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保持一种禅定的境界,才能心性安宁,远离烦恼,从而实现宁静的自我。

2、禅的智慧,就是要我们关注我们的心灵,善待我们的心灵,停下匆遽的脚步,聆听真实生命的声音,从而使生命多一份从容与淡定。

3、心灵恰恰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本心本性。

4、多数的生命是平常的,多数的人生是平淡的,就在这平淡之中藏着真情,寻常里面寓有深意,如果想体验,要用心才行。

5、把目光从物质

求一句使人心平气和的佛话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保持一种禅定的境界,才能心性安宁,远离烦恼,从而实现宁静的自我。
禅的智慧,就是要我们关注我们的心灵,善待我们的心灵,停下匆遽的脚步,聆听真实生命的声音,从而使生命多一份从容与淡定。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逐、应对衣食、名利,而偏偏忽略了心灵。心灵恰恰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本心本性。
多数的生命是平常的,多数的人生是平淡的,就在这平淡之中藏着真情,寻常里面寓有深意,如果想体验,你要用心才行。把目光从物质上稍稍移开,留点时间和空间给心灵和精神,为他们寻找一个家园。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人生因静而优雅

1.静,所以优雅。优雅是一种淡然的美,是一个人内心美的外露。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渴望优雅的生活,却常常在现实中失去自我,随波逐流。要想找回自己,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来,学会宽容、仁爱、温和、谦恭。人生,因静而从容,因从容而优雅。

2. 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三千世界,心若清净,无处不是净土。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态若安好,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坎呢?身在红尘之中,凡事以善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心自然日趋平和、宁静,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不为谁开不为谁落。

3. 人生的境界,说到底,是心灵的境界。若心乱神迷,无论我们走多远,皆难以捕捉人生的本象,难以领略有韵致的风景。唯有心灵的安静,方能铸就人性的优雅。这种安静,是得失后的平和,是诱惑时的恬淡,是困苦中的从容,是微笑面对这个混浊的世界,慢慢地去看清、看透、看穿、看淡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4. 人生苦短,行走在人生路上,匆匆而又忙忙,跌跌而又撞撞,奔波而又小心,劳累而又费心,一生,留下什么,又得到什么。细想,活着,就该尽力活好,一定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想开、看淡,放松,人不可太精,事不可太勤,不要累人、累己、累心。

5. 心如莲花,人生就会一路芬芳。我们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不如别人时,会心生嫉妒,失去从容;发生意外时,会心生慌张,失去镇定;痛失亲人时,会失去理智,心生绝望。只有内心安静祥和,才不会被外界所左右。心如莲花,就是在安静的岁月里面露微笑,摒弃内心的挣扎、邪念和虚荣,活得洒脱自在。

6. 浮生若茶,甘苦一念。茶,甜藏于苦中。人生如是,是苦是甜,自己知道,却也未必知道。你知道的,只是当下的感受,却未必看得见下一刻的转变。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让茶由苦变甜,生活磨砺能使人超越苦难。不经苦,何来甜。一念苦,一念甜,转个念就是希望。

7. 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生活就是越过心灵的障碍,平静心性,淡泊名利。生活,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

8. 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张扬,今日华丽风光,明日可能狼藉一场。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悲伤,今日愁云惨淡,明日可能满天阳光。当你明白无常,得,有什么喜,失,有什么伤,得失也不过空花一场。当你明白无常,一切都觉得正常。真正时时看见、看着无常的心,获得真正内在的平静安详。

9.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10. 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太烦恼、太生气。生活原本就是变化无常,喜忧参半,甚至带点混乱的。很多事情都不可强求,自己尽了心就好。做事之前善加考虑,从善意出发也尽心尽力了,即使结果仍不尽人意,这份善心依然会积累福报。想得太多所以不开心,心思单纯,生活简单就很好。

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多读多受益

1. 有缘而来,无缘而去。世上之事,就是这样,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盼也无用,求也无益。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人世间的事情勉强终归不能如意,强求势必不会甜蜜。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无悔,尽心无憾。

