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欧阳修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欧阳修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也就是母亲的教诲,自身的勤勉好学和天资聪明,生性刚直、见义勇为、临危不惧都是构成欧阳修最终成为人品超群文学家的重要因素。

欧阳修为什么最终能成为人品超群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至而不顾。放逐流离,志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也就是 母亲的教诲,自身的勤勉好学和天资聪明,生性刚直、见义勇为、临危不惧都是构成欧阳修最终成为人品超群文学家的重要因素。

画地学书,说说欧阳修为什么最终能成为人品超群的文学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嶷然有声 (2)画地学书

(3)及冠 (4)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亲诲之学(他,指欧阳修) B.至以荻画地学书 (用)

C.四岁而孤(而且) D.见义勇为(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4.结合选文,说说欧阳修为什么最终能成为人品超群的文学家.(2分)

参考答案:

1.(1)声誉(2)写字(3)等到,到了(4)第二次

点拨:注意一词多义,如“声”“书”.

2.C 点拨:应为“就”.

3.(欧阳修)幼年时天资聪明、悟性过人,读过的书马上就能背诵.

点拨:注意“敏”“悟”等词语的准确翻译.

4.母亲的教诲,自身的勤勉好学和天资聪明.

点拨:从选文第1段可以看出.

画地学书中欧阳修的为人有何特点

母亲的教诲,自身的勤勉好学和天资聪明,生性刚直、见义勇为、临危不惧都是构成欧阳修最终成为人品超群文学家的重要因素.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郑氏下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荻杆在地上练习写字。欧阳修幼年时天资聪颖,悟性超过常人,读过的书当即就能背诵。等到成年时,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在那以后,就以文章闻名天下了。

欧阳修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生性刚直,见义勇为,即使有陷害人的圈套在前面,都一直前往即使身受伤害都不回头。即使多次被贬官放逐,他的志向也没有改变。

画地学书文言文

1. 画地学书翻译+文言文

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①,守节自誓②,亲诲③之学。家贫,至以荻④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⑤成诵。及冠⑥,嶷⑦然有声⑧ 。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⑨,见义勇为,虽机阱⑩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郑氏下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

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荻杆在地上练习写字。欧阳修幼年时天资聪颖,悟性过人,读过的书当即就能背诵。

等到成年时,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欧阳修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

他生性刚直,见义勇为,即使有圈套在前面,都一直前往即使身受伤害都不回头。即使多次被贬官放逐,他的志向也没有改变。

注释1.母郑:母亲郑氏。2.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

3.诲:教导,训导。4.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

5.辄(zhé):立即,就。6.冠:指成人。

7.嶷(nì)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声:声誉。

8.及:到……的时候。9.天资刚劲:生性刚直。

10.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11.画地学书,书:书法,书写。12.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

13虽:即使。14、书:书法。

2. 画地学书的文言文

1原文编辑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①,守节自誓②,亲诲③之学。家贫,至以荻④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⑤成诵。及冠⑥,嶷⑦然有声⑧ 。后,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⑨,见义勇为,虽机阱⑩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2译文编辑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郑氏下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荻杆在地上练习写字。欧阳修幼年时天资聪颖,悟性超过常人,读过的书当即就能背诵。等到成年时,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欧阳修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生性刚直,见义勇为,即使有圈套在前面,都一直前往即使身受伤害都不回头。即使多次被贬官放逐,他的志向也没有改变。

3注释编辑

1.母郑:母亲郑氏。

2.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

3.诲:教导,训导。

4.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

5.辄(zhé):立即,就。

6.冠:指成人。

7.嶷(nì)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声:声誉。

8.及:到……的时候。

9.天资刚劲:生性刚直。

10.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11.画地学书,书:书法,书写。

12.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

13虽:即使。

14、书:书法。

3. 画地学书文言文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嶷然有声 (2)画地学书

(3)及冠 (4)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亲诲之学(他,指欧阳修) B.至以荻画地学书 (用)

C.四岁而孤(而且) D.见义勇为(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4.结合选文,说说欧阳修为什么最终能成为人品超群的文学家。(2分)

参考答案:

1.(1)声誉(2)写字(3)等到,到了(4)第二次

点拨:注意一词多义,如“声”“书”。

2.C 点拨:应为“就”。

3.(欧阳修)幼年时天资聪明、悟性过人,读过的书马上就能背诵。

点拨:注意“敏”“悟”等词语的准确翻译。

4.母亲的教诲,自身的勤勉好学和天资聪明。

点拨:从选文第1段可以看出。

4. 《画地学书》翻译

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①,守节自誓②,亲诲③之学,家贫,至以荻④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⑤成诵。

及冠⑥,嶷然有声⑦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⑧,见义勇为,虽机阱⑨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下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

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

他天赋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谪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注释①母郑:母亲郑氏 ②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 ③悔:教导,训导 ④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 ⑤辄(zhé):立即,就 ⑥冠:指成人 ⑦嶷(nì)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⑧天资刚劲:生性刚直 ⑨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