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辖16个市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暖夏凉。1月份最冷,通常7月份最热。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的经济、交

全国纳税省份排行

排名前面的8个省份分别为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福建省。
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广东,上缴中央税收9295.79亿,中央转移支付1987.49亿,净上缴中央税收高达7308.3亿。



排在第二位的是上海,上缴中央税收6534.17亿,中央转移支付1051.06亿,净上缴中央税收为5483.11亿。排在第三位的是江苏,上缴中央税收6650.46亿,中央转移支付2045.66亿,净上缴中央税收为4640.8亿。排在第四位的是浙江,上缴中央税收5492.39亿,中央转移支付1095.5亿,净上缴中央税收为4396.88亿。



排在第五位的是北京,上缴中央税收4962.03亿,中央转移支付1361.39亿,净上缴中央税收为3600.64亿。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天津排在了第六位,却出现了明显的断层,上缴中央税收1689.42亿,中央转移支付655.5亿,净上缴中央税收为1033.92亿。山东作为第三经济大省,上缴中央税收3980.46亿,位列全国第六,但中央转移支付同样较高,达到了3116.79亿,净上缴中央税收为863.67亿,排在全国第七位。排在第八位的是福建,上缴中央税收2049.72亿,中央转移支付1520.5亿,净上缴中央税收为529.22亿。

全国纳税排名省

2020年1-6月个税收入7强情况
1-6月,个税收入7强出炉,广东954.85亿元,排全国第一名,比去年同期增加79.64亿元,同比增长9.1%;说明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水平高,是全国高端人群最多省份;其中,珠海、深圳、东莞、肇庆表现较好,拉动全省个税增长,而中山、广州、佛山、惠州、江门表现一般,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至于非珠12市,整体上还可以,达到全省平均左右。
上海、北京列第二至列第三,分别848.67亿元、787.75亿元;其中,北京表现较好,个税同比增长10%,主要是个税汇算清缴补税影响,与上海差距缩小,说明北京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高及运行质量高的城市。
另外,浙江、江苏分别638.05亿元、496.35亿元;其中浙江表现较差,同比下降0.9%,是个税7强中唯一一个负增长省份,与广东差距在扩大,加上浙江个税下半年收入少,预计年底浙江与广东差距扩大800亿元以上。浙江个税下降主要是减税红利的释放以及去年同期股权转让所得一次性入库抬高基数。
剩下福建279.95亿元,山东205亿元;其中福建表现较好,人均个税超过江苏,排第6,仅次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天津,是我国高端人群最多省份之一。
江苏个税收入排第5
江苏是我国第二经济大省,是目前唯一一个能与对比的省份,尤其是gdp已超广东90%以上,但个税与广东相差巨大,2019年不及广东55%,说明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做得不够好,缺少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以及东莞、珠海、中山、惠州高质量城市。
2020年1-6月,江苏个税收入496.35亿元,在个税7强中排第5,与gdp排名完全不相称;说明江苏高端人群不够多,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需进一步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水平,回归其应有位置。
福建个税收入排第6
2020年1-7月福建个税收入279.95亿元,在个税7强中排第6,仅次于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同比增长11.5%,增幅在个税7强中排第1;说明福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发现水平较高,是我国高端收入人群最多省份之一,经济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福建个税收入主要是依靠厦门,而福州、泉州等城市增幅均低于全省平均;厦门1-6月个税增长23%,个税收入排全国第7,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苏州,超过天津、南京、重庆、武汉、宁波、东莞等城市。
福建在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道路方向是非常明确和清晰,拥有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必将是佼佼者,成为各省学习榜样

全国纳税排名第一的城市是哪

依次排名如下:1.上海 2.广东 3. 北京 4.江苏 5.浙江 6.山东 7. 天津 8.福建 9.辽宁 10.黑龙江 11. 云南 12.海南 13.河北 14.山西 15. 湖北 16. 宁夏 17.重庆 18. 青海 19. 河南 20. 广西 21. 陕西 22.贵州 23. 湖南 24. 吉林 25. 新疆 26.安徽 27. 江西 28. 甘肃 29. 西藏 30. 内蒙古 31.四川

全国纳税最多的城市是哪个?