2. 生活的过往从来就不是生命的负累,它是人生的一种提醒,宽容与大度,那些曾经的过往,已经和生命融为一体,何苦再去挑剔与磨砺,那些曾经的悲情与痛楚,才成就了今天的平衡与淡然,既然能够理解人生苦短,那么何苦不让烦恼化作云烟。

3. 我们脚踏实地地老实修行,这样烦恼就会越来越少。有些事情不要太执著。破了我相,再破了法相,这就是菩萨的境界,最后连空相也去掉,空执也去了,人我四相、空相,全都破了,这就是佛的境界。所以多诵经有非常非常大的益处,能让我们开智慧,能够看透世界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去除烦恼。

4. 不圆满的是自己的烦恼,不清净的是自己的业障。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的智慧不够;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的慈悲不够。有慈悲的人,没有看不起的人;具有智慧的人,没有看不惯的事。其实,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都是正常的,没有不正常的。只是众生的因缘不同,所以才有不同的显相。

5. 古人云:福祸无门,惟人所召;佛教云:有因必有果。我们无论是福是祸,都是因为我们的业力召感,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所以,我们当下无论是自己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感受,是苦的还是乐的,都是我们过去种的种子,现在的果报。因此,要想人生活得幸福、美满、快乐,就要多种善的种子。

6. 入世修行,即在红尘之中修行,修口、修耳、修心、修行、修眼等等。修行即自律,道法自然,改造自己,让自己的身心处于和谐状态。修口,以善言对人,不与人争、吵,处处礼让与人;修心,则心正、心善而百毒不侵、海纳百川;修眼,令自己眼中存善,而将恶俗之物隔绝在外,不乱人心性;修耳,不偏听偏信。

7. 当有人迷途时,我们为其指条路;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失意时,我们送去鼓励的话。这种慈悲之举在帮助、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慰藉,这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慈悲,在践行佛教的慈悲精神时,我们就与佛菩萨是一样的。

8. 苦才是人生,痛才是经历,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繁才是世情,简才是生活,独才是成熟,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常才是大智,忘才是福气,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学才是知识,谦才是提升,执才是成功,惜才是布道,爱才是慈悲,戒才是加持,循才是超脱,念才是当下。

9. 宽恕别人何尝不是宽恕自己,伤害了别人的心,自己的心又怎能快乐,放心的去爱吧,如果爱不了所有的人,就好好爱身边的人,宁可因为爱而受伤害,也不要因为怕受伤害而拒绝爱,当然最可贵且不受伤的爱一定是没有分别心的爱即菩提心!

10. 佛法当中的善因,主要是指十善,而十善主要在于我们的动机必须是善因。例如第一个不杀生,主要指的是不要有杀生的动机。我们要让自心变得寂静、调柔,不再让烦恼作主。做得到这样,就是向善。外在的装模作样、花言巧语,并不是真正的善。这是为什麽十善都会强调动机,它指的是心态的转变。

改变自己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意境微博


1、【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2、【人心与佛性】心与性是一样的,于佛称为「性」,于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开水叫「水」,加上茶叶就叫「茶」,加上咖啡则叫「咖啡」。其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3、【保护心念】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瞋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4、【不毁谤同道】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5、【不求回报】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乾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6、【不要执着小爱】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7、【道心不可断】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8、【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则

9、【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10、【何谓功德无量?】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功德无量。

11、【化瞋恨为爱】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12、【及时行善】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13、【理财四分法】佛陀曾教我们理财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养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14、【菩萨行者】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15、【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16、【清水之爱】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17、【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启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18、【缺爱症】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后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于社会,社会能祥和。

