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海洋伤熊案:2001年1月29日至2月23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生刘海洋先后数次用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烧伤北京动物园熊山的三只黑熊,一只棕熊和一只马熊,被公安机关抓获,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2、16世纪后期,带着来复枪和猎犬的欧洲人来到了毛里求斯。欧洲人来到岛上后,渡渡鸟就成了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大量的渡渡鸟被捕杀,就连幼鸟和蛋也不能幸免。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残忍的杀害了。

3、1850年还可见到上百万只的旅鸽,由于土地开垦、森林破坏,人和家畜的大量捕杀、食用其肉,

人类伤害动物的事例(短一点) (5句) 快

1、人类释放TBT过量导致鲸集体自杀.【BT腐蚀神经,破坏了动物的方向感】

2、人类过度捕杀,老虎濒临灭绝.【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已接近灭绝.】

3、滥食野生动物.

4、非法捕猎国家级保护动物.

5、动物皮毛制造皮衣、皮革.

人类伤害动物的故事

1、日本狼

日本狼曾经是生活在北半球全域的狼的一种。它肩高三十五公分,体长1米,是世界上体形最小、最为稀有的一种狼。它们曾经居住在本洲、四国、九洲的山林中。在西方国家,人们把狼视为袭击家畜的恶魔。但是在日本,它却被人们视为追赶那些遭踏田地的鹿或熊的庄稼守护神。

阿伊努族人给狼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在远方长声嚎叫之神"。在北部地方长长的冬夜里,狼的嚎叫声会唤起人们心中的某种信仰。

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人们对狼总持有一种恐惧的心理,无论是什么种类的狼,在一般状态下,袭击人类的可能性是有的。

人类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扩展到了狼的领域,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地域,狼便成为了人类的敌人。

在日本,流传着许多关于狼的民间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中讲到:有一个出外卖艺的盲人,不小心在山中迷了路。后来,他是依靠一只狼带路才回到村庄里的。 现在,在一些山区里,还有一些祭奉狼的神社。狼被人们视为凶恶无比的动物是在日本的贵重家畜或马被它袭击以后。

有时,人们怕它,猎杀它,有时又尊敬它,祭拜它,狼成为了日本的自然和文化中的一部分,阿伊努族人即使是使用毒箭射杀它们,也并没有威协到它们的生存数量。真正迫使它们灭绝的是在明治时期以后,人类为了毛皮而进行了大规模的猎杀,还有步枪的普及。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人类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侵犯了狼,致使狼开始袭击家畜,人们便想方设法地对它们进行捕杀,政府甚至以奖金悬赏的方式鼓励市民捕狼,据推算,生活在北海道的埃及索狼是在一九零零年左右灭绝的。

日本狼也没能幸运地存活下来。随着那时提倡的富国强兵政策,工业化,都市化,还有一些西洋犬进口所带来的犬瘟热,这些一系列的问题都逼得日本狼走投无路。日本狼的生存与文明开化是水火不容的。

一九零七年,也就是明治三十八年,在奈良县的吉野郡鹫家口,人们捕获了一只狼,这只日本狼被确认为最后一只日本狼。

在那之后,"我看到了一只日本狼"这样的事情也发生了好几次。现在,还有不少人相信在日本的山林中还残留生存着很少数量的日本狼。

2、长颈鹿之死

1993年7月12日的一个清晨,15岁的"海滨"突然狂躁不安,犄角抵墙,以至欲死欲活之态,痛苦不堪。

"海滨"是一只长颈鹿,1978年出生于日本横滨,于1980年作为友好使者来到了上海动物园定居,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上海动物园看到"海滨"--作为一个标本站立在玻璃亭子里。

"海滨"在经历巨大的痛苦之后还是死了,尸体解剖之后,在其胃中发现团球状塑料,系误食游客所投塑料袋致死。"海滨"留下了出生仅28天嗷嗷待哺的小鹿,这只小鹿后经动物园人工喂养健康成长。

"海滨"无辜地死亡,甚至不能言语一声,只留下一个骄傲的标本。而我们之中痛苦的哑巴,通常消失地无声无息。

3、鲸鱼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大最强壮的生物种群,经历了一个来自 一种非同寻常的污染方式的严重冲击,即噪音污染。

