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塘条件。在养殖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池塘,池塘的面积根据养殖数量合理控制,一般保持在4-7亩左右即可。池塘周围要保证有充足的水源,水质足够干净,没有受到污染。选好池塘之后使用生石灰或者是漂白粉等进行全池的消毒工作。然后再配好增氧机、水泵等渔业养殖设施。池塘的进出水口要注意做好防逃措施,防止虾蟹出逃。
2、投螺种草。在每年冬季的时候,在池塘中要种植适量的水草,水草的种植面积一定要控制好,保持在池塘面积的65%左右。适当种植水草能够为虾蟹提供栖息遮阳的地方,避免水草的光合作用还能够增加池水中的溶氧量。然后在每亩池塘中投入充分消毒的螺蛳350kg左右,为虾蟹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降低饲料养殖成本。
3、苗种投放。虾蟹的投放时间是有所不同的,不宜在同一时间内投放。虾的投放时间应早,在12-2月份左右,每亩池塘投放200kg左右,也就是两万尾。然后在投放完虾种之后,3月份左右投放蟹种。蟹种的规格应控制在130-150只/kg,投放数量保持在650只左右。如果青虾在7月份投入的话,那么投放规格应选择1.5万尾/公斤,投放4公斤左右即可。所有苗种在投放前都需经过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
4、日常管理。我们要根据天气、气候、水质、进食情况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的掌握好饵料投喂时间及投喂量。然后定期换水消毒,保证水质,池水的透明度要保持在35厘米左右。每天至少要巡塘两次,巡塘观察的主要内容是水质、水色、进食、脱壳等情况。要及时查看饵料台,如果有残留饵料的话,那么便要及时清除,避免污染水质,导致虾蟹生病。加强管理,做好投喂,水质等基础工作,保证虾蟹正常生长。
家里螃蟹和虾怎么养 虾和蟹要怎么一起养才好
1、好水草种植、投放活螺等常规性工作。
2、做好投饲工作,要求春季在投喂河蟹颗粒饲料的同时,要搭配15-20%的豆粕和青虾颗粒饲料,保证青虾的正常摄食和菅养。
3、做好水质调节工作,冬春季节适量施肥,保证池水有一定肥度,有利青虾生长,夏季高温要降低肥度调活水质,防止水质变坏恶化。
4、要强化增氧措施,由于蟹池中后期青虾产苗后存塘密度高,稍遇恶劣天气及易引起缺氧,造成虾苗损失,一般要求白天中午增氧2-3小时,晚上低于3mg/L要及时增氧。
5、八月上旬要适时增放专繁虾苗,3-5公斤/亩,既为增加当年虾苗,又为防止来年青虾自繁近亲交配。
6、中后其要保证池中有30%左右的水草覆盖率,减少河蟹成熟回游时对青虾损伤。虾蟹混养耗工费力、技术要求高,一旦致病,很可能得不偿失。蟹虾混养,高密度,管理难度大,因此加强池塘的养殖管理,是增产增收的保证。
如何进行虾、蟹、鱼混养?
在同一养殖水体中,既养河蟹,养鱼,又养青虾,这是一种高效生态混养模式。按其养殖类型,可分为池塘、稻田和大水面三种虾蟹鱼混养模式。实行虾蟹鱼混养,既增加了养殖对象,又提高了养殖产量。一般以养蟹为主的池塘,每亩产青虾30千克左右,产河蟹50~80千克,产常规鱼100千克左右。每亩产值一般都在5000元以上,高的达万元以上,效益很好。主要养殖技术要点为:
(1)放好虾、蟹、鱼种苗
河蟹应以饲养大规格商品蟹为主,放养蟹种规格为80~160克/千克。池塘、稻田等养殖水面,每亩可放400~600只,大水面每亩200只。混养青虾应采取两季虾的养殖模式,冬季在蟹种放养后,每亩放规格为2.5~3厘米的虾种10~15千克,5月中旬开始轮捕,7月每亩再补放1.5厘米的虾苗1万尾左右。鱼种放养,以饲养异育银鲫为主养鱼,适当搭养鲢、鳙、草鱼、鲂,放养量视塘口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并适量套养鳜。放养的蟹种、虾种、鱼种都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力强,以提高放养的成活率。
(2)强化喂养
虾、蟹、鱼同池混养,养殖的品种和放养的数量增加了,投喂的饵料量也要相应增加。虾、蟹的日投饵量,为虾、蟹体重的10%左右。
(3)加强管理
一是要坚持勤换水,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坚持每天早晚巡池,观察水质变化;一般每10天左右换1次水,每次换水1/3;按时开机增氧;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水,每亩每次用量10千克,溶化后全池泼洒,既消毒又调节水质,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 7~8.5,透明度40厘米左右。二是要加大病害防治力度,把病害防治工作贯穿到整个养殖过程中,要彻底清塘消毒,进水严格过滤,放养的种苗质量要好,投喂的饵料要新鲜、适口,加强水质管理,定期用生石灰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和病害防治工作。三是要搞好防逃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工作。
蟹和虾怎样混养?