19、【人群磨练】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20、【人人都有菩萨心】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21、【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22、【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23、【拾己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24、【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25、【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26、【无条件地奉献】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27、【心贼害人害己】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28、【行善要及时】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29、【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30、【修德】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31、【学习大无畏】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32、【言重】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33、【以众人为重】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34、【用慈施悲】把贪念转为满足,把满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满足,还可发挥「用慈施悲」的爱心。

35、【用佛心看人】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36、【愿力并行】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仅是空口谈愿,却不以实际行动表现,永远都无法满「愿」。

37、【运动家精神】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38、【真菩萨】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39、【真善无贪】人之所以虚伪,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也无杂念,无欲无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40、【真正的灵感】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灵感的佛菩萨在每个人的心中。

41、【真正的普度】真正的普度是发大心、立大愿,普爱一切众生。

42、【真正的洒脱】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43、【众生与人生】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44、【重业轻受】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45、【注重礼仪】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礼仪,礼仪是人生最至真最美的形态。

46、【自杀的罪业】自杀所犯的罪有三:一、杀害父母所赐的身体,犯不孝罪。二、造自杀罪业。三、犯遗弃父母、先生(或太太)和孩子的罪。

47、【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不仅能鼓舞人们的身心,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

48、【宝藏的琢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宝藏,与佛陀无异。只是佛陀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了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物。

49、【彼此感恩、行善】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50、【别让良知睡着了】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侵袭你的思想。

51、【赤裸裸地来去】人出生时,是一身赤裸裸地来;在世间忙碌了几十年,到最后也是一物不带而赤裸裸地走!

52、【颠倒众生】知道反省过去,才是正确的人生 若只是随着日子消逝而纸醉金迷,就叫做「颠倒众生」。

53、【点亮心光】一个人要先点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发别人的心光。人要真诚苦干才能领导别人,而非光靠能干。待人要以宽大的心胸去接纳、包容--发广。

54、【调和身心】想圆满慈悲、成就智慧,开展济世与引导人群的力量,必须先从调和自己身心做起。

55、【动中的宁静】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56、【反观自照】人若能时时反观自照,检讨心念是否贪着名闻利养,久久之,心灵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诸风静,心持半偈万缘空」的境界。

57、【福至心灵】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是谓「福至心灵」。

58、【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于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59、【护心也护口】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产生人事上的烦恼;遭遇这些烦恼时必须忍让,千万不要起瞋恨心;除了护心,也要护口,不能口出恶言。

60、【化小爱为大爱】爱本来就无穷无尽,扩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长慧命;缩小则成自私自利,增长恶业。

61、【慧命永存】生命无常,慧命永存;爱心无涯,精神常在。

62、【谨慎「用」心】人心比武器还厉害!因为武器由人心所创造,不管将它用于好或坏的地方,都起源于一颗心。

63、【扩展长情于未来】时时以清净解脱的爱心,秉承过去生所播下的远因,成就现在的近缘,更扩展长情于未来。

64、【粒米成箩】粒米成箩--将一小粒、一小粒的米集合起来,就可积成一箩米;如果因一粒米小而轻视它、漏掉它,怎能积成一箩的米?

65、【蒙蔽的自由】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66、【启发自我觉性】修行,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67、【升华道德】道德的升华,关键在于「忍」。假如每个人都有一分忍辱精神,就不会凡事斤斤计较。

68、【生存的真谛】天下、国家、社会、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宁、和睦,皆因人人只知争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谛。

69、【圣人无梦】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着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70、【时日莫空过】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间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71、【时时心地现光明】心地若能时时现光明,与人坦诚相待,则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碍,也无需担忧别人是否不利自己。

72、【是否发挥了良能】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73、【痛苦的根源】凡夫的爱欲及渴望永无止境。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与声色逸乐,有如汹涣的波涛,一波未平!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74、【为善竞争】人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75、【勿以口舌败德】不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头来落得伤身败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76、【心包太虚】能将山河大地、太虚里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却不被境所转,此即出世的精神。

