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可以取适量的糯米。比如十克或者二十克;

2、然后再倒入一定量的水,100毫升或者200毫升,放置一定的时间,一小时或2小时;

3、然后用另外一种米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4、放置一段时间对比,观察水减少多少,即可判定吸水性。

一斤糯米浸泡能吸多少水

一斤糯米浸泡大约能吸300克水。

泡糯米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来分享一款最快速泡糯米的方法。

1、准备好一个带盖子的碗和一碗60度的热水。

2、准备好需要用的糯米,吃多少就泡多少,不要浪费了;再把糯米洗干净。

3、然后把洗好的糯米里面的水倒干净。

4、把一碗60度的热水倒进糯米里泡着,用筷子搅拌均匀。

5、然后盖上盖子焖10分钟。

6、十分钟后,再看看糯米已经泡软,用手指甲轻轻一按就成2半了,这样糯米就泡好了。

特别提示

不要用开水,开水泡糯米容易使糯米粘连。

糯米的涨性怎么测

糯米泡水后能涨到一点五倍。

用一斤糯米做比较,一斤糯米涨发一斤半。糯米它是干的,它的吸水能力也很一长的,一斤糯米泡发好以后,大概有一斤半一斤半也就是一斤五两。

糯米又叫江米,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去壳种仁。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香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逢年过节,很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习俗。正有十五的元宵也是用糯米粉制成。糯米的成熟时节,一般是在每年的六月份到七月份,和稻米的收割时间是一样的,适量的吃一些糯米可以有效的吸收其中的多种矿物质。

什么是籼米、粳米、糯米的区别?

人们根据米煮熟以后的黏性,把米分为黏的和不黏的两类,把黏的称为粳米,不黏的称为籼米。后来又把一种最黏的米叫做糯米。现在已经弄清楚这种黏性差别的来源——主要是三种米的淀粉状况不同而造成的。

糙米是稻谷的胚乳部分,并带着一个小小的胚。加工后的白米只留下胚乳部分,胚乳细胞里面有淀粉;淀粉是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的。这种淀粉的成分有两种:一种叫直链淀粉,大约由500个葡萄糖分子组成,连接起来排列成直线状;一种叫支链淀粉,大约由1000个以上的葡萄糖分子组成,排列成分枝状。米里的支链淀粉成分高的,煮熟后黏性大。相反,米的直链淀粉成分高的,煮熟后黏性小。拿糯米来说,就有80%以上或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成分极少,只占1%左右。籼米只有直链淀粉。粳米的直链淀粉成分比籼米要少。

由于三种米的淀粉性质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也不同。最明显的区别是对碘的染色反应,直链淀粉能够和碘复合,而支链淀粉则不同碘复合。最简单的测试方法是把米粒切断,在断面上沾少许“碘一碘化钾”溶液,看它的显色反应:糯米显出棕红色,而籼米或粳米显出紫蓝色。如果用米粉的浸出液来试也一样。

米的透明度也不一样,籼米和粳米是半透明的,而糯米不透光,看上去呈乳白色,像蜡一样。有一种糯米叫“阴糯”,也像粳米或籼米,半透明,但一经烘干就变成乳白色不透明。因此,国外把不透明的糯米称为“蜡质”米,把半透明的籼米和粳米称为“非蜡质”米。

从米粒的形状看,籼米和粳米有区别,而籼米、粳米同糯米没有多大区别。籼米是狭长的,一般是扁平的;粳米则短阔些,浑圆些;而糯米的形状,有的像籼米,有的像粳米。

以上三种米除了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成分不同以外,糯米比籼米和粳米含有较多的糊精、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糯米煮后很黏,在食用上有独特的用处,如做团子、饼、粽子、粢饭,煮甜粥,酿酒等。籼米就不适宜做这些食品。

籼米、粳米和糯米的吸水性和淀粉糊化的温度和时间也不一样,籼米的吸水性最大,粳米次之,糯米最小。因此,煮饭的时候,籼米加水要多些,粳米要少些,糯米更少。煮饭的涨性也是籼米最大,粳米小,糯米最小。

淀粉加热糊化时,籼米需要的温度最高,粳米次之,糯米最低;所需的时间是籼米最长,粳米次之,糯米最短,所以煮粥时,糯米最快,籼米最慢。

糯米要泡多久

糯米要泡2~4个小时为最佳。如果是酿酒用的糯米就需要浸泡12个小时左右。

糯米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粘性大,分为籼糯米和粳糯米两种:籼糯米由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粳糯米由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米粒一般呈椭圆形。

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糯米又叫江米,形细,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口感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如年糕、元宵、粽子等。糯米米质呈蜡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状。吸水性和膨胀性小,后粘性大,口感滑腻,较难消化吸收。

长糯米即是籼糯,米粒细长,颜色呈粉白、不透明状,黏性强。另有一种圆糯米,属粳糯,形状圆短,白色不透明,口感甜腻,黏度稍逊于长糯米。适合做粽子、酒酿、汤圆、米饭等等。长糯米生长在南方,因为气候原因,每年可以收获两季或三季。圆糯米生长在北方,气候较冷,所以只能收单季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