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一般经历二次飞跃:
1、由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例如,对苹果色、形、味感觉;整体知觉;再现表象。理性认识人们是通过抽象思维把握的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2、由认识到实践第一,只有通过这次飞跃,理性认识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第二,理性认识只有指导实践,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人如何认识和掌握世界的?
一是哲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凭借逻辑思维将客观世界变为主观世界,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将客观世界变为范畴体系,而完成对客观世界的掌握。
二是宗教的方式。这种方式首先是对人类世界的掌握,而它是凭借幻想,通过将人的本质异化为神的本质的方式,完成对世界的掌握的。而世界上的其他存在物则一概从神学目的论出发,被理解为异化了的人本质———神所创造的。
第三是实践方式。这是人类在为生存而奋斗的日常生活中产生出来的一种对世界的最普遍的掌握方式,是人类维持自身存在最基本的能力。
第四,艺术的方式。这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把握,或者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感性把握。人将世界作为一种观照的对象对它加以感受和体验,然后再将他们对对象的认识、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化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感性形式,人们在这种感性形式中不仅熔铸了客观世界的特征,而且熔铸了自身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
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
人脑掌握世界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主要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同时适当吸收了一线师生使用中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人类是怎样认识客观世界的?
发展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
学习十七大体会
发展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
今天我们学习马列主义的风气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前的僵化、简单庸俗、只言片语、打语录仗、猎取名利等现象少了。学习的重点指向马列主义的核心问题的比较多了,比如:直接把论题定在科学发展观上的多了,这是个不小的进步。可喜。然而,老毛病还是不同程度的存在,只是面貌有所变化,不注意发现不了。下面我就举几个例子。
(一)僵化。前些时候,僵化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对党的主要领导说过的话不管是不是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都要求你照办。就好比把土改时的思想拿到合作化时期逼你照办一样,你又不能反驳,你反驳,就中了他的下怀。这种思想实际上是把领导以前的话当成“躯壳”。这种把领导的话当成躯壳的现象,很有害。现在好多了。论述问题的时候,能从主要问题着手了,不把躯壳当令箭了。但是,把今天的思想当成僵化的躯壳的现象又出现了。比如有的人就认为,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观必须“反思”。否则会成为无源之水。这种思想表面上看似有道理,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他又把科学发展观当成僵化的躯壳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大家想想,发展本身就是对事物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客观事物变化的探索,就是对事物变化的及时了解。那么,这种了解、把握、探索、收集、思索,本身就包含对正反两方面思索和研究。这时,你再“反思”不是多余吗。主张“反思”的人们,他们用的不是思索,而是反思。如果思索是人们为了把事情办好对客观事物在发展变化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考察、研究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反思”的意思是什么呢?如果说是只找缺点不找优点,我认为这就不妥。僵化的人们总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每次他们犯僵化错误的时候人们都告诉他,不要把马列主义当成僵死的教条。但总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所以每次都要重复同样的错误。就像孙悟空的七二变,不管怎么变,还是姓孙。就拿这次的“反思”说吧。他在说改革和发展的时候,就没有把改革和发展的含义搞清楚。
(二)简单化。简单化的人们最大的特点是犯冷热病,时儿把马列主义神秘化,时而把马列主义简单化。现在就有人这样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就是尊重科学家的意见。把他的话简化一下就是:尊重科学家的意见就是科学发展观。如果事情这样简单,还需要用这么多年这么多人去研究吗。说穿了,他的意见就是领导、群众、专家三者的关系。这是马列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分枝,和科学发展观这个总纲靠不上。而且,就三者关系他也只说了其中二个的关系,最重要的一个还给丢掉了。为了说清这个问题我听过一位部队老团长说过他自己的体会。这位老团长说,他当团长的时候参加联合兵种演习,正在进行中,突然一个坦克兵排长的胳膊被火炮炮身碰断。值班参谋令其自救并报告首长。医疗队长请示急救。合成军首长令坦克团长处理。坦克团长下达了坚持战斗的命令。团长的决心事后受到了演习部队上下的一致赞同,认为团长的这个决心伤亡最小战绩最大。如果采纳了医疗队长的意见,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三)成名成家思想。前些时候,我们有的同志就是一心想当一个思想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发表了很多言论。结果造成了思想混乱,使国家受到损失。今天,我们的科学发展观才在中国初见成效,他又鼓吹着给全世界介绍经验。这种只想着自己成名成家的同志,想不到国家、民族、人类的利益和智慧。不好好学习,不知道一个国家的情况只是人类发展中的个别例子,而且我们的做法还有许多缺点没有克服,不能要求全世界效仿。我们应该相信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别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只是不要崇拜就是了。
