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2、生物钟的意义:

提示时间:指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的事,每次这个时间点,就会自动会想起这件事情。

提示事件:指当遇到某事时,生物钟可以自动提示另外一个事件的出现。

维持状态:指在作某一事时,能够使之一直做下去的力量。

禁止功能:是指机体某个功能或行为可以被生物钟终止。

3、生物钟的方向:

生物

人生物钟的意义和方向

体内的“隐性时钟”
万物之灵的人类,同样受着生命节律的支配。什么是人体生物钟?有人把人体内的生物节律形象地比喻为“隐性时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经期等,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奏等。人体内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种,生物钟根据大脑的指令,调节全身各种器官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上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出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人体的生物钟存在有哪些意义?

为什么没有闹钟的铃声,你却每天按时醒来?为什么雄鸡啼晨,蜘蛛总在半夜结网?为什么大雁成群结队深秋南飞,燕子迎春归来?为什么夜合欢叶总是迎朝阳而展放?为何女子月经周期恰与月亮盈缺周期相似?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复杂而又奇妙,生物节律时时都在奏着迷人的“节律交响曲”。

近年来,时间生物学认为,生物体乃至植物体的生命随昼夜交替、四时更迭的周期性运动,揭示出生理活动的周期性节律。祖国古代医学视天地为大宇宙,人体为小宇宙,谓大小宇宙息息相通。健康人体的活动大多呈现24小时昼夜的生理节律,这与地球有规律自转所形成的24小时周期是相适应的,表明生理节律受外环境周期性变化(光照的强弱和气温的高低)的影响而同步。诸如人体的体温、脉搏、血压、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水平,均存在昼夜节律变化。生物近似时钟的结构,被称之为“生物钟”。周期节奏近似昼夜24±4小时称“日钟”,近似29.53±5天称为“月钟”,近似周年12±2月称为“年钟”。时间生物学研究揭示了植物、动物乃至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持久的”、“自己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生物钟。

生物钟依靠像时钟那样周期往复的振荡工作,其工作节奏是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故认为其周期振荡节奏是内生的或在不同器官内独立进行。生物钟的存在有极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能使生物与周期性的环境变化相适应,特别是一些对生存和繁殖关系重大的,如迁徙、觅食、交配、生育等,以至作出提前安排。如糖皮质激素在清晨起床前就已升高,为白天活动作好预先的准备。然而生物的这种适应性也是有限度的,生理周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追随外界的周期性,当偏差太大,外环境变化造成刺激过强过弱,以致使生理振荡变为越轨的自由运转,从而干扰了时钟的正常运转,造成个体不同器官内部节奏位置的紊乱,破坏有序的合作,会引起某些疾病。

为什么要研究生物钟?

也许有人会问,科学工作者花费这么大的精力来研究生物钟,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迄今为止,我们研究生物钟的目的,不是在于要用生物钟来计量时间,因为我们已经有了非常精确的晶体钟和原子钟,这比起生物钟要精确得多。研究生物钟的目的,在于认识生物界,了解生物界未被人类所认识的规律性,更好地改造自然。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生物界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为我们现代科学服务。

生物钟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生物为了确保生存而适应环境条件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们可以尽量满足作物所需要的自然环境条件。比如大豆在12∶12的光暗循环条件下,开花早、产量高;在9∶9或15∶15的条件下,开花迟,产量低;而在8∶8或16∶16的条件下,就不能开花,没有收获。

另外,我们又可以适当地改变环境条件,人为的调拨生物的生物钟,使它们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有些水稻的品种对日照的长度非常敏感,它可以感知日照长度的微小变化,每天延长或缩短几十分钟的光照,就可以使水稻开花的时间推迟或提前许多天。

生物钟和人类也是密切相关的,据医学文献上记载,有许多疾病周期性的发生,如周期性发烧,周期性腹疼,周期性呕吐,周期性麻痹……甚至有这样的事:有位足球教练,他的膝盖有规律的每9天发生一次肿胀,使他不得不按这个规律来制定练球计划。这些疾病,显然和人体的生物钟有关。对生物钟的研究,就可以帮助我们揭开这些病因的秘密并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法。