77、【扬善】能善意掩盖他人不良习气,弘扬其良好德性,且不评论他人是非,这样的人一定可爱又可敬。

78、【一生的行为】人一生的行为,不管是善是恶,皆由时间所累积。

79、【以宽谅代替埋怨】面对业力不要埋怨,要用宽谅和乐的心来代替埋怨。

80、【用「心」听话】听别人说话时,要以说话人的心态聆听--听年轻人的话,用年轻人的心态聆听;听老年人的话,用老年人的心态聆听--即得人事圆融

81、【有愿才有希望】愿是成功的起点,愿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业要成功必须有愿。

82、【愿大、志坚、气柔、心细】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83、【造福人群】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懵懵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以佛菩萨的精神造福人群。

84、【珍惜天伦乐】鸟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

85、【财欲是祸水】世间人为了财物,造作无量罪业,所以有句话说:「财欲是祸水。」学佛应认清:世间财物只是给予人们资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

86、【多增一分真我】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87、【发挥生命价值】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的生活及爱欲而追求,这种生命轻如鸿毛!反之,若能发挥生命力,积极造福人群,这种生命价值则重如泰山。

88、【烦恼像毒蛇】烦恼就像一条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动了它,蛇就会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痴烦恼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89、【分毫累积无量】无量功德是在日积月累中,分毫累积聚集而成。

90、【付出不求回报】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希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91、【感恩试练】若有人扯后腿,要心存感恩。没有人「扯」,就练不出腿劲。

92、【个人是社会的起源】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93、【欢喜别人成就】我们应为别人的成就生欢喜心,视他人的成功犹如自己的成就,这就是菩萨心。常常抱持利益众生之心,就可永远不离喜乐。

94、【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孟」,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

95、【时间成就一切】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96、【学习圣人心胸】我们应该学习圣人包容万物的宽大心胸,心境才能超脱;否则尽管信仰虔诚、礼敬拜佛,终究还是会堕入魔道。

97、【自己下功夫】人心与佛陀一样,都有同等的爱心;但因后天的习惯及习气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修心养生必须自己下功夫。

98、【安分守己】佛陀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净无为的心,让心时时寂静。心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着和乐的日子。

99、【不伤害别人】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让人心静的佛语经典句子


1、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4、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5、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6、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7、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8、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


9、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10、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1、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13、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14、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5、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6、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7、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8、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9、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0、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2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22、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3、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24、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25、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26、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27、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8、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9、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30、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31、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32、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33、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34、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35、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36、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7、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8、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度无缘的众生。


39、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4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央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1、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2、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43、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44、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5、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46、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心平气和的佛书语句

心缺自尊心,言行必低贱;心缺敬畏之心,言行必随意;心缺诚信,言行必荒谬;心缺修养,言行必粗糙;心缺忠恕之道,言行必失礼;心缺专业知识,言行必愚笨;心缺温良,言行必狠毒;心缺传统美德,言行必粗俗。心是一杆秤,秤出的是自身的言行;言行是一面镜,映出的是自己的内心。

挤不出的全球,不必硬挤,难为了更好地他人,作贱了自身;跨但是的门槛,不必硬跨,越过了是门,跨但是是坎;做不了的事儿,不必硬做,换个构思,或许会事倍功半;拿不来的物品,不必硬拿,即使临时获得,也会丧失。人生的城市道路上,大家时常会立在岔路口边彷徨,只需进错一步,就很有可能危害一生的前途。

人生的痛楚,来源于跟自已走不过去。眼是审美观的,结果纠缠不清在丑中,最终都审了丑;心是个人收藏开心的,结果困于斤斤计较中,最终都盛了痛。一直执迷不悟于窘境,才逼走本来归属于咱们的开心。淡之喧闹,坐享平静;舍之奢侈浪费,但享温暖;失之安心,得之开心,此谓生活。