八大城市北京申报者最多
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今天零时结束 全国申报者已突破百万人
本报讯 (记者郭紫纯李瀛实习生徐烨)今天零时是年所得
12万元以上人群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纳税的截止时间。记者通过对北京、广州等8个城市申报人数的调查发现,北京以25.47万人名列第一。
这次调查的8个城市为北京、广州、南京、武汉、长沙、厦门、成都、沈阳。截止到今日零时,北京申报者已达25.47万人,超过5万人的还有广州市。厦门、成都、沈阳排名后三位,都没有超过2万人。
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地税局获悉,截止到今日零时,本市年收入12万元以上个税申报者已达25.47万人,超过了此前地税方面预估的25万人。
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3月29日,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受理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人数达137.5万人。
据悉,在申报期结束后,地税部门将开始对应申报而未申报的高收入个人进行约谈,要求限期改正,核实情况后予以处罚。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申报或报送纳税资料的纳税人,情节严重者最高可处罚1万元。
各地个税申报情况城市 人数
北京 25.47万
广州 超9万
南京 4.2万
武汉 超2万
长沙 约2万
厦门 1.6875万
成都 1.6743万
沈阳 1.1219万

2020年度全国财政收入前10强城市,北上差距拉大,深圳稳定

2020年各项指标陆续出炉中,各地地方财政收入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各地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因为各项产业的产出效益、规模都会最终体现在财税数据上,“税收决定经济、经济决定税收”。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含分成自留的三大税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以及城建税等各种小税种。但不包含关税、印花税、消费税等中央级税收。像烟厂、石化、酒业等主产的消费税是100%上缴国家财政,地方不能自留。

更不包括卖地收入等,因为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总有些人说地方财政收入高是因为卖地收入多。这里的地方财政收入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卖地收入属于 社会 性基金收入,是两个门类。

民间有各类全国前十城市的排名,在我看来经济排名的话,用财政和资金总量来看是最有说服力的,和各地经济规模直接相关。我国2020年地方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十强城市分别有四大直辖市,广深两个次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南京成都三个大省会,再加上一个地级市之王苏州市。这10个城市应该是可以代表我国现阶段经济最为发达的前十城市。

武汉市在往年也是略低于南京的(2019年南京和武汉分别为1580亿和1564亿元),今年更是大幅负增长,所以只能排名12位左右(第11位是宁波市)。武汉的金融本外币存款余额也是排名11位,进不了全国前十。所以也可以看出武汉的实际经济规模真的在全国难排到前10的。

前十城市中,四大直辖市还没有缓过气来,都还是继续负增长,疫情影响较大。相对而言上海复苏更快一些,-1.7%的增速在直辖市中算是最快的。所以上海2020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也更加拉大了和北京的差距,因为北京增速只有-5.8%,恢复比较缓慢。所以上海对北京的绝对值优势有所扩大,从去年同期高于1348亿元扩大到1565亿元。

而重庆地方财政收入虽然增速是-2%,但其实靠非税支撑,税收比例只有68.4%,是前十城市中税收比例最低的。

天津是滑坡式下跌,跌幅比前十一月还扩大了5个百分点左右。疫情导致石油价格大跌,天津又是产油区,所以必定受到冲击较大。但天津实力尚存的,虽然地方财政收入总额低于重庆,但税收比例还是良好,有78%,看其中税收的话还是要高于重庆的。

前十城市中有两个城市是比较特殊的,广州和成都是三级财政,也就是说需要提前上划部分税收给省级,而其他城市是在预算执行时后上解,结果一样,但预算收入的数据有出入。

广州市算上提前上划省级的税收,其地方财政收入与其中税收是要高于苏州的,而成都也要高于南京。比如2019年全年广州换算到二级财政的话,一般预算收入内税收是2169亿元、苏州1991亿元;而成都是1439亿元、南京1374亿元。

而且全口径的话广州和成都两市的税收比例也都是要高于80%,合格水准!

