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秭归县是中国战国时代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也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秭归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宜昌市辖县,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此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主要的有屈原故里、屈原祠等。关于屈原故里的争论,毛庆认为学术层面上可以有争论,但秭归作为唯一的屈原故里不容动摇 。
屈原的故乡在哪里?
湖北宜昌。
宜昌拥有2400多年历史,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也是中国汉语诗歌的源头之一,具有深厚的诗歌文化传统和底蕴。2014年,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宜昌“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暨“诗颂中华”文艺演出在湖北宜昌市举行,瞿弦和、鲍国安、张凯丽、殷秀梅、海霞、陈铎等50余名表演艺术家诵读、演唱古今诗歌名篇。
本届中国诗歌节以“诗咏盛世·圆梦中华”为主题,旨在通过丰富的诗歌文化艺术活动,传承中华优秀诗歌文化,展示当代诗歌创作研究成果,创新新时期诗歌反映时代、贴近生活、走进群众的新途径、新形式,推动诗歌艺术发展。
扩展资料
政治成就
1、奖励耕战。奖励农耕,是为了增加赋税,富国富民,奖励征战是为了加强军事战略装备;商鞅和吴起的变法都是这一套路子,使百姓无论是务农还是出征,都有盼头、奔头和念头,只有建立奖罚制度,臣工和百姓才会心甘情愿的为爵位的驱使去竭尽全力。
2、举贤能。战国时代魏文侯首开礼贤下士之风,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首霸百余年;其次田齐的齐桓公辟稷下为学宫,招贤纳士,到了齐威王时期,稷下学宫依然是超越大梁稳坐天下风华,成为天下士子趋之若鹜之地。屈原此时,这样的改革也算是正当其时。
3、反壅蔽。也就是要破除君臣、于老百姓之间的沟通障碍,要让楚王下达的命令准确即时的传达到臣工的府衙,臣工的府衙也在第一时间把王宫下达的命令传达给广大百姓;让楚王与百姓互通有无,打破君王被奸佞所包围的态势;君主能清晰明快的了解民生疾苦,不偏听偏信。而臣民的意见也可以高速地直达楚廷。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在屈原故乡湖北宜昌开幕
屈原的 老家在哪?
屈原故乡究竟在哪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秭归说”问世最早,以郭沫若、游国恩先生为代表。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开始,陆续有人提出“江陵说”,以浦江清、孙作云先生为代表。80至90年代此说尤为风行。1997年,湖南一师黄露生先生又首次提出“汉寿说”(见《武陵学刊》1997年第5期)。其后,常德市委党史办应国斌先生在《芷兰春秋》和《善卷邑里》中都从此说,认定“屈原的故乡在常德汉寿县”。据有关媒体报道,2003年汉寿县还成立了屈原研究会,举办了“屈原故里诗词讲座”。除此之外,还有“湖北监利说”、“四川奉节说”、“湖南岳阳说”、“湘阴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看来,这场论战还将持续下去。笔者才疏学浅,不揣冒昧,试作如下考探。 1942年,郭沫若先生在《屈原研究》中写道:“屈原的故乡,据郦道元《水经注�6�1江水注》,是在秭归县境内……同一注文上,‘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为石基,名其地为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又引《宜都记》曰:‘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俱存’”。根据以上史料,郭老公正而客观地作出判断:“乡里的说法大约是正确的”。接着,他又引用《水经注》关于巫峡风光的一段描写,从侧面证实“屈原是产在巫峡邻近的人”(秭归就在巫峡附近),因为“他的气魄的宏伟、端直而又委婉,他的文辞的雄浑、奇特而又清丽,恐怕也是受了些山水的影响”。 游国恩先生在其大作《屈原》中也说:“屈原的故乡是秭归大概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秭归是楚国最初建国的地方,楚国的先公先王和一切姓芈的公族都可以算是秭归人。现在看来,现今湖北省的秭归县就是屈原的老家。” 