(四)拍马屁。拍马屁也叫个人崇拜。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个人崇拜给党造成的危害不可低估,这几年好多了。但是现在这种说法又开始浮出水面。有人说,只要是逆着上边说话就是正直的好同志,只要顺着说,就是拍马屁。我认为,话不能这样说,问题不在于是顺着说还是逆着说,关键是对于马列主义认真学习了没有。凡是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私心太重的思想和言行,就是有害的,不管叫个什么名词,这种思想和行为都不可取。相反,只要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把心放在国家和民族利益上,其思想和行为必然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就是可取的。帽子乱扣棍子打没用。
发展就是深入实际,研究新问题,坚持正确,改正错误。简单说就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
人是怎样认识外部世界的
对外部世界的所有认识都是经过意识加工而成的。在认识的过程中,外部事物本身并没有进入人的大脑,它只是刺激了人的感觉器官而已。从感觉器官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到大脑产生感觉,形成最终的认识,这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电化学变化。
可以这样说,外部事物的本来样子与我们的认识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这有一点类似于食品加工。
如果说认识是一盘香喷喷的红烧肉,那么外部世界就可能是一头猪或者一些油盐酱醋;如果说我们的认识是那热气腾腾的馒头,那么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只是一粒粒的小麦。无论如何,红烧肉都不是对猪的真实再现,馒头也不是小麦的本来样子。
扩展资料:
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漫长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方式曾经历过几次重大的转折。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要重点谈一谈人类早期文明中认识世界的方式。
认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反映与被反映或者映象与原型的关系。更不像马列哲学所说的那样,认识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
红烧肉不是猪的映像,小麦也不能说是馒头的原型。红烧肉没有力图再现猪的状态,馒头也没有表现出小麦的属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认识世界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什么开始的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感知开始的。人的认知能力与人的认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认知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一种产物。一般说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联想、思考)等都是认识活动。认识过程是主观客观化的过程,即主观反映客观,使客观表现在主观中。
感知即意识对内外界信息的觉察、感觉、注意、知觉的一系列过程。感知可分为感觉过程和知觉过程。
感觉过程中被感觉的信息包括有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心理活动,也包含外部环境的存在以及存在关系信息。感觉不仅接受信息,也受到心理作用影响。知觉过程中对感觉信息进行有组织的处理,对事物存在形式进行理解认识。
为什么我们能够感知到呢?因为,我们身体上的每一个器官(包括感觉、生殖与内脏的器官)都是外在世界信号的“接收器”,只要是它范围内的信号,经过某种的刺激,器官就能将其接收,并转换成为感觉信号,再经由自身的神经网路传输到我们心念思维的中心——“头脑”中进行情感格式化的处理,之后,就带来了我们的感知。
我们所感知的东西,都是在自己心念作用下完成的。人之心念对刺激信号的解读与破译,并在内心产生各种的感觉。这一感觉的变化,也就是人之心念对外在事物的一种主观反映。当然,其它生物也会有类似的感知过程,只是人类还不曾了解与破译。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什么的过程?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人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是什么?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第三层次,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人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
通过感知,感知世界上的客观的物质的存在;感知精神上的,也就是意识上的情感和认识。首先是感知而得到的主观认识,是感性的,然后通过理性思考进一步认识世界。其中伴随着对世界认识广度深度的增加,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通过现象总结出一定的规律,进而认识到本质;再运用了解到的知识来认识世界。有一个归纳演绎的过程。
人类认知世界的方法?
人类如何认知这个世界?这既是个哲学问题,也是个科学问题。认知是一个通过学习、感觉、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包括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或信息处理。
现在,人类对周遭世界有很多的了解,积累了很多的知识。我们知道岩石、湖水;知道小鸟、大树;知道父母、朋友,以及数不清的人物、动植物。我们的知识基本上是很正确的:可以更好地预知湖水、小鸟、朋友的活动或状态。刚出生时我们什么都不懂,可后来还是渐渐认识了周围的这一切。
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么多呢?毕竟,直接从世界得到的信息不过是打在我们视网膜上的一个个无穷小的光子和我们耳膜振动的无规则的气流(即视觉与听觉)。从那一点有限的而且不相关的信息,怎么可能得到系统性的知识呢?