即然无处躲藏,比不上愉悦。即然没有净士,比不上静下心。即然没有如愿以偿,比不上释怀。如果你重归心灵的平静,不会再斤斤计较得与失,不会再苛刻别人,便安住在完满中,时下就是归期。人的满足感是自已给的,心里达到即完满;若心里不满足,就难以获得真实的幸福快乐。所说完满并不是没苦与乐,反而是苦与乐随喜,悲欢一切随缘。

该来的都是会来,该走的都会走,缘来缘去、终有时,一切随缘、顺缘、不强求;碰到一切状况,应对、接纳、解决、学会放下、不追求。借了一副空性气而成,临了又空空无一物地去,人生几十年,莫过于此。

人生最害怕什么都想斤斤计较,却又任何东西都抓不稳固。丧失的景色,失散的人,等不来的期盼,统统住在缘份的终点。何苦太固执,该来的当然来,会走的无法留住。放宽执着,一切随缘是较好的生活。并不是全球挑选了你,就是你挑选了这世界。即然没有净士,比不上静下心;即然没有如愿以偿,比不上释怀。

大家固执哪些,通常便会被啥子所骗;大家固执谁,经常便会被谁所损害。因此我们要学会放下,一切看透一些,不挂念,不计较,恩恩怨怨不在乎。无论失去了哪些,都不必失掉好心态。——星云大师

知之无须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胸怀;才可以无须傲尽,留些含义;光芒无须露尽,留些深敛;有功功率无须邀尽,留些礼让;得理无须争尽,留些包容;受宠无须恃尽,留些退路;气魄无须倚尽,留些忠厚;荣华富贵无须坐享,留些鸿福;一切无须做尽,留些余德。

千万别去埋怨生活怎样为难,也千万别去嗔恨人生怎样艰辛。付出就有回报,言必信行必果人。时间久了当然先苦后甜,而这一份弥足珍贵的香甜,仅有能了解生活,才可以享有生活赏赐的这一份厚实。

人生祸兮福之所倚,笑泪交错,获得无须太喜,你有着一些,必定会舍弃另一些;丧失的无需过悲,没什么可以永久性地滞留。不必以工作的成功与失败、收益的多少来界定人生的幸福快乐,他们仅仅一种附属,与美好的含义没有肯定的联络。只需一切抱以良好的心态,做最好的自己,不妒嫉,不懈怠,不冷淡,幸福快乐才有一定的依附于。

人生没有如果,仅有不良影响和结果。以往的不可能再回家,即使回来也不会再极致。生活有胜败,输哪些也无法输情绪。生活较大的最幸福的事,相信有些人深爱着我。针对以往,不能忘掉,但要学会放下。由于有明日,今日永远仅仅起跑点。生活简易就美丽动人,内心简易就幸福快乐;学好简易实际上就不容易。

不必在乎他人在后面如何看你说你,由于这种语言更改不了客观事实,却很有可能扰乱你的爱。心假如乱掉,一切就都乱了。了解你的人,不用表述;不理解你的人,配不上你表述。人重在空气,要掌握对自己说,假如那样说能让你们达到,我愿接纳。并相信,真真正正了解你的人,绝对不会由于这些有的、没有的而否认你。

每个人想要有着幸福快乐,却总数苦恼不依不饶,乃至是盲目攀比和猜想旁人的生活方法,或是是询问他人的生活方式,却常常忽视了自身心里对生活的实际心态,生活一直多种多样的产生,但一直必须磨练、思考、发展和沉积,不抱怨,懂满足。

我们是时间的过客。人生,空手而来,必定白跑一趟。在你我的世界终点,一切都将化为云雾。因而,在有着时,要好好珍惜;失去之后,要愿意放宽。失去之后还穷追不舍,最后追回的唯有无穷的寂寞和忧伤。能具有的即使再无奈也比会丧失的强,仅有懂得珍惜,愿意放开手的人,才可以偶遇越变越好的有着。

以平时之心,接纳已产生的事。以宽敞之心,宽容真的对不起你的人。以不会改变之心,坚持不懈合理的核心理念。以愉悦之心,协助须帮助的人。以学会放下之心,应对难舍弃的事。以幸福之心,赏析周围的事情。以真心实意之心,看待每一个人。以心怀感恩之心,感谢有着的一切。

