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作品有:

1、《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

2、《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

3、《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

4、《蝶恋花·永日环堤乘彩舫》。

5、《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6、《蝶恋花·水浸秋天风皱》。

7、《蝶恋花·梨叶初红婵韵歇》。

8、《蝶恋花·独倚危楼风细》。

9、《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

10、《蝶恋花·小院深深门掩亚》。

欧阳修有哪些著名作品?

欧阳修著作有《卖油翁》,《醉翁亭记》,《生查子-元夕》,《画眉鸟》,《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踏莎行》等。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人。他一生共写了500余篇散文。有政论文,史论文,抒情文等。

欧阳修代表作

欧阳修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卖油翁》、《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文学成就

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

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欧阳修作品

欧阳修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

1、在文章方面:最有名的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等。

2、在词作方面:最有名的有《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

3、在诗作方面:

最有名的有《戏答元珍》、《题滁州醉翁亭》、《忆滁州幽谷》、《画眉鸟》等。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秸秆)画地,教他写字。多诵古人篇章、诗文,“下笔出人意表”。

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被降知夷陵县。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

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庆历五年,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上书为他们分辩,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

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欧阳修的著作都有哪些?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他曾参与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编《集古录》,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仅列举代表作品如下:

1、文章:《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

2、词作:《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诗作:《戏答元珍》、《题滁州醉翁亭》、《忆滁州幽谷》、《画眉鸟》。

扩展资料: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

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

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

此外,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柳开等人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

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柳古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柳古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

同时,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雄文博学,笔力有馀”也颇为赞赏。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