人体在不同时间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也不一样,通过实验得知:心脏病人在上午4时对药物“洋地黄”的敏感性要比别的时候大40倍,糖尿病人则在上午4时对“胰岛素”最为敏感。为了增加疗效,减小副作用,就可以根据生物钟的原理控制病人的服药时间。

据说人的衰老也与人的生物钟有关,有的人衰老得慢,有的人衰老得快,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物钟的某些特性不同。研究生物钟,可以给人们提供长寿的方法。

大家知道,无论是宇宙飞船还是核动力潜艇,都需要人来驾驶。这些驾驶员是在密封舱里工作的,根本看不到白天和黑夜,作息时间是人为地用电光来控制。特别是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时,地球上的各种环境节律都已消失了,但是人的生物钟仍然需要按着24小时的节律来工作,否则人就会感觉疲倦不堪,无法完成航行任务。所以,必须使宇宙飞船控制台的工作制度完全符合地球上24小时的时间节律。

有些动物在长途的迁徒中,有着惊人的根据天体定位的本领,这就需要用它们的生物钟对时间进行精确地校正。如果我们弄清了生物钟的本质、时间感受器的特性和记忆时间的原理,毫无疑问,对我们设计自动导航和自动跟踪系统是会大有帮助的。

生物钟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一:什么叫“生物钟”,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物钟,顾名思义,就是生物(暂讨论动植物)要遵守的一个日常规律。说到生物钟就不得不谈到人每天的作息习惯,也就是我们所谓的2/3时间劳动,1/3时间休息。与其说生物钟的作用是什么,还不如说生物钟是我们的一个准则,是我们不得不去遵守的。就好比每天你学习或工作了,到了一定时间,会感觉疲惫,即使你如何想坚持下去,身体也会用疲倦提示你该休息了。

问题二:生物钟是什么 定义
能够在生命体内控制时间、空间发生发展的质和量叫生物钟。
地球上的所有动物都有一种叫“生物钟”的生理机制,也就是从白天到夜晚的一个24小时循环节律,比如一个光-暗的周期,与地球自转一次吻合。生物钟是受大脑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简称SCN)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大脑中SCN所在的那片区域也正处在口腔上腭上方,我们有昼夜节律的睡眠,清醒和饮食行为都归因于生物钟作用。

