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失掉民心就会丧失国家统治权。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节,读为截。辟,读为僻。僇,与戮同。诗小雅节南山之篇。节,截然高大貌。师尹,周太师尹氏也。具,俱也。辟,偏也。言在上者人所瞻仰,不可不谨。若不能洁矩而好恶殉于一己之偏,则身弑国亡,为天下之大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丧,去声。仪,诗作宜。峻,诗作骏。易,去声。诗文王篇。师,众也。配,对也。配上帝,言其为天下君,而对乎上帝也。监,视也。峻,大也。不易,言难保也。
辟则为天下僇矣意思
剕辟的解释
剕刑。 《书·吕刑》 :“剕辟疑赦,其罚倍差。” 孔 传:“刖足曰剕。”
词语分解
剕的解释 剕 è 古代把脚砍掉的酷刑:剕刑。 部首 :刂; 辟的解释 辟 ì 君主: 复辟 。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古同“睥”,睥睨。 辟 (①辟③辟) ì 开发建设: 开辟 。 驳斥,排除: 辟邪 。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这里“僇”的意思是
拼 音:lù
部 首:亻部笔画:13笔
造字法:形声左形右声
释义:(动)①侮辱.
②同“戳”.戳chuō,基本释义有以下几种:1、用硬物尖端触击,刺:~穿。2、因猛触硬物而受伤或损坏:~伤。~了手。3、竖立,站立:把棍子~住。4、图章:~记。盖~子。
辟为什么意思
问题一:辟为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你是在哪里看到辟为这个词的,因为一般来说这不能算一个独立的词语,辟为应该是指划分为的意思,所谓故宫辟为,应该是指故宫分为什么什么?
或者是指某地的某一部分辟为什么什么之地?例如这段话里:嫔妃所住的地方(其中 有的已辟为展厅)和御花园。就是指,其中有一部分地方现在已经作为展厅了
以上,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问题二:辟为从事是什么意思 “被授予从事一职”
辟:征召来授予官职
从事:官名。即从吏史
问题三:文帝为大将军,辟为掾属的辟是什么意思 辟,在这里是召见并任用之意。也就是文帝召见他,并任命他为官职。
问题四:辟为 是什么意思? 故宫辟为什么? 我不知道你是在哪里看到辟为这个词的,因为一般来说这不能算一个独立的词语,辟为应该是指划分为的意思,所谓故宫辟为,应该是指故宫分为什么什么?
或者是指某地的某一部分辟为什么什么之地?例如这段话里:嫔妃所住的地方(其中 有的已辟为展厅)和御花园。就是指,其中有一部分地方现在已经作为展厅了
以上,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问题五:“永王U辟为府僚佐”中的“辟”什么意思? 5分 拜封、委任、任命
问题六:辟为掌书记中辟的意思 辟的意思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征召
原文
石熙载,字凝绩,河南洛阳人。周显德中,进士登第。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宋初,太宗以殿前都虞候领泰宁军节制,辟为掌书记。及尹京邑,表为开封府推官。授右拾遗,迁左补阙。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太宗即位,复以左补阙召,同知贡举。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召还,擢为兵部员外郎,领枢密直学士。未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太平兴国四年,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还,迁刑部侍郎。五年,拜户部尚书、枢密使,以病足在告,寝疾久之未愈。八年,上表求解职,诏加慰抚,授尚书右仆射。九年,卒,年五十七。赠侍中,谥元懿。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适当委用,而奄忽至此,深为可惜。国朝大臣谢事而卒,车驾临视者,唯熙载焉。
熙载性忠实,遇事尽言,是非好恶,无所顾避。人有善,即推荐之,时论称其长者。初,微时,为养负米。尝行嵩阳道中,遇一叟,熟视熙载日:“真人将兴,子当居辅弼之位。”言讫不见。及居太宗幕下,颇尽诚节。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俄遘疾不起。熙载事继母牛氏以孝闻。弟熙导,牛氏前夫子,随母归石氏。以熙载故,奏补殿直。从弟熙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熙载抚之如一。熙载卒时,子中孚、中立皆幼,熙政患熙导以异姓居己上,乃诈传上旨.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有司归罪熙导,上召问中孚、中立,令有司再鞫得实。熙导还本姓,熙政坐除名。上素知熙栽以母故育熙导甚厚,虽令还宗,而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
子中立,性疏旷,好谐谑,人不以为怒。以父荫初补西头供奉官,后五年,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擢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刘筠、陈越相厚善。校雠秘书,凡更中立者.人皆传之。中立喜宾客,客至必与饮酒,醉乃得去。初,家产岁入百万钱,末年费几尽。帝闻其病,赐白金三百两。既死,其家至不能办丧。
译文:
石熙载疏俊有度量,居家严谨,有礼法。后周显德年间(954年D960年),石熙载考中进士。北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以殿前都虞候兼任泰宁军节制,征召石熙载担任掌书记。宋太宗任开封府尹时,上表推荐石熙载为开封府推官。授任他为右拾遗,升任左补阙。恰逢父亲去世,石熙载守丧未满三年,朝廷准备重新起用他时,因为被谗言所中出京任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开宝九年(976年),宋太宗即皇帝位,又召他入朝任左补阙,同知贡举。当时梅山洞蛮常常为盗,任命石熙载为知潭州。征召回朝后,升任兵部员外郎,兼任枢密直学士。不久担任签书枢密院事,诏令赐给他一栋住宅。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自征伐北汉,任命石熙载以给事中充任枢密副使随军出征。回朝后,石熙载升任为刑部侍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授任户部尚书、枢密使,因脚病休假,卧床不起很久未能痊愈。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石熙载上表请求辞职,宋太宗诏令抚慰他,授任尚书右仆射。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石熙载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侍中,赐谥号为元懿。宋太宗因他的去世悲叹了好几天,并且认为他奉事君主之心,纯正无他,正当委以重任,而突然去世,实在可惜。当朝大臣谢事去世的,宋太宗亲自看望的只有石熙载一个人。咸平二年(999年)八月,石熙载配享太宗庙廷。
