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珠光体可以分为片状珠光体,细珠光体,极细珠光体三种,其中片间距为0.1微米的珠光体组织称为屈氏体组织。淬火钢在350---500度进行回火后的组织成为回火屈氏体。其金相特征是马氏体仍然基本上保持着条状或片状形态,碳化物呈条状或颗粒状,并开始长大。回火 屈氏体不同于过冷奥氏体分解时所形成的屈氏体,前者的渗碳体基本属于颗粒状,而后者的渗碳体则呈 片状,两者的形态和性能均不相同。

屈氏体与回火屈氏体有何区别

屈氏体应当是指过冷奥氏体在400-500度等温转变的产物,或者在相当空冷速度连续转变的产物;回火屈氏体则是淬火后又经过350-500度回火之后的产物。
一般屈氏体是过冷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珠光体转变的一种类型;是扩散型转变,要经过形核和长大过程。组织形态为细片状,即铁素体和碳化物直接交替产生,也可看作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密集排列的细片状的碳化物。这种屈氏体在显微镜视场中,须放大500倍以上才可分辨出来。
回火屈氏体是淬火后回火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组织,是淬火马氏体中碳化物析出并以极小颗粒状弥散分布的组织形式。在显微镜下,一般放大800倍左右方可辨别。
二者区别即在于:一个为交替共生产物,一个是再转变产物;一个片状,一个点状。

怎样判断回火索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托氏体?

回火屈氏体跟回火托氏体好像同一种组织,只是叫法不一样吧(不知对否,望专家指正)!怎样去区分回火索氏体、回火托氏体,个人认为可以从回火温度和硬度方面来下决论。回火索氏体是淬火钢经过高温(500~680)回火获得的组织,硬度约在23~35HRC之间。而回火托氏体是淬火钢经过350~450度回火获的组织,硬度约在35~45HRC之间。从回火温度跟硬度上看来,两者都有一定的区别。所以,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去区分。 [] 查看原帖>>
麻烦采纳,谢谢!

珠光体 索氏体 屈氏体 回火马氏体 回火屈氏体 回火索氏体 组织及性能比较 急求

珠光体: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只有粗细之分,并无本质之分。
回火马氏体:过饱和程度较低的马氏体和极细的碳化物所组成的组织。不降低或者适当降低了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内应力较马氏体小,塑性和韧性比马氏体好。
回火屈氏体:在400-500℃内形成的回火组织,细粒状渗碳体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是马氏体的一种回火组织。具有较高的弹性和韧性。
回火索氏体:在500-600℃内形成的回火组织,细小的粒状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机械混合物。渗碳体颗粒比回火屈氏体大。也是马氏体的一种回火组织。

屈氏体是什么,有什么组织结构?

通过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极弥散的混合物。是一种最细的珠光体类型组织,其组织比索氏体组织还细。钢经淬火后在300~450℃回火所得到的屈氏体称为回火屈氏体。
屈氏体也称托氏体。是600-550℃范围内奥氏体等温转变形成,片层间距平均小于0.1μm,即使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出片层,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层片,与珠光体、索氏体只有粗细之分,并无本质之分。
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如墨菊状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当其大量析出时,成大块黑状。屈氏体的耐蚀性较差。
屈氏体形态和组织结构:
屈氏体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极细混合物,极易被硝酸酒精腐蚀。为了便于观察屈氏体,采用2%的硝酸酒精对试样进行浅腐蚀后,放置在10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距工件表面0~0.070mm有较多的细针状屈氏体,含量大于1%,而工艺要求表面屈氏体含量≤1%。根据其形态判断,该类屈氏体属冷却不良所致。
同时,在显微镜下还观察到网状的黑色组织,其上分布着剩余碳化物颗粒。仔细观察还发现黑色的网络状是沿奥氏体晶界形成的,距试样表面深度约为0.020mm,采用2%的硝酸酒精进行浅腐蚀处理即可将其清晰地显示出来。
屈氏体黑色组织的硬度:
采用HVS-1000型显微硬度计(试验力为3N)对不同区域进行硬度检测,结果表明,表面黑色组织区域硬度明显低于马氏体区域的硬度。
从组织结构和硬度对比来看,黑色组织是100Cr6钢在淬火时发生的扩散型相变产物,其也是珠光体类型中的屈氏体。

【求助】金相组织中,残余奥氏体怎么分辨?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在金相上怎么区分?

回火屈氏体:中温回火组织,基本保留马氏体组织形貌特征的铁素体和片状渗碳体
在马氏体与马氏体之间夹的白色耐腐蚀的组织通常情况为残余奥氏体。
回火屈氏体:中温回火组织,基本保留马氏体组织形貌特征的铁素体和片状渗碳体
然后对照标准金相图谱yang_e(站内联系TA)好像利用金相显微镜很难区分索氏体和屈氏体jifan(站内联系TA)光学显微镜区分索氏体和屈氏体 不太容易 都是漆黑一团
两者区别就在于片间距
打显微硬度可以

回火索氏体和回火屈氏体

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明显的区分它们,但据有经验的人说:回火屈氏体:由碳化物和α相组成,针状形态已逐步消失,但仍隐约可见,碳化物仍很细小,在光镜下不能分辨,仅观察到暗黑的组织。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较明显长大。
回火索氏体:其组织为铁素体基体中均匀分布着细颗粒状渗碳体,渗碳体的外形已较清晰,马氏体片的痕迹已消失,在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碳化物颗粒也较大。我的体会是回火索氏体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细小点粒状碳化物,而回火屈氏体看不到,显微镜下观察呈一团黑色。
回火屈氏体比回火索氏体腐蚀速度快。
附图为回火索氏体和回火屈氏体电镜金相组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