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强营养。螃蟹的重量是由螃蟹的蟹黄蟹膏来决定的,也就是螃蟹的性腺与肝胰腺。螃蟹的大部分营养都在里面,而营养主要就是饲料决定的。因此我们在秋季捕捞之前,一定要增强营养,要注意蛋白的投喂。在为螃蟹补充蛋白质的时候,最好是使用动物类的蛋白质饵料。动物类的蛋白质饵料有利于螃蟹的吸收与消化,能够有效的补充螃蟹所需营养,例如冰鱼等。

2、注意补钙。螃蟹脱壳是生长中的必然现象,而螃蟹脱壳的翻倍率其实也是影响着产量的关键因素。池水中钙元素的含量对螃蟹脱壳有着直接影响。螃蟹对于水中的钙元素能够有效吸收,能够明显的提高螃蟹脱壳的翻倍率。很多养殖户都会在池塘中泼洒生石灰来提高池水的钙元素含量,但其实石灰的溶解率是非常低的。而且还会对水质造成影响,所以还是不要使用这种方法,最好是增加饵料中钙元素的比例,满足螃蟹生长的钙需求。

3、溶氧量。在养殖螃蟹时,水体中的溶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溶氧量没有达到标准的话,那么螃蟹的成活率会直线下降。因此我们在养殖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水体中的溶氧。在池塘中种植适量的水草,不仅能够为螃蟹提供遮阳栖息的场所。而且水体中的溶氧有一大部分都是来自水草的,所以能够有效的提高水体溶氧量。但要注意的时候,晚上水草进行呼吸作用时也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因此水草种植面积也要着重注意。一般保持在池塘面积的40%左右。

4、饵料投喂。饵料的投喂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除了要提高饵料的营养之外。还要注意投喂方法,遵循定点定时定量的原则,根据螃蟹的生长习性及进食量等合理的调整饵料投喂量。在池塘中设立好饵料台,将饵料投在饵料台上促使螃蟹进食,这样不仅能够使螃蟹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食习惯,还能够及时捞出池塘中残留的饵料。避免饵料变质污染水质,防止螃蟹误食引发疾病。提高螃蟹的成活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螃蟹的产量。

养殖螃蟹的产量很低,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螃蟹的产量?

270米2育苗场,人工调配海水,选择规格为175克左右的正宗长江中华绒蟹为本,生大眼睛幼虫,养2龄扣蟹,在池塘中滋养,确保蟹苗的纯洁性,使蟹苗尽快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延长螃蟹生长期,大大提高蟹存活率。成本低,成果高,为养殖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螃蟹的食性,作为杂食性,生长所需的植物性和动物性饲料成分是全价配制的,只要喂小鱼等动物性饲料,螃蟹的规格反而很小。合理的饵料量和喂食时间,采用四方四井来确定饵料量,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量也不同,每天饵料量要根据当天水温和前一天的摄取情况增减,按时喂食海岸和浅水区,喂食时间要定在每天晚上的时间。

做好疾病预防治疗,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养殖期间6月开始,每月1毫克/升漂白粉池,每公斤内福霉素0.1-0.2克,3天治疗过程,内外药物预防基本避免蟹病死亡,大大提高存活率和回收率。目前,许多地方苗种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因为,如果质量比较差,下糖用不了多久就开始造成伤亡,那么在温度上升、巨糖细菌大量繁殖后,伤亡量可能会越来越大,因此产量完全没有保障。

因此,购买蟹苗时要详细了解蟹苗的养殖情况,放置秧苗时需要用纳米银浸泡秧苗。市面上杀菌消毒产品很多,纳米银是绿色安全杀菌消毒产品,不需要解释,还有绿色的安全,可以放心使用!这比较少见,但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将某人拥有的树苗放在这个池塘是正常的,但放在另一个池塘会造成很多伤亡。这可能是因为青糖没有清除干净,药物残留会导致蟹苗中毒、体质恶化、缺氧、伤亡情况。

螃蟹怎么养殖高产?

螃蟹高产养殖方法

1、解决幼蟹生长威胁

很多人看着螃蟹一身的甲壳,就以为螃蟹没有什么威胁,其实小螃蟹的威胁是很多的,这时候它的甲壳还没有成型,一些鱼都能轻易的伤害到螃蟹,许多养殖户在这个上面吃过不少的亏。池塘养殖的时候水里不能有比较大的活物,像鱼、黄鳝之类的都有可能对小螃蟹造成伤害,螃蟹上岸后则要小心老鼠之类生物。这些生物在螃蟹小的时候基本可以说都是威胁比较大的存在,准备养殖的池塘一定要避免有其它生物的存在。想要混合养殖的也可以在螃蟹的后期再适当的喂养一些生物进去。