问题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生物钟",它的作用是什么? 彩呐后发标准答案

问题四:生物钟是什么?详细一点。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生物钟是什么概念,怎么调整?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如今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
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冬季如何调整生物钟
在冬季,人们的食欲多有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冬季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这是由于人体的“激素钟”在寒冷的气候下,运转有所改变造成的。
科学研究发现,冬天的寒冷影响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对于体质偏弱而无严重疾病的人来说,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一些药食两用的食品,如红枣、芡实、薏苡仁、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山药、扁豆、桂圆、山楂、饴糖等,再配合营养丰富的食品,就可达到御寒进补的目的。
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冬季是减轻体重、控制肥胖的大好时机。此时,肥胖者晚餐应少吃,并安排得清淡一些。由于晚间人体摄入的营养素易转化成脂肪而储存,同时,晚间活动量小,如果晚餐丰盛则易引起血脂升高,并易沉积于血管壁上,为动脉硬化埋下隐患。
妇女在冬季应增加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摄入,尤其是钙和铁应有充分的供应。老人和儿童及体质虚弱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生理耐寒能力差,寒冷对他们是很大的威胁,尤其需要优质蛋白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应保持合理的比例,三者应分别占13%-15%、25%-35%、60%-70%为宜。
老人冬季宜常吃粗粮、杂粮和薯类。如玉米、荞麦、燕麦、红薯、马铃薯、羊奶、兔肉、动物肝、动物血、豆腐、芝麻酱、红糖、虾米、虾皮以及带色叶菜都适于冬季进食。
高考考生如何调整生物钟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备考,很多考生形成了晚睡的习惯。有些人甚至到了上午10:00左右还懒洋洋的,兴奋不起来。如果到了高考时还是处于这种生理状态,就很不利,应该注意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
人的生物钟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生理反应。要想调整到最佳状态,应该在考前半个月左右就着手进行。高考的第一场考试一般在上午9:00开始。考生要想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精力和适度的兴奋状态,就要完全按照高考期间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逐步把生物钟调整过来。
第一步是把晚睡的习惯改掉,第二天早上也不能睡懒觉。具体地说就是每天晚上一定要在22:00以前入睡,第二天早上要在6:00~6:30左右起床。起床洗漱完毕后,活动一下身体,看几页复习资料,7:30左右再吃早餐。这样到9:00左右整个人已经逐渐进入兴奋状态。为适应考试,考生在9:00~11:00之间可以自己找一些卷子试着做一做。这样既能进行一下复习,又能体会适度紧张的感觉。
根据生物钟原理合理安排醒睡节律及工作学习
最近,位于美国芝加哥医疗中心的生物节奏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指出:周末睡懒觉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好事,因为这会使人体时钟紊乱,睡眠时间顺延,使星期天晚上难以入睡,星期一早上昏昏沉沉,而这种紊乱状态甚至需要数天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由于人体生物钟的变化,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的功能也在时时发生着变化,研究的结果表明:
上午8~11点,是组织、计划、写作和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最佳时间。最好把一天中最艰巨的任务放在此时完成。同时,这段时间疼痛最不敏感,此时看牙医最合适。
上午11~12点,是开会的最佳时间,人们此时最为清醒。这段时间易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一些复杂的决策。
12时~下午2时,此间一天中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高潮,适宜进行商业社会活动。
下午2~4时,会出现所谓的“下午低沉期”。此时易出现困乏现象,最好午睡片刻,或是打一些必要的电话,做些有趣的阅读,尽量避免乏味的活动。
下午4~6时,人体从“低沉期”解脱出来,思维又开始活跃。可把一天中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时做。并且这是进行长期记忆的好时光。
下午5~7时,人体的体温最高,此时做些锻炼有助于你在晚上顺利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晚上7~10时,可就一些较严肃的家庭话题进行讨论,也是学习的最好时间。
晚上11~12时,人体准备休息,各脏器活动极慢,进入梦乡。
改变入睡和起床时间会影响人的情绪吗?
美英两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的情绪好坏不仅受睡眠时间长短的影响,而且还与是否按生物节律安排入睡和起床时间有很大关系。

生物钟是什么意思?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如今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

生物钟有四点功能:提示时间、提示事件、维持状态和禁止功能。

外界刺激人体产生感觉(感块),感觉使人产生去记(记块),生物钟提示功能使人产生回忆(忆块),忆块被放到思维中枢,通过“规则”进行组合产生思块(思维),思块进入行为中枢使人产生行块(行为和语言)。这个过程就是人体的智能过程,生物钟是通过控制回忆过程来实施对智能过程的控制的。

扩展资料:

生物钟有四点功能:提示时间、提示事件、维持状态和禁止功能。

1、提示时间:是指你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某事,到了这个时间,你就自动会想起这件事来,比如你想明天早上6点起床,到时你会自动起来。现实生活中有大部分事物都是时间提示起作用的,比如几点上班、某时会见某人、爱人生日的献花、愚人节、赶某趟车等等。

2、提示事件:是指当你遇到某事时,生物钟可以自动提示另外一个事件的出现。

3、维持状态:是指人们在作某一事时,能够使人一直做下去的力量。比如上8个小时的班,就是生物钟这一功能的结果,又比如人的眼睛观看某一事时,能够聚精会神地看,也是它的结果。

4、禁止功能:是指机体某个功能或行为可以被生物钟终止。如果没有这种作用,一个人就会出现永不停顿的做事,比如睡觉,如果没有这种终止,这个人就会长期睡下去,成为植物人,植物人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此功能的失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