综上所述,郭、游二先生之所以认定屈原的故乡在秭归,其依据有四: 一、秭归是楚国最初建国的地方。屈原与楚王同姓,其先祖也是楚国的贵族。据史书记载,屈原的始祖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食采于屈,因以为氏”,屈之地望就在今湖北秭归一带。 二、史料有记载。《史记�6�1楚世家》说:周成王“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 丹阳在何处?目前有五说:一说在安徽当涂,一说在河南淅川,一说在陕西商县,一说在湖北南漳境内。但传统的、公认的说法还是在湖北秭归。笔者从秭归说。屈原祖祖辈辈都在秭归繁衍生息,聚族而居。据民国12年《屈氏宗谱》记载,秭归屈氏自明代开始修谱,其一世祖为屈轸,“大夫(屈原)至此五十六代”。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归州志�6�1人物》载:“屈轸,归州龙城乡人。正统三年(1433)任河南开乡(封)县主簿”,晚年寓居故里文家店,去世后葬于三尖角屈氏祖茔。屈氏家族在秭归有江北、江南两支,但同属一个祖先。屈氏宗祠原在江北黄阳畔,直到明朝时才在江南屈家岭建立分祠。江南屈氏即屈轸之后裔。熊屈二姓在秭归相伴而居,迄无分离,这不是偶然现象,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千百年来,熊屈家族和其他家族一样,受战乱、灾荒与瘟疫的影响,人口时增时减。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熊屈二姓仍有2000多户、近1万人居住在秭归。除了秭归之外,全国其它各地恐怕再也找不到如此稠密的熊屈聚居区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秭归确实是屈氏的封地,亦即屈原的故乡。 三、秭归有与屈原相关的大量古迹,且均有史料记载,并非神话传说。除东晋袁崧《宜都山川记》有详细记录之外,晋人庾仲雍在《荆州记》中也称:“秭归县有屈原田宅,女媭庙、捣衣石犹存。县北一百里有屈原故宅,方七顷,累石为屋基。今其地名乐平里,宅东六十里有女媭庙。”唐代文学家沈亚之编纂的《江陵志》也说:“屈原故宅在秭归乡,北有女媭庙,至今捣衣石尚存。”这些古迹和史料都是铁证,毋庸置疑。 四、屈原的辞赋和他的故乡——秭归附近的巫峡风光在气质、风格上颇为相似,这也是有力的旁证。我以为,郭、游二先生提出的上述四点依据是真实可信、合情合理的。 然而,“江陵说”与此相反,他们认为:1、屈原的家族为楚国世袭贵族,自然应随楚王长期居住在国都(江陵),而不应该住在偏僻的荒野(秭归),其故乡当然也在国都。2、屈原在《哀郢》中自述其“发郢都而去闾兮”,可见郢都就是屈原的故乡。3、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在《七谏�6�1初放》中说:“平(屈原)生于国兮,长于原野”,古文中的“国”指“国都”,此处指楚都“郢”,即今之江陵。
愚以为,这三条依据中,第一条前文已经论及,史书明载:屈原的先祖屈瑕“食采于屈,因以为食”,后来才到郢都为官,当了“莫敖”,怎么能说郢都就是他的故乡呢?更何况,屈原与屈瑕相隔400多年,到屈原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其先祖的故乡也不在郢都,又何论屈原呢?第二条也经不起推敲,屈原在楚怀王和顷襄王时先后担任过左徒与三闾大夫,确实在郢都住过一段时间。后来两次放逐,其间又曾回过郢都,“发郢都而去闾兮”,确系指从郢都出发,离开三闾之地,但并没有说郢都就是他的故乡。虽然在《哀郢》中多次提到“去故乡而就远兮”、“出国门而轸怀兮”、“去终古之所居兮”、“哀故都之日远”,这里的“故乡”、“国门”、“终古之所居”、“故都”等,都是泛指楚国而言,并非特指郢都(江陵)。因为他的很多辞赋中都反复出现过这样的字眼,这只能说明,屈原对楚国无比热爱,视整个楚国为故乡。况且,诗歌属于文学创作,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它作为历史来考证。否则,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第三条依据倒是很值得注意,不仅东方朔确认“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连《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他在《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可见,这两个处于同一时代而且离屈原最近(只有100多年)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对屈原祖籍和出生地的认定都心照不宣。东方朔的那两句话用现代汉语来直译就是:“屈原生于国都,长于原野”。