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费结构面临转变,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2、科技创新遭遇浅滩,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

3、劳动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您好,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未来一段时期人口快速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经济增长产生冲击性的影响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一个国家的产出增长来源于两个部分,劳动力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人均产出水平(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后者又来源于资本产出比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如果人口老龄化对上述任何一个因素产生影响,都将会对总体的经济增长绩效产生影响,这是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一般路径。大量的实证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力市场规模萎缩,使经济增长放缓;对资本产出比的负面影响虽然不甚明显,但显著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从而降低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

而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推进时,则有可能进一步对经济增长产生冲击性的负面影响,使经济增长速度产生较大程度的下滑。如前所述,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加速发展。基于世界上122个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经济体25年的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速度达到一定阈值后,对经济增长产生更为明显的负面影响。考虑到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居于世界前列,根据相应的估计参数和人口预测数据推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由于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将使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都阳、封永刚,2021)。

快速的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对经济增长不利的约束条件,也将使我国和主要经济体的竞争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如图3所示,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在2035年前后我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超过美国,成为中美之间竞争条件的一个重要转折。我国相对于欧盟的人口抚养比优势,也将由目前的15个百分点左右缩小至12个百分点左右,与印度的人口抚养比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成为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二)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结构性变化

人口快速老龄化使人口结构产生快速变化,通过储蓄和消费行为的加总还可能引起一些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结构性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储蓄率在世界各国中具有风格化的特征,而居民储蓄在国民储蓄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是高储蓄率的主要来源。高储蓄率是支撑高投资率的重要基础,即便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保持一定的投资水平仍将是确保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前提。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影响储蓄率的因素非常复杂,但由于各个国家情况的差异,同样的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往往有很大差别。然而,人口老龄化是各个因素中对储蓄率影响最为明确的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提升,储蓄率将下降。这种负向关系也为基于我国数据的实证研究所支持。储蓄率的下降将会引起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指标,如储蓄、投资、国际收支平衡等出现结构性变化,增加了发展的不确定性(蔡_、都阳,2020)。

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拉大作用越来越明显,而人口老龄化对消费行为也会产生影响,突出体现为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都阳、王美艳,2020)。如图4所示,随着老龄化水平上升,与工作相关的消费(衣着消费、交通通信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明显下降,而医疗消费支出则明显上升。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看,与工作相关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即便人口老龄化没有影响消费水平,消费模式的转换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注:与工作相关消费包括衣着消费、交通通信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和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计算得到。

在家庭消费的各个类别中,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旅游、住房、生活用品及服务等消费支出都具有很强的私人属性,但医疗消费与公共支出有着更紧密的关联。目前,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已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人群,这意味着伴随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的增长将会给医疗保险基金带来持续压力。鉴于基本医疗保险的社会属性和公共属性,公共财政不可避免地对医疗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承担相应的义务。

(三)社会负担的急速增加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赡养老年人口的社会负担将急速增长。首先,养老金支出将大幅增加。在支付水平等其他制度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考虑人口老龄化的额外影响,到2030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总支出占GDP的比重将超过8.5%;到2050年,该比重将达到13.5%。其次,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界定的话,老年抚养比每增长1个百分点,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提高0.133个百分点;相应地,政府卫生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会提高0.077个百分点。如果在未来10年仍然保持这一参数关系,那么,到2030年,由于老年抚养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将导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此外,深度老龄化还将带来照料、看护成本的快速提高。根据预测,即便保持现行的服务水平,以当前价格计算长期照料的资金需求规模将由2020年的1540亿元上升至2050年的18133亿元,增长10.77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有很多影响,加重社会负担,影响经济发展,导致出生人口下降,社会缺乏活力,劳动力不足。

1、人口老龄化会造成社会负担重

人口老龄化会给社会造成很多影响,会给社会加重负担,会增加社会的养老负担。这批独生子女2个人要养4位老人,负担会非常重,人口老龄化会加重社会的负担,尤其是加重养老负担。我国的养老金存在很大的缺口,现在缴纳的养老保险不足以支持老人们的开支,日益增加的老人就会加重社会的养老负担。

2、人口老龄化会影响经济发展,缺乏劳动力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人口老龄化会影响经济发展,很多国家都面对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缺乏劳动力,年轻人越来越少,缺乏年轻的劳动力,这是非常显著的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在逐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变老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老有所养,所以我们要好好的规划晚年的生活。

3、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出生人口的数量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轻人不想生孩子,年轻人觉得生活工作压力特别大,有人不想结婚,有人不想生育,就造成了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口出生率严重下降。国家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希望提高年轻人的生育率,增加出生人口的数量,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件事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共同来努力,老人和年轻人应该携手共进,双方要团结友爱,这样才能对社会有益。

4、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缺乏活力

如果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就会导致社会缺乏活力,经济发展就会延缓,会影响诸多方面。要改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要鼓励生育,就要延迟退休。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什么?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的影响有劳动力减少、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加大、看病就医问题、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 、家庭养老功能减弱等。

1、劳动力减少

中国老龄化严重未来十年20-24岁年轻劳动力规模将减少30%,出生率下滑中国老龄化严重,中国老龄化严重是目前我们正在面临的问题,中国老龄化严重,出生率下降带来严重危害,未来十年年轻劳动力减少。

2、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加大

人口高龄化的加剧,有可能使未来老年人口中患病、失能和失智老人的占比大幅上升,既会加重企业和政府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的经济负担,也会增加老人在医疗和照料方面的支出,从而要求增加更多的个人基本养老金及各种补充养老金收入。

3、看病就医问题

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卫生部曾经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

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尤为突出。

4、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

国家在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上,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截至2014年底,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 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面临着养老、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诸多社会问题,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照顾。

5、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但是现在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减弱,主要表现在家庭照料上,受时间、精力、金钱所限,照顾父母令相当一部分人群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