修心养性的禅语佛心(精选99句)

1、 【大彻大悟恼,大爱轻安自在。

2、 不是有钱就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

3、 反眼看眼非斯眼,心比心无所事事。

4、 预防自然灾害的最好方法是净化人心。

5、 【禅语一生】教而学,学而做,做才说。

6、 乐者必受苦,苦者苦胜。《正法念经》卷57

7、 不要封闭自己。先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8、 我们害怕的不是老,而是激情还在的时候。

9、 【足与闲】 人生什么时候待足,不老就闲。

10、 说实话,如修行。《华严经》卷32,十回向品

11、 改变自己,净化自己,改变别人,净化别人。

12、 【心灵禅语】 地位很低,人会有很高的智慧。

13、 知足、感恩、植福因、善解人意、包容、消旧。

14、 多努力,自然少挫败。(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15、 舍独善乐,得共一切众生善乐。《大智度论》卷85

16、 佛心人,大慈悲是,无缘慈摄众生。观无量寿佛经

17、 帮助人们每天做好事,不求回报,是生活的秘密。

18、 【心灵禅语】 管理不是指挥别人,而是以身作则。

19、 设彼只吃一团,分施他,然后自食。《本事经》卷2

20、 不显异相,彰现有德。《华严经》卷21,十无尽收藏

21、 【天天禅语】以宽广的喜悦接受过去写的人生剧本。

22、 【得生活礼仪,懂得爱自己;自爱的人,才会爱人。

23、 佛是世间眼,久远乃出。《法华经》卷三,化城隐喻

24、 自我管理是指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管理好自己。

25、 要解除生活中的烦恼,就要敢于承担,而不是回避。

26、 许多人从生到死都像在梦里,忙忙碌碌,煞有介事。

27、 随力、随分、随喜、随缘布施培福,是人生的密行。

28、 【心安是福】 如果人让内心不安,幸福就不会到来。

29、 恶来加已,以善报之。《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

30、 【天天禅语】生活需要用在人、事、理会合的生活中。

31、 【天天禅语】礼者,理也,先知礼,才能理解和理解。

32、 与人相处要消除我执,扩大心胸,礼貌,让彼此相爱。

33、 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无论夫妻相处久了,都会有倦怠。

34、 许多人积德行善,常常误以为必须作财布施,法布施。

35、 【天天禅语】要有毅力和勇气去做,坚持到底不怕困难。

36、 【最禅意的句子】有苦的人走不过来,有福的人走过去。

37、 人生不一定球是好球,但有经验的强打者可以随时挥杆。

38、 只有一点担心,笑得太多,笑得太少,不要不小心笑了。

39、 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晚;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

40、 没有我,天地澄明,花鸟语间所蕴含的禅机都会在眼前。

41、 除上述有形的烦恼外,人心还有无形的烦恼—起心动念。

42、 【佛心禅语】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气,气偏则怒。

43、 【佛心禅语】 一粒在荒田,无苗自秀。-《宏智禅师广录》

44、 不求自乐,喜他得乐。《大宝积经》卷58,文殊师利受记会

45、 佛性的人,即人法二空所如。(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一

46、 【天天禅语】面对扭曲或指责,要有把杂音变成零的能力。

47、 一切都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应作为观。

48、 禅宗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句话多,一句话错。

49、 说到佛教,人们普遍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天生的、空虚的。

50、 偶尔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睡觉,山里没有日月,寒冷不知年。

51、 学佛修行的人千万不要逃避责任。逃避责任等于失去菩提心。

52、 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的意义在于落实社会责任和义务。

53、 生活就像一个舞台。定业来了,会表演另一部意想不到的戏。

54、 愚人,总是找别人的错。南传《佛教格言》·贤人品第十六条。

55、 人往高处走,但不要不择手段;水往低处流,但不要自甘堕落。

56、 佛光会员发生纠纷时,应按照国际佛光会所订立的七灭法处理。

57、 佛教徒,教人成佛的法,不是声闻之法,更不用说人天之法了。

58、 十二年来,我求一个像芥子一样的业性。《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59、 念佛是为了安慰即将到来的人,让他们的心不害怕,心平气和。