利用蟹、鲌栖息习性不同和对水质要求相似的特点,进行蟹、鲌混养,可有效地使养蟹水域中的野杂鱼和残饵鱼类转化为保持野生品味优质鲌鱼,这种模式可提高水体利用率。安徽省天长市2002年池塘试验结果为亩产河蟹47.5千克、回捕率62.5%,亩产鲌鱼16千克、回捕率76.2%,围拦网试验结果为亩产河蟹23千克、回捕率36.8%,亩产鲌鱼11千克、回捕率75.4%。2003年进行了对照试验并推广1000亩,2004年推广面积达1万亩,2005年推广面积1.3万亩,对养蟹水域效益的提高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渔业经济的发展。
(1)混养原理:这种养殖模式主要是根据河蟹单养产量较低,水体利用率偏低,池塘中野杂鱼多且河蟹和翘嘴红鲌之间栖息习性不同等特点而设计,这种模式可提高水体利用率。
(2)池塘条件:池塘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面积30~100亩为宜,水深为1.0~1.5米的成鱼养殖池塘。
(3)池塘消毒:放养前用生石灰75~100千克/亩干塘消毒,将生石灰溶化后趁热进行全池泼洒,以彻底杀灭池塘内的病原体。
(4)防逃设施:做好河蟹的防逃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具体的防逃工作和设施应和池塘精养河蟹一样,不可放松。采用麻布网加缝塑料板或塑料薄膜作为防逃设备,也可以就地取材,以不逃蟹为原则。防逃网布选择宽度为1.2~1.5米的麻布,用质量好的直径为4~5毫米的聚乙烯绳作为上纲,缝在网布的上缘,缝制时纲绳必须拉紧,针线从纲绳中穿过。然后选取长度为1.5~1.8米的木桩或毛竹,削掉毛刺,打入泥土中的一端削成锥形,或锯成斜口,沿池埂将桩打入土中50~60厘米,桩间距3米左右,并使桩与桩之间呈直线排列,池塘拐角处呈圆弧形。将网的上纲固定在木桩上,使网高保持不低于80厘米,网的下缘埋入土中,形成平整的网墙。最后在网的上部缝上塑料板或厚塑料薄膜,宽度为35厘米。针距以小蟹逃不出为准,针线拉紧。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出水口也要用铁丝网制成防逃栅,防止河蟹逃跑。
(5)放养准备:放养前1个月,种植水草(主要是伊乐藻)100千克/亩,放养螺蛳500千克/亩。
(6)苗种放前:翘嘴红鲌冬片放养时间为当年12月至翌年3月底之前。
(7)放养模式及数量:河蟹放养以长江水系蟹苗培育的蟹种为好,每亩放养150只/千克左右规格的蟹种350只,放养10~15厘米规格的冬片鱼种40~60尾,混养夏花养成鱼种的每亩可放养3~4厘米规格的夏花鱼种500~1000尾,搭配放养白鲢鱼种20尾/亩,花鲢鱼种40尾/亩。
(8)饲料投喂:动物性饲料,以活螺蛳与杂鱼为主;植物性饲料以水草、玉米、蚕豆、南瓜为主;投喂配合饵料量则根据蟹、鲌两者体重计算,每日投喂2~3次,投饵率一般掌握在5%~8%,具体视蟹的自然生长量、水温、水质、季节、天气变化等情况调整。投喂饵料时翘嘴红鲌一般只吃浮在水面上的饲料,投放进去的部分饲料因来不及被鱼吃掉而沉入水底,而河蟹则喜欢在水底吃食,两者饲养各取所需,可以起到养殖双丰收的效果,因此在池塘中用框固定食场,有利于翘嘴红鲌摄食。
(9)日常管理:
水质管理:水位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水质要保持清新,水色清嫩,透明度在35~40厘米,夏季坚持勤加水,以改善水体环境,使水质保持高溶氧。
病害防治:对蟹、鲌病防治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视生态防病,以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从而减少疾病发生。平时要定期泼洒生石灰、磷酸二氢钙以改善水质,如果发病,用药要注意兼顾河蟹、翘嘴红鲌对药物的敏感性。
加强巡塘:一是观察水色,注意蟹和鲌鱼的动态;二是要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残饵情况,并详细记录养殖日记,以随时采取应对措施。
(10)放养优点:混养的河蟹一般规格可达到125克以上,亩产翘嘴红鲌20~50千克,混养夏花培育成鱼种可达到10~15厘米的规格,亩产15~25千克。
(11)体会:我们通过试验研究,初步制定了蟹鲌混养技术操作规程,对于蟹鲌混养要求做到:①移植培育足量的沉水植物,覆盖率达2/3,并亩投活螺蛳250千克,保持水质清新良好。②投放春片鲌鱼种规格为15厘米,放养消毒时动作要轻快,避免损伤鱼体,放养密度池塘为50尾,围拦网为30尾,若投放200~250克二龄鱼种时,池塘亩放20尾,围栏亩放10尾。③在鲌鱼饵料鱼上采取在水域中自然繁殖与外源性投喂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④病害坚持以防为主,重点是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