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是分子里由烃基跟醛基相连的化合物,醛类的通式是RCHO。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O。乙醛分子式为C2H4O,结构简式为CH3CHO,官能团是醛基。在有机反应中,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乙醛催化加氢生成乙醇,发生在碳基C=O断开形成C-O单键,乙醛被还原;去氢或加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成乙酸,在醛基C-H处断开,形成C-OH,乙醛被氧化。

醛类分子的结构特点是含有醛基。醛类催化加氢还原成醇,易为强氧化剂甚至弱氧化剂所氧化,醛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

醛氧化成酸原理

醛类分子的结构特点是含有醛基。醛类催化加氢还原成醇,易为强氧化剂甚至弱氧化剂所氧化醇氧化为醛,在不受控制的氧化剂条件下继续氧化为酸。

醛、酮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均能还原成醇,但醇分子中的羟基在碳链上位置不同。酮分子中不含醛基,不能被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₂氧化,因此,可用此来鉴别醛和酮。

扩展资料

醛的另外一个重要合成方法是通过醇氧化。工业中,甲醛的大量合成即通过氧化甲醇获得。而过程中氧气被选为氧化剂,因为氧气属“绿色”试剂且廉价易得。

氧化反应可通过醇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共热制备,而过量的重铬酸能氧化醛到羧酸形态。因此,形成醛之后就必须立即减压蒸馏出反应体系,或使用更温和的试剂,如:吡啶重铬酸盐(PCC)制备醛,从而不用担心其过分氧化为酸。

此外氧化伯醇制备醛还可使用更为温和的条件,如:IBX、Dess-Martin过氧碘试剂、Swern氧化、TEMPO、或Oppenauer氧化。

在工业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Wacker法, 其操作让乙烯在铜和钯催化剂下氧化成乙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醛

醇氧化成醛,醛氧化成酸的方程举例

2CH3CH2OH+O2→2CH3CHO+2H2O

这是最简单的方程

机理就是在催化剂作用下脱去一分子H2,再与O结合。

醇氧化成醛 可用的氧化剂

铬的氧化物 CrO3/吡啶(Sarett试剂),CrO3-2吡啶/CH2Cl2(Collins试剂),CrO3-Py-HCl/CH2Cl2(PCC),H2Cr2O7-2Py(PDC)

碳酸银Ag2CO3

有机氧化剂

Moffatt氧化 DMSO在二环己基二亚胺(DCC)和酸催化下与醇反应

Swern氧化 用草酰氯及DMSO作氧化剂

Oppenauer氧化 以酮类为氧化剂,三异丙基氧化铝为催化剂

这些方程不要求配平,反应机理看有机化学吧。

醛氧化成酸

用氧化银Ag2O作氧化剂

或是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醛的氧化反应过程是怎样的?

RCHO+Ag(NH3)2+→RCOONH4+Ag(这叫银镜反应)就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醛被氧化成酸,银离子被还原成银单质。

RCHO+Cu2+OH-→RCOO-

+

Cu2O

原理同上。

请解析一下醛的氧化机理

楼上的,醛氧化后是酸而不是醇。

醛的活性较高,酮的活性相对较低,在氧化中,差异明显。由于醛羰基上有一个氢原子,对氧化剂比较敏感,即使某些弱氧化剂也能够氧化醛。

1、强氧化剂氧化

一般是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生成相应的羧酸,

以高锰酸钾为例说明:

高锰酸根上的氧负电荷进攻醛羰基中显正电性的羰基碳,然后,碳氧双建中的一对电子转移到氧上,此时这带一对负电荷氧进攻体系中的水分子,随后,羰基上的碳氢键转移,同时高锰酸根失去一个氧后以Mno3负离子的形式离去,得到一分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