杭州继续保持前十城市中的增速第一,而且杭州的财政质量超级优秀,2020年全年的税收比例竟然高达94.5%!税收充沛,无需用各类杂费征收来填补财政,能免则免,这有助于提高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各种费用征收尽量减少。

另外像苏州南京的税收比例也都是在85%以上,都算是我国顶尖的财政质量水平,对经济发展起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具体排名数据请看下表:

欢迎关注,精彩数据每日放送!

2020全国百强城市排名榜单

5月21日,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全面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华顿经济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榜单显示,2020年,中国百强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81万亿元,占全国GDP(101.60万亿元)的70.68%,百强城市显然是中国经济的主战场。


其中,北京、上海高居前两位,综合分值分别为94.72和90.31。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成都、武汉和无锡依次位居第三至第十位。此外,今年滨州、宜宾和宁德三市新晋百强城市,焦作、大庆和湛江三市退出百强城市。

据介绍,“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十强位次竞争激烈,无锡、绍兴、镇江三市未来可期。十强位次变动明显,深圳超过广州,居第三位;南京超过苏州,跃居第六位。无锡首次跻身全国十强,硬经济实力高居全国第八位,人均量指标更是名列全国前茅,随着无锡太湖湾科创带等重大工程的深入推进,无锡的软经济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有望继续前进。绍兴成功进入全国30强,位列第29位。近年来绍兴大力实施“补短板”工程,软经济实力取得大幅提升。本年度镇江排名实现历史性突破,位列第48位,相较2019年的低谷(57位)大幅进步9位,“跑起来”的势头明显。此外,兰州、珠海、贵阳、淮安、龙岩等城市的位次均大幅度上升。


二是苏闽成绩耀眼,广东两极分化。在省际格局中,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和福建上榜城市数量位居前列。江苏13个城市全部上榜,其中南京、苏州、无锡三城进入百强城市前十强,上榜率和综合实力稳居各省首位。福建近年来上榜城市数量持续增加,上榜率(88.89%)已居各省份第二位。广东上榜城市数量持续减少,已由最高点的11个下降至8个,上榜率仅为38.10%,且尚有13个城市未上榜,全省各城市分化严重。

三是长江经济带占据半壁江山,云贵川进步明显。在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共有44个城市上榜,占据百强榜半壁江山。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进步明显,所有六个上榜城市位次均有上升。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增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等以流域为主线的国家战略的实施也将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四是软经济指标滞后阻碍城市全面发展。部分城市软经济指标相较于硬经济指标明显滞后,影响了城市的全面均衡发展。其中,以榆林(软经济指标落后63位)、珠海(软经济指标落后54位)、鄂尔多斯(软经济指标落后48位)、泰州(软经济指标落后40位)、常州(软经济指标落后35位)和惠州(软经济指标落后34位)六个城市尤为突出。这些失衡城市要重点关注以科教、文化、卫生为主体的第四产业发展,以第四产业的全面发展带动软经济指标提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步。

据悉,华顿经济研究院自2015年以来连续七年组织编制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榜单以GDP总量排名前110位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年度入围城市,按照其硬经济指标(权重0.618)和软经济指标(权重0.382)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取前100位作为年度上榜百强城市。硬经济指标由GDP、储蓄和财政组成,软经济指标由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组成。各单项指标分值由其总量分值(权重0.5)和人均量分值(权重0.5)综合而成。