石熙载为人忠厚老实,遇事尽行进言,是非好恶,毫不顾忌。人有长处,立即加以推荐,当时舆论称他为长者。当初石熙载游学时,为了生计而欠人粮食。曾经走在嵩阳道上,遇到一个老者,他端详着石熙载说:“真人即将出现,你应当官居辅弼大臣之......>>
问题七:辟则为天下戮矣什么意思 统治者失掉民心就会丧失国家(统治权)。
问题八:韩愈传的辟为巡官是什么意思 辟:征召来授予官职
问题九: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的辟是什么意思 翻译:年纪才十六岁,东海(地名可直译)王越被任命为掾【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辟:任命
问题十: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什么意思? 路经寻阳,释放囚犯作为参谋,没几天就辞职了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文言文翻译
1.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意思
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
此句出自《大学》第十一章,原文如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注释
发身:修身。发,发达,发起,
府库: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
孟献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蔑。
畜,养。乘(Sheng):指用四匹马拉的车。畜马乘是士人初作大夫官的待遇。
察,关注。
伐冰之家:指丧祭时能用冰保存遗体的人家。是卿大夫类大官的待遇。
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诸侯王。
聚敛之臣:搜刮钱财的家臣。聚,聚集。敛,征收。④长(zbong)国家:成为国家之长,指君王。
无如之何:没有办法。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so.gushiwen/guwen/bookv_3047x
2.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则财恒足矣,是则平”的意思是:生财有方法、规律可循。这就是干活的要多,吃饭的要少,生产效率要高点,消费速度要慢点,那么财富就永远充裕了。
本句话选自《礼记》大学具体原文如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喧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 *** 散,财散 *** 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
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
3. 求大学原文十二章及翻译【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1)而民兴孝;上长长(2)而民兴弟;上恤孤(3)而民不倍(4)。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5)。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6)。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 (7)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8)。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9)。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10)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未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11)。
是故财聚 *** 散,财散 *** 聚。是故言悖(12)而出者,亦悖而入。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13)‛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14)。
‛ 《秦誓》(15)曰:‚若有一个臣,断断(16)兮,无他技,其心休休(17)焉,其如有容(18)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人之彦圣(19),其心好之,不啻(20)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21)以恶之。
人之彦圣,而违(22)之俾(23)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日殆哉!‛唯仁人放流之(24),迸诸四夷(25),不与同中国(26)。
此渭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27)。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28)人之性,灾必逮夫身(29)。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30)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31),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32)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33)曰:‚畜马乘(34)不察(35)于鸡豚,伐冰之家(36)不畜牛羊,百乘之家(37)不畜聚敛之臣(38)。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39)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40)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传10) 【注释】 (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个‚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者人看待。