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以为,要理解这两句话的含意,首先得弄清两个不同的概念——出生地和祖籍。一个人的出生地和祖籍有等同的,也有不等同的。举例来说,有一对祖籍在北京的青年夫妇,他们到甘肃酒泉参加卫星发射的研制,在酒泉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出生地当然是酒泉,但他的祖籍是否也算酒泉呢?显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故乡”、“家乡”、“故里”、“乡里”或“邑里”,通常都是指某人的祖籍(籍贯)而言。祖籍与出生地并非完全相同。东方塑讲的“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正是这个意思。国都是他的出生地,原野是他的祖籍。这是为什么呢?东汉文学家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对这两句话是这样解释的:“高平曰原,外曰野。言屈原少生于楚国,与君同朝,长大见远,弃于山野,伤有始而无终也。”王逸的注释和东方朔的记载是一致的,而且也符合屈原的实际。某人在甲地出生而在乙地长大,这是极为常见且不难理解的。古今皆有,不足为怪。 黄露生、应国斌先生等人力主“汉寿说”,其论据也有三点:一是认为屈原的先祖屈瑕的土地在汉寿,据说汉寿株木山乡发掘出一柄青铜戈,上面刻有“武王之督”的字样,据推测这个“武王之督”就是屈瑕。二是屈原在《涉江》中有“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的句子,据湖南文理学院陈致远先生考证,这里说的辰阳就是汉寿。三是汉寿有三闾大夫祠、濯缨桥等古迹,证明汉寿确实是屈原的故乡。笔者认为,这三点证据都值得商榷。 关于屈姓的来源及其封地,清代学者陈廷炜所撰《姓氏考略》明确指出:“楚武王子瑕,令采于屈,因氏焉。屈原其后也。”赵家树、舒雁合著的《千家姓查源�6�1字帖》也说:“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武王的儿子瑕,受封于屈。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受封地名作为姓氏。历史上的屈在今湖北秭归县东一带”。张海彤、金连昌所著《百家姓探源》同样说:“屈氏,是因封地名而得姓,春秋时期,楚武王之子瑕,为莫敖(楚官名,仅次于令尹),他食采于屈,即今湖北省秭归县东,故称屈瑕。屈瑕的后世子孙就以邑为氏,而姓了屈。”这些专门研究姓氏的著作,众口一词,结论相同,决非人云亦云。“汉寿说”者称汉寿为屈瑕的封地,且断言株木山的那位“武王之督”就是屈瑕,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又说《涉江》中的“夕宿辰阳”之辰阳就是汉寿,这也未免过于武断。据笔者考证,汉寿境内的辰水,系沅水支流,发源于贵州省江口县,向东流入湖南,到辰溪入沅江。汉寿境内因有辰水流过,故有辰阳村(港、障)之外。但以“辰阳”名县却是宋朝大观年间的事了,约在公元1107至1110年。绍兴三年(1133),又改辰阳为龙阳(见《汉寿县志》1993年版)。而屈原出生于战国中期(前340—278),当时的汉寿根本不叫辰阳,只有辰溪才叫辰阳。1978年出版的《辞海》第1444页写道:“辰阳,战国楚地。因在辰水之阳得名。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南。《楚辞�6�1涉江》:‘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即此。”陈致元先生根据古代汉寿有茂密的森林,与《涉江》中所描写的“森林杳以冥冥兮”“山峻高以蔽日”相吻合;又根据德山与辰溪相距数百里,决不能朝发而夕至,断定屈原说的辰阳不是辰溪而是汉寿。这两条理由也难以成立。甲地与乙地在地形地貌上偶尔相似,并不能说甲地就是乙地,这是普通常识。德山与辰溪相距甚远,不能朝发夕至,屈原肯定是知道的,他是用夸张的手法来进行文艺创作,正如当年有人指责“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有轻描淡写之嫌写,毛泽东同志反驳说:“须知这是写诗啊!”至于汉寿境内有三闾大夫祠、濯缨桥等古迹,这只能说明屈原确实到过汉寿,但到过汉寿并不等于汉寿就是他的故乡。他两次被流放,长达十余年,到过的地方不可胜计。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所到之处人们都为他修了一些象征性的建筑,难道说凡是有些建筑的地方都是屈原的故乡吗? 目前,有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有的人为了提高某地的知名度,他们千方百计攀名人,或生拉硬扯,或张冠李戴,把本来不属于某地的历史人物强行移植到某地来,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应予以纠正
屈原镇在哪?