来源:我苏网

编辑:李艳茹

校对:左茜

审核:薛腾霄

终审:刘波


","force_purephv":"0","gnid":"9c0d6a134cb18e70d","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2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894a735e3c3f9ec.jpg","width":"550"},{"desc":"","height":"33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c73a9077f682d1b.jpg","width":"550"},{"desc":"","height":"217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e439047f2303779.jpg","width":"550"},{"desc":"","height":"55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6cdca67882c5c23.jpg","width":"830"},{"desc":"","height":"86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e0181264a6fdf5d.jpg","width":"1400"},{"desc":"","height":"10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4f9e88783c8229e.jpg","width":"1600"}]}],"original":0,"pat":"art_src_6,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40424465745,"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b05f5e3f459e1efd2f0d6184903095e9","redirect":0,"rptid":"371b98f58101ea35","src":"娱乐圈宝典","tag":[],"title":"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江苏13城全员榜上有名2020中国百强县名单,是如何推选出来的? - : “百强县”是一种莫大的荣誉.“郡县”,在中国就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从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期,就推行了郡县制度,凡是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也是郡县治理的井井有条的一个时期.而在当下,郡县依然是能够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中国十大城市是哪些?: 综合实力: 香港 38 台北 36 上海 38 北京 63 高雄 23 南京 22 广州 26 天津 14 重庆 26 武汉 11 成都 11 沈阳 8 深圳 9 苏州 9 杭州 5 全国十大城市综合排名: 1 北京 2 上海 2香港 4 台北 5 广州 5 重庆 7 高雄 8 南京 9 天津 10 武汉 成都
深圳现在全国的城市中排名第几?: 你问的是那一方面的排名 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排名中,深圳位居第三.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万元 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上海北京深圳列前3
中国经济百强县排名是哪些? : 江苏江阴市R1T2005相对稳定A级2江苏昆山市R2T2005相对稳定A级3江苏张家港市... 级18浙江乐清市R18T2005相对稳定A级19广东增城市R19T2005相对稳定A级
请估测以下密云明年全国市县百强排名今年55,北京排第3,与怀柔? : 40,密云城有40-50平方公里,比承德、赤峰都大,中心全是高层建筑,年税收20多亿.你去看看就知道了.至于县,不是标志,密云是全国百强区县市中第51,很多区都无法比
中国百强城市: 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1 上 海 2 北 京 3 深 圳 4 广 州 5 天 津 6 南 京 7 大 连 8 杭 州 9 沈 阳 10 哈尔滨 11 成 都 12 东 莞 13 济 南 14 佛 山 15 无 锡 16 长 沙 17 武 汉 18 宁 波 19 长 春 20 苏 州 21 青 岛 22 珠 海 23 大 庆 24 福 州 25 厦 门 26 石家庄 ...
中国百强城市: 1 上 海 2 北 京 3 深 圳 4 广 州 5 天 津 6 南 京 7 大 连 8 杭 州 9 沈 阳 10 哈尔滨 11 成 都 12 东 莞 13 济 南 14 佛 山 15 无 锡 16 长 沙 17 武 汉 18 宁 波 19 长 春 20 苏 州 21 青 岛 22 珠 海 23 大 庆 24 福 州 25 厦 门 26 石家庄 27 常 州 28 郑 州 29 ...
全国百强市排名: 2009全国百强市排名 1、上海市 13698亿元 增9.7% (沪) 2、北京市 10488亿元 增长9% (京) 3、广州市 8215亿元 增12.3% (广东1) 4、深圳市 7806亿元 增12.1% (广东2) 5、苏州市 6701亿元 增长13% (江苏1) 6、天津市 6354亿元 ...
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200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2009-07-30 10:28

2005年全国城市税收排名

没找到城市的,只有省一级别的
2005税收收入前十排名
2005年税收收入规模、增幅、增收额排序表(国、地税合计)
单位:亿元
序号 地区 国、地税收入合计 序号 地区 比上年增收额 序号 地区 比上年增长%