(2)长长:尊重长辈。前一个‚长‛字作动词,意思是把长辈当作长辈看待。
(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
(4)倍:通‚背‛,背弃。⑤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
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
(6)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引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le),快乐,喜悦。
只,语助词,(7)‚节彼南山……‛:引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节,高大。
岩岩,险峻的样子。师尹,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
尔,你。瞻,瞻仰,仰望。
(8)僇(lu):通‚戮‛,杀戮。(9)‚殷之未丧师……‛:引自《诗经,大雅〃文王》。
师,民众。配,符合。
仪,宜。监,鉴戒。
峻,大。不易,指不容易保有。
(10)此:乃,才。(11)争民施夺:争民,与民争利。
施夺,施行劫夺。(12)悖:逆。
(13)‚《楚书》‛句:《楚书》,楚昭王时史书。楚昭王派王孙圉(yu)出使晋国。
晋国赵简子问楚国珍宝美玉现在怎么样了。王孙圉答道:楚国从来没有把美玉当作珍宝,只是把善人如观射父(人名)这样的大臣看作珍宝。
事见《国语〃楚语》。汉代刘向的《新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14)‚舅犯‛句:舅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流亡的人,指重耳。
晋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因受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重耳避难逃亡在外在狄国时,晋献公逝世。
秦穆公派人劝重耳归国掌政。重耳将此事告子犯,子 犯以为不可,对重耳说了这几句话。
事见《礼记〃檀弓下》。(15)《秦誓》:《尚书〃周书》中的一篇。
(16)断断:真诚的样子。(17)休休:宽宏大量。
(18)有容:能够容人。(19)彦圣:指德才兼备。
彦,美。圣,明。
(20)不啻(chi):不但。(21)媢(mao)疾:妒嫉。
(22)违,阻抑。(23)俾:使。
(24)放流:流放。(25)迸,即‚屏‛,驱逐。
四夷,四方之夷。夷指古代东方的部族。
(26)中国,全国中心地区。与现代意义的‚中国‛一同意义不一样。
(27)命:东汉郑玄认为应该是‚慢‛字之误。慢即轻慢。
(28)拂:逆,违背。(29)逮:及、到。
夫(fu):助词。(30)骄泰:骄横放纵。
(31)发身:修身。发,发达,发起,(32)府库: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
(33)孟献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蔑。(34)畜,养。
乘(Sheng):指用四匹马拉的车。畜马乘是士人初作大夫官的待遇。
(35)察,关注。(36)伐冰之家:指丧祭时能用冰保存遗体的人家。
是卿大夫类大官的待遇。(37)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诸侯王。
(39)。
4. 礼记大学译文大学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
《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
《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
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
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
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
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
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
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
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
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
5. 文言文译文食者众而耕者寡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子墨子自鲁即①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②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③,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④劝⑤我者也,何故止我?”译文参考:墨子从鲁国到齐国的途中拜访了一个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主持正义了,只有你独自苦苦支撑着主持正义,你不如就此罢手吧!”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他有十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人却闲着,那么耕种的人不能不更加着急了。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呀!现在天下没有人主持正义,那么你该鼓励我,为什么反而阻止我呢?” 注:①即:就,往。②莫:没有人。
③处:居,闲居。④如:宜,应当。
⑤劝:劝勉,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