秭归县屈原镇,地处长江西陵峡的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之间,地跨长江南北两岸,与三峡大坝眺望可及,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的诞生地,是闻名中外的两大地质灾害--新滩大滑坡和链子岩工程治理所在地,国土面积217.42平方公里,现辖新滩、西陵峡、链子岩、长江、龙马溪、天龙、铺坪、漆树坪、仙女坪、屈原、北峰、凤凰溪、九岭头12个村,1个居委会,68个村民小组,7287户,20926人,耕地面积2.36万亩,其中柑桔面积10021亩。
屈原镇历史悠久。该镇系1995年10月由原新滩镇与原屈原乡九个村合并而成的,1998年8月,原国营九岭头林场划归屈原镇。新滩距今已有1600多年了,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说:“新滩旧名豪三峡,晋、汉时山再崩塞,故名新滩”。北宋时设新安驿,南宋末年州治曾迁到新滩。明设新安镇,清设新滩镇。
屈原镇文化底蕴深厚。峡江文化丰富多彩。民间口头文学有地方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歌有五句子山歌、小调、儿歌、哭嫁歌,丧鼓舞、薅草锣鼓等,民间器乐有民间吹打乐、琵琶丝弦等。民间戏
曲有皮影戏等,民间舞蹈有花鼓子、蚌壳、彩莲船等,民间美术有挑花、刺绣等,纪念屈原的文化有划龙船、吃棕子、挂艾蒿等。1982年,乐平里农民自发成立了以纪念屈原、宣传屈原为目的的农民诗社--三闾骚坛诗社,诗社共出诗集5册200多首。屈原故事广为流传,屈原作品广为传颂。
屈原镇资源丰富。该镇地质结构古老、复杂,由各种灰岩、硅质岩、白云岩等组成。新滩页岩是烧制页岩砖的理想材料。煤藏量大,水资源丰富。柑桔栽培历史悠久,被誉为峡江“三秀”的脐橙、桃叶橙、锦橙均有种植,尤以桃叶橙为最,是该镇美名远扬的特产,曾多次获得部优金奖。旅游资源更是异常丰富,全国闻名。风光秀丽、峭壁奇险的西陵峡,传说迷人的兵书宝剑峡、巧夺天工的牛肝马肺峡,举世闻名的新滩大滑坡遗址以及链子岩危岩治理堪称奇观。屈原故里乐平里地上有八景,地下有八洞。为了开发屈原旅游,屈原镇人民政府于2002年邀请了有关专家对“屈原文化园”进行了科学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现正在进行可研环评工作,未来发展前景令人看好。
屈原故里旧称乐平里,近称三闾乡,屈原乡,屈坪,落脚坪。乐平里香炉坪,就是屈原诞生的地方。传说屈原有故宅在香炉坪。乐平里是一个山间小盆地,有屈坪河与响鼓溪在此汇注,东面伏虎山,西临王寨山,南望九岭头,北倚天池山,钟灵毓秀,至今尚存有屈原庙、读书洞、吟诗台、照面井等遗址。相传为屈原少时读书、梳理整装的地方。《水经注·江水》引袁崧说:“秭归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
屈原诞生地在明代和清康熙四十二年建有两座屈原庙,因年久失修,均废。新建屈原庙为砖木结构,由山门、配房、大殿组成。青瓦粉墙,彩绘淡雅素净,立有《重修三闾屈原庙记》碑文。
屈原的故里在哪里?王昭君的故里在哪里?