1 广 东 4203.08 1 北 京 614.17 1 内蒙古 45.7
2 上 海 3523.44 2 广 东 542.82 2 山 西 41.0
3 江 苏 2754.53 3 江 苏 436.09 3 北 京 31.8
4 北 京 2544.55 4 上 海 391.19 4 青 海 31.0
5 浙 江 2503.20 5 山 东 388.71 5 天 津 29.5
6 山 东 2040.75 6 浙 江 369.37 6 河 北 27.6
7 辽 宁 1271.40 7 天 津 235.77 7 湖 北 27.5
8 天 津 1035.98 8 河 北 209.47 8 陕 西 24.8
9 河 北 968.72 9 山 西 204.05 9 贵 州 24.3
10 福 建 875.98 10 辽 宁 192.14 10 新 疆 23.7

2005年国税局税收收入规模、增幅、增收额排序表
单位:亿元
序号 地区 收入额 序号 地区 比上年增收额 序号 地区 比上年增长%

1 广 东 2851.72 1 北 京 511.97 1 内蒙古 46.7
2 上 海 2437.65 2 广 东 346.04 2 北 京 39.9
3 江 苏 1921.39 3 江 苏 277.40 3 山 西 38.0
4 北 京 1795.67 4 山 东 264.14 4 青 海 31.7
5 浙 江 1662.84 5 浙 江 256.22 5 天 津 30.9
6 山 东 1430.92 6 天 津 197.96 6 湖 北 29.2
7 辽 宁 886.11 7 上 海 180.74 7 新 疆 27.0
8 天 津 837.73 8 河 北 140.02 8 河 北 26.2
9 河 北 673.80 9 山 西 138.29 9 陕 西 24.4
10 福 建 592.26 10 辽 宁 131.61 10 贵 州 23.4

2005年地税局税收收入规模、增幅、增收额排序表
单位:亿元
序号 地区 收入额 序号 地区 比上年增收额 序号 地区 比上年增长%

1 广 东 1351.36 1 上 海 210.45 1 山 西 49.0
2 上 海 1085.79 2 广 东 196.78 2 内蒙古 43.8
3 浙 江 840.35 3 江 苏 158.69 3 河 北 30.8
4 江 苏 833.14 4 山 东 124.57 4 青 海 29.5
5 北 京 748.87 5 浙 江 113.15 5 贵 州 26.2
6 山 东 609.83 6 北 京 102.20 6 山 东 25.7
7 辽 宁 385.29 7 河 北 69.45 7 四 川 25.5
8 河 北 294.92 8 山 西 65.75 8 陕 西 25.5
9 河 南 292.20 9 辽 宁 60.53 9 河 南 24.6
10 四 川 291.09 10 四 川 59.17 10 安 徽 24.2
2005年海关代征进口税收收入规模、增幅、增收额排序表
单位:亿元
序号 地区 收入额 序号 地区 比上年增收额 序号 地区 比上年增长%

1 广 东 942.76 1 浙 江 90.34 1 甘 肃 66.0
2 上 海 859.30 2 广 东 89.75 2 江 西 65.5
3 浙 江 485.39 3 上 海 79.77 3 湖 南 58.0
4 江 苏 426.44 4 天 津 75.82 4 云 南 50.7
5 天 津 338.37 5 山 东 54.50 5 河 南 43.9
6 山 东 329.20 6 江 苏 45.24 6 湖 北 39.8
7 辽 宁 189.82 7 内蒙古 17.39 7 内蒙古 39.6
8 北 京 180.95 8 辽 宁 14.18 8 河 北 37.3
9 福 建 141.47 9 福 建 14.04 9 山 西 35.8
10 内蒙古 61.36 10 北 京 13.64 10 天 津 28.9

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收入规模、增收额排序表
单位:亿元
序号 地区 收入额 序号 地区 比上年增收额

1 广 东 249.40 1 广 东 49.72
2 上 海 164.96 2 天 津 48.86
3 天 津 147.09 3 北 京 30.06
4 北 京 132.84 4 江 苏 20.43
5 江 苏 102.77 5 浙 江 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