     

     

2、饵料配比

螃蟹的饵料主要讲究新鲜的,所以喂养的时候最好不要用放置已久的饵料,新鲜的饵料除了喂养效果好以外,螃蟹也更爱吃。其次不建议只喂养肉食和饲料类的食物,可以适当的在饵料里面混合一些素的饵料,将素的彻底捣碎以后混合即可,但是主要以肉食类的为主,饲料类的为辅,素料再次之。喂养量的合理化相信都明白,大家根据自己的螃蟹的生长程度适当调整即可。

3、养殖环境

螃蟹喜静,一些外来的刺激声音会让螃蟹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应激反应。所以养螃蟹的附近最好比较安静,池塘里面需要有较多的遮阴的浅水滩,且需要有一定的软泥层,这样螃蟹的生长环境才是相对合理的。池塘周围的拦网最好深一点,有些螃蟹可能会打洞逃跑,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4、水源管理

水质的问题一直是水产养殖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对于螃蟹同样适用。浑浊的水质或者水质恶化都会对螃蟹产量较大的影响,因为螃蟹身上极容易出现寄生虫之类的东西,水质不好就会助长细菌的繁殖,螃蟹的发病几率就会变得更高。其次水深要随着温度的变化进行变化,保持水底的温度一直相对稳定在适合螃蟹生长的是程度。

螃蟹养殖过程中出现逃跑的原因

1、在养殖过程中,螃蟹会因水中污物增多,水体pH值下降,夏天水温太高,冬天水温过低等,都会逃离原有水域,趋向适宜的环境。

2、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由于投喂不及时,可能造成螃蟹因饥饿,如寻找食物而逃逸。

     

     

3、螃蟹对光照及水流的刺激很敏感。夜晚,当螃蟹见到光亮时,会趋光而逃。成蟹会顺流而下,随波逐流;幼蟹会逆流而上。

4、水域中老鼠、螫虾等食蟹动物增多,畜禽的骚扰,以及人工捕捉时,螃蟹会自然逃避,趋向安全的地方。

怎么养殖河蟹才能高效高产?有什么养殖模式可以分享吗?

  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30克/只。第二阶段为6-10月份,共5个月,为成蟹大池塘养殖阶段,养殖密度控制在800~1200只/亩,河蟹蜕壳3次,成活率75%以上,平均规格150克/只以上,亩产量90千克以上。

材料和方法

1.养殖条件  

  示范池塘为相邻的两个池塘,其中大池塘为商品蟹养殖池塘,面积20亩。小池塘为常规鱼种培育池塘,利用生产空闲期对早期蟹种进行强化培育,面积7亩。池塘蓄水深度可达2.0米以上,池底平坦,淤泥深度15厘米左右,池埂宽度2.5~3.0米。土质为黏壤土,坡比约1∶2.5。

2.放养前准备工作

(1)清塘:小池塘在上年11月初清塘消毒,大池塘在3月初清塘消毒。先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修整池塘边坡,再进水10厘米,然后用生石灰75千克/亩消毒并使用“龙虾恨”杀灭小龙虾,防止小龙虾进入池塘破坏水草和影响河蟹的正常生长。

(2)建好防逃设施:防逃设施采用钙塑板建造。钙塑板埋入土中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在池角处建成弧形,外侧用木桩或短竹竿固定。

(3)水草种植:池塘消毒10天后开始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的方式。小池塘种植伊乐藻,大池塘种植轮叶黑藻,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在种草前每亩施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50千克。

(4)螺蛳投放:清明节前,大池塘亩投放活螺蛳250千克,6月补充活螺蛳100千克/亩。螺蛳要均匀遍撒于池内,防止局部密度过高造成螺蛳死亡。

3.苗种投放

(1)蟹种投放:在小池塘投放规格为200只/千克的蟹种175千克进行强化培育。在投放前先将蟹种连同网袋在池塘水中浸泡1分钟左右,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再搁置2~3分钟,如此反复2~3次,再将蟹种分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池塘。

(2)鱼种投放:大池塘先后投放规格150克/尾左右的鲢鱼种30千克、400克/尾左右的鳙鱼种200千克以及鳜鱼寸片400尾。

4.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本次示范采用河蟹专用配合饲料投喂,扣蟹在第一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5%~36%的1号料,第二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2%~33%的2号料,第三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0%的3号料,第三次蜕壳后直至养殖结束投喂粗蛋白40%、粗脂肪5%以上的4号料。

(2)水位调控:池塘水位前期控制在30厘米左右以促进水草生长,然后随着水草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其中4-5月平均水深为50~80厘米,6月保持在100~130厘米,7-8月加到最大平均水深150厘米,9-10月保持水深120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