依赖于声纳和他 们对声音的敏感,鲸鱼和其他的鲸类动物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交流系统。随着持续不断的货船运输,水下煨炸和大量的航行,海洋环境变 得喧闹不堪,鲸类动物日益交流困难。

国际动物福利基金会指出,现 在鲸类黑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去发出声音让自己听到,同时承受着更大 的负担以听到其他鲸鱼发出的声音。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一蓝鲸,其交流的范 围已经大量缩小,

从1600千米缩减到仅仅160千米。调查者指出, 鲸鱼的死亡原因可以归因于大量的噪音,尤其是海军检阅活动。这个 结果可能是由海军大规模的抢滩行为所致,但另一方面,隐性的影响 (类似油轮的噪音等等)也同样会对鲸鱼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这些不良影响中,欧盟已经将噪音确定为一种类似油或矿业的 污染。由于国际噪音污染的相关标准还未成形,所以调查及缓和坏影 响的工作仍在着手进行,不过对鲸鱼来说,这项工作还是进行的太过缓慢。

4、卡氏海雀

在北美洲西海岸,我们很容易便能发现卡氏海雀。它是一种颜色 灰暗的海雀,与角嘴海雀和已灭绝的大海雀厉于同一种类。虽然与有 魅力的种族相比,卡氏海雀外貌上并不出众,但这小海雀却有它不同 的兴趣。

它们热衷于在岛上挖洞筑巢占领地来繁殖后代。这一以鱼为 食的种类,在2014年秋季上百只尸体被冲上太平洋海岸后,给科学 家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惑,更是引起了鸟类观蔡者极大的关注。

根据华 盛顿大学科学家茱莉娅帕里什所在的海洋观察和海雀调研小组(已 追踪海雀死亡原因20多年了)调查,卡氏海雀的相继死亡史无前例, 神秘莫测,更可能对其它物种产生影响。

在大规模死亡事件过程中, 有50,000到100,000只海雀丧命。气候变化和海水酸化一直被认为 是潜在的原因。解剖海雀的尸体,研究人员发现它们有过挨饿的迹象, 这可以表明,这一大窝海雀是由于缺乏食物导致的大量死亡。

5、巴巴里狮子

巴巴里狮子,它身体全长三米左右,比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狮子要长四十公分左右。它体重二百三十公斤,曾经是地球上体形最大的狮子。

欧洲和阿拉伯的国王或皇室们都把狮子比喻成权威的象征,但是在他们的领土范围之内,为什么完全看不到狮子出没的身影呢? 我们要想见到森林之王巴巴里狮子,就必须前往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部。

现在,人类与狮子格斗的血腥场面,只有在虚构的电影画面中才能看到。因为,在欧洲人类文化中,人们一方面把狮子看做是勇气与崇高的象征,另一方面,人类把狮子驱逐出自己的生活圈子,以显示人类势力的无比强大。

欧洲狮子在公元两世纪就灭绝了,南非的凯布狮也于1865年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被称为狮中之王的巴巴里狮,又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这些悲剧的发生要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古罗马时代。

很久以前,强大的罗马人征服了其它地方的种种文明,同时,他们也征服了巴巴里狮子。被罗马人征服的其它国家中的人民被迫成为罗马的奴隶。狮子也被运送到可容纳二十五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供人们娱乐。

有时,人们会安排狮子们与剑斗士进行格斗表演;有时,又会被基督教徒挑斗,还有的罗马皇帝为了举行一次盛大的战争胜利纪念游行,而捕获六百只狮子运到罗马。在罗马帝国灭亡之时,北非的大部分地域已经再也看不到巴巴里狮子的踪影了。

控制了北非的并不是罗马人,更不是巴巴里狮,而是沙漠。家畜的过剩放牧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哪怕是有一点点绿色覆盖的地方,人们就会把大量的家畜赶到此地,就连狮子也被赶跑了,这种情况就一直这样恶性循环着,直到这里变成了一片广阔的沙漠。

巴巴里狮的最后阵地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一九二二年,最后一只巴巴里狮是被人类的猎枪击倒的。这就是全身长三米,长长的鬃毛一直延续到后背上半身,地上最大的狮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一条被人类害死的鲸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乱投食曾使长颈鹿身亡 上海动物园呼吁善待动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日本狼并非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