡
      (1)海兰褐:1周龄的体重为55g,2周龄的体重为105g,3周龄的体重为170g,4周龄的体重为260g,5周龄的体重为360g,6周龄的体重为480g,7周龄的体重为590g,8周龄的体重为690g,9周龄的体重为790g,10周龄的体重为890g,11周龄的体重为900g,12周龄的体重为1080g,13周龄的体重为1160g,14周龄的体重为1250g,15周龄的体重为1340g,16周龄的体重为1410g,17周龄的体重为1480g,18周龄的体重为1550g。
      (2)海兰灰:1周龄的体重为60g,2周龄的体重为120g,3周龄的体重为180g,4周龄的体重为250g,5周龄的体重为320g,6周龄的体重为390g,7周龄的体重为470g,8周龄的体重为550g,9周龄的体重为640g,10周龄的体重为740g,11周龄的体重为850g,12周龄的体重为950g,13周龄的体重为1030g,14周龄的体重为1100g,15周龄的体重为1160g,16周龄的体重为1210g,17周龄的体重为1250g,18周龄的体重为1280g。
      (3)罗曼褐:1周龄的体重为50-60g,2周龄的体重为120-160g,3周龄的体重为200-250g,4周龄的体重为270-340g,5周龄的体重为350-440g,6周龄的体重为430-540g,7周龄的体重为520-640g,8周龄的体重为600-740g,9周龄的体重为690-850g,10周龄的体重为780-950g,11周龄的体重为870-1050g,12周龄的体重为960-1150g,13周龄的体重为1050-1250g,14周龄的体重为1140-1350g,15周龄的体重为1230-1450g,16周龄的体重为1320-1550g,17周龄的体重为1410-1640g,18周龄的体重为1490-1720g。
      2、肉鸡(白羽肉鸡)
      (1)1-7日龄的体重分别为50g、62g、78g、98g、122g、150g、183g。
      (2)8-14日龄的体重分别为218g、258g、300g、348g、397g、450g、506g。
      (3)15-21日龄的体重分别为565g、628g、690g、756g、825g、896g、969g。
      (4)22-28日龄的体重分别为1044g、1120g、1199g、1280g、1360g、1442g、1526g。
      (5)29-35日龄的体重分别为1610g、1696g、1720g、1888g、1956g、2043g、2130g。
      (6)36-42日龄的体重分别为2218g、2306g、2304g、2480g、2568g、2654g、2740g。
二、小鸡怎么养
      1、1日龄
      (1)在雏鸡尚未到达鸡舍前,将鸡舍温度调整至35-37°C左右,湿度控制在65-70%左右,并准备好相关的药物、水、饲料、垫料等。
      (2)雏鸡进入鸡舍后,如果是平养,每平方米饲养20-30只。如果是笼养,每平方米饲养50-60只。
      (3)上笼后立即提供饮用水和饲料,其中饮用水以室温的凉白开为宜,并在饮用水中添加葡萄糖或0.04%维生素,而饲料选用选用高蛋白水平的雏鸡开食饲料(粗蛋白含量在19.5%以上),每天喂料4次左右。
      (4)全天提供光照,光照强度为10lx。具体方法:选用60瓦的灯泡,距离地面210-250cm,灯泡间距为灯泡高度的1-1.5倍。如果有灯罩,灯泡距离地面250-310cm,如果没有灯罩,灯泡距离地面180-220cm。
      (5)进雏当天晚上,使用消毒药物对鸡舍地面进行消毒。
      2、2-3日龄
      (1)光照时长约为22-24小时左右,光照强度为10lx。
      (2)鸡舍环境温度为35-37°C,环境湿度为70%左右。
      (3)饮用水中停止使用葡萄糖,避免雏鸡出现糊肛现象。
      3、4-7日龄
      (1)从第四天开始,每天减少一小时的光照时长,即第四天的光照时长为23小时,第五天的光照时长为22小时,第六天的光照时长为21小时,第七天的光照时长为20小时。
      (2)鸡舍环境温度控制在32-34°C左右。
      (3)每天饮水、喂食三次左右。
      (4)注意加强鸡舍的通风换气,每天通风3-5次,并且在通风前需要将舍温提高2°C左右。
      (5)每天坚持清理粪便,并从第四天开始坚持带鸡消毒一次。
      4、8日龄
      (1)光照时长为14小时左右,并将光照强度适当减弱(将60瓦的灯泡更换成40瓦的灯泡)。
      (2)鸡舍环境温度控制在30-32°C左右,环境湿度控制在65%左右。
      (3)及时进行断喙,避免啄羽、啄肛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注意在断喙后五天内加厚料槽内的饲料,避免伤口感染(病鸡、弱鸡不进行断喙操作)。断喙位置:上喙剪断位置为尖端至鼻孔二分之一处,下喙剪断三分之一。
      5、9-10日龄
      (1)光照时长每天减少一小时,即第九天的光照时长为18小时左右,第10天的光照时长为17小时左右(光照强度与第8天相同)。
      (2)适当增加鸡舍的通风换气次数,一般每隔2-3小时左右进行一次。
      (3)提供足够的饮用水和营养充分的饲料。
      (4)鸡舍环境温度控制在30-32°C左右。
      6、11-15日龄
      (1)10-15日龄时,雏鸡于颈部或胸部皮下注射流行感冒疫苗。
      (4)舍温控制在28-30°C左右,环境湿度控制在60%左右。

肉鸡的主要饲养模式有哪些?

我国目前肉鸡养殖模式大致有四种,第一种是一条龙的模式(集约化模式),是指把养殖业上下游集约到一起,通过系统的管理,来获得系统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模式。第二是规模化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单一。第三是专业户的模式。第四是散户养殖的模式。目前集约化和规模化模式主要有“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组织形式。生态肉鸡养殖模式主要是采用专业户和散养模式。目前肉鸡各模式采取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平养,平养又可分为地面平养和离地网上平养两种,饲养户要根据自身经济和物质条件,选择一种最适当的养殖模式和饲养方式。

白羽肉鸡好 养吗

好养。
但要控制好:1,空气质量(包括温度、湿度、尘量等等):这点美国公司在国内控制好,在中国现在还暂时没做好。
2,饮水质量,当然要注意前期水温。
3,饲料质量。当然消毒、防疫是不可少的;找一本好的肉鸡饲养手册仔细照着做;肉鸡无异常状况不须频繁投药,养鸡用心就好养。
祝顺安!

白羽肉鸡的饲养密度是多少

合适的密度能使肉鸡充分发挥生产潜能,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饲养密度对雏鸡的生产发育有着直接影响,密度过大,舍内空气容易污染,卫生环境不好,吃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造成雏鸡生产发育缓慢,发育不整齐,易感染疾病和发生啄癖,使死亡率增加;密度过小,虽然鸡的生长发育较好,但不易保温,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使饲养成本增高。因此,要根据鸡舍的结构、通风条件、季节等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饲养密度。

表2肉用仔鸡饲养密度(只/米2)

体重(千克/只)厚垫料群养竹竿网养塑料网养爱拔益加(推荐)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