西峡县和湖北省秭归县都认为是中国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也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西峡县地处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西峡一带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境内楚文化遗存众多,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也在此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主要的有屈原岗、屈原庙等。[1]秭归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四周城墙环绕,形似一个倾斜的葫芦,具有浓厚的古典建筑风格。故有“葫芦城”之称。又因城墙均有由石头叠砌而成,又叫“石头城”。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 王昭君是西汉时秭归县人,古秭归今被分为姊归县和兴山县。她的故乡--宝坪村,在兴山县城向西北方向行驶约六七公里。
屈原的出生地在哪
北省
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秭归城(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这里山青水秀,盛产柑桔,屈原青少年时候的千古名篇《桔颂》就写于此地。城内立有“屈原故里”牌坊和今人重建的规模宏伟的屈原祠。每逢端午节,还能观览屈乡人民为纪念屈原举行的“龙舟竞渡”。秭归乐平里是屈原的出生地,现存屈原谈书洞、照面井等遗迹。
位于秭归县东1.5公里长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称清烈公祠,为纪念屈原而建。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大诗人,相传他自沉汨罗江后,一条金色神鱼先将其尸体吞下,游至香溪河口再吐出来。香溪河口在屈原故里附近,屈原之姊便将其弟尸体安葬于此,并定居于此,秭(姊)归之名出由此而产生。
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北宋改名为清烈公祠,元、明、清屡圮屡修,才得以保存。1978年建葛洲坝水利枢时,将它迁至今址,且按原貌重建。
屈原祠包括山门、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筑。山门为四柱三楼式碑坊,高14米,正中额题“清烈公祠”四字,两侧榜题“孤忠”“流芳”四字。大殿系钢盘混凝土结构,有明清风格,翠瓦飞檐。高耸于崇台之上,益显宏伟壮丽。大殿后的屈原墓,乃人们营建的衣冠冢。今墓前的门阙、石坊等,全是清道光年间原物。
屈原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由此地南眺,大江南岸诸峰历历在目。每逢端午佳节,这里都举办龙舟竞渡。届时,江上彩舟如梭,岸上游人如织,热闹异常。
秭归城附近还有屈原故里,这是屈原的出生地,其名气绝不亚于屈原祠,可作为屈原祠的辅游点。
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 年),北宋改名为清烈公祠,元、 明、清屡圮屡修,才得以保存。1978年建葛洲坝水利枢时,将它迁至今址,且按原貌重建。 屈原祠包括山门、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筑。山门为四柱三楼式碑 坊,高14米,正中额题“清烈公祠”四字,两侧榜题“孤忠”“流芳”四字。大殿系钢盘混凝土结构,有明清风格,翠瓦飞檐。高耸于崇 台之上,益显宏伟壮丽。大殿后的屈原墓,乃人们营建的衣冠冢。今墓前的门阙、石坊等,全是清道光年间原物。 屈原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由此地南眺,大江南岸诸峰历历在 目。每逢端午佳节,这里都举办龙舟竞渡。届时,江上彩舟如梭,岸上游人如织,热闹异常。
经济实惠、价廉物美、方便快捷,时尚快购吧 就是这样一个购物便捷,导航清晰,交易安全的一个很好的淘宝商品展示购物网站时尚快购吧 皇冠店,让你省钱省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