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苟且:得过且过。平生对于写字,从来没有马虎过。

原文:

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

译文:

文征明临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

平生于书的书是什么意思

平生于书”中的“书”的意思是指写字、书写。

出处:《文征明习字》。

原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

翻译: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旧时的启蒙读本),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平时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他而不感到厌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湛绝妙。

平生于书是什么句式?

此句为状语后置句式。于书后置了,按正常语序应在平生前面。

这个平生于书有至少两种说法,一般是自己介绍自己,例如:个人平生于书略有涉猎。这个于是受词类似宾语。另一个当做成语,平生于书,于是介词,两种词性均有可能,也常常用。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书是写字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我平生对于写字从不马虎草率。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这句话说明文征明是个写字认真不马虎的人。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迅速进步起来,平时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

文征明临写,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翻译

马宗霍在《书林纪事》中曾记载:“文徽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逐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精妙”.【译文】 文徽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

文徵明习字翻译

译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旧时的启蒙读本),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平时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他而不感到厌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湛绝妙。

原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文徵明习字,文出清·马宗霍《书林记事》,记叙了“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练习书法的故事,告诫我们如果做事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作者文徵明【1470-1559】,原名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文言知识

1、“易”与“更”。“易”与“更”再解释“改”时是相同的。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意为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三易其稿”意为三次改动原稿。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也可写作“必三更之不厌”。

2、书。上文有两个“书”字,解释不同。“书遂大进”中的“书”。指“书法”;“平生于书”中的“书”指“写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徵明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