60、 【天天禅语】人生苦,苦得有价值,不离菩萨心,不离教育众生。

61、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必须每个人都能容忍你,你也能容忍每个人。

62、 人前为恶,后止不犯,照世间,如月云消。《法句经》卷,放逸品

63、 【天天禅语】贪生,会善解;恶念消失,不会作恶,灾难自然远离。

64、 孝为先,一个人要想运气好,人脉好,首先要从孝敬父母师长开始。

65、 愿效佛陀精神,学会做大农;培育世界众生心田,化荒芜为大福田。

66、 无原则地迁就一个人,除非是还债,否则一定是放债,还是高利贷。

67、 日月照花,没有恩报,如来不可取,不求报。《文殊师利问经》卷下

68、 有力近兵,无力近软,夫忍为上,宜常忍胜。《法句经》卷下,愤怒

69、 爱护花草树木,不能随意采摘,然后热情参与植树造林等绿化工作。

70、 获得一种生活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另一种生活,没有人能同时得到它。

71、 阿赖耶知执分别被各种迷识污染,阿赖耶知无明法。《觉性自现续》

72、 【天天禅语】要救世,就要做环保-精神环保、社会环保、地球环保。

73、 【佛心禅语】 我们的积功德是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耕云先生

74、 知诸法空,始信一切。西方有极乐,佛无量寿。(当代)夏莲居《净语》

75、 【天天禅语】善如吸井水,即使吸多了,还是会不断涌出,怕不挖井。

76、 人们总是喜欢假设幸福是有条件的,喜欢为自己的生活设定各种标准。

77、 如饭一粒熟,余粒即可知。诸法也复然,知一即知彼。大乘密严经卷下

78、 慧人以渐,安徐精进,洗去心垢,如工炼金。《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79、 怀疑人,人也怀疑。忘记事物的人,忘记事物。(宋)山堂禅师(禅林宝训)

80、 【天天禅语】无争,并非事事不理,而是与人合心、与气、互爱、协力。

81、 【天天禅语】爱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内心,不用担心;对外,不破坏形象。

82、 三界只是心,分别二自性,转依离人,法则为真。《大乘入楞伽经》卷六

83、 信佛重要,还是因果重要?我个人认为我宁愿不信佛,也不愿不信因果。

84、 把所有的人都当佛想,把所有的生物都当父母想。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85、 耕种自己的心田,不因说法而受彼食而食;但为了利益他,说法不受食。

86、 读什么就像什么,读什么就激励什么,读什么就得到什么。读书很奇妙。

87、 寻文取证者益惑,苦行求佛者俱迷。(唐)大珠慧海禅师(《慧海禅师语录》)

88、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89、 技术赚钱,太薄,诽谤圣人,犯罪很重。《长阿含经》卷十九,《世记经》

90、 人生如快走,如果你能匀速前进,不走夫停停,就会在不经意间超越很多人。

91、 以无护为便于圆满戒度,犯罪、无犯相不可得故。《一般若经》卷三,学观品

92、 天见宝庄严,人见为清水,鱼见为窟宅,鬼见为脓血。《顺正理论》卷五十三

93、 【经典禅语悟道】 以为绣出的鸳鸯举世无双,其实巧手之外还有更强的巧手。

94、 【天天禅语】境界来的时候要珍惜缘分,去的时候要自由,让心不被烦恼困住。

95、 每个人都有病态和麻烦,因为他们有一个我作为中心,所以他们应该看不起我。

96、 这是一句佛语,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

97、 要做的事,排除一切困难也要做;不该做的事,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要坚持立场。

98、 【佛心禅语】 有识之士可能不喜欢奉承的词。背后的讨论,受悔者往往刻骨铭心。

99、 芭蕉生实死,芦苇也是如此。贪利者如果是这样,就会受到伤害。《不翻译阿含经》卷一

让人豁然开朗的佛语

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3、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4、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5、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6、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7、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8、世间无事,烦恼来自逞强。 所求太多,心就无处安放。

9、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10、因果有缘,千百年的轮回皆由缘而起。

11、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读那些佛经能让人心平气和,心无杂念?

