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地点是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主要人物有林彪和聂荣臻。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和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战役简介 时间在什么时候

平型关战役(可以说她是平型关大捷的好开局)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由于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最终以八路军取得胜利告终。此次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板垣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歼灭性打击,从而高长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馅。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根据此次战役的经验,在1937年9月29日进一步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地点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 参战方兵力八路军12000余人;日军4000余人平型战历时一个月作战计划全线撤退关之,战场绵延数百里,中国军队投入兵力10多万人,达11个军,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据日本军方显然缩小了的资料记载,日军死伤8562人。中国军队伤亡尚无确切统计,但大大超过日军则无疑。该次战役有作战计划、作战方针,有战略目标及战役目标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国共合作)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战役消灭日军1000多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  如有帮助望采纳

历史上平型关大捷是谁指挥的?

平型关大捷是林彪为总指挥的,当初在战争开始时林彪就曾经做出过初步的规划和设计,通过他的部署可以使日军完全进入包围之中,而八路军同时也作为主要出击的部队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重击。

作为平型关大捷的指挥,林彪曾经三次到平型关以及附近进行专业而细致的考察,当时他还带着一些人员,在平型关的关口认真的观察地形和道路,然后又不断的查看当地地形的外貌特点,等到了第三次的时候林彪还带着一些长官们一同前去的,并且直接在现场就布置了各个作战地点和所处位置。

之后林彪作为平型关大捷的指挥者,根据中共上级的命令中所之处的问题,林彪还全面的分析了战争的局面,然后制定了更加具体的计划,在战争开始之前林彪还曾经给过战士们很大的鼓励,可以说林彪是一名非常合格的平型关大捷的指挥者。

扩展资料:

平型关大捷背景:

全局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但在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伤亡官兵约5000余人之后,仍未能阻挡日军进攻的铁蹄;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整个华北陷入全面危机。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

为速战速决,日军先后投入30万兵力,动用300多架飞机、几十艘军舰,企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迫使中国在3个月之内投降。在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开始紧密携手、共同抵御外敌。

战前背景

为了国共两党更好的抵抗日本侵略者,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向全国下达了抗日总动员令;8月18日,蒋介石同意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日,中央军委发布(八路军)改编命令,数万名红军将士摘下红五星,换上了国民革命军军服。

9月(八路军)又组编为第十八集团军,进入晋东北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序列。此时,侵华日军攻占了晋北重镇大同及周围各县。

20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侵占灵丘,21日,日军第二十一旅团长三浦敏事率步炮6个大队分两路向平型关一线进犯,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汇合攻占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省。

22日,日军开始向平型关、东跑池、团城口等内长城各主要阵地发动进攻,并派战车、飞机助战,受到第二战区守军第七十三师、独立第八旅、第八十四师的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敌我双方伤亡惨重,使日军连续三天的进攻并无进展。

在东跑池指挥作战的三浦敏事,急电师团长坂垣征四郎派兵增援。为阻止日军突破平型关防线,阎锡山命傅作义率两个旅增援,并致电朱德(总司令)要求八路军配合作战。于此,八路军115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平型关一带设伏,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异同

二者在地点、指挥者、意义的区别:

1、地点不同: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2、指挥者不同:

平型关大捷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八路军总部向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下达了《战役预备命令》,同时上报中共中央军委。晋察冀军区派出10个团,第129师派出8个团,第120师派出4至6个团,总部炮兵团大部、工兵一部也参战;在其他铁路配合作战的兵力,由各区自行安排。

3、意义不同: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百团大战以华北的胜利影响全国战局,制止国民党内存在的妥协危机;同时百团大战的发动加强国民党团结的目的。

二者的相同点:都是八路军指挥的抗日战争的取得胜利的战役,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团大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1、1937年9月23日,朱德、彭德怀在给林彪的指示中,指出:敌于昨夜以来,忽奇袭国民党军平型关阵地,现正激战中,第115师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但须控制一部于灵丘以南,保障自己之左侧。

2、1937年9月25日拂晓前,第685、第686和第687团全部进入预伏阵地。队伍在公路南的山沟里隐蔽下来,天还是阴沉沉的,冷风飕飕,又不许生火,战士们只好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在山沟里等待作战命令。

3、1937年9月25日清晨7时,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乔沟伏击战打响。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由东向西缓慢地进入乔沟峡谷公路。

4、1937年9月25日15时,687团从东侧、685团从西侧围上来,686团从老爷庙高地发起攻击,而独立团则顽强阻击涞源援敌。至此,日军坂垣第5师团第21旅1个大队和后勤人员1000余人成了瓮中之鳖。

扩展资料

平型关的位置特点:

1、平型关城据平型岭之口,城周长1公里余,今残高6米。关门坐西朝东,门洞用券栿相间的方法筑成,高4米,宽2.7米,墙厚2.7米,今关楼已毁。城内匾额上书"平型岭"三字,两侧岭上明长城遗迹尚存。

2、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两山之间尽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势很险要。

3、由于恒山和五台都是断块山,十分陡峻,成了晋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这条带状低地便成为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

4、一条东西向古道穿平型关城而过,东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时代,京畿恃以为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型关战役