心理学家说,人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探求欲,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到了3~4岁,他们已经大概了解了世界是怎么回事。一个孩子,不会读写,话也说不清,却很快学到许多东西。人类的学习能力不应仅归功于教育、训练或其他专门机构,它似乎还是人类本性的基本组成部分。认知科学还显示,知识是如何印入我们大脑并如何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认知,怎样带给我们外部世界的真实图景?答案就是学习的科学。
科学家在认知科学的领域提出了解释模型:人类的视觉。这种获取进入眼睛的光线模式,把信息转变成在空间存在或运动的物体的精确表达。进入眼睛的光线通过大脑的“加工”与空间事物发生联系,我们就不自觉地假定进入视网膜的光是三维世界在二维视网膜上的图像投影。我们从不会认为自己生活在平直的世界。事实上,婴幼儿似乎生出来就相信这一点,他们在看到有东西向自身靠近时,总会向后退缩。
因果结构也是我们认知世界的经历与学问之间的判据和纽带,一个事件会引发其他事件。从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知道,湖面起波浪的原因是风的作用,先有风再有浪,两个事件是有因果关系相联系的,正如我们假定的二维视网膜图像与三维物体相联系。大多数因果结构要复杂得多,数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因果的逻辑,由真实的前提导出正确的结论。
现在,借助于计算机,科学家能够将那些数学假定转换为可能事件的因果模式的约束。例如,在NASA工作的科学家已经设计出一种程序让机器人根据光谱仪的数据来认识火星岩石的组成,而不需要向地球上的专家请教。机器人还可以通过岩石反射的光线来确定火星是否存在过水,因为水在岩石上留下碳的痕迹,会改变岩石的反射光谱。
因此,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依赖于思维和大脑的学习,机器人也一样。不管是儿童还是科学家,所有的学习者都对因果性与可能事件之间的关系做出相同的数学假定。即使只有两岁的儿童,也在运用同样的因果逻辑,根据因果关系学习和认知世界。
“学习”是认知这个世界的必然途径,这也许说明杰出的科学家与普通儿童一样参与了相同的事业——学习。认知世界,获取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赢得什么显贵地位。从根本意义上说,求知是人类进化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权利。
我们是如何感知这个世界的?
我们通过感觉和知觉来认识这个世界,统称感知世界。
1.我们先谈谈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世界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对世界初级的感性的认识。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5种(随着心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发展,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直觉是真实存在的,直觉也可以被认为是外部感觉)。常见的五种我就不解释了。关于直觉,有的心理学家和物理学家认为人是由量子组成的,量子之间可以产生扰动,人的身体就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感受器。血缘关系越近,存在相互关系的量子可能就越多。那么直觉感受,可能就越灵敏。有些双胞胎相隔几千里之外,都能够感觉到对方的身体状况和情绪变化。当直系亲属在很远的地方过世,有些人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就像心灵感应一样。当然对于直觉的解释,缺乏足够的实证证据,国内和国外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即使是在欧美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反科学的唯心主义。我只是简单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内部感觉可以分为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运动觉是反映四肢位置、运动及肌肉收缩程度。平衡觉是反映身体的平衡状态和头部的位置。机体觉是反映有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的状态(胸闷、胃疼之类)。
2.我们再谈谈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应,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知觉来源于感觉,但已经不同于感觉。知觉是经过人脑加工过的感觉,知觉是大脑加工过的各种感觉器官所感受到信息综合的反映,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意义,是对感觉属性的概括,包含着思维的过程。在这一思维过程中人类会受到个体主观经验(心理学上称之为图式)的影响,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一个古代的铜鼎,在历史学家眼里可能是一个文物,在艺术学家眼里可能是一件美妙的艺术品,在收破烂的人眼里可能就是废铜,而对于一个养猪的人而言可能会把它当作是给猪喂食的食槽……谁对谁错?都有道理。我觉得铜鼎当成健身器械也是可以的,可以练举重,可以练鞍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