佛说五无返复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尔时佛在只树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梵志。在罗阅只国闻舍卫人多慈孝顺奉经修道供事三尊。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地。毒蛇啮杀其子。父故耕不视其子。亦不啼哭。梵志问曰。此儿谁子。答言。是我之子。梵志曰。是卿子者。何不啼哭。而耕如故。其人答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善者有报。恶者有对。愁忧啼哭。何所追逮。设不饮食。何益死者。卿今入城。我家在某处。愿过语之。吾子已死。不须持二人食来。梵志自念。此人无返复。儿死在地。情不愁忧。而返索食。此人不慈。无有比类。梵志便行入城。诣耕者家。见死儿母。即便语之。卿儿已死。父言但持一人食来。何以不念子耶。儿母逆为梵志说譬喻言。子者如客。来依人止。来亦不却。去亦不留。此儿本我亦不唤来。自来过我生。死亦自去。非我力乃便进退。随其本行。追命所生。又语其姊。卿弟已死。何不啼哭。姊即向梵志说喻言。我等兄弟。譬如工师入山斫材缚筏。水中卒逢大风。吹破筏散。随水流去。前后分张。不相顾望。我弟亦尔。如是宿命因缘。一时共合会。在一家生。随命长短。死亡无常。合会有离。我弟命尽。各自随行。无常对至。随其本行。不能相救。又语死者妇。卿夫已死。何不啼哭。妇复为梵志说喻言。我等夫妇。因缘共会。须臾间已。譬如飞鸟暮栖高树。扰扰作声。向明各自飞去。行求饮食。有缘则合。无缘则离夫妇如是。无常对至。随其本命。不能相救。又语其奴。汝大家儿死。何不啼哭。奴复说喻。我之大家。因缘合会。我如犊子随逐大牛。人杀大牛犊子在边。不能救大牛。无常之命。不可得救。奈何愁忧啼哭。亦无所益。梵志闻之。心惑目瞑。不识东西。闻此国人。孝顺奉道。供事三尊。故从远来。欲得学问。未有善应。而见五无返复人。劳身苦心。远来至此。了无所益。又问行人。佛在何许欲往问之。行人答曰。近在只洹精舍。梵志即往到佛所。稽首佛足作礼。却坐一面。愁忧低头。默无所说。佛知其意。谓梵志曰。何为低头。愁忧不乐。梵志白佛言。所愿不果。违我本心。是故愁忧也。佛问曰。有何所失。白佛言。我从罗阅只国来。闻此国人孝顺奉敬三尊。故从远来欲得学问。既来到此。见五无返复人。是故愁忧不乐。佛言。何谓无返复者。梵志白佛言。见父子二人耕地下种。子死在地。父亦不愁。反更索食。而反向我说无常事。母妇及姊与奴。都无愁忧。是为大逆无返复也。佛言。不然。不如卿语。此之五人。最有返复。知命无常。非愁忧所逮。是故自定。无有愁戚。世间俗人。不识无常。懊恼啼哭。不能自胜。譬如人得热病。不自觉知。恍惚妄语。良师与药。热即除愈。不复妄语。俗人愚痴。愁忧啼哭。不能自解。能知无常。不复愁忧。如热病愈。此之五人。皆得道证。梵志闻之佛语。即自克责。我为愚惑。不识道义。今闻佛语。如盲得目。冥中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